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社会《助人为乐》教案最新7篇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大班社会《助人为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懂得怎样帮助我们身边的人。

2、激发幼儿关爱别人的美好情感。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捐助箱、图书、玩具。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回忆交流

1、观看"献爱心捐助活动"的录象。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给谁捐款?为什么要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

3、师小结:生活中有困难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让我们来看看照片上还有哪些人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二、观察图片分享讨论

1、出示图片一(有人摔倒了)图片二(有人生病了)图片三(老爷爷背着包在吃力地走路)图片四(三轮车阿姨在吃力地骑车

2、提问:

(1)你遇到了这些事会怎么做?你想帮助谁,有什么好办法?

(2)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需要我们去关心和帮助?

3、幼儿讨论:如果我遇到了这些事会怎么做?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

4、师小结:

大家都很愿意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还想了很多的办法。平时我们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也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这些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怎样关心、帮助别人的。

三、观看幻灯片拓展经验

1、讲讲图片上他们是怎样帮助别人的。

2、小结:原来我们周围有很多人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了别人我们也会变得很快乐的。

3、引导幼儿献爱心捐助灾区小朋友。

四、活动延伸情感激发

1、出示灾区小朋友的来信,激发孩子的兴趣。

2、老师读信,激发孩子想帮助灾区小朋友的愿望。听了来信你们说怎么办?

3、幼儿依次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上来捐助,在"爱的奉献"乐曲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以希望工程的几组镜头,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积极情感,将帮助的对象由周围拓展到更大的范围。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还有很多,你们看:(课件),你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怎样帮助他们,好吗。

大班社会《助人为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愿意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主动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事先请幼儿排练表演场景,或使用相关短片、《好朋友》伴奏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幼儿观看场景一:一位幼儿摔倒了,另外一个幼儿将他扶起来。

——引导幼儿讨论: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幼儿观看场景二:一幼儿主动帮助家人收拾房间。

——引导幼儿讨论:他在做什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的家人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二、经验分享。

——请幼儿回忆并说一说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家人之间,小朋友之间)。

——请幼儿说一说被人帮助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教师小结:你们都是很棒的孩子,都能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会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家人和朋友感到温暖和幸福,老师特别高兴,也为你们骄傲。

三、歌表演。

——改编并演唱歌曲《好朋友》如“我帮妈妈叠衣服,我帮爸爸摆鞋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们是幸福一家人。”等,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应变

第三个环节也可以改为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帮助别人或者被人帮助的情景,还可以模拟帮助他人的情景。

活动延伸

1、和幼儿讨论决定幼儿可以帮助老师做的事(如擦桌子等),并制定班规轮流执行。

2、请幼儿到比自己小的班级里,帮助小朋友穿衣、系鞋带、整理床铺等。

区角活动

语言区:在该区域粘贴幼儿互相帮助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图片内容,并以此为榜样,主动帮助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环境创设

班级墙上设置“助人为乐”之星,进行评比活动。

家园同步

家长对于幼儿在家里主动帮助做事情的行为,给予表扬,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鼓励幼儿在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帮助。

相关链接

可以跟幼儿一起观看以雷锋系列的电影,体会主人公乐于助人的快乐心情,激发幼儿乐于助人的愿望。

大班社会《助人为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含义。通过人物、交流讨论做个好孩子,并感受助人之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大家同学间应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并融入个体言行之中。

活动准备

一些乐于助人的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1、叙述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师:在雨天,奶奶担心没带伞的小红会被雨淋湿;然后没带伞的小红被小丽送回家,衣服没淋湿,奶奶夸小丽是好孩子;带伞的鹏鹏衣服全湿回到家,原来他把伞借给路远的同学,自己却冒雨回家,奶奶也夸他是好孩子。事情的发展和结果恰好与奶奶的料想相反,曲折有致,由此赞美同学间的友情。

2、学会故事中用的词语:“担心”、“淋湿”、“借”、“冒”、“夸”等词。

3、使幼儿能够探讨一下,短句中小丽和鹏鹏是好孩子的原因,自己会怎样?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感受助人之乐。从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明晓同学间应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并融入个体言行之中。

5、让幼儿想想自己还能用哪些称赞的词来表达他们。

6、师说一个感人的故事,让幼儿评一评大姐姐是个好榜样。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

感谢你们,校长和老师,

你们教育的孩子真好。

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只知道她在你们学校。

一天,我顶着风雪回家,

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

她赶紧跑来把我扶起,

还替我找回甩远的书包。

从此,我们认识了,

她每天都来做我的向导。

一见面,甜甜地叫我阿姨,

清脆的嗓音总是带着笑。

早晨,她准时把我送过大街,

傍晚,准时把我接过小桥。

下雪天,她紧紧把我搀扶,

下雨了,为我把雨伞使劲举高。

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可我知道:

鲜艳的红领巾准在她胸前飘,

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

活动结束

让幼儿回想一下是不是助人为乐的快乐多。

大班社会《助人为乐》教案4

一、班会背景

针对本班本学期德育阵地的主题“争做好人好事”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争做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二、班会目的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助人为乐。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3、使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三、预备过程

1.给参加活动的三个组取名分别为:阳光组.奋进组.欢乐组。

2.每个组都收集助人为乐的真实事迹。

3.学生预备助人为乐的小品两个。

4.教师预备每个组的好人好事名单及一份关于助人为乐的分析材料。

会场布置:

1.撤去桌子,围绕主题“助人为乐”出好板报。

2.教师在前板出好主题,其余由学生装饰。

四、活动过程

主持人:班主任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社会《助人为乐》教案最新7篇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大班社会《助人为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懂得怎样帮助我们身边的人。

2、激发幼儿关爱别人的美好情感。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设备、捐助箱、图书、玩具。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回忆交流

1、观看"献爱心捐助活动"的录象。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给谁捐款?为什么要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

3、师小结:生活中有困难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让我们来看看照片上还有哪些人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二、观察图片分享讨论

1、出示图片一(有人摔倒了)图片二(有人生病了)图片三(老爷爷背着包在吃力地走路)图片四(三轮车阿姨在吃力地骑车

2、提问:

(1)你遇到了这些事会怎么做?你想帮助谁,有什么好办法?

(2)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需要我们去关心和帮助?

3、幼儿讨论:如果我遇到了这些事会怎么做?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

4、师小结:

大家都很愿意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还想了很多的办法。平时我们经常看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也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这些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怎样关心、帮助别人的。

三、观看幻灯片拓展经验

1、讲讲图片上他们是怎样帮助别人的。

2、小结:原来我们周围有很多人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了别人我们也会变得很快乐的。

3、引导幼儿献爱心捐助灾区小朋友。

四、活动延伸情感激发

1、出示灾区小朋友的来信,激发孩子的兴趣。

2、老师读信,激发孩子想帮助灾区小朋友的愿望。听了来信你们说怎么办?

3、幼儿依次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上来捐助,在"爱的奉献"乐曲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以希望工程的几组镜头,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积极情感,将帮助的对象由周围拓展到更大的范围。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还有很多,你们看:(课件),你们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怎样帮助他们,好吗。

大班社会《助人为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体验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愿意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与需要,主动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事先请幼儿排练表演场景,或使用相关短片、《好朋友》伴奏曲。

活动过程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