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临床科室医保控费措施合集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保科牵头、联合医、药、护一线医务人员以及财务和管理部门,形成了上下多层次互动、左右多部门联动、医院全方位行动的综合性管理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使医院的医保管理和医疗费的合理掌控渗透到了从挂号各处方、从诊室到药房、从门诊到病床的各个角落和院长、医生、护士、化验等各个职位及岗位,使医保管理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员参加。
(一)医院由医保科、财务科、医务科构成收费检查小组,紧密监控异常收费,并进行定期检查。发觉有一般疾病高收费等“异动”情况应立刻进行严格的审核,将检查发觉的问题直接反馈给相关科室和部门,并限期整改,查出有不依据病情诊治导致高费用现象的将依规惩罚。
(二)医院财务科负责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及各项物价标准,规范医疗收费行为,加强对各收费员、物价管理员的业务引导。严禁分解收费、重复收费。重视加强费用管理,设立物价检查员,专职核查住院病人的费用明细;实施住院费用一日明细清单制,明确每日费用项目和金额,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安置心心住院。
(三)医院医务科、药剂科负责加强掌控不合理用药情况,掌控药费增长。通过药品处方的统计信息随时了解医生开药情况,有针对性地实行措施,加强对“大处方”的查处,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和药品使用排名公示制度,并加强医保病人门诊和出院带药的管理,严格执行医保协议的限量管理规定。
(四)医院医保科负责对合理控费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负责加强培训医务人员,适时普及医疗保险政策和控费技巧。通过各种医保宣扬资料、定期集中全院人员和医保人员进行各类医保管理学问培训、定期利用早交班时间到临床科室做专题辅导等方式,督促科室对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加以改进,从而实现多层协调、上下监控、分级管理的控费预期目标。
(五)医院医务科负责对重点指标实行动态监管。对住院时间比较长、费用比较高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控,跟进病例的治疗情况,对检查费用高、药品费用高的医生进行重点监控并进行适时沟通提示。
一、合理的医疗服务定价
科室主任应与医院行政部门紧密合作,制定科室内的医疗服务定价。这需要综合考虑医疗成本、技术水平、市场需求以及患者承受能力等因素。定价要科学公正,保持合理水平,既能覆盖医院的运营成本,又不给患者带来过大的负担。同时,还要避免定价过低,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或医院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二、科学的药物和设备采购管理
科室主任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药物和设备采购。在采购过程中,要注重药物和设备的性价比,选择符合临床需求、价格合理的产品。此外,科室主任还应加强对药物和设备的使用管理,避免浪费和过度使用。同时,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机制,减少过多的库存存量,降低物资费用。
三、优化诊疗流程
科室主任可以通过优化诊疗流程来降低医疗费用。首先,要加强对医疗流程的规范化管理,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医疗费用的浪费。其次,可以引入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分流患者,减少复诊率和住院率。同时,科室主任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诊疗效率,节约患者的等候时间和医疗费用。
四、加强医疗保险管理
科室主任应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动医疗保险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提高患者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和理解,让更多的患者加入医疗保险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医疗保险的审核和监督工作,避免虚假医疗行为和滥用医疗保险的情况发生。科室主任还可以通过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提供特定疾病的保险产品,降低患者因突发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压力。
五、开展医疗费用透明化工作
科室主任可以推动医疗费用透明化,让患者了解医疗费用的构成和合理性。通过科学的费用公示,告知患者每一项诊疗费用的来源和目的,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质疑。此外,科室主任还可以与患者讨论费用问题,提供相应的解释和建议,增强患者对医疗费用的认同和理解,避免因费用争议导致的矛盾和纠纷。
六、加强科研与教育培训
科室主任应鼓励科室医生积极参与临床科研工作,并推广临床指南和规范化诊疗方案。科研成果的应用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因误诊误治导致的医疗费用。此外,科室主任还应组织医学教育培训,提高医生的临床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医药费用。
(一)合理检查:
1、推行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
2、有选择、有目的开展检查:免费艾滋、梅毒、乙肝五项等检测。
3、手术病人按需检测,只检测术前必查项目。
(二)合理用药:
1、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规定使用抗生素。
2、能使用国产药物不使用进口药物,不联合应用作用机理相似的药物。
3、积极推广使用基本用药,凡是有基本用药的疾病必须首选基本用药,不首选基本用药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4、处方点评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三)合理治疗:
1、坚持主诊医师负责制及集体制订治疗方案制。
2、继续推行临床路径管理,简化诊疗流程,合理控费。
3、缩短手术病人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
(四)控制高价耗材和一次性物品使用。
1、严格控制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换药包灭菌消毒多次使用,控制中单及一次性手套使用数量。
2、严格控制高值耗材使用:一是停止使用可溶性止血纱布;二是停止使用康派特生物胶;三是停止使用无菌脐带夹。
(五)严格控制血制品的使用。
全面掌握临床合理用血制度,使用血制品指征必须明确。
(六)积极推广适宜价廉的中医适宜技术:产后排气、通乳、乳胀等穴位按摩、刮痧、艾灸等治疗。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诊疗行为,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经院领导研究,就医院费用控制管理工作规定如下:
一、主要措施
1、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用药行为。各科室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目录使用基本药物,药剂科定期分析基本药物采购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加强采购、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2、大力推进药品集中采购。临床科室必须优先使用国家集中采购的药品,对用量大、价格高、费用增长快的药品要重点监控。
3、规范服务价格、规范医疗服务项目。认真开展医院成本监审与测算,在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同时,促进我院科学快速发展。
4、强化医疗收费管理,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严格控制非业务性支出。
二、不纳入科室次均费用计算的情况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科室每月报医院卫勤处审核后,可不纳入科室次均费用计算:
1、因治疗需要住院2个月以上的患者;
2、需特殊用药的患者(如肿瘤化疗靶向药物等);
3、报卫勤处并经医院批准开展的高难度新手术、新治疗方法的。
三、奖惩管理与规定
1、每月对住院次均费用进行公示,对次均费用超标,药占比率高的临床科室进行重点监控;
2、各科室出院病人次均费用每超过规定标准1%,扣发科室绩效奖1%,每低于规定标准1%,奖科室绩效奖1%;
3、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增长。科室药品比例、抗生素使用率超过规定标准时不予奖励;
4、全年次均费用、出院病人药品比例均未超过规定标准,但年内有少数月份因次均费用超标扣发绩效奖的,所扣绩效奖年终返还科室。
一、合理使用药物
1.1严格按照医生处方使用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1.2提倡使用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的药品,减少目录外的药品使用。
1.3关注药品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二、控制住院时间
2.1精准诊断病情,科学制定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住院时间。
2.2对于可以门诊治疗的患者,鼓励门诊治疗,减少住院时间。
2.3制定严格的出院标准,确保患者达到出院条件后再出院。
三、规范诊疗流程
3.1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3.2提倡多学科协作,提高诊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3.3定期对诊疗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精细化管理
4.1对科室的医疗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
4.2对科室的医疗费用进行精细化管理,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4.3建立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预测和防止潜在的医疗费用风险。
五、健康教育
5.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5.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5.3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临床科室医保控费措施合集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保科牵头、联合医、药、护一线医务人员以及财务和管理部门,形成了上下多层次互动、左右多部门联动、医院全方位行动的综合性管理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使医院的医保管理和医疗费的合理掌控渗透到了从挂号各处方、从诊室到药房、从门诊到病床的各个角落和院长、医生、护士、化验等各个职位及岗位,使医保管理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员参加。
(一)医院由医保科、财务科、医务科构成收费检查小组,紧密监控异常收费,并进行定期检查。发觉有一般疾病高收费等“异动”情况应立刻进行严格的审核,将检查发觉的问题直接反馈给相关科室和部门,并限期整改,查出有不依据病情诊治导致高费用现象的将依规惩罚。
(二)医院财务科负责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及各项物价标准,规范医疗收费行为,加强对各收费员、物价管理员的业务引导。严禁分解收费、重复收费。重视加强费用管理,设立物价检查员,专职核查住院病人的费用明细;实施住院费用一日明细清单制,明确每日费用项目和金额,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安置心心住院。
(三)医院医务科、药剂科负责加强掌控不合理用药情况,掌控药费增长。通过药品处方的统计信息随时了解医生开药情况,有针对性地实行措施,加强对“大处方”的查处,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和药品使用排名公示制度,并加强医保病人门诊和出院带药的管理,严格执行医保协议的限量管理规定。
(四)医院医保科负责对合理控费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负责加强培训医务人员,适时普及医疗保险政策和控费技巧。通过各种医保宣扬资料、定期集中全院人员和医保人员进行各类医保管理学问培训、定期利用早交班时间到临床科室做专题辅导等方式,督促科室对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加以改进,从而实现多层协调、上下监控、分级管理的控费预期目标。
(五)医院医务科负责对重点指标实行动态监管。对住院时间比较长、费用比较高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控,跟进病例的治疗情况,对检查费用高、药品费用高的医生进行重点监控并进行适时沟通提示。
一、合理的医疗服务定价
科室主任应与医院行政部门紧密合作,制定科室内的医疗服务定价。这需要综合考虑医疗成本、技术水平、市场需求以及患者承受能力等因素。定价要科学公正,保持合理水平,既能覆盖医院的运营成本,又不给患者带来过大的负担。同时,还要避免定价过低,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或医院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二、科学的药物和设备采购管理
科室主任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药物和设备采购。在采购过程中,要注重药物和设备的性价比,选择符合临床需求、价格合理的产品。此外,科室主任还应加强对药物和设备的使用管理,避免浪费和过度使用。同时,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机制,减少过多的库存存量,降低物资费用。
三、优化诊疗流程
科室主任可以通过优化诊疗流程来降低医疗费用。首先,要加强对医疗流程的规范化管理,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医疗费用的浪费。其次,可以引入分级诊疗制度,合理分流患者,减少复诊率和住院率。同时,科室主任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诊疗效率,节约患者的等候时间和医疗费用。
四、加强医疗保险管理
科室主任应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动医疗保险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提高患者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和理解,让更多的患者加入医疗保险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医疗保险的审核和监督工作,避免虚假医疗行为和滥用医疗保险的情况发生。科室主任还可以通过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提供特定疾病的保险产品,降低患者因突发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压力。
五、开展医疗费用透明化工作
科室主任可以推动医疗费用透明化,让患者了解医疗费用的构成和合理性。通过科学的费用公示,告知患者每一项诊疗费用的来源和目的,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质疑。此外,科室主任还可以与患者讨论费用问题,提供相应的解释和建议,增强患者对医疗费用的认同和理解,避免因费用争议导致的矛盾和纠纷。
六、加强科研与教育培训
科室主任应鼓励科室医生积极参与临床科研工作,并推广临床指南和规范化诊疗方案。科研成果的应用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因误诊误治导致的医疗费用。此外,科室主任还应组织医学教育培训,提高医生的临床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医药费用。
(一)合理检查:
1、推行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
2、有选择、有目的开展检查:免费艾滋、梅毒、乙肝五项等检测。
3、手术病人按需检测,只检测术前必查项目。
(二)合理用药:
1、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规定使用抗生素。
2、能使用国产药物不使用进口药物,不联合应用作用机理相似的药物。
3、积极推广使用基本用药,凡是有基本用药的疾病必须首选基本用药,不首选基本用药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4、处方点评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三)合理治疗:
1、坚持主诊医师负责制及集体制订治疗方案制。
2、继续推行临床路径管理,简化诊疗流程,合理控费。
3、缩短手术病人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
(四)控制高价耗材和一次性物品使用。
1、严格控制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换药包灭菌消毒多次使用,控制中单及一次性手套使用数量。
2、严格控制高值耗材使用:一是停止使用可溶性止血纱布;二是停止使用康派特生物胶;三是停止使用无菌脐带夹。
(五)严格控制血制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