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么去写活动⽅案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篇1

活动⽬标和要求:

1、春天是⼀年中最美的季节,是学⽣踏青春游的好季节。通过踏青春游活动,让学⽣亲密接触⼤⾃然,欣赏春天美景,拓展学⽣的视野,进⼀步感受春天的美景。锻炼学⽣的⾃理能⼒,培养学⽣团结协作意识。

2、教育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绿化,严禁学⽣攀摘花草树⽊,乱丢垃圾,每⽣⾃带保洁袋,返回时清理好环境卫⽣。为强化春游活动安全管理,增强带队⽼师、活动学⽣的安全意识,确保师⽣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在活动过程中,应急措施必须落到实处,以利于及时应变。

活动计划

(⼀)安全教育

1、排队⾏⾛安全:⼀切⾏动听从⽼师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在队伍中⾏⾛不喧哗,不拥挤,不吃东西。

2、游玩安全:

(1)不玩⽔,不去⼩溪边玩耍,不攀爬⽯头,树⽊;

(2)不钻草丛、树丛,不做危险游戏;

(3)不触摸电线。

(4)在⽼师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向⽼师请假并结伴⽽⾏。

(⼆)⽂明教育:

1、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明,不乱穿马路,⾛⼈⾏道和斑马线。

2、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明:不乱丢废弃物,扔在⾃⼰带的塑料袋⾥,离开休息地,要搞好卫⽣。

3、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明:不讲脏话,不⼤声喧哗;如有游客询问要热情地回答。

4、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为⽂明: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在游玩过程中做到⽂明、安全。

学⽣实践探索活动:

在公园⾥,让孩⼦们找⼀找鸟窝,听⼀听⾍叫鸟鸣,数⼀数树的数量,⽐⼀⽐树的⾼矮、粗细、看⼀看哪些树是长叶⼦的,哪些树是开花的,体会语⽂书上写到的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

活动建议:

1、全班分成7个组,每组5⼈、⼩组长。1⼈,负责每⼀场地清点⼈数,组织同学午饭和游戏。⼩组分⼯:带塑料布、带创可贴、晕车药等。

2、建议学⽣讲究节约,带适量的物品,不宜多。动员不带相机等贵重物品。如果带了,请教育好注意保管。

3、不随地乱扔果⽪纸屑,每⼈⾃带⼀个塑料袋,以便装垃圾。

4、活动结束后,对学⽣强调⼀定要⽴即准时回家,不能在路上、同学家逗留。

5、建议同学统⼀穿校服、穿运动鞋。

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急措施

如遇⼀些突发事件,(如:演出场地发⽣⽕灾,学⽣摔伤等)发⽣意外时,要注意的处理原则:

1、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2、学⽣优先原则。

3、就地抢救原则。

4、报警、求援原则。

5、维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则。

作业设计:

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写⼀段描写春天的话。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篇2

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家乡的种植产业,领略家乡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农业,感受家乡的秀美景色,感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感悟劳动光荣的美好情操,接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社会实践体验,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一次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

7、爱护公物、文物,不大声喧哗。

遵守园区管理制度,不乱丢瓜果壳,做文明参观者。

8、请所有师生保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防止丢失和损坏。

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1、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2、学生优先原则。

3、就地抢救原则。

4、报警、求援原则。

5、维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则。

二、应急反应措施:

1、一名行政领导、全体任课教师随班。

2、所有教师的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

3、进入活动地点后,带队教师做好执守工作,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三、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

师生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带队教师立即与领导联系,视轻重由领队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

四、学生走失处理:

1、确保每位学生都知晓班主任及带队教师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2、如发现学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应立即组织就地寻找。

3、从学生最后接触的同学入手,了解最后行踪。

4、电话通知其它带队教师关注寻找。

五、交通事故处理:

1、有严重受伤即刻拨打120、110,并立即组织抢救。

2、迅速报告校领导,视伤情确定立即送医院,或紧急处理后送医

3、保护现场,指挥师生撤离至安全地点。

4、检查、诊治。

6、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分别负责家长、公安、医疗、保险各方接洽,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7、写出书面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篇3

“挖掘地⽅⽵⽂化资源,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全⾯实施新课程,深⼊开展课程改⾰的背景下,针对我校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的研究课题。意在通过此项活动,进⼀步振奋师⽣精神风貌,提⾼学⽣的综合实践能⼒和创新精神,从⽽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课题的提出。

⽵的虚怀若⾕和⾼风亮节⾃古以来被⼈赞颂。东坡居⼠云:宁可实⽆⾁,不可居⽆⽵。⽆⾁使⼈瘦,⽆⽵使⼈俗。郑板桥为官时爱“衙斋卧听潇潇⽵”。⽵成了⾼雅、温馨、坚韧、吉祥的美好象征。

靖江过去是有名的⽵乡,是⽵美化了靖江,那茂密葳蕤的⽵林分布在村村埭埭,墨绿⾊,如烟似云,⼀丛丛、⼀⽚⽚,四季长青,翠⾊欲流,迷眼醉⼼,让靖江成了⼀幅巨⼤的⽔墨画。是⽵给靖江⼈民带来了极⼤的经济效益,⽵园成了农家的⼩银⾏,是富裕的象征。制造⽵器是各家各户农民的“第⼆职业”,那花纹细密的凉席、实⽤好看的⽵蓝,⾄今蜚声中外。

但从上世纪七⼗年代末、⼋⼗年代初,靖江的⽵⼦开始染上⼀种病,先是根部黄⾊锈斑,然后整棵枯死,没⼏年,靖江的⽵林就“全军覆没”了。没有了⽵,靖江农村也风韵⼤逊。

为此,我们提出以“⽵⽂化研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以此来怀念⽵的温馨,寻找⽵的⾜迹,发现⽵的价值,歌颂⽵的精神,学习⽵的品质,探究⽵衰原因,从⽽培养和提⾼⼩学⽣的综合实践能⼒,养成良好的⼼理品质。

⼆、课题研究的⽬标

1、本课题的价值⽬标指向育⼈,以教会⼩学⽣如何做⼈为宗旨,以培养⼩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归宿。通过亲近周围的⾃然环境,形成热爱⾃然,⾃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能⼒;通过考察、调查、访问,让学⽣初步具有认识⾃我的能⼒,养成勤奋,积极的学习⽣活态度;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的好奇⼼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2、以开发利⽤⽵⽂化资源,弘扬⽵⽂化精神为抓⼿,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加快我校课程改⾰的步伐。促进学校全⾯贯彻新课程标准,全⾯提⾼教育教学质量。

3、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利⽤⽵⽂化来培养和塑造⼩学⽣⽣理、⼼理、思想特点。

三、课题的内容结构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