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班级国庆活动策划方案,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欣赏《国庆好日子》这首南音乐曲,了解南音的曲风特色,激发他们对家乡音乐文化的热爱。
2.感受乐曲所带来的热闹和欢快的氛围,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音乐作品。
3.利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体验与同伴一起庆祝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南音乐器和相关资料,将它们陈列在活动室内。
2.材料准备:准备洞箫、南音二弦、琵琶、南音三弦、拍板、狗叫(小镗锣)、木鱼、四宝、铜铃、扁鼓、响盏、扇子、狮子等南音乐器。
3.邀请南音演奏乐队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展示收集到的南音乐器和资料,与幼儿交流相关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南音《国庆好日子》的兴趣。
2.邀请南音演奏乐队来演奏完整的《国庆好日子》,让幼儿感受乐曲的曲风特色和音乐性质。
3.引导幼儿共同总结:这首《国庆好日子》是一首非常热闹、欢快的曲子。
4.再次欣赏乐曲,帮助幼儿了解演奏《国庆好日子》的乐器名称,体会它们的音色特点,进一步感受乐曲的音乐性质。
5.幼儿欣赏音乐,观察演奏中使用的乐器,感受它们的演奏效果和音质。
6.自由探究:鼓励幼儿向爷爷奶奶提问,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乐器的知识,同时提醒幼儿要爱护乐器。
7.分享探究成果:让幼儿分享自己对乐器的感受和认识,说出乐器的名称和它们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8.再次欣赏音乐,让幼儿完整地感受乐曲中所有乐器的音色,体会合奏的旋律美,明白合作配合演奏的重要性。
9.将幼儿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这首喜庆、热闹的《国庆好日子》。
10.引导幼儿尝试演奏自己喜欢的乐器(请爷爷奶奶教),启发幼儿表演舞狮、跳舞等。
11.活动延伸:在表演区播放南音乐曲,引导幼儿继续感受南音的曲风特色,鼓励他们在舞台上表演,激发他们展示音乐才华的勇气和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国庆节的气氛,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4、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5、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一同布置庆国庆的喜庆场景。
2、准备《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和欢度国庆的图片。
3、准备绘画工具和泥工用的材料。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以谈话的形式请幼儿们谈谈最近电视上播放的节目内容,引入主题活动。
2、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国庆节的意义,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
2、观看《开国大典》的图片和录像带,通过讨论和教师的讲解,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名称和来历。
3、展示天安门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和结构特征。
4、分发纸和笔给幼儿,让他们进行绘画,并鼓励他们大胆地添画。
3、结束部分:
对幼儿的画作进行讲评,并将其挂在绘画角上。
活动效果:
通过观看图片、录像带和绘画,幼儿们了解了国庆节的来历,知道了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设计意图:我们要让幼儿适时了解国庆节的历史,让他们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爱祖国的情感。
二、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节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通过一系列环节,让幼儿感受节日的热烈气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展示家乡和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
2.组织幼儿观察人们为迎接国庆节所进行的准备活动和环境布置。
3.准备彩纸、白纸、油画棒等材料。
四、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齐唱国歌。
2.介绍“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
3.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教育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国庆节,可以创作画《娃娃庆十月一日》,画烟花、天安门、国旗等。
5.师生共同装饰教室。
6.齐唱歌曲《国旗国旗红红的哩》。
五、活动延伸:
1.鼓励家长在节日晚上带幼儿去看焰火。
2.组织幼儿进行节日后的谈话。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国庆节的喜悦氛围,老师可以带领中班幼儿开展一个名为“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主题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理解祖国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国庆节的由来,认识国旗、国徽和国歌,同时也激发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美好情感。
活动一:国庆真热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国庆节的由来,让他们知道国旗、国徽和国歌的意义。
2.让幼儿了解庆祝国庆的多种形式,让他们体验到国庆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准备一些国庆节外出游玩的经历。
2.材料准备:准备一些国庆节热闹场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开始活动前,老师可以和幼儿们谈谈对国庆节的认识,听听他们有哪些想法和了解。
2.通过播放国庆相关的视频和展示国庆节热闹场景的图片,让幼儿们了解人们庆祝国庆节的方式。
3.鼓励幼儿们说出自己最喜欢庆祝国庆的形式和原因。
活动延伸:
1.建议家长在国庆节期间带幼儿外出观看或参与庆祝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可以让幼儿拿起纸和笔,在家长的指导下画出心目中的国庆节场景。
活动二:各族人民一家亲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
2.培养幼儿尊重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的意识。
3.让幼儿对祖国多元民族文化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并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初步的了解。
2.材料准备:准备一些少数民族相关的图片和歌曲《爱我中华》。
活动过程:
1.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问幼儿们自己是哪个民族的,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出示一些少数民族图卡,让幼儿观察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3.引导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和民俗。
活动延伸:
1.在表演区放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鼓励幼儿在少数民族音乐中进行表演游戏。
2.可以请家长带领幼儿结合旅行故事,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
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增强幼儿对爱国主义的热情,激发他们对祖国的情感。
2、初步认识北京作为我们的首都,了解天安门和国旗的标志。
3、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准备好天安门的图片、国旗、白纸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1、大家一起站起来,听并跟唱国歌。
2、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一个标志就是天安门,让他们认识天安门。
3、认识我们的国旗,知道国旗的名称是五星红旗。它是一个红色的长方形,上面有五颗金黄色的星星,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
4、大家一起朗诵儿歌《国旗国旗我爱你》,向国旗致敬。我们向您敬个礼!
5、让幼儿通过放烟花的方式庆祝祖国的生日。
a)老师介绍背景图。
b)边唱儿歌边画图:点点点,画画画,送给祖国妈妈小礼花。
c)幼儿自己画烟花。
要求:
1、用漂亮的颜色画烟花,画满整张纸。
2、不要把蜡笔涂到桌子上。
6、把作品送给祖国妈妈。
a)将自己的礼物送给祖国妈妈,并对妈妈说:“祖国妈妈,生日快乐!”
b)在班级展示幼儿的作品,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延伸: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班级国庆活动策划方案,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欣赏《国庆好日子》这首南音乐曲,了解南音的曲风特色,激发他们对家乡音乐文化的热爱。
2.感受乐曲所带来的热闹和欢快的氛围,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音乐作品。
3.利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体验与同伴一起庆祝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南音乐器和相关资料,将它们陈列在活动室内。
2.材料准备:准备洞箫、南音二弦、琵琶、南音三弦、拍板、狗叫(小镗锣)、木鱼、四宝、铜铃、扁鼓、响盏、扇子、狮子等南音乐器。
3.邀请南音演奏乐队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展示收集到的南音乐器和资料,与幼儿交流相关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南音《国庆好日子》的兴趣。
2.邀请南音演奏乐队来演奏完整的《国庆好日子》,让幼儿感受乐曲的曲风特色和音乐性质。
3.引导幼儿共同总结:这首《国庆好日子》是一首非常热闹、欢快的曲子。
4.再次欣赏乐曲,帮助幼儿了解演奏《国庆好日子》的乐器名称,体会它们的音色特点,进一步感受乐曲的音乐性质。
5.幼儿欣赏音乐,观察演奏中使用的乐器,感受它们的演奏效果和音质。
6.自由探究:鼓励幼儿向爷爷奶奶提问,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乐器的知识,同时提醒幼儿要爱护乐器。
7.分享探究成果:让幼儿分享自己对乐器的感受和认识,说出乐器的名称和它们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8.再次欣赏音乐,让幼儿完整地感受乐曲中所有乐器的音色,体会合奏的旋律美,明白合作配合演奏的重要性。
9.将幼儿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这首喜庆、热闹的《国庆好日子》。
10.引导幼儿尝试演奏自己喜欢的乐器(请爷爷奶奶教),启发幼儿表演舞狮、跳舞等。
11.活动延伸:在表演区播放南音乐曲,引导幼儿继续感受南音的曲风特色,鼓励他们在舞台上表演,激发他们展示音乐才华的勇气和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国庆节的气氛,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
4、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5、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一同布置庆国庆的喜庆场景。
2、准备《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和欢度国庆的图片。
3、准备绘画工具和泥工用的材料。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以谈话的形式请幼儿们谈谈最近电视上播放的节目内容,引入主题活动。
2、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国庆节的意义,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
2、观看《开国大典》的图片和录像带,通过讨论和教师的讲解,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名称和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