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酒店餐饮的优势与劣势分析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酒店餐饮的优势与劣势分析1
摘要:可以说不少酒店的餐饮已风光不在,在菜式定价上,以前惯用的毛利率加成定价法已行不通,只能“降低身份”采用随行就市定价,营业额大大减少,效益严重下滑。
酒店正面临社会餐饮的严重挑战,目前社会餐饮的火爆与酒店餐饮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住店客人越来越少在酒店内用餐,通常都到酒店以外的酒家和餐馆用餐,而非住店客人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搞宴请,客人首选酒店,现在却较少光顾酒店餐厅。
可以说不少酒店的餐饮已风光不在,在菜式定价上,以前惯用的毛利率加成定价法已行不通,只能“降低身份”采用随行就市定价,营业额大大减少,效益严重下滑。
不少酒店餐饮部管理人员发现即使他们引进市面流行菜式,采取降价、优惠、特价菜点等等多种措施,仍然收效甚微。
而与之相反,市面上高档的酒家的菜式比酒店的价格要贵,却仍然顾客盈门……酒店餐饮陷入迷惘,出路何在?
1、酒店餐饮的优势
技术优势:名厨云集,技术高超;有着深厚的管理文化。
设备优势:功能设施齐全;仓库大,菜单上的菜一般都能及时提供;具备承办各种会议和大型宴会的能力。
人力资源优势:具备众多较高素质的员工,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形象优势:酒店往往是高雅的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的代名词。
2、酒店餐饮的劣势
组织结构劣势:酒店餐饮经营灵活性不够,管理层级多,信息传递速度慢,要推出一道新菜须经层层审批,等到得到批准推出时,已经落后,变成“旧菜”了,结果总是被动地跟着市场走。
经营范围劣势:高雅的用餐环境,只能满足某一层次的顾客的需求,所服务的顾客市场面窄小;缺乏品牌菜,招牌菜,价贵而欠特色,菜式变化少,还要加收服务费,给顾客以“门槛高”的感觉。
服务劣势:虽然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但缺乏亲和力。
价格劣势:前期投入大,造成日后经营费用负担重;劳动力密集,人工成本高;采购制度严格,进货成本高都导致菜肴失去价格优势。
营销劣势:宣传乏力,众多名厨、名菜“养在深闺人未识”;酒店建成后,餐厅总体格局就不可能有很大的改变,导致就餐环境不可能使顾客产生很大的新鲜感等等。
3、社会餐饮的优势
组织结构优势:管理层级少,机构简单,信息传递速度快,总经理往往就是餐馆的所有者,管理实物由老板亲自抓,且敢于创新,因而对市场反应敏锐,推向市场的速度也快,例如,一款新菜只须经主厨和经理商量决定后就可在第二天推荐给顾客,菜单更新得很快,时时有“新鲜卖点”。
服务方式优势:服务方式灵活,提供亲情化服务,富有亲和力,顾客就餐时感觉轻松、随意。
特色优势:菜式特色鲜明,往往以经营某一地方菜系或某种原料为主的菜肴作为招牌菜,独具风格而价格实惠;高、中、低档的众多餐馆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可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口味。
采购方式优势:采购制度灵活,环节少,老板亲自管理,有利于采购成本的控制。
装饰优势:餐馆装饰主题鲜明,造型奇特,如有的外形象蒙古包,有的象船,有的象宫殿等等;有些高档餐馆内部环境高雅,已毫不逊色于酒店。
宣传优势:非常重视宣传,方式多样,如在门口悬挂条幅,在电视、报纸上打广告,散发传单,店内搞名酒、名菜促销等等。
4、社会餐饮的劣势
管理水平较低,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厨房的出品、提供的服务常常有差异性,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高档餐馆价格贵,而中低档餐馆则条件较差;厨房、仓库面积较小,存货有限,菜单上的有些菜式往往不能提供;维持低价,常常采用低质、劣质的原料,饮食安全难以保证;对于大型的酒席,往往力不从心,须从其它餐馆或酒店租借设备、人力等等。
创新是酒店战胜社会餐饮的“法宝”
酒店的员工要有清醒的认识,即酒店餐饮业的“暴利”时代已过,现已步入“微利”时代。
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日趋成熟,消费更为理性化,花在“吃”上的消费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却是在下降的,不要期望未来经济红火时还会有“暴利”时期出现。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社会餐饮“抢走”酒店餐饮的一部分份额是必然的,酒店要放下“架子”,虚心向社会餐饮学习。
酒店的每个员工都要有“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要意识到酒店的危机就是自己的危机,如果不齐心协力,势必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淘汰。
餐饮部的决策者要跳出“为饮食而饮食”的观念,人们来酒店用餐绝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享受。
管理者要把握经营菜式象经营时装那样,目前“传统+时尚”正是当今饮食业发展的方式,抓住时代的脉搏,甚至引导饮食潮流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精简机构,使管理层次扁平化,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加对市场的灵活性也是当务之急。
采用新材料和新搭配,形成“旧菜新颜”,如粤菜中有一名菜“桂花鱼翅”,由于鱼翅昂贵,导致此菜式价格很高,销售量很小,经过改良,变成“桂花瑶柱”后,口味相似而价格较低,销量就增大;采用新的制作方法,如香港有名的杨冠一鲍鱼,一改中餐的“幕后”加工方式,采用西餐的法师烹制方法,当面加工,使得客人可以边吃边欣赏厨艺表演,也是独有特色;此外,西菜中做、中菜西做、南菜北做;养生健身餐饮、怀古餐饮;根据季节特点推出不同口味的菜式等等方式都是菜式创新的源泉。
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是酒店的立足之本,以此为基础,在服务方式、服务环境、菜单、器皿等等方面都可以创造出“卖点”和“亮点”。
酒店可以打出“绿色餐饮”的旗号,如在餐厅设立无烟区,采用绿色食品,无公害蔬果,倡导绿色消费,主动提供剩余食品打包服务和存酒服务等等;厨师每天都要向餐厅服务员讲解当天菜单的做法、菜名、原材料组成和简要的制作过程,便于服务员向顾客推销。
对于高档餐厅,服务则重在“精细”,要使“吃”不仅仅停留在食物的色香味形上,而且要上升到“吃得考究”、“吃出氛围”,例如,瑞士一有名酒店推出野味餐时,不但在菜单上配上飞禽走兽图案,而且在客人进餐中有狩猎场景的表演,使得客人大饱口福的同时也大饱眼福,获得极大的满足,当然酒店也获得很好的效益。
这样的餐厅如果促销的力度不足,就难以拥有满意的社会客源。
要命的是,住店的客人没有义务必须在饭店的餐厅消费,他们有权选择任何一家餐厅或餐馆购买餐饮产品。
5、餐饮产品质量的欠缺
餐饮产品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它的服务性极为突出。
餐饮产品的购买者在消费时,毫无疑问是在积累一次综合感受,这涵盖了从泊车停步时的第一印象,步入门厅时的自在程度,自始至终所受的礼遇程度,每道菜肴的色香味满意程度,乃至每一服务的适意程度。
完全满意的服务虽然难以达到,刻意地追求却必不可少,众多的社会餐馆和饭店一样在努力,遗憾的是,在竞争中有相当多的饭店餐饮落后了。
6、社会就餐习惯的制约
我国的民众并不像西方人士那样,习惯于使用饭店的各项功能,而饭店最初的/涉外0性质更增加了人们去饭店就餐的消费制约。
二、饭店餐饮的优势所在
与劣势相比,同社会餐馆竞争,饭店餐饮的优势并不少,要而言之,是规模效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饭店的整体形象优势
某饭店在特定社区的存在,一般在公众中的信任度都较高,如果饭店餐饮借助饭店的形象进行营销,其影响和收效应该大于社会餐馆。
借助饭店的形象,饭店餐饮应该可以有效地树立洁净、美味、优雅、有档次的餐饮形象。
2、成本优势
饭店餐饮仅是饭店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餐厅建设养护、人力资源输送,还是原料器具的采购使用、能源的供给等各方面都和饭店具有统一性,可以积极有效地获取资源,最大限度地综合调配,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3、技术优势
一家饭店在管理过程中,一般会形成自己的经营管理特色,饭店管理中的人事管理、人力培训、成本控制、营销策略、财务监控等宝贵财富,都可以在餐饮管理中有效使用,无须从头积累,这是多数社会餐馆无法比拟的。
4、人力资源优势
饭店餐饮的人力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一,饭店人力资源丰富,可资利用的人力相对丰富;其二,饭店餐饮吸纳人力资源的能力较强,如果饭店餐饮能保有优良的人力资源,就是把握住了竞争决胜的根本。
三、在竞争中求发展
客观分析饭店餐饮和社会餐馆竞争的优劣势,其最终目的在于正确选择竞争求胜的方式,不妨进行下述考虑:
1、确立餐饮在饭店总体经营格局中的地位
在酒店经营管理中,不少饭店的餐饮经营非常出色,不仅通过餐饮使饭店扬名,而且为饭店创造着可观的经济效益,有些饭店的餐饮甚至名列饭店营收第一位。
搞好饭店餐饮首先必须确立餐饮在饭店经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必须把餐饮列为饭店的重要经营内容,而不能把餐饮从属于客房,有条件的饭店,必须有效地提升餐饮在饭店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2、明确餐饮经营管理者的责权利
营收不利的饭店餐饮,往往同餐饮管理者的状况有关。
基本状况是:压力不够,权力不足,利益不大。
管理者的素质和工作状态对经营结果影响极大:压力不够,容易造成他们缺乏责任感紧迫感;权力不足,使其难以人尽其力,缺乏经营管理的灵活创新;利益不大,容易使人形成/干了白干0的心理,使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
有效的经营管理必须是管理者的有效经营管理,为求得饭店餐饮的有力竞争,必须对餐饮管理者合理加压适度授权,支持合理的利益获取,有效调动餐饮管理者的积极性。
3、处理好餐饮的营销和促销问题
促销是营销的一个层面,由于促销在营销中的地位突出,故在餐饮竞争中必须处理好这个局部和全部的关系。
(1)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设计
设计餐饮产品之前必须进行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的内容必须包括餐饮需求市场状况,竞争对手状况;调研资料必须进行科学分析,其结果是产品定位设计的重要依据。
某一饭店餐饮产品的定位设计除依据调研结果外,还须依据饭店的档次和饭店可以提供的产品生产要素,包括人、财、物。
餐饮产品的定位设计必须依托消费市场,迎合时尚,创造特色。
餐饮产品的定位设计必须包括:产品档次,服务形式和规格,菜单的制定,服务规格,就餐氛围的设计等内容。
(2)餐饮产品的设计生产必须关心社区的需求
饭店餐饮有两个重要市场,一是住店客人,一是社区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