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疫情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疫情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1

一、道路清扫一线消杀

每天抽调40人,配备5辆消毒车,对城区101个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130余台电动垃圾收集车以及其他垃圾桶进行消杀,每日消杀2次。

二、环卫直管公厕消杀

在完成38座环卫直管公厕日常保洁的同时,每日用84消毒液对公共厕进行4次消杀。

三、垃圾转运站消杀

各垃圾转运站加强站内外冲洗工作,每日使用84消毒液对垃圾转运车和处理设备消杀不少于两次。

四、古泉垃圾填埋场消杀

一是用农药(敌敌畏、氧氯果、菊脂三种药交叉配比)对垃圾处理场库区(垃圾堆)进行消杀;二是用戊癸消(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和84消毒液对作业区域及休息区每日进行2次消杀。

五、需要说明的问题

现环卫部门一线疫情防控及消杀物资匮乏,主要是储备的防护口罩、84消毒液严重不足,无防护服,对一线消杀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疫情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2

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上级最新防控要求,为确保本区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现计划开展本区文化旅游场所环境消杀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时间

开始时间:2022年3月29日,结束时间:2022年4月29日。

二、工作范围

全区范围内的公共文化场所、娱乐场所、旅游场所(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歌舞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游戏游艺场所、棋牌室、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住宿场所等)应按照单位主体责任,自行开展场所环境消杀工作,相关费用自己承担。

三、工作架构

成立XXX区文化旅游场所环境消杀工作领导小组。

由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XXX担任组长,区文旅局副局长XXX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领导担任副组长。

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担任组员。

办公室设在区文旅局市场管理科,负责具体工作的沟通、联系和协调。

四、责任分工

为切实落实好文化旅游行业的场所环境消杀工作,区文旅局计划按照职责分工,分组分片对涉及场所开展环境消杀工作的通知、督导与检查。

(一)公共文化场所(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由公共服务科牵头负责,做好环境消杀工作通知、督导及检查。

(二)文化旅游场所(歌舞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游戏游艺场所、棋牌室、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住宿场所等)由市场管理科牵头负责,做好环境消杀工作通知、督导及检查。

(三)电影院(参照公共文化场所、娱乐场所的技术要求)由执法大队牵头负责,开展环境消杀工作的通知、督导和检查。

由市场管理科牵头,积极发动区文旅局疫情防控巡查专班,按照“片区包干”的原则,主动对接街镇(园区)三级联动巡查小组,对辖区内文化旅游单位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确保环境消杀工作落实到位。

五、具体要求

(一)因本区尚处于封控管理状态,暂时采用线上督导检查的方式,督促文旅单位落实相关工作要求(线上督导时注意留下视频、照片、文字等资料备查)。

待本区正式解封后,将依托市场管理科、执法大队、巡查专班、三级联动巡查小组等力量开展现场督导,对文旅场所的人员排班、防疫消杀培训、消杀作业记录等的图文、视频资料开展检查,同时可采用现场提问的方式,以了解消杀人员是否掌握消杀的技术要点。

(二)对于已经暂停开放的单位(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旅游景区等),应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环境消杀(时间从3月30日开始,应结合本区封控管理的要求视情况开展消杀工作),具体要求见附件1。

如后续相关场所恢复开放的,也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场所消杀工作(每天至少开展2次环境消杀)。

(三)对于仍在继续开放的单位(旅游住宿场所,包括宾馆酒店及乡村民宿),应严格按照要求每天至少开展2次环境消杀,具体要求见附件2。

区文旅局将严格按照本区公共场所消杀的工作要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途径做好场所消杀的宣传引导,积极邀请疾控等相关部门开展线上培训,组织力量开展线上及线下督导检查,全力做好本区文化旅游场所的消杀工作,提高文旅行业防疫安全保障度。

疫情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3

为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根据市疫情防控办《关于我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总体方案》及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清洁消杀行动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区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和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本市城市清洁专项行动,制定本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人、物、环境”同防原则,落实阳性感染者场所终末消毒动态清零;按照“重点消杀与常态化消杀相结合”原则,遵循本市十大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杀技术要点技术指引,实现复工复产前预防性消毒、环境清洁;推动清洁消杀专业队伍能力再提升,推动行业日常清洁消毒管理能力再提升,推动全社会消毒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再提升。

各类公园、开放式绿地、旅游景点及公共空间的栏杆、座椅、健身设施、废物箱等及时清洁,每天进行一次消毒。

(区绿容局、区建管委、各街镇)

2、做好相关环卫作业场所环境清洁消杀工作。

生活垃圾投放时间段内和结束时分别对垃圾桶、垃圾表面和垃圾箱房实施至少一次消毒。

垃圾收集清运作业后做好垃圾收集点和作业场所周边的消毒清洁工作,垃圾收集做到日产日清。

落实对道路废物箱、生活垃圾厢房、垃圾中转站及垃圾车辆等环卫设施设备的每日消杀。

各类公共厕所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洗手设施完好,对高频接触部位定时进行消毒,并根据客流量情况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区绿容局、各街镇)

3、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环境清洁专项行动。

区、镇爱卫部门要结合疫情防控形势,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居住区小区雨水井、雨污水井、集水井以及小型积水的蚊幼控制。

加强做好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培训、社会动员以及蚊幼控制药物发放及投药方法指引,会同房管部门指导村居做好蚊蝇高密度环境的消杀控制。

(区卫健委、区房管局、各街镇)

三、加强保障

(一)强化四方责任。

坚持“条到底、块托底”原则,进一步严格落实辖区、行业部门、单位、人员“四方责任”,各街镇要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做到“无死角、全覆盖”;各行业责任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行业环境清洁消杀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督促相关主体建立日常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各单位要进一步落实消杀工作全过程管理的主体责任,督促消杀服务单位或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要求开展清洁消毒工作。

(二)强化规范操作。

按照“科学精准、规范有序”原则,强化消毒科普宣传和培训,规范做好环境清洁消杀工作,切实做到不使用消毒剂直接对人喷洒、不对室外空气进行消毒、不对外环境(绿化、道路、墙面等)进行大规模消毒、不使用消毒无效的方法(如用烟雾机、弥雾机)进行消毒、不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不往下水道倒消毒剂、投消毒片。

(三)强化能力提升。

全面梳理前一阶段制作的各类环境清洁消杀专业培训教材和科普宣传资料,持续更新“清洁消毒和个人防护科普培训工具包”,通过强化各类专业培训,持续提升消毒管理和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强化公众环境清洁消毒科普知识宣传,向全社会发出“爱国卫生行动倡议书”,持续引导市民增强环境清洁消毒意识和掌握家庭清洁消毒技能。

(四)强化力量配备。

在持续加强以消防救援部门为主体的区级应急消杀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各街镇和各行业部门要建立完善专业消杀队伍,培养获得消毒专业资格的精干人员,提升本行业消毒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夯实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活动保障的专业消毒力量储备。

(五)强化监督管理。

各责任单位和街镇要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要求,严格按照终末消杀及全过程评价、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以及环境清洁消毒专项行动要求,对行业消杀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各行各业要加强本行业本单位消杀工作和消杀人员的配置管理,规范做好消毒队伍人员及物资储备,规范做好消杀台账记录,确保消杀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街镇对辖区内各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杀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区环境整治消杀专班对街镇兜底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疫情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4

一、消毒对象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正常使用的重点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和宾馆、商场、影院、游泳馆、博物馆、候车(机)室、办公褛、电梯、楼道、公共卫生间、垃投收集点等人群经常聚集活动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包括消毒、通风、个人防护等措施。

二、场所卫生操作指南

(一)清洁与消毒

1.做好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

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等),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2.当出现人员呕吐时,应当立即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加足量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或有效的消毒干巾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后,再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3.加强餐(饮)具的消毒,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溶液,漫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应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4.保持衣服、被褥、座椅套等纺织物清洁,可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5.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

6.当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

(二)通风换气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疫情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疫情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1

一、道路清扫一线消杀

每天抽调40人,配备5辆消毒车,对城区101个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130余台电动垃圾收集车以及其他垃圾桶进行消杀,每日消杀2次。

二、环卫直管公厕消杀

在完成38座环卫直管公厕日常保洁的同时,每日用84消毒液对公共厕进行4次消杀。

三、垃圾转运站消杀

各垃圾转运站加强站内外冲洗工作,每日使用84消毒液对垃圾转运车和处理设备消杀不少于两次。

四、古泉垃圾填埋场消杀

一是用农药(敌敌畏、氧氯果、菊脂三种药交叉配比)对垃圾处理场库区(垃圾堆)进行消杀;二是用戊癸消(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和84消毒液对作业区域及休息区每日进行2次消杀。

五、需要说明的问题

现环卫部门一线疫情防控及消杀物资匮乏,主要是储备的防护口罩、84消毒液严重不足,无防护服,对一线消杀工作造成极大影响。

疫情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2

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上级最新防控要求,为确保本区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现计划开展本区文化旅游场所环境消杀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时间

开始时间:2022年3月29日,结束时间:2022年4月29日。

二、工作范围

全区范围内的公共文化场所、娱乐场所、旅游场所(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歌舞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游戏游艺场所、棋牌室、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住宿场所等)应按照单位主体责任,自行开展场所环境消杀工作,相关费用自己承担。

三、工作架构

成立XXX区文化旅游场所环境消杀工作领导小组。

由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XXX担任组长,区文旅局副局长XXX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领导担任副组长。

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担任组员。

办公室设在区文旅局市场管理科,负责具体工作的沟通、联系和协调。

四、责任分工

为切实落实好文化旅游行业的场所环境消杀工作,区文旅局计划按照职责分工,分组分片对涉及场所开展环境消杀工作的通知、督导与检查。

(一)公共文化场所(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由公共服务科牵头负责,做好环境消杀工作通知、督导及检查。

(二)文化旅游场所(歌舞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游戏游艺场所、棋牌室、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住宿场所等)由市场管理科牵头负责,做好环境消杀工作通知、督导及检查。

(三)电影院(参照公共文化场所、娱乐场所的技术要求)由执法大队牵头负责,开展环境消杀工作的通知、督导和检查。

由市场管理科牵头,积极发动区文旅局疫情防控巡查专班,按照“片区包干”的原则,主动对接街镇(园区)三级联动巡查小组,对辖区内文化旅游单位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确保环境消杀工作落实到位。

五、具体要求

(一)因本区尚处于封控管理状态,暂时采用线上督导检查的方式,督促文旅单位落实相关工作要求(线上督导时注意留下视频、照片、文字等资料备查)。

待本区正式解封后,将依托市场管理科、执法大队、巡查专班、三级联动巡查小组等力量开展现场督导,对文旅场所的人员排班、防疫消杀培训、消杀作业记录等的图文、视频资料开展检查,同时可采用现场提问的方式,以了解消杀人员是否掌握消杀的技术要点。

(二)对于已经暂停开放的单位(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旅游景区等),应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环境消杀(时间从3月30日开始,应结合本区封控管理的要求视情况开展消杀工作),具体要求见附件1。

如后续相关场所恢复开放的,也需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场所消杀工作(每天至少开展2次环境消杀)。

(三)对于仍在继续开放的单位(旅游住宿场所,包括宾馆酒店及乡村民宿),应严格按照要求每天至少开展2次环境消杀,具体要求见附件2。

区文旅局将严格按照本区公共场所消杀的工作要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途径做好场所消杀的宣传引导,积极邀请疾控等相关部门开展线上培训,组织力量开展线上及线下督导检查,全力做好本区文化旅游场所的消杀工作,提高文旅行业防疫安全保障度。

疫情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3

为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根据市疫情防控办《关于我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总体方案》及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清洁消杀行动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区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和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本市城市清洁专项行动,制定本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人、物、环境”同防原则,落实阳性感染者场所终末消毒动态清零;按照“重点消杀与常态化消杀相结合”原则,遵循本市十大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杀技术要点技术指引,实现复工复产前预防性消毒、环境清洁;推动清洁消杀专业队伍能力再提升,推动行业日常清洁消毒管理能力再提升,推动全社会消毒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再提升。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