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位小伙伴的反馈,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了有关于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11篇的模版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下载。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1

一、活动目的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雅安地震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震动。灾难之后,我们深刻认识到对全体师生进行防震减灾教育的紧迫性。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根据麻江县教育系统防震减灾活动的要求,我们决定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旨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此方案

二、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组长是X先生,副组长是X女士,组员包括X、X等。

三、主要内容

1、开展防震减灾演练,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2、积极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努力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四、时间安排

活动将从20xx年4月24日持续到20xx年5月12日。

五、具体活动安排

1、4月24日上午,成立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布置活动安排。

2、4月24日上午,开展一次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向师生们传达防震减灾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3、4月24日下午,制作出防震减灾宣传板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全校师生宣传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4、4月24日下午,组织师生观看一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片,引起大家对地震灾害的重视。

5、4月25日下午,组织一次以“防震减灾,有备无患”为主题的班会,让师生们深入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6、4月24日下午14时28分,进行防震减灾应急演练,组织默哀仪式,缅怀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并进行一次实际的防震演练,提高师生们的应对能力。

六、活动要求

1、广大师生全员参与,力求活动不仅是形式上的,更要实际高效。

2、各活动环节的落实要具体到人,并确保真实记录活动过程,留下相关的档案资料。

3、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宣传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重要活动。

七、总结

通过本次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师生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应对地震灾害做好充分的准备。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在面对地震灾害时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他人,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2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排练节目;课件制作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内容

同学们,这次日本大地震,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伤痛及损失,谁能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地震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同学们了解还真不少,这次活动我们一起来了解地震是怎么产生的,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预防伤害。

二、活动过程

1、各小队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3、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

学生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学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

学生3: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的一次地震灾害。

学生4: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这次日本发生了9.0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五次6级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性更大。

4、初步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例如,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有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因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而成灾,同时造成地裂,并引发火灾,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起疫病曼延等。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5、地质灾害的防御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提高。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学生5: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学生6: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学生7:实施一些预防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除采取工程措施外,还可进行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如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学生8: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6、地震防护演习。

三、班队会小结。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和观看影片,初步了解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以及防御措施。他们还了解到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增加了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并意识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未来的地质灾害做好准备。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3

班会目的

1、掌握地震到来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2、关爱生命,快乐学习生活每一天。

一、话题引入:

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极大,并且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地球上每年大约要发生500多万次大大小小的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__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地区的8级大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次班会的主题是防震减灾,珍爱生命。

二、地震的前兆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在发生之前有时会有一些前兆,我们如果能掌握这些前兆,就会对地震的预防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如地震前往往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畜惊慌、野生动物反应异常,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荧光灯被点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报告的途径,但决不能预报“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传言。

三、地震发生的原因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四、学习地震到来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1、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

2、学生在学校如何避震?

地震到来时,如果正在教室上课的,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如果正在操场或室外的,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当在室外上课。

3、家庭如何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个“防灾减灾日”,主题 “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对公共安全风险的高度关注,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十二师职业技术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宣传实践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们面对地震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学校在班会上组织了一次关于地震防护的讲座。讲座内容包括地震的前兆、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首先,讲座介绍了地震的前兆。地震发生之前,常常会有一些不寻常的现象出现,如井中水位的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动物的异常反应等等。学生们应该学会观察这些前兆,并立即报告给相关部门。

接下来,讲座解释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地球的地壳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当这些能量在某些脆弱的地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地壳的破裂或原有断层的错动,从而造成地震。

最后,讲座着重介绍了在地震到来时的应急措施。对于学校人员来说,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至关重要。学校应提前制定好学生转移和撤离的路线和场地,并在地震后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正在教室上课,应在教师指挥下迅速躲在课桌下,避免站在窗外或到阳台上。如果正在室外,应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此外,讲座还向学生们介绍了家庭避震的方法。地震预警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室内避震更为现实。在室内,最安全的避震空间是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三角空间,如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和墙角等。在地震发生时,学生们应该抓紧时间进行紧急避险,选择合适的避震空间,并做好自我保护,如蹲下或坐下、保护头颈部、闭眼、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通过这次讲座,学生们对地震的认识更加深入,掌握了地震到来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希望学生们能够珍爱生命,快乐学习生活每一天,提高自己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4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增强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校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学校应急管理机制,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在突发灾害面前帮助师生和社区居民应对自如,我们特制订了“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将于20__年5月12日(周二)上午8:40至9:30举行。

二、主办单位:

本次活动由富阳区__第七小学和__街道__社区共同主办。

三、活动地点:

活动将在富阳区__第七小学田径场举行。

四、人员分工:

1、组长:章__。

2、成员:葛__。

3、现场主持:陈__,现场指挥:章__。

4、人员疏散:__七小(许__);__社区(杨__)。

5、宣传报道:袁__(摄影)、王__(摄像);应急救护:邱__;音响警报:章__。

6、后勤准备:马__(音响、话筒2个)。

五、活动内容:

1、活动准备阶段:

观摩嘉宾到达主席台,各班级和居民代表做好准备。

2、疏散实施阶段:

由社区领导宣布:__第七小学全体师生和社区代表开始应急避险疏散演练。

(1)警报响起,人员开始疏散。

(2)疏散到操场,各班级清点人数,并向现场总指挥汇报。

(3)宣布急避险疏散演练结束,警报解除。

(4)疏散演练点评。

3、赠送活动资料:

由__社区领导向学生代表和居民代表赠送“5.12防灾减灾日”公民防控防灾宣传教育资料。

4、交通事故救护情景模拟展示:

(1)富阳区消防大队介绍交通事故救护知识和进行拆破救援演示。

(2)区中医骨伤医院医生介绍专业救护知识并进行展示。

5、活动总结、有序退场。

为了让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在突发灾害面前能够应对自如,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增强应急能力,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在活动中,我们将进行疏散演练,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够了解疏散的步骤和流程。同时,我们还会向学生代表和居民代表赠送相关的宣传教育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另外,我们还将邀请消防队和医院的专业人员进行交通事故救护情景模拟展示,让大家了解应对突发情况时的正确做法。最后,我们会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并有序地结束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增强应急能力,确保师生和社区居民在面对突发灾害时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5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_个“防灾减灾日”,为认真做好第x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主题,大力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师生生命财产为根本,以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为重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师生防灾减灾观念,全面提升师生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__年5月9日至15日(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王兴义

副组长:冉胜刚

成员:吴燕朱乾益余玉江梁永碧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摆在学校议事日程上,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1)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2)5月9日至15日,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班会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3、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形式和内容:结合我校小学生的实际,开展防震应急避震疏散等演练,提高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4、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5月10日开始,由学校校委会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教学楼(楼道、教室、功能室等)、校园环境、学校师生思想工作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五、活动要求

1、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教育”活动。充分认识防灾减灾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预防为主”体现在“教育为主”上。要把“防灾减灾”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防灾减灾活动列入议事日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防灾减灾教育日活动抓紧、抓好、抓落实。

2、认真开展好活动,务求实效。

3、长期坚持,落实长效机制。以防灾减灾教育日为契机,坚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的方针,不断夯实我校安全工作基础,继续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活动,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根据兴仁县教育局的要求,今年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工作将在5月12日举行,为了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我校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

在指导思想方面,我们将紧紧围绕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弘扬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文化,将以人为本,以预防为主,以保障师生生命财产为根本,以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为重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师生防灾减灾观念,全面提升师生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时间将从5月9日持续到15日,其中5月12日是正式的“防灾减灾日”。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是王兴义,副组长是冉胜刚,成员包括吴燕、朱乾益、余玉江、梁永碧以及各班的班主任

活动内容包括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营造浓厚的防灾减灾活动氛围;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进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具体而言,我们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理念,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明确起来,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开展防震应急避震疏散演练等活动,以及进行全面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在活动要求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教育”活动,将防灾减灾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将“预防为主”体现在“教育为主”上,将防灾减灾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来抓。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开展活动,务求实效,并且要长期坚持,落实长效机制,不断夯实学校安全工作基础,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6

一、活动目的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雅安地震震动了全世界。在灾害之后,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对全体师生进行防震减灾教育的任务迫切性。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根据麻江县教育系统防震减灾活动的文件要求,我们决定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以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二、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主要内容

1、开展防震减灾演练,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2、积极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努力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四、时间安排

活动将在20__年4月24日至20__年5月12日进行。

五、具体活动安排

1、4月24日上午,成立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布置活动安排。

2、4月24日上午,开展一次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活动。

3、4月24日下午,制作防震减灾宣传板报。

4、4月24日下午,组织观看一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片。

5、4月25日下午,组织一次以“防震减灾,有备无患”为主题的班会。

6、4月24日下午14时28分,进行防震减灾应急演练,组织默哀仪式,缅怀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遇难同胞,并进行一次防震演练。

六、活动要求

1、广大师生全员参与,力求创建活动不走形式,务实高效。

2、各环节的活动要落实到人,并确保真实记录活动过程,留下各项档案资料。

3、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宣传报道。

根据各位小伙伴的反馈,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了有关于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11篇的模版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下载。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1

一、活动目的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雅安地震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震动。灾难之后,我们深刻认识到对全体师生进行防震减灾教育的紧迫性。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根据麻江县教育系统防震减灾活动的要求,我们决定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旨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此方案。

二、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组长是X先生,副组长是X女士,组员包括X、X等。

三、主要内容

1、开展防震减灾演练,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2、积极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努力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四、时间安排

活动将从20xx年4月24日持续到20xx年5月12日。

五、具体活动安排

1、4月24日上午,成立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布置活动安排。

2、4月24日上午,开展一次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向师生们传达防震减灾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3、4月24日下午,制作出防震减灾宣传板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全校师生宣传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4、4月24日下午,组织师生观看一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片,引起大家对地震灾害的重视。

5、4月25日下午,组织一次以“防震减灾,有备无患”为主题的班会,让师生们深入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6、4月24日下午14时28分,进行防震减灾应急演练,组织默哀仪式,缅怀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并进行一次实际的防震演练,提高师生们的应对能力。

六、活动要求

1、广大师生全员参与,力求活动不仅是形式上的,更要实际高效。

2、各活动环节的落实要具体到人,并确保真实记录活动过程,留下相关的档案资料。

3、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宣传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重要活动。

七、总结

通过本次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师生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应对地震灾害做好充分的准备。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在面对地震灾害时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他人,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2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排练节目;课件制作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内容

同学们,这次日本大地震,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伤痛及损失,谁能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地震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同学们了解还真不少,这次活动我们一起来了解地震是怎么产生的,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预防伤害。

二、活动过程

1、各小队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3、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

学生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学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

学生3: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的一次地震灾害。

学生4: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这次日本发生了9.0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五次6级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性更大。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