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出的关于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欢迎各位前来阅读与下载。

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1

为了深刻吸取我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教训,20xx年x月以来,我院先后召开了院务会、院支委会、院感管理委员会会议,各科也先后召开了科务会,通报了市区卫生疾控执法部门领导及专家来我院进行的院感专题研讨会精神。

院长XX带领院务会、院感管理委员会成员连续2天现场办公并召开了院感专题会,针对各科查找出的院感问题和建议,根据市区卫生疾控执法部门领导和专家们的意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整改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整改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准,以医院科学设置、科学管理、科学发展为最终目标要求,通过整改,着力解决对医院感染管理思想重视不够、管理人员配置不规范、相关制度不健全、制度规范执行不逗硬、必要设施设备不足等突出问题,达到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更好维护病人及全院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效规避院感恶性事件的再次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二、具体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在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兼职院感科长、专职防控人员、各科有院感小组的基础上,尽快设立专职的院感科长,形成完整的院感管理组织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副院长任副主任、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院感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分管领导兼办公室主任、院感科长为办公室副主任),院感科(设专职科长及专职工作人员)、各科设院感小组,科室负责人为组长,科室骨干为成员,使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有组织保障。

(牵头领导:,责任人:整改时限:20XX年月前)

(二)设立急性观察病区:将原三病区(女病区)和原应急病区合并为急性观察病区,中间连接带改建为病人开放场地,集中收治新入院男女病人,住院观察7-10天,排除感染性疾病后再转住其他病区,以形成缓冲区,切实避免潜伏期感染源、隐性感染源进入其他病区。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参与科室:整改时限:)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市20XX年医政工作要点、卫生部20XX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中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与要求,结合医院院感控制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建立完善《门诊筛查制度》、《探视陪伴制度》、《病人开放管理制度》及《陪伴须知》,明确职工患感染性发热疾病时的工作限制及休假规定,职工、职工家属患感染性发热疾病不得进入病区治疗等规定,从而尽可能地控制外源性感染源。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

(四)落实制度、严格逗硬:要进一步完善院感考核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成立院感质量考核小组,细化考核指标,增强办法的可操作性及合理性,院感科每月组织对全院实施院感质量考核,并在每月的院周会上进行质评,逗硬奖惩措施,交流管理经验,着力形成良好的院感管理长效机制。

同时每月根据各科的环境卫生学及消毒药械监测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及时处理,要求责任科室限期整改到位,对问题严重的科室、限期整改不达标的科室要坚决惩处,决不手软。

各临床科室、检验室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治疗室规范化管理及急救物质管理,每周坚持做一次终末消毒处理,严格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所有可重复使用的物品严格做到高压灭菌,认真做好可致医源性感染的细节护理工作。

新增消毒设施的科室应立即着手建立规范消毒记录。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参与科室:整改时限:)

(五)加强院感监测: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卫生部公布的《医院监测规范》相关要求,扎实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监测工作。

重点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重点科室、重点区域的医院感染监测。

月内拟与市疾控中心达成环境卫生学与消毒药械的监测协议,近期已充实检验人员,编内考调1人,编外已聘1人,作必要的技术准备及硬件准备后逐步开展各监测项目。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

(六)加强院感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力度:针对我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理论掌握不够和基本技能缺乏的特点,针对各科工作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学习。

院感管理专职人员保障每年至少一次的省、市院感管理知识培训,以保障知识的更新。

保证每年对各院感小组负责人院内培训达8学时以上,适时选派重点科室院感小组负责人参加省市培训。

全员培训每年达6学时以上,新进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逐步形成院感培训的长效机制。

同时做好参训人员的签到记录,对无故不参加的个人、参学率不达标的科室严厉惩处。

(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参与部门:整改时限:)

(七)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为原二病区增设通风设施;为各科治疗室及隔离观察室增添负离子空气消毒机;为各门诊及检查诊室增添紫外线灯、流动水洗手设施;为各病区增置治疗车、护理车;为化验室增购高压灭菌锅以及微生物室的必要设备。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

(八)多措并举保护易感人群:各科严按开放制度,做到每周至少半开放管理4次,每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病人开放率不少于60%,增加病人户外活动时间,并将此纳为科室护理目标管理范围,年终考核与奖金挂钩。

同时各科成立康复小组,增加工疗、体疗等康复项目并认真组织实施。

伙房要切实为病人改善住院饮食结构,增强病员营养,增进病人体质。

秋冬流感高发季节,为全体病人及医务人员进行流感疫苗的免疫结种,增强抵抗能力。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参与科室整改时限:)

(九)加强生物安全:尽快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按相关要求落实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和相应科室责任人,在显著位置设生物安全标识,对实验室废物严格无害化处置后再纳入医疗废物处置,并严格按照广市卫发[20XX年]148号文件要求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管理,备齐资料后报相关部门。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

(十)完善消毒产品的索证管理:进一步完善消毒产品的进货查验收制度,细化执行环节,明确索证类型,落实责任到人。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

)

要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强化医院感染意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善监控网络,使医院感染控制得以加强和规范化;提高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

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和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1]。

首先,表现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的领导对医院感染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常以工作忙为借口,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很少过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是,不重视医院感染硬件设备建设。

基层医院基础条件差,资金不足,消毒灭菌设施简陋,消毒灭菌质量难以保证,医源性感染隐患较大。

加上全院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的单薄,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着硬件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等问题。

二是,不重视专门的医院感染控制科的建设。

部分基层医院均未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科,有的设在医务部、护理部,有的甚至挂靠在医疗预防科,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隶属关系不明确。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置普遍较少,有的医院甚至无专职人员管理,是由一名兼职人员负责,而且学历低,对控制医院内感染和消毒灭菌知识缺乏了解,医院未建立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人员配置及监管方面不力,没有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

三是,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过于陈旧,没有及时进行修订,或者虽有制度却不执行。

有的医院连续两年没有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感染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管理职能难以发挥。

其次,普通医务人员无菌操作观念差,自我防护意识较差[2]。

医院盛装无菌物品的容器无灭菌标识,未注明物品名称,无灭菌日期、有效期、无责任人签名。

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未开展监测,盛装消毒剂容器未定期灭菌更换。

有些器械物品虽然达到消毒灭菌要求,但由于容器未定期清洁消毒灭菌更换,导致再污染情况严重。

部分口腔科和胃镜室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缺乏,在诊疗前后洗手不规范或干脆不洗手。

部分医院没有为医务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眼罩和防护面具等。

部分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不按要求配戴手套、口罩、帽子、防护眼罩和防护面具等,忽视自身的防护,注射、采血均不能做到一人一带一巾。

1.2医院感染监控不足

首先,缺乏通用的医院感染监控标准。

现有的监控标准仅适用终末,不适用医院感染形成过程和环节。

全院统一笼统的标准不能体现各部门、各专业的特殊性和个性特点,监控时标准不能对号人座,对科室工作无指导性、方向性、针对性差,每次检查雷同问题突出,医院感染问题无改进,效果不明显。

其次,缺乏对医院感染过程的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已不再只是追求监测科室资料的数量,而是重视监测资料的质量。

常规监测是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即消毒后,操作前采样,虽然监测结果令人满意,但却不是日常医院消毒工作的真实反映。

对此,应坚持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将重点放在医院感染形成的过程和环节上,根据临床中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内容,注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落实。

最后,没有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的反馈和统计。

基层医疗机构大都没有很好地利用监测资料,仅将资料整理后归档保存,未对资料认真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馈、整改。

1.3医院感染管理人才缺乏

基层医疗机构的大部分感染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够。

其中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难以满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需要,有许多医院的感染管理人员是由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转行而来,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专业培训,而且由于多种原因专业队伍很不稳定。

这必然导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低,应急能力差,既不能为医院提供医院感染防控的应急预案,也不能给全院医务人员提供相应培训,指导其进行正确防护。

部分医院清洁人员水平低、人手少、秩序混乱、卫生习惯也较差,医院感染性疾病传播大部分由外源性感染所致,极易造成医院感染。

2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整改措施

2.1强化医院感染意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首先,医院领导应从根本上重视医院感染的管理,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的基础建设和医疗质量管理[3]。

其次,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4]。

以下是小编整理出的关于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欢迎各位前来阅读与下载。

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1

为了深刻吸取我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教训,20xx年x月以来,我院先后召开了院务会、院支委会、院感管理委员会会议,各科也先后召开了科务会,通报了市区卫生疾控执法部门领导及专家来我院进行的院感专题研讨会精神。

院长XX带领院务会、院感管理委员会成员连续2天现场办公并召开了院感专题会,针对各科查找出的院感问题和建议,根据市区卫生疾控执法部门领导和专家们的意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整改落实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整改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准,以医院科学设置、科学管理、科学发展为最终目标要求,通过整改,着力解决对医院感染管理思想重视不够、管理人员配置不规范、相关制度不健全、制度规范执行不逗硬、必要设施设备不足等突出问题,达到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更好维护病人及全院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效规避院感恶性事件的再次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二、具体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在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兼职院感科长、专职防控人员、各科有院感小组的基础上,尽快设立专职的院感科长,形成完整的院感管理组织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副院长任副主任、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院感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分管领导兼办公室主任、院感科长为办公室副主任),院感科(设专职科长及专职工作人员)、各科设院感小组,科室负责人为组长,科室骨干为成员,使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有组织保障。

(牵头领导:,责任人:整改时限:20XX年月前)

(二)设立急性观察病区:将原三病区(女病区)和原应急病区合并为急性观察病区,中间连接带改建为病人开放场地,集中收治新入院男女病人,住院观察7-10天,排除感染性疾病后再转住其他病区,以形成缓冲区,切实避免潜伏期感染源、隐性感染源进入其他病区。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参与科室:整改时限:)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市20XX年医政工作要点、卫生部20XX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中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与要求,结合医院院感控制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建立完善《门诊筛查制度》、《探视陪伴制度》、《病人开放管理制度》及《陪伴须知》,明确职工患感染性发热疾病时的工作限制及休假规定,职工、职工家属患感染性发热疾病不得进入病区治疗等规定,从而尽可能地控制外源性感染源。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

(四)落实制度、严格逗硬:要进一步完善院感考核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成立院感质量考核小组,细化考核指标,增强办法的可操作性及合理性,院感科每月组织对全院实施院感质量考核,并在每月的院周会上进行质评,逗硬奖惩措施,交流管理经验,着力形成良好的院感管理长效机制。

同时每月根据各科的环境卫生学及消毒药械监测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及时处理,要求责任科室限期整改到位,对问题严重的科室、限期整改不达标的科室要坚决惩处,决不手软。

各临床科室、检验室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治疗室规范化管理及急救物质管理,每周坚持做一次终末消毒处理,严格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所有可重复使用的物品严格做到高压灭菌,认真做好可致医源性感染的细节护理工作。

新增消毒设施的科室应立即着手建立规范消毒记录。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参与科室:整改时限:)

(五)加强院感监测: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卫生部公布的《医院监测规范》相关要求,扎实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日常监测工作。

重点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重点科室、重点区域的医院感染监测。

月内拟与市疾控中心达成环境卫生学与消毒药械的监测协议,近期已充实检验人员,编内考调1人,编外已聘1人,作必要的技术准备及硬件准备后逐步开展各监测项目。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

(六)加强院感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力度:针对我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理论掌握不够和基本技能缺乏的特点,针对各科工作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学习。

院感管理专职人员保障每年至少一次的省、市院感管理知识培训,以保障知识的更新。

保证每年对各院感小组负责人院内培训达8学时以上,适时选派重点科室院感小组负责人参加省市培训。

全员培训每年达6学时以上,新进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逐步形成院感培训的长效机制。

同时做好参训人员的签到记录,对无故不参加的个人、参学率不达标的科室严厉惩处。

(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参与部门:整改时限:)

(七)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为原二病区增设通风设施;为各科治疗室及隔离观察室增添负离子空气消毒机;为各门诊及检查诊室增添紫外线灯、流动水洗手设施;为各病区增置治疗车、护理车;为化验室增购高压灭菌锅以及微生物室的必要设备。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

(八)多措并举保护易感人群:各科严按开放制度,做到每周至少半开放管理4次,每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病人开放率不少于60%,增加病人户外活动时间,并将此纳为科室护理目标管理范围,年终考核与奖金挂钩。

同时各科成立康复小组,增加工疗、体疗等康复项目并认真组织实施。

伙房要切实为病人改善住院饮食结构,增强病员营养,增进病人体质。

秋冬流感高发季节,为全体病人及医务人员进行流感疫苗的免疫结种,增强抵抗能力。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参与科室整改时限:)

(九)加强生物安全:尽快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按相关要求落实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和相应科室责任人,在显著位置设生物安全标识,对实验室废物严格无害化处置后再纳入医疗废物处置,并严格按照广市卫发[20XX年]148号文件要求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管理,备齐资料后报相关部门。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

(十)完善消毒产品的索证管理:进一步完善消毒产品的进货查验收制度,细化执行环节,明确索证类型,落实责任到人。

(牵头领导:责任科室:整改时限:。

)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