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很多时候会发生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预案是指根据评估分析或经验,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1

为了提高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直至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的正常保教秩序和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园内发生蔓延。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三、具体措施

1、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2、建立幼儿缺课考勤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幼儿,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进一步严格消毒制度,确保幼儿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住上安心宿舍。

4、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幼儿园教室、食堂、宿舍及其它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5、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出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等。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反应。

㈠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⑴、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⑵、落实各种防治措施,幼儿园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⑶、园内如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⑷、加强对发热幼儿的追踪管理,加强对公共场所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加强对饮用水、食堂、厕所的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2、重大突发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幼儿园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⑴、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⑵、对全体师生员工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⑶、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⑷、幼儿园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⑴、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⑵、避免人群聚集和流动,幼儿园不安排教师集体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

⑶、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在使用期间进行消毒,通风换气,必要时采取停课措施。

㈡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幼儿园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卫生部门处理。

一、工作原则

1、以防为主:有效预防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应急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幼儿园日常卫生知识教育、每月排查等措施,准确预警,得力防范,防止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2、以人为本:保障幼儿园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体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师生伤亡。

3、快速反应:健全信息报告体系,确保在幼儿园发生卫生事件后,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将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

二、应急组织机构

组长:XXX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和指挥全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副组长:XXX…

主要职责:配合组长传达上级部门和领导的精神,协调各专业应急单位、专家、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工作;及时记录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情况,按规定向上级作信息报送。

成员:XXXXXXXXX…

主要职责:对事件做出初步判断,并立即向组长报告,关注事态,协调各专业应急单位、专家、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工作。

三、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处置

(一)报告范围与标准

1.传染病

(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手足口病:一天内,同一个班有3例以上手足口病例。

(6)炭疽:1周内,幼儿园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疽病例。

(7)甲肝/戊肝:1周内,幼儿园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8)伤寒(副伤寒):1周内,幼儿园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9)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10)麻疹:1周内,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1)风疹:1周内,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1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幼儿园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13)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幼儿园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14)流感:1周内,幼儿园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15)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16)感染性腹泻:1周内,幼儿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17)水痘:1周内,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18)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市(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市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例。

(19)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食物中毒:

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

(2)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

4.环境因素事件:因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5.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幼儿园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在现在很多时候会发生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预案是指根据评估分析或经验,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1

为了提高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直至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的正常保教秩序和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园内发生蔓延。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三、具体措施

1、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2、建立幼儿缺课考勤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幼儿,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进一步严格消毒制度,确保幼儿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住上安心宿舍。

4、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幼儿园教室、食堂、宿舍及其它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5、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出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等。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反应。

㈠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⑴、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⑵、落实各种防治措施,幼儿园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⑶、园内如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⑷、加强对发热幼儿的追踪管理,加强对公共场所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加强对饮用水、食堂、厕所的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2、重大突发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幼儿园保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⑴、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⑵、对全体师生员工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⑶、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⑷、幼儿园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本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⑴、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⑵、避免人群聚集和流动,幼儿园不安排教师集体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

⑶、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在使用期间进行消毒,通风换气,必要时采取停课措施。

㈡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幼儿园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卫生部门处理。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