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健康《不吃手指头》教案合集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不吃手指头。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
1.通过图画和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能吃手指头。
2.通过游戏、歌曲和教师示范,教导幼儿如何保持手指头的清洁卫生。
教学准备:
1.《不吃手指头》的故事图片和卡片。
2.游戏道具:小镜子、肥皂、湿纸巾等。
3.笔和纸。
教学过程:
Step1:导入(5分钟)
1.教师展示《不吃手指头》的故事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内容。
2.教师让幼儿联想和猜测,为什么不可以吃手指头。
Step2:故事讲解(10分钟)
1.教师向幼儿讲解《不吃手指头》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教师可通过提问和互动,鼓励幼儿参与讨论故事中的问题。
Step3:游戏互动(15分钟)
1.游戏1:用小镜子观察手指头,让幼儿发现手指头上的细菌和污垢。
2.游戏2:教师示范如何洗手,让幼儿模仿并学习正确的洗手步骤。
3.游戏3:教师分发肥皂和湿纸巾给幼儿,让幼儿自己洗手。教师观察幼儿的洗手情况,并表扬他们的努力。
Step4:歌曲学唱(5分钟)
1.教师给幼儿唱一首与卫生习惯相关的歌曲。
2.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唱这首歌曲,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Step5:总结归纳(5分钟)
1.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包括为什么不能吃手指头以及如何保持手指头的卫生。
2.幼儿用笔和纸绘制自己洗手的步骤,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每一步的操作。
Step6:结束(5分钟)
1.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正确的卫生习惯,不吃手指头。
2.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幼儿向家长和朋友宣传正确的卫生习惯。
教学延伸:
1.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和家人一起洗手,让幼儿主动帮助家人洗手并告诉家人不要吃手指头。
2.推广活动:可以在幼儿园或班级内组织手部卫生活动,包括洗手比赛、手工制作洗手液等。
活动目标
1、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
3、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这样有利于健康。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改掉吮吸手指的坏习惯。
活动过程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宝宝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鱼儿、杰杰
师:哇!有这么多呀!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不干净。
师:为什么不干净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子。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时机。
师:瞧,小朋友们,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候还咬我呢!我就变成这样子了,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痛苦表情指偶,边讲述边表演)幼儿听得很认真。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手指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呀?
幼:因为他的主人咬他、因为他难受
师:对呀,那你们说说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师:为什么不能咬呢?
幼:他会痛、会难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
我思考:孩子已经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会难受。但小班幼儿需要亲身经历方能深刻感受到。为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让孩子真正尝试一次呢?
分析:通过拟人手法让幼儿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还是终止了让他们尝试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手指实在不干净,一但让他们尝试,或许有些孩子会觉得:咦,真好玩!
(三)高兴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头后,我接下来直接还是已拟人手法展示了高兴的手指。
师:小朋友们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给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教师同时出示高兴表情的指偶)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的手指怎么样了呀?
幼:笑了,变干净,变漂亮了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给他洗澡了我给予幼儿肯定、赞许。
分析:鼓励孩子自主的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比教师单程式灌输知识经验给孩子的发展更为有益。难受的手指,高兴的手指通过指偶比较,这是直接的视觉感知。提供生动的教具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干净漂亮的手指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班健康《不吃手指头》教案合集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不吃手指头。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
1.通过图画和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能吃手指头。
2.通过游戏、歌曲和教师示范,教导幼儿如何保持手指头的清洁卫生。
教学准备:
1.《不吃手指头》的故事图片和卡片。
2.游戏道具:小镜子、肥皂、湿纸巾等。
3.笔和纸。
教学过程:
Step1:导入(5分钟)
1.教师展示《不吃手指头》的故事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内容。
2.教师让幼儿联想和猜测,为什么不可以吃手指头。
Step2:故事讲解(10分钟)
1.教师向幼儿讲解《不吃手指头》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教师可通过提问和互动,鼓励幼儿参与讨论故事中的问题。
Step3:游戏互动(15分钟)
1.游戏1:用小镜子观察手指头,让幼儿发现手指头上的细菌和污垢。
2.游戏2:教师示范如何洗手,让幼儿模仿并学习正确的洗手步骤。
3.游戏3:教师分发肥皂和湿纸巾给幼儿,让幼儿自己洗手。教师观察幼儿的洗手情况,并表扬他们的努力。
Step4:歌曲学唱(5分钟)
1.教师给幼儿唱一首与卫生习惯相关的歌曲。
2.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唱这首歌曲,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Step5:总结归纳(5分钟)
1.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包括为什么不能吃手指头以及如何保持手指头的卫生。
2.幼儿用笔和纸绘制自己洗手的步骤,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每一步的操作。
Step6:结束(5分钟)
1.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正确的卫生习惯,不吃手指头。
2.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幼儿向家长和朋友宣传正确的卫生习惯。
教学延伸:
1.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和家人一起洗手,让幼儿主动帮助家人洗手并告诉家人不要吃手指头。
2.推广活动:可以在幼儿园或班级内组织手部卫生活动,包括洗手比赛、手工制作洗手液等。
活动目标
1、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2、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