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终的时候都会发年终奖,但具体怎么发需要制定方案,下面小编整理了年终奖分配方案模板,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年终奖分配方案模板1
一、制定目的:
促进年终奖金分配科学化,更好的体现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的关系,达成业绩高者收入高的目标,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分配原则:
内部公平与外部竞争力相结合原则
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奖金分配与绩效挂钩的原则
三、适应人员:
公司全体部门
四、奖金总额提取说明
1、年度整体总奖金提取(拿销售提成人员不再享受年终奖金分配,只发放过节费)。
2、按公司年度利润提取年终奖金总额,即提取公司利润的多少百分点,建议
公司根据达到多少利润值可以提取2%-5%个利润点。计算公式:设年度利润为M,年终奖金提取总额为:M*2%。或者按: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完成的比例按不同档次比例计提。说明:由财务核算全年税后净利润,由公司决定提留股东权益、分红、公司提留资金比例后,按剩余比例乘以目标利润完成比例确定年终奖金总额。例如:1、未完成目标,假设该年净利润是1000万,提留比例为98%,该年目标利润是20xx万,则:奖金总额=1000万*(1-98%)*(1000万/20xx万*100%),相当于总利润的1%。2、超额完成目标,假设该年净利润是3000万,提留比例为98%,该年目标利润是20xx万,则:奖金总额=1000万*(1-98%)*(3000万/20xx万*100%),相当于总利润的3%。
3、部门奖金总额提取:按部门贡献大小系数提取部门奖金总额,部门贡献系数暂设定范围为:0.8-1.5,每个部门之间的系数差为0.1,各部门系数如下表所示:
预算部:1.5采购部:1.2仓库:0.9
生产部:1.4行政人事部:1.1质检部:0.8技术部:1.3财务部:1.0
部门奖金总额=总奖金额*(部门系数/部门系数之和)*目标达成率
生产部的目标达成率与生产车间工资占比挂钩,年度目标值为:6-6.5%(因含了仓库,电工等)
采购部、仓库的目标达成率与材料占比挂钩,年度目标值为:60%
质检部的目标达成率与产品出厂合格率挂钩,目标值为99%
行政人事部目标达成率与人工成本占比挂钩,目标值是10-11%
目标达成率的计算方法:
4、个人奖金分配
部门主管对本部员工做出初评(参考本人年度出勤、奖罚及岗位及工作表现),并根据部门奖金总额分出部门员工所分配金额,交由行政人事部复评后送总经理审批。个人年度考核系数取数标准如下:
个人奖金计算公式:个人奖金=部门奖金总额*(个人绩效系数/考核总系数之和)*其他
5、年度绩效说明
(1)试用期的员工不参与考评,只发放过节费;
(2)员工出勤与年终奖金挂钩(不含产假和工伤休假):在80小时以内(含80小时)不和奖金挂钩,超过80小时后则与奖金挂钩,体对应如下表:
(3)员工产假休假的奖金计算:产假3个月以内,不扣年终奖,3个月以上,按超出时间比例进行扣奖;
(4)工伤休假原则上按缺勤时间扣除年终奖金,但为了保护公司财产而做出的见义勇为的,可以在3个月以内不扣年终奖金,超出3个月的按超出时间比例来扣除;
(5)员工旷工工时与年终奖金挂钩比例对应下表:
(6)员工入职时间奖金比例:该项主要是针对当年新进人员奖金发放,入职时间系数=(12-入职月份)/12
(7)员工入职年限:根据员工入职年限的长短,在年终奖金里每增中一年可加发100元;
(8)年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额外损失的员工不参与年度考评。
(9)当年年终奖金发放前,离职或解雇者,不参与年终奖金的分配。
年终奖分配方案模板2
一、目的
为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健全公司的薪资福利体系,进一步提高集团总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公司整体经营更上一个新台阶,保障奖金发放有章可循,特制订办法。
二、适用范围
小项目:局部设计,其中一部分设计。
对项目时间的评估参考:大项目:3-4个月以上;中项目:1-3个月;小项目:1周-1个月。
5.2.2开发难度等级的确定
1级:非常容易。有现成的方案,不需要重新构思,不需要修改原理。只是移动或替换。
2级:容易。公司内部有类似的方案,做局部的修改就可以完成。可以部分移植。
3级:困难。公司内部无类似的方案,需要找外部类似的方案做全新设计。
4级:比较困难。公司内无类似的方案,公司外有类似方案但我们无法寻找到,需要重新构思形成新的'方案。
5级:非常困难。寻找不到类似的方案,在同类产品上属于新功能、新外观,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需要做全新设计。
5.2.3工时系数的确定
1级:占20%以下
2级:占21-40%
3级:占41-60%
4级:占61-80%
5级:占100%
5.2.4责任程度等级的确定
1级:结构工程师
2级: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
3级:项目负责人
5.2.5各种系数权重比的确定
开发难度系数:50%
工时系数:40%
责任程度系数:10%
5.2.6系数百分比的分配
难度系数、工时系数、责任程度系数由公司规定形成固定的比例。难度系数等级由评估委员会投票计算得出。
工时系数等级由开发计划中的每个工种占项目的工时百分比计算得出。责任程度等级由公司规定每个工种的等级。
5.2.7难度系数的评估
由评估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其他几个有效分为该项的得分。
评估委员会由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部长、开发部长、软件工程师一、软件工程师二、硬件工程师一、硬件工程师二、结构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共十人组成。
5.2.8举例
项目组由:项目负责人、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共5人组成;
项目组成员系数评定等级为:
难度系数:50%工时系数:40%责任程度系数:10%
项目负责人433
软件工程师332
硬件工程师222
结构工程师111
测试工程师222
项目组成员各自所占权重为:
项目负责人:4X50%+3X40%+3X10%=2+1.2+0.3=3.5
软件工程师:3X50%+3X40%+2X10%=1.5+1.2+0.2=2.9
每到年终的时候都会发年终奖,但具体怎么发需要制定方案,下面小编整理了年终奖分配方案模板,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年终奖分配方案模板1
一、制定目的:
促进年终奖金分配科学化,更好的体现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的关系,达成业绩高者收入高的目标,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分配原则:
内部公平与外部竞争力相结合原则
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奖金分配与绩效挂钩的原则
三、适应人员:
公司全体部门
四、奖金总额提取说明
1、年度整体总奖金提取(拿销售提成人员不再享受年终奖金分配,只发放过节费)。
2、按公司年度利润提取年终奖金总额,即提取公司利润的多少百分点,建议
公司根据达到多少利润值可以提取2%-5%个利润点。计算公式:设年度利润为M,年终奖金提取总额为:M*2%。或者按: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完成的比例按不同档次比例计提。说明:由财务核算全年税后净利润,由公司决定提留股东权益、分红、公司提留资金比例后,按剩余比例乘以目标利润完成比例确定年终奖金总额。例如:1、未完成目标,假设该年净利润是1000万,提留比例为98%,该年目标利润是20xx万,则:奖金总额=1000万*(1-98%)*(1000万/20xx万*100%),相当于总利润的1%。2、超额完成目标,假设该年净利润是3000万,提留比例为98%,该年目标利润是20xx万,则:奖金总额=1000万*(1-98%)*(3000万/20xx万*100%),相当于总利润的3%。
3、部门奖金总额提取:按部门贡献大小系数提取部门奖金总额,部门贡献系数暂设定范围为:0.8-1.5,每个部门之间的系数差为0.1,各部门系数如下表所示:
预算部:1.5采购部:1.2仓库:0.9
生产部:1.4行政人事部:1.1质检部:0.8技术部:1.3财务部:1.0
部门奖金总额=总奖金额*(部门系数/部门系数之和)*目标达成率
生产部的目标达成率与生产车间工资占比挂钩,年度目标值为:6-6.5%(因含了仓库,电工等)
采购部、仓库的目标达成率与材料占比挂钩,年度目标值为:60%
质检部的目标达成率与产品出厂合格率挂钩,目标值为99%
行政人事部目标达成率与人工成本占比挂钩,目标值是10-11%
目标达成率的计算方法:
4、个人奖金分配
部门主管对本部员工做出初评(参考本人年度出勤、奖罚及岗位及工作表现),并根据部门奖金总额分出部门员工所分配金额,交由行政人事部复评后送总经理审批。个人年度考核系数取数标准如下:
个人奖金计算公式:个人奖金=部门奖金总额*(个人绩效系数/考核总系数之和)*其他
5、年度绩效说明
(1)试用期的员工不参与考评,只发放过节费;
(2)员工出勤与年终奖金挂钩(不含产假和工伤休假):在80小时以内(含80小时)不和奖金挂钩,超过80小时后则与奖金挂钩,体对应如下表:
(3)员工产假休假的奖金计算:产假3个月以内,不扣年终奖,3个月以上,按超出时间比例进行扣奖;
(4)工伤休假原则上按缺勤时间扣除年终奖金,但为了保护公司财产而做出的见义勇为的,可以在3个月以内不扣年终奖金,超出3个月的按超出时间比例来扣除;
(5)员工旷工工时与年终奖金挂钩比例对应下表:
(6)员工入职时间奖金比例:该项主要是针对当年新进人员奖金发放,入职时间系数=(12-入职月份)/12
(7)员工入职年限:根据员工入职年限的长短,在年终奖金里每增中一年可加发100元;
(8)年工作失误给公司造成额外损失的员工不参与年度考评。
(9)当年年终奖金发放前,离职或解雇者,不参与年终奖金的分配。
年终奖分配方案模板2
一、目的
为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健全公司的薪资福利体系,进一步提高集团总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公司整体经营更上一个新台阶,保障奖金发放有章可循,特制订办法。
二、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