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隔离点阳性房间消毒流程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隔离点阳性房间消毒流程1
01家中有阳性感染者,应该如何科学消毒?
一、隔离期间所需配备的防护和消毒用品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期间应配备体温计、纸巾、N95口罩和一次性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湿巾或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
1.阳性感染者居家期间应严格做到不外出,谢绝一切探访。
同住家人应做好个人防护,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康复管理要求。
2.阳性感染者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生活用品与他人分开存放、洗涤、消毒,餐具单独使用。
3.感染者进入家中公共区域应规范佩戴N95口罩。
同住家人与感染者接触时,要当做好自我防护,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并做好消毒。
02消毒操作指引
1.消毒用品配置使用75%酒精消毒湿巾、1%-3%过氧化氢消毒湿巾对室内家具用品进行擦拭消毒。
如需使用含氯消毒液时,需佩戴乳胶手套和口罩后进行操作。
2.消毒操作方法使用含氯消毒液开展消毒时,应全程佩戴手套和口罩,家中老人和小孩避免待在正在消毒的区域,以免对人体呼吸道和皮肤造成损伤。
(1)空气:各居室应关闭房门独立开窗通风,避免形成对流。
每日上、下午各进行一次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以上,卫生间可开启排风设备进行通风换气。
(2)物体表面:每日至少进行1次房间湿式清扫。
推荐使用75%酒精消毒湿巾、1%~3%过氧化氢消毒湿巾等对桌椅、家具、门把手、家居用品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餐具:感染者餐具应单独使用和清洗,可用沸水消毒15-30分钟。
(4)纺织品:阳性人员衣物、被褥等应单独清洗,采用太阳暴晒4小时进一步对织物进行消毒。
贵重衣物建议打包封闭2周确保无害化后再使用。
(5)生活垃圾:要妥善处理,用双层塑料袋装好并扎紧口袋,避免出现撒漏,并对垃圾袋外表以及封口处进行消毒处理,再放至指定位置。
03若家中无阳性感染者,日常消毒预防有哪些要点?
在日常情况下,家庭以卫生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
不同的物品和环境,要采取适用的方法。
1.家庭室内空气以通风换气为主,每日开窗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2.日常加强手部卫生,以洗手为主。
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采用“七步洗手法”。
3.家中家具用品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小件物品可采用酒精湿巾进行擦拭消毒。
4.尽量采取无接触式收取快递,收取快递包裹时,规范佩戴口罩与手套,可对外包装进行预防性消毒,拆封后及时将外包装丢弃或装入垃圾袋,并做好手卫生。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不管在哪种环境都要坚持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做好自我防护,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隔离点阳性房间消毒流程2
居家隔离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效控制的一项极为重要措施。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居家隔离人群可能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呼吸困难患者、轻症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
0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病原学检测阳性,明确具有传染性。
02
密切接触者指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
包括:共同居住、进餐、密闭空间工作等的密切接触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密切接触者可能成为新冠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故也需要划为可能具有传染性的人群,直至除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一
6.居家阳性人员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健康、充实的生活方式,注意规律作息,积极与家人沟通。
三
共同居住人员要求
1.需要陪护的,尽可能确定相对固定的1名家庭成员作为陪护进行照顾,首选身体健康且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及加强剂的人员。
陪护人员与阳性人员接触时,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佩戴N95/KN95口罩、一次性手套,尽可能与其保持1米以上距离。
2.与阳性人员任何接触,或离开其居住空间后,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3.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儿童、孕产妇、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等居家隔离人员的陪护人员。
4.共同居住者或陪护人员一并遵守居家隔离管理要求。
四
保障要求
1.生活物资保障。
建立居家隔离期间需求清单,如方便速食(方便面、八宝粥、燕麦片等),主食(大米、面粉、挂面等),零食饮品(坚果、咖啡、瓜子等),时蔬水果(白菜、洋葱、土豆、苹果、橙子等宜长期保存类),保证休息和营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保证每日饮水充足。
2.防护物资保障。
包括N95/KN95口罩、一次性医用手套、消毒设施(喷壶、拖把)和药品(84泡腾片/消毒液、75%乙醇)等。
3.医疗服务保障。
与社区医生等建立联系,可储备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复合维生素、日夜百服咛等对症药物。
长期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继续原诊疗方案的基础上监测血糖、血压变化,及时自我调整治疗方案或联系专科医师。
隔离点阳性房间消毒流程3
01被隔离人员应该怎么做?
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
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或采用肘护,事后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住塑料袋口,定时将垃圾投放到门外侧走廊的托盘上。
隔离期间居住的房间由隔离人员自行消毒,每天2次。
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桌椅、电话机、床头柜、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地面;便池及周边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告知工作人员。
02隔离点工作人员应该怎样做?
隔离区域走廊。
走廊每日消毒3次,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按100-300ml/m3的量进行喷洒消毒。
隔离区域空气。
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如无法自然通风,应进行机械通风。
隔离点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在进入污染区应根据规范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工作后注意洗手和消毒。
保洁或消毒人员在配制消毒液时,应穿戴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工作服等。
半污染区(工作人员脱卸防护区)。
使用紫外线灯对半污染区空气进行消毒,也可使用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超低容量喷雾消毒。
医疗废物暂存点。
在医疗废物清理前,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医疗废物外表面进行喷洒消毒;在医疗废物清理后,再次使用常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存放场所进行消毒。
化粪池。
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毒1.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6.5mg/L-10mg/L。
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