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氧气泄漏的应急预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氧气泄漏的应急预案1

为确保医院患者用氧需要和重症患者抢救急需,保证呼吸机、麻醉机等医疗器械的供氧气压,防止因突发供氧系统故障或灾害事件出现氧气供应中断而影响医疗救治工作。医用氧气作为预防和治疗病人缺氧的特种气体,在医疗救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医院用氧供氧站通用的供氧模式有汇流排、液氧灌和分子筛制氧机三种供氧方式可每种供氧方式的备用应急方案,都离不开直接以氧气瓶(氧气袋)给患者供氧的最基本模式。根据我院汇流排供氧方式,提出医院供氧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一、制定依据

医用氧气属药品,供氧设备(氧气瓶)属医疗器械,参照相关规定,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为成员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监督工作制度落实,检查医院供氧安全工作,防止供氧事故的发生;对发生供氧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安排救助事故受伤人员和故障的抢修工作;组织对医院重症患者的急救;负责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护救治组、现场处置组和行政后勤组。

(一)医护救治组主管医疗的副院长为组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临床科室主任(副主任)护士长为成员。职责:负责医院供氧系统突发故障后,危重患者、伤员的抢救,保障医院的诊疗秩序和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现场处置组

后勤保卫科科长为组长,药剂科主任及采购和器械维修人员组成。职责:负责供氧系统故障的抢修和药械物资供应。

(三)行政后勤组

主管行政和后勤的副院长为组长,以院办室主任、财务科长、总务科长和物资供给管理、设备维修的人员组成。职责:负责抢险人员、资金、物资、车辆等事宜的组织与协调,以及急救人员的后勤保障与技术支援。

三、应急救援原则

反应及时,迅速报告;生命第一,科学施救;各方配合,自救抢修;防止次生灾害、事故的发生。

四、应急处置程序

(一)立即报修

重大故障或事故发生后,发现人立即报告医院总值班人员(或院办公室),并电话通知设备科(维修人员)和供氧站值班人员抢修。

(二)启动应急系统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召集各工作组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处理方案,启动应急预案。具体程序如下:

(1)事件发生。如供氧站发生火灾、爆炸、氧气管道爆裂、氧气供应中断等重大突发事件(故障),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院办公室(院总值班)和设备科报告,并上报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范围、损害程度、人员伤亡、在院危重患者人数、现场组织领导人等具体情况;稳定患者情绪,做好救援的准备。

(2)启动应急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接到现场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各工作组迅速进入现场,开展现场救护、供氧系统抢修、医院重症患者救治等工作。

(3)报告上级。根据现场状况,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汇总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范围、损害程度、人员伤亡、在院危重患者人数等信息,按规定报告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及公安消防局等相关部门,请求支援。

(4)现场急救。院办公室(院总值班)、设备科和医务科接到供氧事故或故障报告后,尽快到故障地点或病房巡视,现场组织指挥;协调相关科室人员急救。现场处置组接到供氧事故或故障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视事故情况关闭供氧站供气阀门、氧气瓶开关、切断电源、使用灭火器具等,将损失降到最低。发生供氧故障,立即维修。不能马上修复的故障,直拨供氧设备安装公司或售后服务联系人的值班电话、手机,请求技术支援。

(5)查找原因。供氧设备主管科室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查、技术鉴定、仔细核实、分析原因,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6)应急预案解除。供氧系统事故排除或恢复正常供氧后解除应急状态。供氧设备主管科室负责做好抢险、维修记录,存入医疗设备档案。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在服务医患过程中的全部历史记录,它也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7)总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分析突发事件(故障)的原因,修订防范规章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严格落实应急保障措施,避免类似事故或故障再次发生。

五、应急保障措施

(一)加强值班

正常工作日(白天)供氧站值班明确负责人,夜间、节假日值班由谁负责,联系电话、手机及主管科长的手机均应公开。值班交接班时间不可随意变更,规定供氧站值班人员对供氧设备巡视时间和次数,遇到用氧量增大时增加巡视次数。值班人员对供氧设备安装公司或售后服务联系人的手机号、值班电话均应清楚显示,有存档记录。

(二)供氧相关器械配备

各临床科室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氧气瓶及配套的装置,如压力表、湿化瓶、连接管等,根据临床需要可适当调整储存数量。每个临床科室至少备有一套安装扳手。

(三)培训与考核

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进行吸氧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器械科(或设备科)要培养高素质的维修技术工作人员,可通过质量鉴定机构组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培训内容包括:系统各种气站正确的操作程序,医用气体正常工作状态(压力、流量)及报警处理;汇流排气瓶的及时更换,真空压缩机组及液氧罐的定期保养及维护;管道、阀门、仪表和终端气体泄漏的抢修,医用气体切换装置及自动控制柜的抢修

(一)日常维护

使用科室备用的氧气瓶始终保持洁净,无锈蚀、无油污,瓶内压力充足。氧气瓶放置在不易碰撞、易于取放的安全位置,远离易燃易爆品和电器火源。配套器具妥善保管,急用时不影响取用。氧气瓶安全有效期为1年,超过有效期及时到供氧站更换,禁止过期使用。

(二)器械维修

氧气瓶检测维修由“医用供氧厂”或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负责;氧气瓶及连接管路、器具等出现故障时,由设备科负责维修。

(三)更换气瓶

确定科室备用气瓶的空瓶更换程序,包括非正常工作日更换气瓶的负责人,汇流排上的气瓶则由供氧站值班人员负责。

(四)气瓶储备

供氧站储备氧气瓶周转数以满足一定时间瓶用气为宜,在确保供氧需要和安全容许的前提下可适量增减。

(五)供氧设备年检

每年请供氧设备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检修供氧系统1次,进行维护,杜绝故障苗头和事故隐患发生;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期限和操作规程使用供氧设备和配件。

六、预案生效期

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与上级部门相关应急预案有异议的条款,以上级部门应以急预案条款为准。

医院氧气泄漏的应急预案2

1、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为成员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职责:监督工作制度落实,检查医院供氧安全工作,防止供氧事故的发生;对发生供氧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安排救助事故受伤人员和故障的抢修工作;组织对医院重症患者的急救;负责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发生一般的用氧故障,立即电话报告中心供氧负责人,按照故障情况配合协助修复,当维修人员不能自行排除故障,要立即上报,及时联系供氧设备安装公司(售后服务联系人)提供技术支持或来院抢修。

3、中心供氧发生火灾、地震、爆炸、氧气管道爆裂、氧气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故障)时,及时报告院领导或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而后根据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范围、损害程度、人员伤亡、危重患者人数等具体情况部署安排医疗救援、抢修等相关应急工作。视事故情况关闭供气阀门、氧气瓶开关、切断电源、使用灭火器具等,将损失降到最低。

4、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等科室在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分管院领导的统一指挥与协调下,召集相关人员积极投入医疗救治、现场处置、应急物资供应、通信联络、故障抢修、后勤保障与技术支援等各项应急救援工作。

5、临床科室应配备有一定数量的瓶装氧气与配套的供氧相关器械装置,如压力表、湿化瓶、连接管等,备有一套安装扳手,以便中心供氧出现故障时可供应急使用。

6、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分析突发事件(故障)的原因,修订防范规章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严格落实应急保障措施,避免类似事故或故障再次发生。

医院氧气泄漏的应急预案3

氧气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然而,如果在医院中发生氧气供应中断或意外事故,将对患者和医院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氧气应急预案对于医院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医院氧气应急预案的各个方面,包括预防措施、应急响应和应对措施。

1.氧气供应管理

1.1定期检查和维护氧气供应系统

1.1.1确保氧气储罐的安全和完整性,定期检查氧气储罐的压力和阀门。

1.1.2定期检查氧气管道系统,确保管道没有泄漏或损坏。

1.2确保氧气供应的稳定性

1.2.1维护备用氧气供应系统,保证在常规氧气供应中断时能够提供持续的氧气供应。

1.2.2确保氧气供应的持续性,避免出现氧气短缺的情况。

2.氧气应急响应准备工作

2.1制定应急响应团队

2.1.1针对氧气供应中断的应急情况,组建专门的应急响应团队。

2.1.2由相关部门和人员组成,包括医院管理者、护士长、设备维修人员等。

2.2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2.2.1确定沟通渠道和责任人,确保各级人员间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和传递信息。

2.2.2开发应急通信设备,如电话、对讲机等,以便紧急情况下的沟通。

2.3进行演练和培训

2.3.1定期组织氧气应急演练,让医务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并熟悉操作流程。

2.3.2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氧气设备操作和故障处理等知识和技能。

3.氧气应急响应流程

3.1中断警报

3.1.1当氧气供应中断时,触发中断警报,向相关人员发送紧急通知。

3.1.2警报可以通过声音、灯光等方式发出,以提醒人员及时采取行动。

3.2应急响应启动

3.2.1应急响应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定流程进行处理。

3.2.2指定责任人负责协调和指挥各项工作。

3.3切换备用氧气供应系统

下文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氧气泄漏的应急预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氧气泄漏的应急预案1

为确保医院患者用氧需要和重症患者抢救急需,保证呼吸机、麻醉机等医疗器械的供氧气压,防止因突发供氧系统故障或灾害事件出现氧气供应中断而影响医疗救治工作。医用氧气作为预防和治疗病人缺氧的特种气体,在医疗救护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医院用氧供氧站通用的供氧模式有汇流排、液氧灌和分子筛制氧机三种供氧方式可每种供氧方式的备用应急方案,都离不开直接以氧气瓶(氧气袋)给患者供氧的最基本模式。根据我院汇流排供氧方式,提出医院供氧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一、制定依据

医用氧气属药品,供氧设备(氧气瓶)属医疗器械,参照相关规定,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为成员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职责:监督工作制度落实,检查医院供氧安全工作,防止供氧事故的发生;对发生供氧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安排救助事故受伤人员和故障的抢修工作;组织对医院重症患者的急救;负责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护救治组、现场处置组和行政后勤组。

(一)医护救治组主管医疗的副院长为组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临床科室主任(副主任)护士长为成员。职责:负责医院供氧系统突发故障后,危重患者、伤员的抢救,保障医院的诊疗秩序和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现场处置组

后勤保卫科科长为组长,药剂科主任及采购和器械维修人员组成。职责:负责供氧系统故障的抢修和药械物资供应。

(三)行政后勤组

主管行政和后勤的副院长为组长,以院办室主任、财务科长、总务科长和物资供给管理、设备维修的人员组成。职责:负责抢险人员、资金、物资、车辆等事宜的组织与协调,以及急救人员的后勤保障与技术支援。

三、应急救援原则

反应及时,迅速报告;生命第一,科学施救;各方配合,自救抢修;防止次生灾害、事故的发生。

四、应急处置程序

(一)立即报修

重大故障或事故发生后,发现人立即报告医院总值班人员(或院办公室),并电话通知设备科(维修人员)和供氧站值班人员抢修。

(二)启动应急系统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召集各工作组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处理方案,启动应急预案。具体程序如下:

(1)事件发生。如供氧站发生火灾、爆炸、氧气管道爆裂、氧气供应中断等重大突发事件(故障),第一发现人立即向院办公室(院总值班)和设备科报告,并上报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范围、损害程度、人员伤亡、在院危重患者人数、现场组织领导人等具体情况;稳定患者情绪,做好救援的准备。

(2)启动应急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接到现场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各工作组迅速进入现场,开展现场救护、供氧系统抢修、医院重症患者救治等工作。

(3)报告上级。根据现场状况,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汇总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范围、损害程度、人员伤亡、在院危重患者人数等信息,按规定报告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及公安消防局等相关部门,请求支援。

(4)现场急救。院办公室(院总值班)、设备科和医务科接到供氧事故或故障报告后,尽快到故障地点或病房巡视,现场组织指挥;协调相关科室人员急救。现场处置组接到供氧事故或故障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视事故情况关闭供氧站供气阀门、氧气瓶开关、切断电源、使用灭火器具等,将损失降到最低。发生供氧故障,立即维修。不能马上修复的故障,直拨供氧设备安装公司或售后服务联系人的值班电话、手机,请求技术支援。

(5)查找原因。供氧设备主管科室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查、技术鉴定、仔细核实、分析原因,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6)应急预案解除。供氧系统事故排除或恢复正常供氧后解除应急状态。供氧设备主管科室负责做好抢险、维修记录,存入医疗设备档案。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在服务医患过程中的全部历史记录,它也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7)总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分析突发事件(故障)的原因,修订防范规章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严格落实应急保障措施,避免类似事故或故障再次发生。

五、应急保障措施

(一)加强值班

正常工作日(白天)供氧站值班明确负责人,夜间、节假日值班由谁负责,联系电话、手机及主管科长的手机均应公开。值班交接班时间不可随意变更,规定供氧站值班人员对供氧设备巡视时间和次数,遇到用氧量增大时增加巡视次数。值班人员对供氧设备安装公司或售后服务联系人的手机号、值班电话均应清楚显示,有存档记录。

(二)供氧相关器械配备

各临床科室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氧气瓶及配套的装置,如压力表、湿化瓶、连接管等,根据临床需要可适当调整储存数量。每个临床科室至少备有一套安装扳手。

(三)培训与考核

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进行吸氧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器械科(或设备科)要培养高素质的维修技术工作人员,可通过质量鉴定机构组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培训内容包括:系统各种气站正确的操作程序,医用气体正常工作状态(压力、流量)及报警处理;汇流排气瓶的及时更换,真空压缩机组及液氧罐的定期保养及维护;管道、阀门、仪表和终端气体泄漏的抢修,医用气体切换装置及自动控制柜的抢修

(一)日常维护

使用科室备用的氧气瓶始终保持洁净,无锈蚀、无油污,瓶内压力充足。氧气瓶放置在不易碰撞、易于取放的安全位置,远离易燃易爆品和电器火源。配套器具妥善保管,急用时不影响取用。氧气瓶安全有效期为1年,超过有效期及时到供氧站更换,禁止过期使用。

(二)器械维修

氧气瓶检测维修由“医用供氧厂”或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负责;氧气瓶及连接管路、器具等出现故障时,由设备科负责维修。

(三)更换气瓶

确定科室备用气瓶的空瓶更换程序,包括非正常工作日更换气瓶的负责人,汇流排上的气瓶则由供氧站值班人员负责。

(四)气瓶储备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