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整理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首都发展为引领,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强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更好服务首都功能,更好服务人民健康,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北京模式。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公立医院分级分类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分级诊疗体系更加健全,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医疗服务流程不断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加快提升,在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力发挥牵头作用,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医防协同、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更加健全。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1.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分类分级分区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有序调整中心城区医疗资源规模,规范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推进区属医院提质改建。
推动优质中医、中西医结合资源均衡布局。
提升区域医疗救治能力,重点在康复护理、精神卫生、妇幼保健、中医药等领域填平补齐资源缺口,推进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有序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
到2025年,优化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10个以上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项目,努力形成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医疗资源布局。
2.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推进基层预约转诊,二、三级公立医院号源优先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
完善基层预约转诊和双向转诊工作机制。
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肿瘤、肾病等专科医疗联合体建设。
健全“区办市管”等合作模式,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鼓励公立医院符合条件的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多种方式签约服务。
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号源供给,改善就医体验,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到2025年,分级诊疗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基层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例进一步提升。
3.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完善传染病救治定点医院布局,加快传染病专科医院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做好轻症方舱储备。
规划建设北京佑安医院新院区。
加强传染病国家医学中心建设。
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加快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推进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病房。
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独特作用,建设中医疫病防治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4.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强化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打造中医药临床服务优质品牌。
推广中医综合诊疗等模式,开展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体系。
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
建设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建设,围绕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开展攻关。
到2025年,争创2—3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攻关50种以上中医专科疑难病种。
(二)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5.大力推进医学技术创新。
加强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医药健康领域“卡脖子”问题,集中力量开展重大疾病防控等关键领域医疗技术攻关,推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新方案等的产出。
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建设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
(四)倡导高质量发展新理念
13.树立健康至上的文化理念。
加大健康教育和宣传,传播科学的生命观、医学观,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就医。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医学人文传播。
开展老年友善医院、母婴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建设。
14.打造有温度的医院。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提炼医院院训、愿景、使命,强化人文医院建设。
支持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
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推动医院做好接诉即办工作,持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5.关心关爱医务人员。
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条件,关心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健全职工关爱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荣誉激励机制。
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加强公立医院安防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安全,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16.完善公立医院投入机制。
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优化公立医院财政分类补偿机制,落实对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等投入倾斜政策,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在财政补偿中的应用。
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捐赠管理制度,支持和规范公立医院接受并使用社会捐赠。
17.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调价评估,理顺比价关系,稳步有序实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
优化中医价格项目。
逐步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
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将符合条件的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18.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建立动态核增机制。
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按规定自主确定岗位标准。
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医生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落实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分级分类优化公立医院医护比。
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支有力支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技术和医院管理人才队伍。
19.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优化薪酬结构。
公立医院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结合本单位实际自主确定有效分配方式。
合理设置体现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工资项目及工资结构比例,充分发挥各项目的保障和激励作用,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逐步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占比。
建立健全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对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
20.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和管理人才。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与医学工程等复合型人才培养。
为了更好发展我院,随着现的医疗市场的竞争,使医院逐步的走上台阶,为了周边百姓看病带来优质的技术质量和更好的环境,明确医院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特制定本规划,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医院发展的指导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卫生方针,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为核心,以创建二级医院为重点,继承和发展优良服务传统、在扩大规模,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站高起点,出新思路,干大手笔,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促发展,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励精图志,再铸辉煌。
二、发展目标、规划目标(1)、院内机构功能:外科、五官科、内科、妇产科、疼痛科等科室,在高水平的专科医疗基础上,提供综合医疗服务,提供良好而完整的医疗模式回馈社会。
引入全新医疗服务理念,服务于周边地区的广大群众。
(2)、医疗机构服务方式、时间、诊疗科目及床位编制。
服务方式:患者来院就诊或上门服务;
服务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节假日不休;
诊疗科目:内科、普通外科、骨科、妇科、五官科。
医技辅助检查:临床体液/血液、临床生化检验、超室诊断、电子肠镜、电子胃镜、彩色多普勒、眼科显微镜、鼻内窥镜、CT、DR、心电诊断。
床位设置:医院设置床位99张、优质病房1间2张床,余为普通病房97张。
三、发展策略
(一)、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构建和谐医院,创建二级医院。
和谐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未来一至五年医院要以创建二级医院为重点,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主线,大力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和谐医院,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医院生态。
(二)、实行院长负责制。
医疗业务服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实行经营和医疗两条线管理,医院着为独立法人对经营结果负责。
院长必须精通国内外医疗产业的运作模式,深谙国际经典医院经营理论,具备卓越的领导策划能力、市场运行能力及组织调控能力;具备敏锐的市场经济嗅觉和前瞻性思维习惯;全面负责医院的经营、管理、医疗、科研等方面工作,严格按照授权权限履行职责。
(三)、特色强院,打造优质品牌、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坚持特色强院,立足于医疗体制的整体改革,着眼于医院的长远发展,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形成个性鲜明的办院风格。
医院将在巩固原有特色专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医院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搞好特色重点专科建设工作。
要将特色重点专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医院发展总体规划,并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给予充分保证。
促使医院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发展,最终形成品牌优势,于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医疗机构的人员配备:
(一)中高级人才:全国范围内招聘,注重理论素养和实际临床操作水平,并来源于三级医院。
(二)基本医疗人员:主要在当地和临床地区医务人员及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三)引进高新医疗技术,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举行会诊。
讲座及手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解决各种疑难危重病人的就近诊治。
五、医疗机构的设备及配置
(一)、基本设备:按国家制定的等级标准配备:十二道同步心电图机,卫生部门要求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电动吸引器、自动洗胃机、妇科检查床,呼吸球囊、气管插管、万能手术床、按手术要求必备的手术室器械、无影灯、冲洗车、显微镜、电冰箱、器械柜、紫外线灯等。
(二)、开展的诊疗项目相应的设备:彩超机、半动生化分析仪、微波、B超、X线等。
(三)、病床每床单元设备:床1张、床垫2条、被子2条、褥子2条、被套2条、床单2条、枕心2个、枕套4个、床头柜1个、病员服2套。
六、医疗机构的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设施情况:
1、医疗机构的通讯将采用中继线方式,在电信部门输中继线接入及程控电话安装事宜。
2、医疗机构供电将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用电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设置与安装,采用双路电来保障医院的正常医疗用电。
3、医疗机构上下水道符合《医疗机构建筑要求》的规定,保证上下水道的畅通及消毒卫生要求。
4、医疗机构的消防设施将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有关要求,并通过消防管理机构的审核批准,做到防患于未然。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篇3
2011年-2015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
在“十二五”期间,医疗市场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医院要大踏步发展才能应对这一挑战。
因此,我们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深化医院改革,强化人才梯队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完善医院管理体制,全面提高我院的竞争力,向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快速迈进。
现制订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如下:
五、人才队伍建设:
1、医疗队伍建设:
医疗队伍建设的关键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五年规划期间,将完善、制定人才强院政策,逐步建立健全选人、用人、育人机制。
以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优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构建“人才高地”强化队伍建设。
(一)人才的引进:
(1)学科带头人(6一8名):内、外、妇、儿、影像、麻醉;
(2)技术骨干(20一30名):内、外、妇、儿、影像、病理、麻醉、精神专业、老年病;
(3)硕士、博士、研究生30一40名。
(二)人才培养:
(1)鼓励在职医疗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专升本、本读硕、硕读博);
(2)鼓励在职医疗人员参加各类学术、科研活动,竞赛活动,争做市级名医、名家。
(3)坚持对住院医疗人员进行岗位规范化培训;(4)对外技术协作,与北京、济南等上级医院进行技术协作,请专家来院授课、手术、坐诊进行直接的传帮带。
(5)选送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派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出国深造;(6)资助技术骨干参加国内外高层学术交流会。
用5年时间在临床医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者达95%,其中硕士研究生占30%一40%,博士研究生占10%一15%。
护理队伍建设:
(一)护士依法执业,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注册有效率达到100%,护士实现同工同酬;
(二)到2015年底,医院患护比达到1:0.6,各专科护士人力配比符合省厅要求,全院一线护士占总护士数95%。
(三)实现护理垂直管理体制,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通过岗位管理实现住院病人包干的护士责任制,深化护理内涵,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大力开展护理服务志愿者活动,到2015年全院、全过程、全方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四)创建护理重点示范专科6~10个,培养相应学科专科护理专家6-10名,解决专科护士的岗位设置和临床使用。
并在部分高危科室(ICU、急诊、血透、新生儿、产科、手术室等)建立专科准入制度。
(五)2015年前,医院每年护理独立完成科研项目1~2项,共计5-10项。
(六)开发网络管理,向智能化管理迈进。
(七)加强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做好用药错误、坠床、跌倒、压疮、管路滑脱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八)突出服务特色,争创护理服务品牌,完善本院护理文化。
经过五年的发展,使医护队伍建设、人才与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跨入三级医院行列。
3、管理队伍建设:
①加强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的管理理念。
通过各种渠道对行政及医疗护理各类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之掌握现代管理的`理念、方法,科学进行管理,自觉接受管理,把医院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②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医院管理现代化。
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医院管理队伍,到五年规划期末,行政及医疗护理科室负责人90%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掌握现代化管理的知识,实现医院管理现代化。
③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理顺医院运行机制。
完善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医院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队伍能掌握,并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实施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建立一个符合优抚医院要求,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六、学科建设:
1、在2一3年内,将内、外、妇产科的二级专业组培养形成梯队。
2、4一5年时间,将内、外科、妇产科二级专业组发展成二级学科,分别成立心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普外、胸外、骨外、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产科,各科技术水平指标跨入三级甲等医院行列。
3、针对优抚医院的医疗特点,依托优抚病房及精神病房,成立三个研究中心。
一、老年病研究中心;
二、精神病研究中心;
三、临终关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