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出的关于舆情管控工作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欢迎各位前来阅读与下载。

舆情管控工作实施方案1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快速、准确地了解社会公众关切的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问题,有针对性地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及时回应、解答互联网上与应急管理有关的言论、热点和疑虑,积极稳妥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护应急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切实提升应对网络新媒体的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微信、微博、论坛、贴吧转帖,可能对应急管理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应急管理系统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应对处置工作。

(三)基本原则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

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领导和分工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加强网络舆情管控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在局组的统领导下开展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局办公室主任兼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局办公室、宣教中心全体人员组成。

由吕煜城、王剑芳同志担任信息员,负责收集分析梳理我局有可能成为网上舆论热点、敏感的话题,及时监控网上与我局相关的舆情,及时报相关领导做好应对处置,并向市委网信办报送舆情。

各职能科室安排一名工作人员担任涉及本职能工作领域的网络舆情监控员,及时向局信息员报送有关情况。

王才秀、罗清莲、陈凌同志为网评员,及时回应网络评论,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真相、最大限度压缩不良信息传播空间、引导主流舆论。

三、舆情响应程序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

舆情监控员通过主流搜索引擎不间断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

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

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承办科室监控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处置。

第三步:快报事实。

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半小时内)上报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市委办、市办、市委网信办。

舆情上报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正面回复。

新闻发言人在舆情发生后12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承办科室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第五步:跟踪引导。

对舆情回复后,网评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

上报后,经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合理方案加以回复,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四、分级响应

(一)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极高,境外媒体高度关注,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扩大到了整个社会,舆情即将化为行为舆论。

根据需要,经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向市委、市请示,在市委、市领导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二)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四)积极化解。

着力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化解学校危机事件,使实验中学新闻宣传工作始终做到有利于学校发展大局,有利于学校稳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

(五)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理发生在我校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发布工作。

三、应急新闻宣传的基本流程

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组建应急领导小组和宣传小组,具体运行程序如下:

(一)启动新闻发布机制。

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到位,新闻发布领导小组组长向小组成员传达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分析形势及社会舆情,明确工作要求,建立各项工作机制,落实各工作小组和工作人员责任。

及时组织新闻发布,及时公布新闻发布会的地点、时间及安排场次数等。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应急领导小组组员:-,下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

主任:-兼新闻发言人

(二)启动新闻发布方案审批机制

迅速拟定新闻发布方案、发布内容,报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审批。

在组织新闻发布的过程中,如遇到难以把握的重大、敏感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请示,并遵照批示迅速组织落实。

(三)同步启动新闻媒体联系机制。

事件发生后,应急宣传小组要及时与有关媒体取得联系,并协助做好危机事件现场文字、图片、音像和影视资料的采写、拍摄和记录。

对媒体记者的采访、拍摄给予支持。

(四)同步启动记者采访管理机制。

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受理记者的采访

申请,向记者提供确认公开报道的信息。

提供电话、传真、上网传输等服务,为记者的采访报道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记者采访的组织、现场管理,因出于安全考虑或其他原因,无法满足记者深入现场采访要求,可建立定时定点采访发布机制。

经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到事件现场采访的记者,必须服从现场指挥部门的管理,不得干扰或影响事件的处理工作。

(五)同步启动校内外舆情跟踪和通报机制。

宣传小组要认真收集和整理学校危机事件的校内外舆情,汇编舆情简报,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及时关注网上负面和衍生报道信息,必要时,可启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组织人员及时开展有效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

四、新闻宣传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新闻发布要求

1.及时准确。

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新闻发布既要争取发布时效,又要确保信息准确。

事件发生后,情况复杂、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猜测或恐慌时,应在第一时间发布已认定的简要信息,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理工作进展情况,再及时作后续详细发布。

事件处理无新的进展时,也应定期告知有关媒体。

2.把握适度。

新闻发布过程中,既要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又要认真策划,周密安排,确保事件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突发事件信息的发布要适时、适度,要有助于社会公众对事件的正确了解,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要有助于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开展自救和互救,消除和化解恐慌情绪,维护学校的稳定。

3.突出重点。

要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争取先入为主的效果,打好主动仗。

除及时发布事件造成的伤亡、损失和影响等信息外,应着重组织报道妥善处理事故的情况,有关部门已采取的防灾、防病、减少损失等应急措施;报道社会公众以健康的心态面对考验、战胜危机的信心。

4、分类处理。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危及公共安全并造成广泛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及时组织新闻发布。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全县教育系统各类敏感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属地管控,各负其责。

局挂包领导,各科室、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首要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处置工作。

(二)快速反应,妥善处置。

要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网络舆情。

要坚持“双处置”,即网下网上同步处置,网下治本、网上治标,积极妥善做好社会舆论层面的回应。

(三)分级响应,有序应对。

根据网络舆情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大小,针对不同等级的舆情,坚持分级应对的原则,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提高效率,注重效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机构

成立XXX县教育体育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领导小组),由县教育体育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各位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网络舆情办),网络舆情办隶属教育宣传中心,挂牌设立在局211室,由张志锐同志负责网络舆情办的日常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舆情领导小组:负责审定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网络舆情办:具体负责全县教育系统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提出处置建议,参与网络舆情的检测、研判,统筹协调各科室和中小学、幼儿园处置相关敏感网络舆情;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并负责和县网信办的直接联系,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各科室、中小学、幼儿园:服从舆情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接受网络舆情办的业务指导,负责具体处置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络舆情。

四、应对方案

(一)应对原则

1、即时处置原则。

力争第一时间发现负面舆情,一小时内措施到位,赢得话语权。

第一时间上报。

2、信息公开原则。

根据网民的质疑和提出的问题,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引导民众舆论。

3、主动处置原则。

突发事件中,主动与民众沟通,并适时进行权威发布,通过释疑赢得公众话语权。

(二)具体措施

1、建立舆情发布机制。

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根据必要性,有计划分阶段地主动公布事件处置进展情况,或者联系媒体主动回应。

2、发挥舆论影响力。

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及时发布专业、权威、客观的评论性内容,引导负面情绪趋于平和与理性。

3、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员制度。

各科室、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一名舆情信息员,在突发事件应对时实时监控舆论发展动向,负责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舆情信息采集上报工作,同时及时回应处置县网信办、局网络舆情办的工作指令任务。

(三)工作方法

1、迅速调查核实,及时上报,积极沟通。

迅速组织调查,核查事实,及时根据舆情等级将情况说明上报舆情领导小组或网络舆情办,并由网络舆情办统一报送县网信办。

2、及时跟贴回应。

着重观察负面舆论的发展动向,及时主动应对,由涉事主体迅速组织人员,统一口径,放大正面声音。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