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方案,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方案1

一、排查具体范围:

1、经营资质。

企业是否取得合法许可证照,经营资质、范围是否合规;

2、人员资质及设备设施标准。

各级各类从业人员是否取得合法证照及资质,设备设施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合规性。

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建立与否,安全主体责任是否落实,是否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生产台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投入是否制度化;

4、挂靠或代管运输设备安全管理。

非本企业实有运输设备安全管理是否落实,禁止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挂靠;

5、设备设施及作业场所、作业活动安全管理。

是否制定、落实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及关键作业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6、人员安全管理。

是否通过教育、培训、检查及奖惩等各项措施落实安全文化建设;

7、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是否建立危险源识别、分级和监控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整改要求是否切实执行;

8、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是否制定相关预案,是否配备应急人员并执行应急值班,应急设备、物资是否齐备及状态是否正常,应急演练是否按期开展并进行评估总结;

9、事故管理。

是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制度,是否撰写详细的事故报告,是否开展事故调查与分析。

二、排查的方法、方式:

1、综合检查。

以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各部门共同参与,每年至少组织检查或抽查一次;

2、专业检查。

主要对压力容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安全装备、监测仪器、危险品等进行专业检查,以及在开行前、新设备设施竣工及试运转等时期进行专项检查;

3、季节性检查。

根据个季节特点进行专项检查,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跑漏为重点;夏季以方书剑文、防食物中毒、防台风、防洪防汛为重点;秋季以防火、防冻保温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冻防滑为重点;

4、节假日检查。

主要是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设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检查;

5、日常检查。

包括班组、岗位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部门负责人、安全、设备、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方案2

一、总则

(一)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落实全市交通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全市交通行业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全市交通行业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行业管理机构实施监管督查。

(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必须坚持“政府领导、属地管理、行业监管、企业为主”和“实事求是、科学认定、分级管理”的原则。

(四)本制度所称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行业管理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对交通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行政管理权限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二、职责分工

(五)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积极主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六)各区、县(市)交通行业管理机构和城区各交通行业管理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上报的各类隐患的梳理和审核工作,确定本级挂牌督办治理隐患,并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和上级交通行业管理机构申报挂牌督办治理隐患;负责本辖区内交通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

各区、县(市)交通行业管理机构在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申报挂牌督办隐患治理的同时,还应向上级交通行业管理机构申报备案。

(七)各区、县(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各交通行业管理机构上报的各类隐患的梳理和审核工作,确定本级挂牌督办治理隐患;负责向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市交通主管部门申报挂牌督办治理隐患;负责本辖区内各交通行业管理机构较大隐患和挂牌督办隐患治理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

(八)各市级交通行业管理机构负责对杭州城区各基层交通行业管理机构上报的各类隐患的梳理和审核工作,确定本级挂牌督办治理隐患;负责向市交通主管部门申报挂牌督办治理隐患;负责城区各基层交通行业管理机构较大隐患和挂牌督办隐患治理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对各区、县(市)交通行业管理机构上报的巨大隐患治理给予指导、帮助。

(九)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对各区、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各市级交通行业管理机构上报的各类巨大隐患的梳理和审核工作,确定本级挂牌督办治理隐患;负责上报申请市政府、省政府挂牌督办治理隐患;负责本级以上挂牌督办隐患治理的协调和督查工作。

三、隐患排查

(十)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十一)安全隐患按危险程度和整改难度可分为三级:

大凡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较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生产经营单位自身能够完成整改的,但需?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后方能排除的隐患,巨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很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需经过较长时间整改治理后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十二)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的主体,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按规定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班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排查,车间每半个月至少开展一次排查,企业(单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排查。

(十三)各区、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各级交通行业管理机构应每月对本辖区、本行业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抽查,对存在的较大隐患和巨大隐患应每半月至少组织一次督查。

(十四)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对各区、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各级交通行业管理机构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检查或督查。

四、隐患治理

(十五)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隐患治理的主体,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组织治理。

大凡隐患应立整立改,及时消除隐患;较大隐患应成立专项治理小组,限期治理;巨大隐患应制定整治方案,实施分级挂牌督办治理。

(十六)巨大隐患治理原则上实施三级挂牌督办治理,即采取“各基层交通行业管理机构、各区、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各市级交通行业管理机构、市交通主管部门”三级挂牌督办治理。

(十七)存在巨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向当地交通行业管理机构申报挂牌督办治理,成立以生产经营单位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巨大隐患治理小组,组织专家组评估,制订整改方案。

整治方案主要内容:

1、治理期限和目标;

2、治理措施;

3、责任部门、责任人员以及经费和物资保障;

4、应急救援预案

(十八)对已明确的挂牌督办的巨大隐患,当地交通行业管理机构和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整治方案,及时向生产经营单位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负责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完成隐患治理。

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主要内容:

1、安全隐患的基本情况;

2、可能影响的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3、治理要求和治理期限;

4、治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5、治理督办单位和责任人。

(十九)生产经营单位大凡隐患治理时间须立整立改,原则上不超过7天;较大隐患治理时间根据专项治理小组意见来确定;巨大隐患治理时间根据专家组意见来确定。

五、隐患报告

(二十)生产经营单位应按规定每月向当地交通行业管理机构上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每月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上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同时报市级交通行业管理机构。

一旦发现巨大隐患,应及时报告当地交通行业管理机构。

报告内容包括:隐患现状及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治理方案等。

上报内容应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以书面形式报当地交通行业管理机构。

(二十一)各区、县(市)交通行业管理机构和城区各交通行业管理机构负责汇总本辖区内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每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上报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和市级交通行业管理机构。

各区、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市级交通行业管理机构负责汇总本辖区、本行业内生产经营单位每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上报市交通主管部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方案,希望大家喜欢,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方案1

一、排查具体范围:

1、经营资质。

企业是否取得合法许可证照,经营资质、范围是否合规;

2、人员资质及设备设施标准。

各级各类从业人员是否取得合法证照及资质,设备设施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合规性。

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建立与否,安全主体责任是否落实,是否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生产台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投入是否制度化;

4、挂靠或代管运输设备安全管理。

非本企业实有运输设备安全管理是否落实,禁止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挂靠;

5、设备设施及作业场所、作业活动安全管理。

是否制定、落实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及关键作业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6、人员安全管理。

是否通过教育、培训、检查及奖惩等各项措施落实安全文化建设;

7、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是否建立危险源识别、分级和监控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整改要求是否切实执行;

8、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是否制定相关预案,是否配备应急人员并执行应急值班,应急设备、物资是否齐备及状态是否正常,应急演练是否按期开展并进行评估总结;

9、事故管理。

是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制度,是否撰写详细的事故报告,是否开展事故调查与分析。

二、排查的方法、方式:

1、综合检查。

以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各部门共同参与,每年至少组织检查或抽查一次;

2、专业检查。

主要对压力容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安全装备、监测仪器、危险品等进行专业检查,以及在开行前、新设备设施竣工及试运转等时期进行专项检查;

3、季节性检查。

根据个季节特点进行专项检查,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跑漏为重点;夏季以方书剑文、防食物中毒、防台风、防洪防汛为重点;秋季以防火、防冻保温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爆、防冻防滑为重点;

4、节假日检查。

主要是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设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检查;

5、日常检查。

包括班组、岗位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部门负责人、安全、设备、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方案2

一、总则

(一)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落实全市交通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全市交通行业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全市交通行业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行业管理机构实施监管督查。

(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必须坚持“政府领导、属地管理、行业监管、企业为主”和“实事求是、科学认定、分级管理”的原则。

(四)本制度所称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行业管理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对交通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行政管理权限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二、职责分工

(五)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积极主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