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煤矿重大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供大家参考。
煤矿重大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1
(一)瓦斯管理
1、瓦斯检查:
(1)瓦斯员要严格执行定点、定时巡回检查瓦斯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和井下交接班制度,瓦斯员要作好记录和汇报,严禁空班漏检,发现瓦斯超限,有权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并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各级领导、各单位跟班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流动电钳工、瓦检员、安全员等工种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多功能气体检测仪,随时检查所在地区的瓦斯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
(3)采掘工作而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每班2次:
(4)永久密闭墙外的瓦斯浓度每周至少检查1次。
2、执行各项瓦斯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投人到位、学习到位、落实到位,建立“通坚持以风定产,井下所有采掘面、硐室必须按规程及配风计划要求配风,保证井下各工作点有足够的风量,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3、矿井通风可靠、风量稳定
(1)优化巷道布置,认真搞好通风工作,确保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独立通风。
力求通风系统简单,确保进风流与回风流在发生瓦斯爆炸时不发生短路。
完善矿井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合理:坚持以风定产,井下所有采掘面、碉室必须按规程及配风计划要求配风,保证井下各工作点有足够的风量,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2)井下所有的风门、挡风墙,密闭、风窗等通风设施必须按照质量标准构筑,并定期检查维修、减少漏风,井下所有的风门必须实现联锁,提高矿井的有效风量率及风流稳定性。
所有井下工作人员应自觉爱护通风设施,防止风流短路。
(3)掘进头配风,局扇及启动装置必须设在进风流中,且距回风口10m以外,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最低风速符合规定,避免出现循环风,局扇的供电电源不得设在本局扇的回风流中。
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并要保证正常使用及主副风机匹配。
风筒末端距工作面的距离要严格符合规定要求。
测风员定期测风,风量、风速如实填写在测风牌板。
4、安全监控系统要求:
瓦斯监控系统对井下各点瓦斯监控,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必须能对监测监控范围内的非本质安全型电源实施远程断电。
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必须稳定可靠。
5、防治瓦斯超限或积聚
(1)加强通风、保证工作面风量是预防瓦斯积聚的根本方法。
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规程上的计划风量为各采掘进工作面配风,保证工作面实际风量大于计划风量。
通防科应提前制定矿井风量分配方案,对井下风量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工作面风量足够稀释瓦斯。
(2)加强局部通风机管理,杜绝无计划停风。
采掘队组必须严格按通防科的要求在指定地点安装局部通风机。
工作面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对局部通风机进行编考管理,安排专人每班对局部通风机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检查风机供电线路、每天对局部通风机切换装置进行一次试验,保证可靠运行。
(3)加强风筒管理。
风筒吊挂平直,做到逢环必挂;接头严密,无破口:实现逐节编号管理:对风筒拐弯处要缓慢拐弯,不得死弯:风筒末端距工作面的距离必须符合规程规定,不得超距。
(4)对各采掘面的高冒区,瓦斯员要加强检查,当体积大于0.5m,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6、消除火源
(1)杜绝明火、电器火花、摩擦火花。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机械摩擦火花和摩擦发热产生的高温热源,如定期检查各种运输设备,在摩擦发热的部件上应装设过热保护装置,使用难引火性合金工具,避免切割坚硬石块。
(2)矿灯应完好,井下职工应爱护矿灯,严禁拆开,敲打撞击,严禁穿化纤衣服,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下井等。
(3)井下电气焊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矿长审批后,在安全员和瓦检员监督下方可作业;
(4)电器设备必须有煤安标志和防爆合格证方可下井使用,对于失爆的设备必须及时停用升井,井下小电压、电流设备必须是本质安全型。
(5)井下不得带电维修、搬迁电器设备,井下防爆电器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
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设辅助隔爆水棚,用水量按巷道断面计算,不小于200L/m。
(2)定期巡回检查隔爆设施情况,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移动、补充和更换。
(3)通防科要定期组织检查回风井口的防爆门,保证在发生事故时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防灭火管理
(1)皮带防火:要采用阻燃皮带,皮带张力调整适应,要按标准化要求安装皮带保护:要常清理机尾、机头处的浮煤:刮板运输机液力偶合器上的易熔塞和所有油料必须进行技术鉴定,符合规定的要求,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皮带和刮板机运输机要保持平、稳、正、牢,严防停机上煤和皮带打滑、跑偏等。
(2)电缆防火:井下电缆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管理,悬挂整齐,标志牌清,各类电缆必须阻燃,必须根据电压、负荷、输送距离、用途等因素来选择电缆型号,修复旧电缆时必须按统一规格型号及截面积要严格进行水浸耐压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3)井下电器设备的保护装置必须齐全,灵活可靠,并按规定检查监督,井下所有防爆电器接线盒的密封挡板齐全配套,做到台台失爆,井下所有机电设备必须接地,必须符合规程要求,并按规定检测
(4)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进行电气焊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硐室、主要进风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工作,每次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严格按规定执行。
(5)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入井。
(6)井下和硐室内不准存放汽油、煤油,井下使用过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有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不准乱丢乱放。
严禁将剩油和废油泼在井巷和嗣室内。
(7)井下机电设备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使用带式输送机或者液力偶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必须备有灭火器材,其数量、规格和存放地点符合相关规定。
(8)矿井在井上、下建立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库储存的物资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符合规定。
要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和更换,并建立设备明细台帐。
(9)定期组织通风及有关单位,分别对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0)做好防灭火监测,定期对全矿的防灭火监测情况实行阶段性分析评价,对全矿防火监测预报情况和防灭火措施实施效果评价,重点监测点要绘制指标气体变化曲线图,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导防灭火工作的现场实施。
(11)按照防灭火设计采用黄泥注浆和喷洒阻化剂等方式进行回采工作面的防灭火工作。
(四)防治水管理
1、地面防治水
(1)雨季来临前,矿成立雨季“三防”小组及防洪指挥部,制定有关措施和防患事宜,并拟文件下发执行。
(2)雨季来临前,由地测部门根据附近地面水位,最大降雨量及最高洪水位,编制年度地面防洪计划和措施。
(3)完善地面防水设施,定期清理、疏通泄水沟。
雨季到来之前,地面水沟清理,特别是各井口附近水沟、电缆沟必须及时清理,保持水
沟畅通。
(4)雨季来临前,对各种排水管路、设备进行彻底检查一遍,并对全部水泵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5)准备好足够的防洪物资,由供应科统一保管,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6)防洪期间,要成立抢险队伍,由调度室统一协调指挥,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7)汛期到来之前,调度室通讯组要将井上、下所有通讯设备检修好,确保井上、下通讯畅通。
2、井下防治水
(1)矿井实际揭露的地质条件与原地质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技术科要加强矿井水文和地质条件的研究,弄清地质构造及含水层的富水情况,有效指导防治水工作。
(2)编制2021年度防治水计划,用于指导矿井全年防治水工作。
地测科要坚持定期测水并做好记录,填绘图纸,及时掌握分析施工中水文地质的变化情况,要及时做好地质和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对巷道要穿过有可能透水的断层或含水层时要制定可行的防排水措施,按照“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做好防治水工作。
(3)在可能透水的断层或封孔不好的地勘钻孔附近布置巷道时,必须留设有足够尺寸防水煤(岩)柱。
对影响掘进和回采的封孔不好的地勘钻孔要及时向矿报告申请重新封闭。
(4)在工作面掘进施工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水原则,地测料要掌握好煤柱保护线的具体位置,防止误穿断层,探防水时必须编制探放水措施。
(5)每月开始,地测科要提前下达下一个月各队组作业地点地质预测说明书,对下一个月矿井水情水害生产地质条件做出预报,以此指导生产,预防水患。
(6)掘进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岩(煤)层发潮,光泽变暗岩(煤)墙挂红,“出汗”,空气变冷,顶极淋水加大,有水叫声等透水预兆时,要立即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并向矿调度室汇报,采取措施处理。
(7)雨季和汛期前组织好人员清理井下水仓,各巷道排水沟,检修好排水管路和设施,保证矿井有足够的水仓容量和排水能力,并对主排水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做全面检查,彻底处理存在问题。
对主排水设备进行一次联合试运转。
(2)制定的维修方案和支护形式要适应现场条件,有利于顶板管理。
永久支护要及时跟到迎头,按作业规程要求使用好撑木及及拉杆,背实顶帮,防止造成冒顶永久支护要及时跟到迎头,按作业规程要求使用好撑木及及拉杆,背实顶帮,防止造成冒顶。
(3)修复、加固巷道时,严格执行从外向里、先支后回的原则,严禁空顶作业,确保退路畅通。
(4)在修复井巷工作时必须制定防止冒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六)运输
1、运送拉人时,严禁超定员拉人,严禁人物混运,严禁爬、蹬、跳运行中的车辆,车辆运行中,必须关好车门,行驶过程中严禁开车门。
2、拉物时:严禁超长、超高、超宽、超载。
3、严格控制行车速度,严禁超车。
4、定期进行车辆维护,确保车辆灯光、制动、喇叭灵敏可靠。
5、胶轮车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严禁酒后、疲劳和身体不适驾车。
6、严禁人员乘坐胶带运输机。
7、输送带与滚简打滑时,严禁在输送带与滚筒间楔木板和缠绕杂
8、严禁人员攀越正在运行的胶带机。
9、严禁使用皮带运送物料,以防损坏皮带、伤人。
10、对于变形的皮带架,机修工应及时进行更换或调整机架,防止皮带损伤。
11、皮带机必须安装可靠完善的保护系统。
12、检修时必须停机闭锁,挂停电检修标志牌,并有专人监护。
13、在皮带巷烧焊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审批。
14、检修人员清扫滚筒和托滚时,胶带机必须停机闭锁,挂停电牌,并有专人监护。
清扫工作完毕后,有施工负责人进行确认,无问题后,解锁送电。
(七)机电管理
1、电气设备管理
(1)开展机电标准化工作,提高机电基础管理水平。
(2)加强培训,提高机电工人的整体素质。
(3)对地面供电系统要认真定期检修,合理调整参数,各项保护装置要灵敏、可靠、齐全。
(4)加强井下电器设备管理,严格执行电气操作规程,杜绝失煤和误送电现象。
(5)对局部通风机管理要制度化、标准化。
(6)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转换工种要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准上岗。
(7)建立健全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加强质量标准化检查力度。
(8)井上、下高压电缆接头做预防性耐压试验,并且有记录,凡耐压不够者要定期解决,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要定期摇测。
(9)井下低压供电要做到“三无”、“四有”、“二齐”、“三全”、“一坚持”。
(10)电器设备实行挂牌留名,专人管理。
(11)井下电气设备管理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A、严禁带电检修、移动电器设备。
B、严禁明火操作。
C、严禁甩掉检漏继电器供电,严禁甩综保装置和瓦斯电、风电闭锁装置。
D、严禁用铜、铝、铁等代替保险丝。
E、停工的独头巷道未经瓦斯检查,严禁送风、送电。
F、有故障的电器设备不准下井使用。
G、失爆和不合格的电器不准下井使用。
二、重大安全风险应急救援预案
前面已将公司重大安全风险列举出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为了更好的杜绝和降低重大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同时减少事故发生后造成各种重大损失,特制定乌苏四棵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重大安全风险应急救援预案。
当重大安全风险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首先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成立矿井各种重大安全风险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指挥系统: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各种重大安全风险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1.矿井瓦斯爆炸事故重大安全风险、火灾事故重大安全风险和煤尘爆炸事故重大安全风险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总指挥:
副总指挥:
现场总指挥:
现场救灾人员:
2.矿井顶板事故重大安全风险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总指挥:
副总指挥:
现场总指挥:
现场救灾人员:
3.矿井突水事故重大安全风险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总指挥:
副总指挥:
现场总指挥:
现场救灾人员:
(三)各领导小组成员和指挥部成员的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矿井调度室,一旦发生事故,矿调度室主任立即向总指挥汇报,并召集各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成员,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指挥部职责:根据事故类别、灾害程度等情况,制定事故抢险救灾最佳方案,报请事故抢险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
总指挥职责:是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第一责任者,召集指挥部工作会研讨抢险救灾方案,下达作战命令。
副总指挥:是总指挥的助手,在总指挥的领导下组织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完成总指挥交办的专项工作。
现场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制定可靠的抢险救灾方案,根据救灾方案,对矿井的风流进行调整,对井下的通风、瓦斯、火情等进行有效监控。
监控入井人员,发放入井特别许可证,确保矿区通信系统畅通。
执行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救灾方案,及时向救灾指挥部反馈井下灾区情况,以利于抢险救灾指挥部调整抢险救灾方案。
现场救灾人员:按照指挥部下达的抢险救灾方案,实施灾区抢险救灾;恢复矿井通风系统和通风设施,疏通矿井安全通道。
公司救护队职责:实施指挥部下达的救灾方案,是抢险救灾的先锋队,组织抢救井下伤病员,确保井下救灾线路的畅通。
公司财务总监职责:在抢险救灾和急救过程中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转。
公司物业管理部主任职责:在总指挥的领导下,确保抢险救灾过程中的后勤保障。
公司供应与销售部主任职责:保证日常救灾物质的储备和抢险救灾过程中救灾物质的供应。
白杨沟镇医院职责: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组织抢救遇险人员,并及时进行外送抢救。
煤矿重大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3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煤矿重大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供大家参考。
煤矿重大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1
(一)瓦斯管理
1、瓦斯检查:
(1)瓦斯员要严格执行定点、定时巡回检查瓦斯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和井下交接班制度,瓦斯员要作好记录和汇报,严禁空班漏检,发现瓦斯超限,有权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并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各级领导、各单位跟班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流动电钳工、瓦检员、安全员等工种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多功能气体检测仪,随时检查所在地区的瓦斯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
(3)采掘工作而的瓦斯浓度检查次数每班2次:
(4)永久密闭墙外的瓦斯浓度每周至少检查1次。
2、执行各项瓦斯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投人到位、学习到位、落实到位,建立“通坚持以风定产,井下所有采掘面、硐室必须按规程及配风计划要求配风,保证井下各工作点有足够的风量,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3、矿井通风可靠、风量稳定
(1)优化巷道布置,认真搞好通风工作,确保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独立通风。
力求通风系统简单,确保进风流与回风流在发生瓦斯爆炸时不发生短路。
完善矿井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合理:坚持以风定产,井下所有采掘面、碉室必须按规程及配风计划要求配风,保证井下各工作点有足够的风量,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
(2)井下所有的风门、挡风墙,密闭、风窗等通风设施必须按照质量标准构筑,并定期检查维修、减少漏风,井下所有的风门必须实现联锁,提高矿井的有效风量率及风流稳定性。
所有井下工作人员应自觉爱护通风设施,防止风流短路。
(3)掘进头配风,局扇及启动装置必须设在进风流中,且距回风口10m以外,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最低风速符合规定,避免出现循环风,局扇的供电电源不得设在本局扇的回风流中。
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并要保证正常使用及主副风机匹配。
风筒末端距工作面的距离要严格符合规定要求。
测风员定期测风,风量、风速如实填写在测风牌板。
4、安全监控系统要求:
瓦斯监控系统对井下各点瓦斯监控,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必须能对监测监控范围内的非本质安全型电源实施远程断电。
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必须稳定可靠。
5、防治瓦斯超限或积聚
(1)加强通风、保证工作面风量是预防瓦斯积聚的根本方法。
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规程上的计划风量为各采掘进工作面配风,保证工作面实际风量大于计划风量。
通防科应提前制定矿井风量分配方案,对井下风量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工作面风量足够稀释瓦斯。
(2)加强局部通风机管理,杜绝无计划停风。
采掘队组必须严格按通防科的要求在指定地点安装局部通风机。
工作面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对局部通风机进行编考管理,安排专人每班对局部通风机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检查风机供电线路、每天对局部通风机切换装置进行一次试验,保证可靠运行。
(3)加强风筒管理。
风筒吊挂平直,做到逢环必挂;接头严密,无破口:实现逐节编号管理:对风筒拐弯处要缓慢拐弯,不得死弯:风筒末端距工作面的距离必须符合规程规定,不得超距。
(4)对各采掘面的高冒区,瓦斯员要加强检查,当体积大于0.5m,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6、消除火源
(1)杜绝明火、电器火花、摩擦火花。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机械摩擦火花和摩擦发热产生的高温热源,如定期检查各种运输设备,在摩擦发热的部件上应装设过热保护装置,使用难引火性合金工具,避免切割坚硬石块。
(2)矿灯应完好,井下职工应爱护矿灯,严禁拆开,敲打撞击,严禁穿化纤衣服,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下井等。
(3)井下电气焊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矿长审批后,在安全员和瓦检员监督下方可作业;
(4)电器设备必须有煤安标志和防爆合格证方可下井使用,对于失爆的设备必须及时停用升井,井下小电压、电流设备必须是本质安全型。
(5)井下不得带电维修、搬迁电器设备,井下防爆电器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
采掘区队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掌握瓦斯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7、采掘作业打眼、放炮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制度。
8、井下采掘作业地点严禁瓦斯超限作业,瓦斯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及其它有关规定的,必须马上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9、安装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井下所有作业地点执行实时监控,瓦斯超限时能自动切断电源,并发出报警信号。
10、巷道贯穿、瓦斯排放、通风系统调整等,必须制订专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并严格执行。
11、掘进工作面供风必须执行“三专两闭锁〞,停电、停风内,瓦斯超限时必须及时切断设备电源。
12、煤矿井下严禁非防爆型和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入井,发生失爆设备必须停止作业进行处理。
13、井下发生瓦斯积聚必须马上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14、采空区必须及时封闭。
启封密闭墙必须编写进门措施。
15、井下停风,必须马上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16、采掘作业地点停风后恢复生产前,必须经专职瓦检员检查瓦斯浓度,瓦斯超限必须编写专门措施进行排放。
17、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必须追查分析造成超限的原因,采用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第四项煤与瓦斯特别
一、危险源名称:煤与瓦斯特别
二、危险源地点:井下采掘作业场所。
三、主要发生环节:打眼、放炮;石门揭煤;正常采掘作业。
四、风险控制主要措施:
1、重新按规定对煤层的特别危险性进行鉴定,绘制矿井〔采区〕瓦斯地质图。
2、编制专项防突制定、措施计划和事故应急预案,并按相关规定审批、实施。
3、成立防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防突工作专业队伍,强化防突工作日常管理。
4、防突管理升级管理,按照特别矿井管理,严格执行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5、鉴定为非特别矿井,严格按《防治煤与瓦斯特别规定》第57条要求煤巷掘进从开窝开始每50米连续进行二次特别危险性检验,对无特别危险区域进行验证。
6、石门揭煤和碰到较大地质构造后揭煤按特别煤层管理,编制专项防突制定、区域及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按规定审批,并严格执行。
7、完善瓦斯抽放系统,煤巷掘进工作面高负压抽放管路及时延接到迎头,发现瓦斯涌出量异常,及时进行抽放。
8、完善反向风门、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紧急避险等安全防护设施,职工入井随身携带压缩氧自救器。
第五部分顶板事故
一、危险源名称:顶板事故
二、危险源地点:井下采掘作业场所、巷道修复段等
三、主要发生环节:采、掘;修理等。
四、风险控制主要措施:
〔一〕采面
1、针对采场地质条件,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工作面顶板管理准备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设备、设备改造及措施准备,杜绝歪、倒架现象,确保支架的优良支护状态;通过两端头、顺槽支护方式研究及措施准备,确保端头及超前支护的可靠有效,杜绝顶板事故的出现。
2、对初采初放工作,矿将成立初次放顶领导小组,在搞好工作面设备配套、回采工艺的过程中,将顶板管理工作作为重点,搞好工作面顶板控制、端头维护及两巷超前支护,开展矿压研究工作,探讨该条件下的顶板管理有效途径,确保首次开采的成功。
3、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单体和整体支架支护质量,达到规程规定的初撑力,做到迎山有力,工作面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在工作面顶板破碎、断层等特别构造时必须按规程要求及时支设支护。
4、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初放顶领导小组要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初次放顶期间要及时猜测预报顶板状态,每班派有经验的工人全面巡回检查,发现来压征兆,及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5、工作面收尾停面、安装撤掉工作及过老巷、地质构造段等状况下,要编制好安全技术措施,明确顶板管理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及事故处理方法。
6、在顶板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三大规程〞和《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强化顺槽超前支护和工作面的顶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