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负责教授七个班的生物课,共16节课。尽管只有16节课,但是因为涉及到五种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方式,备课量和困难都比较大。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重点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讲解生命的延续性。同时,还会讲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都非常重要。

此外,学生已经学过了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深入的理解。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相对较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方法,而且有些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措施。比如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我们还将尝试使用EEPO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效率。

具体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安排如下:

-第1周:讲解细胞的增殖(一)

-第2周:讲解细胞的增殖(二)和细胞的分化

-第3周:讲解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细胞的癌变

-第4周:进行模块一的考试复习和考试

-第5周:讲解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6周:讲解减数分裂

-第7周:讲解受精作用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第8周:讲解伴性遗传

-第9周:讲解基因的本质

-第10周:进行期中考试

-第11周:讲解基因的表达和基因调控

-第12周:讲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13周:讲解染色体变异

-第14周:讲解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15周:复习第五章的内容

-第16周:讲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第17周:复习第七章的内容

-第18周:讲解群体遗传和物种的形成

-第19周:讲解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20周:进行总结和复习

通过以上的教学安排和措施,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2

指导思想: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起点,重点巩固基础,提高综合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学科目标:

1、通过案例教学,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把握高考信息。三轮模拟训练,积累高考经验,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具体措施:

1、备课时充分研究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改进教学方案。教学中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情况修正教学方案。多做题,多参考资料,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进行练习和试卷讲评,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及原因,考后及时巩固。

3、深入研究考纲和教材,总结近5年高考试卷经验,指导复习。

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为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注重知识间的联系,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加强学科用语、规范用语。三轮复习时间为5月1日至30日,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综合训练,增强学生应考能力。四轮复习时间为5月30日至6月3日,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提高训练效果。

6、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及时引导,增加学生参加高考的信心。

7、分层施教,要求不同,争取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3

教师要了解初中和高中课程标准的不同,确保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既与初中衔接又符合高中要求,使教学有层次和阶梯性,有利于学生逐步提高认知水平,扩展学习空间,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在探究课设计中,要注意课程理念、设计目标、实验过程和达成结果的一致性,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

教师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需要具备提问、组织和控制课堂、评价学生探究结果的技能。

提问技能包括准备问题和临时提问的能力,问题要有梯度,与目标一致。

组织和控制课堂时,教师要注意保证学生的活动顺利进行,同时要引导和组织学生的讨论。

评价学生探究结果时,教师要明白结果的价值不仅在于正确与否,要让学生懂得不一致的结果与成功的结果同样有价值,鼓励学生再次测试。

对于高三教学工作的建议包括研究课标和考纲,分析高考趋势,选择优质习题进行复习;降低教学重心,给教学准确定位。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4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高中生物课是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高中生物,学生可以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与初中的生物课程相比,高中生物课程的知识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层次更深,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更密切,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其中,必修一的《分子与细胞》模块主要讲述细胞作为生命系统的基本构成。

因此,在教学高中生物时,我们有一些要求和计划。以下是我在09-10学年第一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要求:

1.学生要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等领域的应用。

2.通过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并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学生要了解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并能够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简单的生物实验等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的能力,使他们养成预习课程、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掌握知识、观察动植物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并分析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以及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的能力。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根据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社会需求,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而生理知识是理解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基础知识。必须重视选择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侧重点。

2.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与实际紧密联系。

-在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时,要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生产的密切关系,以便他们能够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治有害的生物。

-要紧密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选取的植物和动物要兼顾典型性和各地常见性,以便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并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注重学生的自主实验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具体实施要求:

1.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备好每一堂课,并及时写好教案

2.认真有效地上好每一堂课。

3.及时布置学生作业,并及时收取、批改、发放作业。

4.按时下班进行辅导。

5.每次课前命好小测题目,及时进行小测,并进行批改。

6.若安排月考或期中、期末考,认真命好测试题。

7.每节课后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

作为一位新教师,我在教学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需要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和学习。备课时要清楚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基本考点,多听课并及时吸收。

四、对学生的学习提出简单要求:

1.上课认真听课,勤做笔记。

2.多做练习,独立思考,不抄作业。

3.注意归纳,多提出问题。

4.实验课要做好课前预习,写预习报告

5.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5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负责教授七个班的生物课,共16节课。尽管只有16节课,但是因为涉及到五种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方式,备课量和困难都比较大。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重点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讲解生命的延续性。同时,还会讲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都非常重要。

此外,学生已经学过了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深入的理解。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相对较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方法,而且有些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措施。比如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我们还将尝试使用EEPO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效率。

具体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安排如下:

-第1周:讲解细胞的增殖(一)

-第2周:讲解细胞的增殖(二)和细胞的分化

-第3周:讲解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细胞的癌变

-第4周:进行模块一的考试复习和考试

-第5周:讲解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6周:讲解减数分裂

-第7周:讲解受精作用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第8周:讲解伴性遗传

-第9周:讲解基因的本质

-第10周:进行期中考试

-第11周:讲解基因的表达和基因调控

-第12周:讲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13周:讲解染色体变异

-第14周:讲解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15周:复习第五章的内容

-第16周:讲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第17周:复习第七章的内容

-第18周:讲解群体遗传和物种的形成

-第19周:讲解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20周:进行总结和复习

通过以上的教学安排和措施,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2

指导思想: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起点,重点巩固基础,提高综合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学科目标:

1、通过案例教学,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把握高考信息。三轮模拟训练,积累高考经验,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具体措施:

1、备课时充分研究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改进教学方案。教学中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情况修正教学方案。多做题,多参考资料,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进行练习和试卷讲评,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及原因,考后及时巩固。

3、深入研究考纲和教材,总结近5年高考试卷经验,指导复习。

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为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注重知识间的联系,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加强学科用语、规范用语。三轮复习时间为5月1日至30日,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综合训练,增强学生应考能力。四轮复习时间为5月30日至6月3日,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提高训练效果。

6、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及时引导,增加学生参加高考的信心。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