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防震减灾教案设计意图参考10篇的模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防震减灾教案设计意图参考1
第一课时:什么是地震
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地震这种自然现象,并了解地震有什么前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吗?请你们简单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地震。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地震。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新授
了解地震的含义。
地震是由于地壳不停地运动,导致岩石层弯曲、褶皱和断裂,从而引发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了解地震有什么前兆
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前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地震发生前的一两天或几个小时,动物常常出现一些反常现象。请你们说说你们所了解的情况。
2、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老师的补充,列出以下几点:
a、冬眠期间的蛇、青蛙等突然出洞。
b、白天,猫头鹰、黄鼠狼会频繁活动。
c、老鼠见人不逃跑,反而向高处爬。
d、穴居动物成群搬迁。
e、牛、马、骡子不听主人使唤。
f、猪羊不进圈,家养的动物乱跑、乱叫、乱咬。
g、鸡、鸭、鹅等家禽惊飞、撞笼、不进窝。
h、鱼儿在水面翻腾跳跃。
二、新授
1、地震发生前,地水也会出现一些变化。
2、水温变化:井水或泉水的温度突然发生明显的变化,有的升高,有的降低。
3、水位变化:干旱的季节或冬季,地下水位突然升高;夏季或雨水连降的季节,地下水位突然下降;水还可能变色变味。
4、地震发生时还可能出现地光和地声。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地震,并且知道了在地震发生前有哪些前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细心地观察,做好积极的防范工作。
第三课时:做好防地震工作
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防地震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震以及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前兆,接下来我们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积极地做好防地震工作。
2、学生读题
二、新授
1、家庭防地震工作很重要,不能疏忽。
2、请你们说说该如何做好家庭防震工作。
3、根据学生回答,列出以下几点:
(1)家庭要做好分工,明确地震时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并约定震后到什么地方集合,以及万一失散后怎样联系。
(2)消除室内一切易燃易爆物品。
(3)室内不要高空悬吊、摆放物品。
(4)要把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摆放的物品改为水平摆放。
(5)要贴防碎胶条在玻璃窗上。
(6)床要搬到离玻璃窗远一些的地方。
(7)准备最需要的食品和水。
(8)准备应急药品,如感冒药、黄连素、消炎药、创可贴等。
(9)准备解救工具,如斧子、小钢锯、铁锹等,并放在显眼容易拿的地方。
(10)每个人要准备一个“防震包”。包内装有必需的生活用品,如手电、小刀、带有包装的食品、水、急救药品等。并将“防震包”放在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大致了解了如何做好家庭防地震工作。希望同学们高度重视,不麻痹大意,积极做好准备。
防震减灾教案设计意图参考2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Flash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象地球内部的运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
地震的求生。
四、教学准备:
flash课件、ppt图片、记分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的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
⑴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科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观看Flash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前),并尝试一起讨论其他预示地震的现象。
(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纵波、横波、体波和面波的基本知识。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做相应讲解,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P波)、横波(S波)、体波和面波有一个基本概念。)
纵波(P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横波(S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
体波:P波和S波统称体波,它们在地球内部传播。
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面波。它沿地表传播,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较大。
⑵我们了解了地震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遇到地震时应该如何自救呢?
接着观看Flash课件: 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后),了解逃生的基本要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包括如何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
提问:
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看PPT课件)
3.知识竞赛。
PPT课件。
规则:题答对加分,答错不减分,其他组补答正确可以加分,每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题分为判断题和问答题。同学举手,教师叫到的小组才能回答,抽到的同学回答正确才能加分,齐答题不加分。希望同学们注意答题的规则。
六、全课总结
地震的形成。地震灾害的预防。
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七、作业:
地震在汉中容易发生吗?请大家到课后去寻找答案。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地震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竞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的表现还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兴趣。下一次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防震减灾教案设计意图参考3
活动目标
1、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学习并掌握在地震中自救与逃生的基本方法。
3、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核心经验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学会在地震中自救与逃生的基本方法。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提高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有关地震的录像,如:玉树地震、汶川地震等。
2、有关地震的图片、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关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组织小学生观看录像:玉树地震、汶川地震或日本地震。看完后大家谈话:在录像中看到哪些场景,这是怎么回事?自己有何感想?
在这个环节中,让小学生通过观看地震的录像来初步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他们可以看到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建筑物被毁等场景,从而引发他们对地震的思考和感受。
二、教师一边出示有关地震的图片一边向小学生讲述地震的特点与危害: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建筑物被毁、许多人在地震中受伤或丧失生命等等。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展示地震的图片向小学生讲解地震的特点和危害。通过直观的图片,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三、基本环节:地震中如何逃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向小学生介绍地震中的自救与逃生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与小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并安全逃生。
四、1、请小学生讨论并说说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2、组织小学生观看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关视频。
3、教师总结: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小学生将被鼓励参与讨论,并观看相关视频以进一步了解如何在地震中安全逃生。教师会总结出逃生的方法,并向小学生进行说明。
五、
①当地震发生时,(在睡房)小朋友立即抱着头趴到床底下,可用被子、枕头包着头,但不能堵住鼻子,避免呼吸不顺畅;(在教室)小朋友可抱住头躲到桌子下面,或抱住头贴墙站好(教师示范);(在家中)小朋友可躲到沙发或床底下,茶几或厨房柜子里;(在户外)尽量远离建筑物,跑到空旷的地方蹲好,如果没有空旷的场地可以躲到街道的柱子下或无窗的墙下。
②地震停止,小朋友立即跑到外面空旷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大树等),并抱着头蹲下,不要到处乱跑,避免余震造成再次伤害。
③教育小朋友:灾难中,逃命最重要,不要想着带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穿戴方面等等。
在这个环节中,小学生将学习地震中的自救与逃生的具体方法。他们将了解到在不同场景下如何正确地保护自己并逃生。
六、结束环节:(安全演练)让小学生练习在地震中逃生、疏散演练,通过演练熟悉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及疏散路线。老师在演练前介绍演练方法和要求,并提醒小学生在演练游戏中不慌张,不推不挤,要互相关心,帮助同伴。在地震逃生演练过程中,要请班上老师配合,避免小学生在演练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
在这个环节中,小学生将进行地震逃生和疏散的演练,通过实际操作来熟悉在地震中的逃生方法和疏散路线。为了保证安全,教师会提前介绍演练的方法和要求,并确保小学生在演练过程中的安全。
七、延伸环节:让小学生收集有关地震知识的资料,开设"地震知识展览"角。
在这个环节中,小学生将被鼓励收集有关地震知识的资料,并开设一个"地震知识展览"角。通过这个活动,小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地震的理解,并将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家长。
防震减灾教案设计意图参考4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
地震时如何求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
二、新授
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
1)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科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师生一起讨论其他地震前预示现象。
2)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过程。教师讲解,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P波)、横波(S波)有一个基本概念。纵波(P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S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体波:P波和S波统称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面波。它沿地表传播,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较大。
3 )我们了解了地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了解逃生基本要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包括如何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提问: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 同学们相互讨论
三、巩固逃生要领 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时,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的时间,此时要保持冷静,12秒钟内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
⑵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楼;
⑸不要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桥梁等处停留;
⑹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⑺地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紧急避险。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四、全课总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和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变化和现象来预测地震的发生。在地震发生时,我们需要冷静并迅速采取逃生措施,避免拥挤在楼梯和过道上,选择空旷地带避难,不要盲目破窗跳楼,避免停留在高楼、烟囱、高压电线、狭窄巷道和桥梁等危险地点。此外,我们还强调了保护头部的重要性,以及在无法撤离时就近避震的方法。
五、作业:
地震在甘肃容易发生吗?请大家到课后去寻找答案。
防震减灾教案设计意图参考5
一、设计意图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防震减灾教案设计意图参考10篇的模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防震减灾教案设计意图参考1
第一课时:什么是地震
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地震这种自然现象,并了解地震有什么前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吗?请你们简单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地震。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地震。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新授
了解地震的含义。
地震是由于地壳不停地运动,导致岩石层弯曲、褶皱和断裂,从而引发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了解地震有什么前兆
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前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地震发生前的一两天或几个小时,动物常常出现一些反常现象。请你们说说你们所了解的情况。
2、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老师的补充,列出以下几点:
a、冬眠期间的蛇、青蛙等突然出洞。
b、白天,猫头鹰、黄鼠狼会频繁活动。
c、老鼠见人不逃跑,反而向高处爬。
d、穴居动物成群搬迁。
e、牛、马、骡子不听主人使唤。
f、猪羊不进圈,家养的动物乱跑、乱叫、乱咬。
g、鸡、鸭、鹅等家禽惊飞、撞笼、不进窝。
h、鱼儿在水面翻腾跳跃。
二、新授
1、地震发生前,地水也会出现一些变化。
2、水温变化:井水或泉水的温度突然发生明显的变化,有的升高,有的降低。
3、水位变化:干旱的季节或冬季,地下水位突然升高;夏季或雨水连降的季节,地下水位突然下降;水还可能变色变味。
4、地震发生时还可能出现地光和地声。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地震,并且知道了在地震发生前有哪些前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细心地观察,做好积极的防范工作。
第三课时:做好防地震工作
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防地震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震以及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前兆,接下来我们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积极地做好防地震工作。
2、学生读题
二、新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