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2023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报告,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报告1
摘要:人力资源市场是进行人力资源分配,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服务平台,是将传统的由人事部门组建的人才市场、劳动保障部门组建的劳动力市场(或职业介绍机构)以及教育部门组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统一融合而成的现代人才服务平台。
而就业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对此的调查研究也层出不穷。
为解决就业问题,首先不得不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的状况,依此为依据对症下药。
为此,文章就南京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调研,分别从现状、原因、措施三方面进行阐述,对相关人力资源市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建议。
调研目的:
1、了解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状况,熟悉所学专业的相关背景;
2、熟悉调研活动的流程,锻炼相关的调研技能;
3、了解当前的就业行情,为专业学习提供指导,并能依此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4、明白人力资源市场调查对企业制定招聘计划的重要性,理解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锻炼相关的实务操作研究能力。
调研时间:2011年11月7日至2011年12月30日
调研对象:南京相关的人才市场、劳务市场
调研方法:以文案调研为主
一、当前南京人力资源市场状况
(一)概况
2011年第三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为7.94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为6.64万人,求人倍率为1.20。
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1.82万人和4.59万人,各减少了18.69%和40.88%,求人倍率比上季度上升了0.33。
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2.88万人和4.48人,各减少了26.6%和40.31%,求人倍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23。
(二)特征
根据数据资料分析,当前南京人力资源市场存在以下几点特征:
1、总体而言,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
2、93.88%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二、三产业
3、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的职业。
4、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就业转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39.85%,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为8.69%,外埠人员的比重为16.02%。
5、分性别来看,求人倍率男性略低于女性,男性为1.19,女性为1.2;分年
龄来看,45岁年龄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年龄组,为4.44;分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求人倍率较高,分别为1.5和1.18。
6、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
二、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经济环境不景气,仍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
201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仍继续影响着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影响更大。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国内诸多中小企业面临破产,失业人数增加,造成了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实现充分就业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二)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企业面临“招工难”
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南京人力资源市场已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企业面临“招工难”问题。
并且,据统计,近期南京人力资源市场中已几个季度求人倍率大于1,以下便是2011年第三季度南京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表一)及2011年三季度江苏省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表二):
表二:2011年三季度江苏省人力资源供求状况
由此可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给人力资源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求人倍率持续大于1意味着企业“招工难”问题日趋严重,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引导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缓解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实现劳动力供需均衡。
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供过于求,求人倍率小于1,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
(三)人力资源市场分割依然存在
人力资源市场分割与我国当前的二元经济结构有关。
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对人力资源市场进行管理的有效途径。
因此,政府部门要完善政策和法规,包括相关的劳动法规、经济法规、就业促进扶持政策、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
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运营的管理与引导,努力为劳动力供求双方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就业环境。
四、调研总结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研究也流派
众多。
通过本次对南京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我熟悉了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状况,理解了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也使我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然,由于客观条件与自身理论知识的限制,本次调查也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改进。
2023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报告2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每个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直接为劳动力市场服务的,因此,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如何适应劳动力市场,如何被劳动力市场接受,是各个国家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
但各个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劳动力市场不尽相同,所以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必须与时俱进,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也必须与时俱进。
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兴未艾,但职教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
结合东莞各大人才市场现状研究来看,企业难以找到合格的技术工人——招工难;而从职业院校又反映毕业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就业难。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供需矛盾?
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针对东莞最大的人才市场——智通人才市场进行相关讯息的调研和了解,对近百家制造业企业的HR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得出本次分析结果。
1、大环境影响下,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更具针对性
经受金融风暴影响,东莞绝大多数企业都以裁员规避风险,同时在人才招聘上更加的谨慎。
据调查了解,有60%以上的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条件都比较集中,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
以至于招聘效果不甚理想,专业技术人才更是重金难求的定向人才。
2、制造业企业对于人才选择更具阶段性
东莞产业转型,加上金融风暴后不少工厂/企业迁徙或者倒闭,因此对于人才的选择出现新的变化。
在本次调查中50%以上制造加工企业的人才需求更加具备阶段性,特别是一些外贸类工厂毗邻节假日前一段时间普通人才需求大增,然而到今年年底对于一些中高级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的需求则增加不少。
3、现在社会上大部分人才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当谈及现今社会人才状况时,不少企业的HR们表示:现在社会上流动的所谓人才,更多的还是处于底层操作阶层,对于稍微高一点的技术岗位就很难满足。
而且,社会上流动的学生占据主流,由于缺乏实践操作而停留在一些纯粹理论基础上,则更难满足企业的技术要求。
4、大多数企业对定向人才培养抱有兴趣
关于企业需求人才的定向培养是,绝大多数企业代表都表示有很大的兴趣。
针对企业需求定向培养固定技术人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工厂的特别岗位的人才需求。
但是由于不少企业在人才要求短时间到位,而培养又要花时间和成本的情况下而觉得短期内不适合企业需求。
只有部分大型企业表示,在企业自身提前进行人才需求规划完善、有完整的人才梯队情况下,愿意接受
人才定向培养。
5、社会上企业对于常规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兴趣缺缺
当谈及社会常规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时,半数企业代表对此表现平平。
其最大的原因在于,大多数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需求,而且部分毕业生所学的内容已经滞后,不符合工厂最新的需求。
结论分析
针对人才市场所得讯息,结合现阶段部分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相关模式进行对比,从专业、师资、内容方面得出些许结论。
1、职业院校专业设臵滞后,很难满足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
多数职业院校的专业设臵都是多年前所设,而且长时间没有进行适时的进行更新和升级,使得专业滞后,与现今社会上企业最新需求错位,由此直接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错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对此,强化职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将双方的需求进行调和与对接,使得职校能够深度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10、财务会计工作在涉及利益关系的同时又是由人构成行为主体的工作,因此,财务报表难免被粉饰和人为操纵。
另外,会计准则的不确定性和经营者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分享,也为会计信息被人为操纵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阅读财务报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鉴于会计报表存在以上的局限性,财务报表使用者在就会计报表进行阅读和分析时,应该先对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以上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使自己获得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报表之内,从而去挖掘出更多的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从报表分析的角度看,解决会计报表信息局限性的主要对策是:首先,借助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和报表内部科目之间的钩稽关系、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报表前后的比较等资料等方法,对会计报表的可信度进行甄别。
在会计报表信息在所有重大方面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的前提下,由于会计报表受会计信息基本特征的影响仍然存在本身的局限性,我们在阅读和分析报表时,还必须树立起普遍联系的观点,实现会计报表内部相关方面以及会计报表信息与非会计报表信息的有机结合,以全面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1、会计报表信息与报表附注信息相结合
这样做,既可以观察报表项目的数量变化及其变化情况,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项目变化的原因。
比如企业的费用和净利润变化了,是由于经营状况变化造成的,还是由于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造成的,将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合理分解,是正确使用这些财务指标的前提。
2、财务分析与非财务分析相结合
企业财务与经营情况的变化原因并非都是财务方面的,更多的是企业非财务方面的。
比如,利润水平下降了,可能是负债筹资过多因而利息负担过重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产品质量降低等原因引起销售下降,或由于管理弱化等原因引起成本费用上升。
因此,若要知道效益下降的原因,就必须将分析工作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就是要将财务分析与非财务分析相结合。
3、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相结合
在我国,企业会计报表提供的数字一般都是短期的,至多只是两期的数字,据此所能观察的情况也只能是短期的,如当年的财务与经营情况。
对报表分析者来说,财务与经营上的长期发展趋势也许对于进行分析评价和决策更为有用。
因此,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者最好是将若干期(如5年或10年)的会计报表汇总并列一起,这样可以更好的观察企业财务和经营的变化趋势。
4、企业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相结合
企业经营和理财的过程往往受制于一定的外部环境。
如当前企业应收账款挂账很多,存货积压严重,这个问题的形成,仅仅从企业内部寻找原因是不行的,必须结合企业经营和财务环境的变化,如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观念较差、买方市场形成等方面。
所以,要想全面深刻的认识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变化,还必须将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环境结合起来。
三、财务报告的改进构想
进入21世纪之后,多元化、多角化、集团化经营的企业组织形式,大规模、跨国化、跨行业的经营趋势又对企业现行的会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财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结果存在很多局限性,需要不断改进,以规范信息模式,适应这种新的经济环境。
1、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现行的财务报告是一种通用的财务报告,它提供给不同使用者相同的报告。
然而,企业的信息需求是多样化的、特色化的,并且由于使用者的目标、方法不同,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
因此,有必要改进现行财务报告的模式,使其具有灵活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现行财务模式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模式,即在会计报告中反映的事项,会计上可以确认;而在其他报告中反映的事项,会计上不予确认。
美国学者韦曼针对这种模式的沿革,提出了一个彩色模式。
彩色模式就是将财务报告的内容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报告那些符合可以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计量性要求的传统会计报告内容;第二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定义性、相关性和计算性要求的事项(如自创商誉等):第三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计量性的事项(如顾客满意程度等);第四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靠性和计量性的事项(如风险等);第五层次,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如知识资本等)。
按照彩色模式,可以较全面地报告与企业相关的各类信息。
2、财务报告结构改进
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对人力资源进行披露,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与发展后劲。
然而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人力资源的价值却得不到反映。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关于人力资源的信息只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简历以及公司员工人数,各种学历、职称的员工人数。
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需要,有必要将人力资源纳入资产负债表中。
同时应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增添专门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报告。
比如,人力资源投资报告,专门用来反映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包括总的投资成本和各个部门的投资成本。
人力资源效益报告,用来反映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使用状况,利用情况,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益和使用效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