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很依赖公式,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小学数学公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1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小数的分类: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 

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 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11.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积。

 三.四则运算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在四则运算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十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5、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角 

(1)什么是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什么是角的顶点? 

围成角的端点叫顶点。 

(3)什么是角的边? 

围成角的射线叫角的边。 

(4)什么是直角? 

度数为90°的角是直角。 

(5)什么是平角? 

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 

(6)什么是锐角? 

小于90°的角是锐角。 

(7)什么是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8)什么是周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周角,一个周角等于360°. 

8、(1)什么是互相垂直?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垂足?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向一条直线引垂线,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9、三角形 

(1)什么是三角形? 

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边? 

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 

(3)什么是三角形的顶点? 

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顶点。 

(4)什么是锐角三角形? 

12、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看被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13、加法意义和运算定律 

(1)什么是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2)什么是加数? 

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 

(3)什么是和? 

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4)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它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4、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5、什么是被减数?什么是减数?什么叫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被减数,减去的已知数叫减数,所求的未知数叫差。 

16、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加数 

17、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18、乘法 

(1)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2)什么是因数? 

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 

(3)什么是积? 

因数相乘所得的数叫积。 

(4)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 

(5)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19、除法 

(1)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2)什么是被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被除数。 

(3)什么是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除数。 

(4)什么是商? 

在除法中,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商。 

20、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数学很依赖公式,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小学数学公式,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1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小数的分类: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 

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 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11.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2.两数之积等于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积。

 三.四则运算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2.在四则运算中,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数叫做约分。 

(8)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50、比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什么是比的前项?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 

(3)什么是比的后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4)什么是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5)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51、长方体和正方体 

(1)什么是棱?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棱。 

(2)什么是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