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养老机构安全防范措施范本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及时、妥善处置服务站老年人突发安全事故,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有方、责任明确”的服务站老年人安全应急避险机制,保障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秩序,特制定本机制。
一、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原则。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把保障服务站广大老年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老年人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2、预防为主原则。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服务站老年人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应急避险机制,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3、及时处置原则。服务站老年人突发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工作预案,及时到岗,快速控制局面,解决问题。以及时、快速减少危害的程度,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二、组织体系
服务站成立老年人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站长任组长,服务站站长任副组长,服务站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
三、运行机制
1、服务站建立健全值班、巡逻制度,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强化服务站日常安全管理,特别是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安全管理;定期服务站老年人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登记造册,落实责任人,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解决。
2、服务站接到预警信息报告后,要进一步核实、判明事件性质及危害程度,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时处置。处置措施及事态发展情况应及时报告服务站老年人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3、做好应对服务站老年人各类突发安全事故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安全事故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四、具体措施
1、火灾事故处置措施。出现重大火警时应全力组织服务站老年人优先有序撤离,疏散至安全地带;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切实解决好服务站老年人受灾人员的安居问题。
2、房屋、围墙倒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处置措施。服务站发生房屋、围墙倒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服务站老年人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遇有服务站老年人受伤,立即求助120急救部门,对伤员进行抢救。
3、交通安全事故处置措施。服务站发生涉及老年人的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拨打122向公安交警部门报告。遇有受伤的,立即求助120急救部门,对伤员进行抢救。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保护好事故现场,有效控制肇事人,寻找证人,并协助公安交警部门调查取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和作出处理。
4、暴力侵害事故处置措施。遇有对服务站老年人行凶、威逼、抢劫等非法侵害时,工作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尽力予以制止;事态严重的,应同时拨打110报警,有人员伤害的拨打120急救电话,对受伤者进行救治。
5、地震灾害事故处置措施。突发地震时,优先撤离老年人到安全地带;对受伤老年人,立即组织救治。发现有被废墟埋压的,要尽快联系救助(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一时无法救助脱险时,要尽力协助受困老年人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6、后期处置。做好事故中受伤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工作。对在事故中死亡的,进行人道主义抚恤、补偿或赔偿。对受害者家属进行慰问。对有各种保险的伤亡人员要帮助联系保险公司赔付。
一、意外事故风险
“意外”是指老人在入住养老机构期间所发生的、未曾预料的突发性事件,常导致老人躯体和精神伤害,包括老人走失、摔跤、骨折、猝死等方面。高龄老人的身体特殊性决定其成为意外伤害事件的多发主体;有些发生事故的老人家属在不了解具体过程的情况下就向养老机构索赔甚至讹诈。因此养老机构对于意外事故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好预防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下面我们列举出一些养老机构老人安全风险问题。
1.摔倒、滑倒等
自理老人是指肢体健全、日常生活不依赖他人护理、能够自己完成每日的生活所需的老年人。但是这些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下降,又没有护理人员的看护,所以他们是这类风险事故的多发人群,同时此类风险也是养老院的多发风险,如何很好的规避这方面问题,对养老机构以及老人双方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求保洁人员在清扫走廊卫生时要认真且时刻注意地上是否有水,特别应该注意卫生间的地板防滑以及安全扶手等设施以防老人走过摔倒;其次,地板的选材应选择防滑程度较高的地板,降低发生摔倒,滑倒类意外的风险。最后,在走廊、楼道拐角处及老人常活动的地方都要安装摄像头,能时刻观测老人行动又能够还原意外发生时的场景。保证老人发生危险能及时发现得到帮助的同时,也能记录事发情况,保证养老机构利益。
介助老人,指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他们发生摔倒、滑倒的可能性比较低。无障碍设施的完善是保证介助老人安全的基础。
介护老人,指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对于这种老人,护理员会全程看护,所以基本不会发生。
2.饮食安全
老人因为年龄的原因,身体机能下降,咀嚼与消化能力越来越差,过硬或过大的食物容易引发老人噎食,不消化,导致老人发生危险。因此对于饮食的安全预防,养老机构应尽量做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作为老人的日常饮食,最好以流食为主。如果养老机构有条件,也可以配备专门的营养师为老人进行每日的配餐,增加营养,提高老人身体机能,减少风险的发生。
对于此类的意外风险,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都是高概率发生群体,所有老人都应该注意。其中发生的概率介护老人最高,其次是介助老人,最后是自理老人。因为介护老人需要护理员帮助进行进食,如果护理员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发生进食危险,所以风险最高。除了上述所说的解决方法外,对自理员的培训与训练也是预防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3.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的意外
意外有可能也是建筑设施造成的。加强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完善,是对老人安全问题解决与防范的根本要求。住房的基础设施,公共区域的基础设施,餐厅的基础设施等等,都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首先是住房基础设施,包括床位,求助器等设施;首先是床,对于每一个床位都要安装以下设施:床的侧面设计一个可调的栏板以防老人摔到床下;在老人床头处安装求助装置,最好是拉绳式,能方便老人使用,老人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求助;这些基础实施对于三类老人来说都是必需的。公共区域的基础设施,例如洗浴间,厕所等地方的安全措施。洗浴间应该有完善的洗澡设备,特别是专业的洗澡设备,对于介助老人与介护老人的需求十分大,不仅能保证老人的洗浴安全,同时也方便了老人。对于厕所,厕所的地砖应该是防滑的,地面有一定倾斜度,方便排水,防止积水,残障老人专用马桶都是老人的安全保障;对于餐厅,老人吃饭以及日常用到的桌子应该是无棱角的,以防磕伤;保持地面平整,消除门槛,不设地面障碍;各种设施都应该有扶手的设计;既要注重实用性,又要注重安全性;这些都是保障老人三类老人安全生活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养老院对此应该给予重视,加大设施方面的投入。
对于老人发生意外事故风险,护理员要承担的责任是很大的。举一个服务人员护理不当的例子,一个护理员给一个不自理的老人洗澡,放在浴缸里面就走一小会,老人就把浴缸的热水龙头开了,烫伤以后并发症出来就死了。这个护理员当然没想到老人会打开水龙头,况且这个温度的水年轻人不见得会烫伤,但是老年人的皮肤非常薄,对温度的感受和我们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护理员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以及风险意识,尽量在为老人服务的时候不要分心,因为你想象不到你不在的时候老人会发生什么危险。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护理员对于老人更安全、更快乐地生活在养老院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养老院在招聘护理员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对待老人要有爱心、耐心,工作要细心,有责任心,不得虐待辱骂老人,平等的对待每一位老人。
2、要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证书。没有证书的,看其品质良好可在上岗前对其进行培训。
3、有良好的仪容仪表,身体健康,没有传染病。
4、吃苦耐劳、要有奉献精神,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忠诚于它、于老人、于养老院。
二、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谐一致,与外部环境良好一致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积极稳定、自我评价相当、人际交往和谐、适应能力良好。在养老机构中,入住老人在其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自然也要追求心理需求的满足,然而由于自身衰老以及后天各种因素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压力,相应的心理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其具体表现为黄昏心理(即心理空虚问题)、心理自卑、安全感缺失等。对于一些介护老人来说,每天就是躺在床上,日常生活的一切都是在床上,不能随时下床再加上子女不常来看望,他们的精神世界空虚。因此,老年人容易患上抑郁症,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也使老年人的躯体疾病病情加重和慢性化。对介护老人进行定期的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呆在房屋,造成心理疾病。中国自杀率最高的人群是老年人,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死亡,占每年自杀人群的36%。也就是说,每3个自杀的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目前,自杀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死亡的第十位原因。而在自杀死亡的老年人中,95%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40%~75%有明显的精神抑郁。老年抑郁症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还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于介助老人的心理问题是最应该被重视的。介助老人因为身体有障碍,加上心理有一定的自卑感,思想封闭,逃避与人交流。所以,护理员应该多与老人交流谈心,组织养老院老人联谊活动,加强室外活动,将有助于介助老人的交流,加强老人之间的活动,保持老人接受事物的思想,对于老人良好心理状态的保持是十分有效的。
对于自理老人的心理安全问题,相比于介助老人与介护老人来说,他们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较低。因为自理老人能自助完成日常事情,他们喜欢于人交流,并且乐于参与养老院的活动。所以养老院应注意的就是,多注意老人文体活动的举办,丰富老人的生活,也有利于老人交流,保持乐观。
另外在预防措施上,我们可以对自理老人进行分区管理,对不同教育,工种,兴趣的老人人更加细分,对有相同兴趣,爱好,社会层次相同的人安排在一个区域,这将更有利于老人交流,保持老人心态。
还有一种是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在我们参观大连工人养老院中了解到,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人是单独住在一栋楼里且有护理人员看护的。我们进去后,老人们看到我们都很开心,护理员与他们亲密的聊着,很是温暖;在我眼里,他们像小孩子一样,要记住门上的布娃娃来记住自己的房间,感觉他们很快乐的生活着。在参观的过程中,有一个老人一直在给我们唱歌、跳舞,我们对她来说很是稀奇,像弟弟妹妹一样,走时跟我们告别,依依不舍,让我们再来看她。其实我觉得,与其躺在床上受人照顾,不如每一天傻傻的生活着,没有烦恼的好。养老院对于这种老人,会定期的带他们出去散心,安排护理人员陪他们聊天。
对于这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人,养老院应该做出积极的应对措施。首先,完善养老院中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设备以及各种娱乐设施,定期检查其安全性;老人在活动的时候,最好安排一到两个护理员陪同,以防发生意外。然后,定期举行书法、绘画大赛,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彼此欣赏、夸赞,以促进融洽气氛。其次,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将护理老人推到外面晒晒太阳,让他们聚在一起聊聊年轻时候的事,彼此熟络,心情会更加舒畅。最后,要大力营造老年心理保健的无障碍环境,及早在全社会构建并启动老年心理无障碍工程。所谓“老年心理无障碍工程”,就是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爱和尊敬老年人,处处都有敬老助老的良好设施,确实使老年人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社区,无论走到何处何地,都能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独立,都能无忧无虑,心情舒畅地安享晚年。
三、法律制度完善
养老院中的老人的安全事故不仅给老人、老人家属,也给养老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有时受限,养老院被老人家属告上法庭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养老院的利益就收到了很大的损害,所以国家应该加强此方面的立法,对养老院及老人的权责规范清楚明了,以防社会混乱。政府部门也要严格审批,不能让条件不完全具备且存在风险的机构留下安全隐患。同时,养老机构也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去经营和提供服务,才能有效地规避一些不必要的养老纠纷。
还有一个案例,70岁的刘某因智力障碍痴呆,缺乏判断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子女为使其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规律,于2010年1月将其送至一家养老院托养。合同约定的服务范围包括照料其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次月9日中午,刘某需到屋外30米处上厕所,看电视正在兴头上的护理人员陆某让刘某自己去而未陪同搀扶。期间,刘某在上台阶时不慎摔倒,造成腰椎一椎体粉碎性骨折,构成九级伤残。这个案例就说明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及专业性问题。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你应该本着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心态,有耐心、细心的照顾好老人,但是这名护理人员却在上班期间看电视,不理会老人的求助以致老人摔倒,这种不专业的护理员在养老院的人员招聘中应该尽量避免。
一、“意外事故”的定义
二、养老机构经常发生的意外事故及主要原因
三、养老机构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
一、“意外事故”的定义
意外事故就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由于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往往包括许多偶然因素,因而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质。在一起事故发生之前,人们无法准确地预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样的事故。
意外事故是一种迫使进行着的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事故中断、终止人们正常活动的进行,造成人员伤害、死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等财产损失和其他损失,必然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某种形式的影响。是一种违背人们意志的、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二、养老机构经常发生的意外事故及原因
(一)坠床
1、意识障碍老年人,因躁动不安,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中坠床;
2、护理过程中,因翻身不当造成坠床。多发于有意识障碍、行动不便但尚未完全卧床或完全卧床的老年人。坠床是造成老年人外伤和骨折的原因
一。
(二)跌倒(摔伤、骨折)
1、大脑反应迟缓;
2、姿势控制力降低;
3、肢体协调减弱;
4、心脑血管病变;
5、药物因素;
6、环境因素;
老年人跌倒,易造成软组织挫伤和外伤出血。严重的造成骨折,易骨折部位一般为腕部、椎体、髓部(多为股骨颈部位)。
多发于行动不便但尚未完全失去行走功能的老人和患有老年性痴呆症的老年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跌倒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第三大原因。
(三)压疮
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多发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
(四)走失
1、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尤其是近期记忆明显的减退,常常无法辨认时间、地点、人物,其定向力发生障碍,出现判断错误,迷失方向;
2、与家人、其他住寓老年人、护理人员发生矛盾,赌气出走。
多发于患有老年性痴呆症的老年人。
(五)火灾
1、卧床吸烟
2、乱扔烟头;3,蜡烛引燃
4、蚊香引燃
5、电器使用不当
6、用火不慎
7、自燃
8、纵火等。
多发于有吸烟老人的房间或电线老化的用电设备的地方。
(六)烫伤
1、为老年人用热水袋或热宝取暖时,长时间放置于一个部位,使局部慢性受热;
2、为老年人洗浴时水温过热;
3、因老年人活动不便打翻热水或热饭;
4、老年人躺在床上吸烟,引燃被褥等。
多发于因皮肤老化而感觉迟钝的老年人。
(七)噎食
1、身体老化引起的神经反射活动衰退,咀嚼功能不良,消化功能降低,唾液分泌减少,引起吞咽障碍;
2、脑血管病变使老年人吞咽肌群互不协调,造成吞咽动作不协调;
3、进食时情绪激动,引起食管痉挛;
4、进食大块食物未经嚼碎就吞咽;
5、进食过快。
多发于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人。
三、养老机构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增强法制观念,施行规范管理
养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养老机构而言,要想规避服务风险,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
(二)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养老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防范,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切实把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做好养老机构意外风险防范的重要保证。
1、加强隐患排查,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1)加强老年人个人管理
(2)认真排查老年人居住环境用电安全和火灾隐患
(3)加强对生活用火的管理
(4)认真落实卫生安全措施
(5)认真搞好食品卫生管理
(6)定期对老年人居室进行全而隐患排查和修缮
(7)严禁组织老年人在水边、公路上活动、游玩
2、老年人安全防范措施
(1)老年人坠床的预防((2)老年人跌倒的预防
(3)老年人走失的预防((4)老年人噎食的预防
(5)老年人烫伤的预防((6)老年人压疮的预防
(7)火灾的预防:
A、养老机构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B、消防工作中四懂、四会、四能力
3、制定完整的意外防范预案:
对于意外事故,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必须制定意外防范预案。应针对有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防范预案有:
(一)防范老年人坠床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养老机构安全防范措施范本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及时、妥善处置服务站老年人突发安全事故,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有方、责任明确”的服务站老年人安全应急避险机制,保障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秩序,特制定本机制。
一、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原则。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把保障服务站广大老年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老年人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2、预防为主原则。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服务站老年人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应急避险机制,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3、及时处置原则。服务站老年人突发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工作预案,及时到岗,快速控制局面,解决问题。以及时、快速减少危害的程度,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二、组织体系
服务站成立老年人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站长任组长,服务站站长任副组长,服务站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
三、运行机制
1、服务站建立健全值班、巡逻制度,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强化服务站日常安全管理,特别是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安全管理;定期服务站老年人安全隐患排查,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登记造册,落实责任人,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解决。
2、服务站接到预警信息报告后,要进一步核实、判明事件性质及危害程度,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时处置。处置措施及事态发展情况应及时报告服务站老年人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3、做好应对服务站老年人各类突发安全事故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安全事故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四、具体措施
1、火灾事故处置措施。出现重大火警时应全力组织服务站老年人优先有序撤离,疏散至安全地带;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切实解决好服务站老年人受灾人员的安居问题。
2、房屋、围墙倒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处置措施。服务站发生房屋、围墙倒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服务站老年人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遇有服务站老年人受伤,立即求助120急救部门,对伤员进行抢救。
3、交通安全事故处置措施。服务站发生涉及老年人的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拨打122向公安交警部门报告。遇有受伤的,立即求助120急救部门,对伤员进行抢救。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保护好事故现场,有效控制肇事人,寻找证人,并协助公安交警部门调查取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和作出处理。
4、暴力侵害事故处置措施。遇有对服务站老年人行凶、威逼、抢劫等非法侵害时,工作领导小组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尽力予以制止;事态严重的,应同时拨打110报警,有人员伤害的拨打120急救电话,对受伤者进行救治。
5、地震灾害事故处置措施。突发地震时,优先撤离老年人到安全地带;对受伤老年人,立即组织救治。发现有被废墟埋压的,要尽快联系救助(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一时无法救助脱险时,要尽力协助受困老年人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6、后期处置。做好事故中受伤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工作。对在事故中死亡的,进行人道主义抚恤、补偿或赔偿。对受害者家属进行慰问。对有各种保险的伤亡人员要帮助联系保险公司赔付。
一、意外事故风险
“意外”是指老人在入住养老机构期间所发生的、未曾预料的突发性事件,常导致老人躯体和精神伤害,包括老人走失、摔跤、骨折、猝死等方面。高龄老人的身体特殊性决定其成为意外伤害事件的多发主体;有些发生事故的老人家属在不了解具体过程的情况下就向养老机构索赔甚至讹诈。因此养老机构对于意外事故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好预防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下面我们列举出一些养老机构老人安全风险问题。
1.摔倒、滑倒等
自理老人是指肢体健全、日常生活不依赖他人护理、能够自己完成每日的生活所需的老年人。但是这些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下降,又没有护理人员的看护,所以他们是这类风险事故的多发人群,同时此类风险也是养老院的多发风险,如何很好的规避这方面问题,对养老机构以及老人双方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求保洁人员在清扫走廊卫生时要认真且时刻注意地上是否有水,特别应该注意卫生间的地板防滑以及安全扶手等设施以防老人走过摔倒;其次,地板的选材应选择防滑程度较高的地板,降低发生摔倒,滑倒类意外的风险。最后,在走廊、楼道拐角处及老人常活动的地方都要安装摄像头,能时刻观测老人行动又能够还原意外发生时的场景。保证老人发生危险能及时发现得到帮助的同时,也能记录事发情况,保证养老机构利益。
介助老人,指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他们发生摔倒、滑倒的可能性比较低。无障碍设施的完善是保证介助老人安全的基础。
介护老人,指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对于这种老人,护理员会全程看护,所以基本不会发生。
2.饮食安全
老人因为年龄的原因,身体机能下降,咀嚼与消化能力越来越差,过硬或过大的食物容易引发老人噎食,不消化,导致老人发生危险。因此对于饮食的安全预防,养老机构应尽量做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作为老人的日常饮食,最好以流食为主。如果养老机构有条件,也可以配备专门的营养师为老人进行每日的配餐,增加营养,提高老人身体机能,减少风险的发生。
对于此类的意外风险,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都是高概率发生群体,所有老人都应该注意。其中发生的概率介护老人最高,其次是介助老人,最后是自理老人。因为介护老人需要护理员帮助进行进食,如果护理员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发生进食危险,所以风险最高。除了上述所说的解决方法外,对自理员的培训与训练也是预防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3.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的意外
意外有可能也是建筑设施造成的。加强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完善,是对老人安全问题解决与防范的根本要求。住房的基础设施,公共区域的基础设施,餐厅的基础设施等等,都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首先是住房基础设施,包括床位,求助器等设施;首先是床,对于每一个床位都要安装以下设施:床的侧面设计一个可调的栏板以防老人摔到床下;在老人床头处安装求助装置,最好是拉绳式,能方便老人使用,老人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求助;这些基础实施对于三类老人来说都是必需的。公共区域的基础设施,例如洗浴间,厕所等地方的安全措施。洗浴间应该有完善的洗澡设备,特别是专业的洗澡设备,对于介助老人与介护老人的需求十分大,不仅能保证老人的洗浴安全,同时也方便了老人。对于厕所,厕所的地砖应该是防滑的,地面有一定倾斜度,方便排水,防止积水,残障老人专用马桶都是老人的安全保障;对于餐厅,老人吃饭以及日常用到的桌子应该是无棱角的,以防磕伤;保持地面平整,消除门槛,不设地面障碍;各种设施都应该有扶手的设计;既要注重实用性,又要注重安全性;这些都是保障老人三类老人安全生活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养老院对此应该给予重视,加大设施方面的投入。
对于老人发生意外事故风险,护理员要承担的责任是很大的。举一个服务人员护理不当的例子,一个护理员给一个不自理的老人洗澡,放在浴缸里面就走一小会,老人就把浴缸的热水龙头开了,烫伤以后并发症出来就死了。这个护理员当然没想到老人会打开水龙头,况且这个温度的水年轻人不见得会烫伤,但是老年人的皮肤非常薄,对温度的感受和我们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护理员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以及风险意识,尽量在为老人服务的时候不要分心,因为你想象不到你不在的时候老人会发生什么危险。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护理员对于老人更安全、更快乐地生活在养老院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养老院在招聘护理员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对待老人要有爱心、耐心,工作要细心,有责任心,不得虐待辱骂老人,平等的对待每一位老人。
2、要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职业证书。没有证书的,看其品质良好可在上岗前对其进行培训。
3、有良好的仪容仪表,身体健康,没有传染病。
4、吃苦耐劳、要有奉献精神,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忠诚于它、于老人、于养老院。
二、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谐一致,与外部环境良好一致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积极稳定、自我评价相当、人际交往和谐、适应能力良好。在养老机构中,入住老人在其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自然也要追求心理需求的满足,然而由于自身衰老以及后天各种因素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压力,相应的心理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其具体表现为黄昏心理(即心理空虚问题)、心理自卑、安全感缺失等。对于一些介护老人来说,每天就是躺在床上,日常生活的一切都是在床上,不能随时下床再加上子女不常来看望,他们的精神世界空虚。因此,老年人容易患上抑郁症,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也使老年人的躯体疾病病情加重和慢性化。对介护老人进行定期的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呆在房屋,造成心理疾病。中国自杀率最高的人群是老年人,每年至少有10万5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死亡,占每年自杀人群的36%。也就是说,每3个自杀的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目前,自杀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死亡的第十位原因。而在自杀死亡的老年人中,95%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40%~75%有明显的精神抑郁。老年抑郁症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还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
对于介助老人的心理问题是最应该被重视的。介助老人因为身体有障碍,加上心理有一定的自卑感,思想封闭,逃避与人交流。所以,护理员应该多与老人交流谈心,组织养老院老人联谊活动,加强室外活动,将有助于介助老人的交流,加强老人之间的活动,保持老人接受事物的思想,对于老人良好心理状态的保持是十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