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整合在一起,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1: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下,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有序。
一、成立组织机构,分工协作
市政府召开了由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研究、审定医养结合工作重大事项;部署、督促、检查、指导全市医养结合工作。
我市制定下发了《三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卫生计生局等部门〈三河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局长为成员的医养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市卫计局,主要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统筹组织开展好医养结合工作。
(一)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
强化对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就近在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
鼓励以签约合作的形式确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以及责任与义务等事项,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缓解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
河北燕达医院与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三河煤矿医院与三河市五福托老院、三河德亨仁厚医院与三河市德亨仁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签订协议开展了合作。
(二)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规定由相关部门实施备案,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鼓励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展康复、医学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
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申请,优先予以备案。
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监督,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和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三)推广家庭医生与居家老人签约工作机制。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计生基层网络,通过优质服务鼓励居家老人与家庭医生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落实医疗卫生机构敬老优待政策。
全市各医疗机构,对65岁以上老年人看病就医实行优先照顾,开通绿色通道,在挂号、就诊、收费、取药、住院等窗口明显位置设置了“老年人优先”标志。
充分发挥医院志愿者服务作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门诊导医、出院随访等服务,在医疗服务中体现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
(五)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支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开展老年病、慢性病中医药防治工作,并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加强转诊与合作。
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与老年人家庭签订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中医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
(六)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支持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办具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
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
为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便捷服务。
二、医养结合机构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现有65岁以上老年人口6.9万人。
养老模式主要有2种,一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医养结合;二是居家养老。
我市现有3对开展比较成功的.机构。
(一)河北燕达医院与三河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合作情况
6月16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签署《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
张家港市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政府实事工程,建设了10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一般设有日间照料中心、书画室、阅览室、活动室、就餐点等,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
二是工作网络基本完善。
20**年依托12345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了虚拟养老院,负责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拓展及监管。
目前开展的服务项目有三大类44小项,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
目前入院服务对象已达11000人。
三是服务模式积极探索。
20**年为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养老行业。
张家港市一方面充分发挥家庭服务行业协会作用,在虚拟养老服务中引入42家社会企业开展各类社会化养老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改革,凤凰、塘桥、金港等镇委托常州枝秀家政服务公司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金港、锦丰、塘桥等镇引入上海南鑫恺尔公司在社区推广养老健康指导管理模式。
(二)养老保障及医疗服务情况。
一是保障制度基本完善。
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退休职工14.76万人,占参保人数的22.20%;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60周岁以上居民13.08万人,占参保居民人数的34.83%。
卫生、人社等部门每年组织对城镇居民老年人免费进行健康体检,83%的6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农村受益老人达10万之多。
二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近年来,卫生部门围绕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大力抓好基本医疗服务,全市现有8家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分中心,基本覆盖城乡。
同时在拆迁过渡房、老年安置房等重点区域设立了46个全科医生工作室。
三是服务机制积极创新。
探索建立以家庭医生为基础、全科团队为支撑、网格化管理为形态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人群开展巡回诊疗、家庭病床、健康保健咨询等综合健康服务,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坐堂行医”向“送医上门”转变。
目前全市已组建全科团队83个,累计进社区服务1674次,建立家庭病床580张。
在拆迁安置过渡房等重点场所,实施“市级医疗专家公益巡诊百千万活动”;在社区推进健康宣教计划,提供健康沙龙免费服务;推进中医进社区,将27项中医药技术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报销项目。
(三)医养融合的初步探索。
一是社区养老与卫生阵地结合。
凤凰镇湖滨、双龙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邻近规划建设,一方面老年人在活动时社区医生可以开展健康指导,另一方面老年人在就医后通过医嘱引导加强锻炼,使两个机构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社区卫生及养老信息互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进行筛查,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定期随访,指导康复,为老年人身体健康服务。
同时居家养老服务中有基本的血压血糖测试项目,工作人员通过上门服务动态了解老年人身体状况,将信息反馈给社区医生,便于用药及健康指导,同时针对老年人需求开设了经络按摩等项目。
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医养融合探索。
张家港市与上海南鑫恺尔养老事业发展中心合作联合推广“老年人健康生活指导管理模式”,在部分镇试点建设4个老伙伴健康生活馆。
政府以购买健康生活指导管理服务券形式为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档案建立、检测评估、营养膳食指导服务、健康心理指导服务、休闲养生指导服务、体感运动指导服务、居家环境指导服务等体验项目,其他项目市场化运作。
二、存在问题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尽完善,资源较缺乏。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卫技人员758名,站均3.4人,存在着队伍力量不足、素质整体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只能坐诊、无法实现上门诊疗。
同时全科医生相对较少,较难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公共性、个性化、特殊性等特点。
二是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拓展有限,品质较一般。
服务人员能力水平有限,服务项目及内容单一,由于缺乏专业的护工,服务方式上较为传统,日间照料中心根本无能力承接有个性需求的老年人。
三是医养融合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推进较困难。
资源整合困难,目前,卫生的社区医疗卫生、民政的居家养老服务、残联的社区康复、人社的养老保障等资源均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也没有实现部门共享,造成各部门重复调查。
由于社区医养融合领域尚未受到社会关注,缺乏引导和规范。
三、对策建议
对于社区医养融合模式,张家港市虽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政策,但在完善养老体系和社区卫生体系的文件中普遍涉及。
20**年《张家港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议案办理实施方案》提出要进一步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搭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