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隔离场所疫情防控管理制度精选5篇,欢迎阅读下载。

隔离场所疫情防控管理制度精选1

一、集中隔离场所设置

(一)规范选址。

集中隔离场所应选择下风向,相对偏远、交通便利区域;距人口密集区较远(原则上大于500米)、相对独立的场所,远离污染源,远离存在卫生污染风险的生产加工区域,不得在医疗机构设置集中隔离场所。

(二)科学分区。

集中隔离场所内部根据需要应分为生活区、医学观察区和物资保障供应区等,分区标识要明确。

要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提供独立房间和独立卫生间,确保通风条件好,能满足日常消毒措施的落实需要。

(三)物资保障。

集中隔离场所应做好消杀物资储备和宣传保障工作,根据自身条件,选购符合标准的消毒剂、防护用品等供工作人员及隔离人员使用;场所内张贴引导标语,指引隔离人员科学、规范做好消杀工作。

二、集中隔离场所卫生管理

(一)公共场所消毒。

每天对公共区域、卫生间、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至少1次消毒,至少清理1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

隔离对象解除观察或转出后,及时对其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对临时设置的集中隔离场所,要进一步强化消毒措施,增加消毒频次。

(二)自用物品消毒。

由集中隔离人员自行对房间内物品、家具表面等可能被污染的表面每天消毒2次,受唾液、痰液等污染随时消毒。

消毒时用75%酒精、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

(三)自用厕所消毒。

由隔离人员自行对房间内厕所每天消毒一次。

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

(四)垃圾处理。

集中隔离场所有垃极均应当装入黄色医用垃圾处理袋内,按医疗垃圾处理要求,每日定点定期集中回收处理。

集中隔离场所贮存垃圾可根据实际贮存量每2~3天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用专车进行回收处置,并做好日期、数量、交接双方签名登记工作。

三、集中隔离场所隔离人员健康管理

(一)做好人员安置。

所有隔离人员应当单人单间居住。

14岁及以下儿童,孕产妇、患有基础性疾病、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等不适宜单独居住者,由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评估报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确认后,根据隔离场所情况安排居住。

居住期间,应当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近距离接触时需做好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二)加强行动管控。

所有隔离人员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隔离人员接触。

除工作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

如确需前往集中隔离场所内公共区域活动的,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彼此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驻留时间,尽量不触碰公共区域物品及设施。

四、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安全管理

(一)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特别是加强工作流程和个人防护的培训,使参与执勤、隔离、保洁等工作人员均能明确职责,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全过程做好个人防护。

加强消毒技术培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正确进行消毒剂配制、手卫生,规范开展消毒操作。

(二)加强个人防护。

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与被隔离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

11、消毒液宜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需25°以下避光保存。

附件2、使用酒精消毒安全注意事项

1、不可将酒精用于大面积喷洒于环境、物表面消毒。

如:楼道、会议室、办公室等,都不得用喷洒酒精的方式消毒酒精的有效成分是乙醇,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当空气中乙醇含量超过3%时,即可爆燃、。

2、不要在衣物上喷洒酒精消毒,如果遇到静电或明火可能燃烧。

3、应采用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酒精不要对水稀释使用,会形象杀毒效果。

4、谨慎使用、谨慎储存、远离火源,不要放在儿童易触及到地方。

5、存储酒精的容器要容易辨识或标注清楚,防止误食。

6、在使用酒精时,要保持通风,并且要远离高温物体,千万不要与明火接触;

7、使用酒精前,要对周边易燃物进行清理,给电器和灶台面消毒时,要先关闭电源和火源,待电器和灶台表面冷却后在用酒精擦拭,以免酒精挥发发生爆燃。

8、使用酒精消毒时,严禁吸烟。

9、避免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如果两者混合,极有可能会产生剧毒气体危害身体健康、。

10、注意保持通风在室不论是擦拭还是喷洒酒精消毒,都需要注意保持室通风,这样才不会因为酒精浓度过高而引发事故。

11、不要大量存存储酒精,应放置在通风、无人员活动、无其他易燃物品、无火源、无使用状态的用电器具的的独立房间,不要与有人员和其他物品的房间混放。

12、专人管理,严禁非指定专人擅自进入存储房间。

13、酒精着火的处理办法:

①最好在第一时间,移走易燃易爆物品,避免火势扩大。

②可以用湿布覆盖灭火,注意不要快速拍打,容易助长火势。

③火势较大报警。

二、现场管理环境卫生措施

为了有效防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严格执行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疫情防控期间环境卫生的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一、建立卫生专人负责制,加强清扫通风和消毒消杀工作。

各单位、各项目部、各区域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二、必须根据国家政策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和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具体防控措施。

四、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宣传力度,生活区主要通道及各个路口贴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对疫情防控提出具体要求,各班组可通过微信平台发布疫情科学防护知识,做到科学防护,不信谣、不传谣。

号召全体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办公、生活场所的卫生。

五、必须配备相应环境管理的物资,保障环境卫生达到要求。

六、规垃圾管理,集中统一放置,严禁偷倒乱倒垃圾,要设置专门的废弃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定点收集桶。

七、办公区环境卫生管理

1、控制办公区人员随意出入,进入办公区进行消毒,测量体温后方可登记进入。

2、对快递和外卖等物品,消毒后方可联系员工领取。

3、每日定时对门厅、楼道、卫生间、车库等公共部位实施消毒,且尽量使用喷雾消毒。

4、多人同室办公的,办公距离应保持在1米以上。

5、办公电视、电脑键盘、鼠标等,每日用75%酒精擦拭2次。

使用频繁的,擦拭可增加至4次。

6、保洁用具按区域分开使用,避免混合使用。

7、保洁人员需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

8、卫生间等区域应配备足够的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使用。

9、中央空调系统分机旁管正常使用时,应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开(复)工进场人员的摸底调查,按要行日报告制度。

要充分利用远程视频监控和实名制信息系统等科技手段,加强对施工现场管控,对不落实封闭管理,现场生产生活环境脏、乱、差的建设项目,取消开(复)工资格,停工整顿,并记入“黑”,依法实施处罚。

附件2、《关于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环境管理的通知》

(一)一般规定

1、建筑施工现场应设置和建立宿舍、食堂、厕所、淋浴室、医务室、吸烟室、职工活动室、农民工业余学校和办公等临建生活设施。

2、临建生活设施选址应合理,并应符合安全、消防要求等相关规定,禁止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设置员工宿舍,严禁将在建工程作为临建设施。

3、办公区、作业区、生活区应设置饮水桶(或饮水器),供应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水器具应定期消毒。

饮水桶(或饮水器)应加盖、上锁、有标志,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4、临时用房应进行必要的结构计算,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所用材料合格并满足卫生、环保和消防要求。

装配式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合格证,符合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要求。

5、临建生活设施应满足坚固、美观、通风、采光、防雨、防潮、保温、隔热、防火等性能要求。

临建设施的配电及用电管理应满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的要求。

6、施工企业应建立消防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区域及责任管理。

消防设施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GB50720的要求。

7、施工现场应设置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及时更换宣传容。

设置报栏应牢固美观,并有防雨措施。

8、施工现场应设置集中充电场所,满足小型工具、电动自行车、应急器具、对讲设备等生产生活机具的充电需要,并安排专人管理。

9、施工现场可因地制宜或依托职工食堂设立工地超市或便利店,方便职工生活。

(二)职工宿舍

施工现场职工宿舍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宿舍应设置可开启式窗户,设置外开门;

2、职工宿舍室净高度不低于2.6m,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每间宿舍不得超过16人,人均面积2.5平方米;

3、室宿舍的单人铺不得超过2层,严禁使用通铺,床铺高于地面0.3m,床铺间距不得小于0.3m;

4、宿舍应设置生活用品专柜,有条件的宿舍宜设置生活用品储藏室、低压充电装置,宿舍严禁存放施工材料、施工机具和其他杂物;

5、宿舍应悬挂宿舍管理制度和卫生值日制度,宿舍的卫生应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室环境整洁有序,无乱堆乱放,室外环境清洁,有收集废弃物的分类专用容器,并及时处理;

6、宿舍外道路平整,晚间有足够的照明,宿舍生活区应提供为作业人员晾晒衣物的场地、设施;

7、职工宿舍空间及设施须保证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职工取暖的需要。

暑期施工宿舍应采用空调、电扇等降温措施,并保障正常休息用电需要。

冬季施工宿舍应考虑电暖气等采暖措施,并保障正常休息用电需要;

8、职工宿舍照明及插座用电宜选用36V及以下安全电压,插座宜选用USB口插座。

空调、电暖气等设备应设专用配电线路,并配备合格的断路开关、漏电开关等电器保护装置,宿舍严禁使用其它各类电加热器具。

(三)职工食堂

施工现场职工食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食堂应选择在通风、干燥的位置,防止雨水、污水流入,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的地方;

2、食堂应取得许可证并设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有卫生管理制度,有相应的生活卫生设施。

要清洁、卫生,桌凳要整齐,及时清理打扫干净;

3、食堂要保持干净整洁,墙壁、天棚刷白。

地面应采用水泥抹面、地砖等,制作间、操作间墙壁、灶台周围应粘贴不低于1.8m的瓷砖。

食堂要有给排水管道,排水设施要通畅。

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隔离场所疫情防控管理制度精选5篇,欢迎阅读下载。

隔离场所疫情防控管理制度精选1

一、集中隔离场所设置

(一)规范选址。

集中隔离场所应选择下风向,相对偏远、交通便利区域;距人口密集区较远(原则上大于500米)、相对独立的场所,远离污染源,远离存在卫生污染风险的生产加工区域,不得在医疗机构设置集中隔离场所。

(二)科学分区。

集中隔离场所内部根据需要应分为生活区、医学观察区和物资保障供应区等,分区标识要明确。

要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提供独立房间和独立卫生间,确保通风条件好,能满足日常消毒措施的落实需要。

(三)物资保障。

集中隔离场所应做好消杀物资储备和宣传保障工作,根据自身条件,选购符合标准的消毒剂、防护用品等供工作人员及隔离人员使用;场所内张贴引导标语,指引隔离人员科学、规范做好消杀工作。

二、集中隔离场所卫生管理

(一)公共场所消毒。

每天对公共区域、卫生间、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至少1次消毒,至少清理1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

隔离对象解除观察或转出后,及时对其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对临时设置的集中隔离场所,要进一步强化消毒措施,增加消毒频次。

(二)自用物品消毒。

由集中隔离人员自行对房间内物品、家具表面等可能被污染的表面每天消毒2次,受唾液、痰液等污染随时消毒。

消毒时用75%酒精、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

(三)自用厕所消毒。

由隔离人员自行对房间内厕所每天消毒一次。

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

(四)垃圾处理。

集中隔离场所有垃极均应当装入黄色医用垃圾处理袋内,按医疗垃圾处理要求,每日定点定期集中回收处理。

集中隔离场所贮存垃圾可根据实际贮存量每2~3天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用专车进行回收处置,并做好日期、数量、交接双方签名登记工作。

三、集中隔离场所隔离人员健康管理

(一)做好人员安置。

所有隔离人员应当单人单间居住。

14岁及以下儿童,孕产妇、患有基础性疾病、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等不适宜单独居住者,由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评估报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确认后,根据隔离场所情况安排居住。

居住期间,应当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近距离接触时需做好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二)加强行动管控。

所有隔离人员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隔离人员接触。

除工作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

如确需前往集中隔离场所内公共区域活动的,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彼此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驻留时间,尽量不触碰公共区域物品及设施。

四、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安全管理

(一)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特别是加强工作流程和个人防护的培训,使参与执勤、隔离、保洁等工作人员均能明确职责,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全过程做好个人防护。

加强消毒技术培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正确进行消毒剂配制、手卫生,规范开展消毒操作。

(二)加强个人防护。

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与被隔离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