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制度的改革,教师已经不再是铁饭碗,而是根据评价进行选择和淘汰,下面小编整理了小学教师评价标准与方案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师评价标准与方案篇1
根据《榆阳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芹河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制订本细则。
一、指导思想
1、实事求是对教师工作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2、奖勤罚懒,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评优选先和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
4、促进学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考核对象、时间和权限
1、全校所有公派教师,不包括代课教师。
2、考核以学期为周期,按照考核细则,每学期末核算每位教师的考核成绩。
3、支教教师、离职培训的教师、确因有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上班,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考核。
三、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
(一)、考勤(10分)
病假3天扣1分,事假1天扣1分,旷工1天扣3分,本项得分扣完为止,不计负分。
婚丧嫁娶产等假期按相关文件精神执行。
考核以学校考勤记载和教师请假条为依据。
(二)、工作量(30分)
1、学科教学工作量,周学科教学节数×系数为学科工作量。
学科工作量系数:语数英系数是1.2,其它为1。
2、管理量折合成学科工作量,教导主任每周记10个工作量,副校长、总务主任每周记8个工作量,教研组长每周2个工作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每周2个工作量;电教管理员每周2个工作量;图书、仪器管理每周各2个工作量;阅览室管理每周3个工作量;报刊杂志收发每周2个工作量;保管每周3个工作量;学校花草树木管理每周2个工作。
3、教师替课量。
教师请假一周以内,由校长批准,教导处零时安排每替一节课计0.5个工作量;教师请假一周以上一个月以下,由教管中心批准的,学校安排相应教师替课,每课时记1个工作量;教师请假1个月以上,替课教师记相应的课程工作量。
教师的替课量期末算周平均替课量。
4、教师的课时工作量=周学科课程工作量+周管理工作量+周平均替课工作量。
5、教师的工作量=考核人数×30÷全校教师工作总量×教师课时工作量。
(三)、教育教学过程(30分)
1、备课(6分),要求教师对所任学科备写相应的教案,具体要求按照《芹河乡教师队伍及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细则》关于对备课的规定进行,学校采取平时审签登记和期末综合检查的方式进行,期末检查每缺一课时扣0.1分,备写简单,教学环节不全,字迹潦草,封面名目不全等不按学校要求备写教案者每项扣0.1分,无教案和使用旧教案者本项不得分。
(以学校各科教案审签登记表和教案检查量化考评表量办法为依据)
2、课堂教学(6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根据《芹河乡教师队伍及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细则》关于课堂教学的要求进行量化评定,并定期抽查教师的上课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课堂迟到早退1次扣0.1分,旷课一节扣0.5分,无教案上课或备写教案与上课教学过程不符者,发现一次扣0.1分,扣分累计在课堂教学量化评定总分中扣。
3、作业批改及辅导(8分)
按照《芹河乡教师队伍及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细则》关于对作业的要求进行检查,采取平时抽查和期末检查相结合进行,检查或抽查中作业量达不到学校要求的标准,每少一次作业扣0.1分,作业批改不及时,每落一次扣0.1分,作业批改粗糙,发现明显错误遗漏的,发现一处扣0.01分,无作业批改纪录者扣1分,作业批改不按学校要求,作业普遍书写潦草,封面不整洁,有家长反映,经学校调查核实,有明显问题者扣1分。
(以作业检查情况反馈表为依据)
教师必须将培优补差纳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并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要求每学期要有完整的培优补差计划、细致的记录、效果的分析及总结,计划、总结每项各占0,5分,记录占1分,期末组织检查,量化分数。
4、教研活动(6分)。
小学教师评价标准与方案篇2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教师工作评价方案。
1、工作量(20分)
由学校考核,满工作量此项满分,超工作量或不满工作量者按每一课时0.2分扣、加分,
2、教学常规(45分)
4、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自动调课或改课,不得擅自取消学生
的上课权利,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集体教研时,遵纪守时,不讲话,不打电话,不处理班务,认真参加,踊跃发言。
6、办公时间抓紧备课,改作业,专研业务,不闲谈,不串办公室,不影响他人工作,不上网聊天,不打游戏等于教学无关的事件一周常规
1、总结一周工作得失,及时调整及教学进度和方法。
2、按时参加教研活动,踊跃发言,相互交流,共同促进。
3、加强业务学习,看以本有价值的书,做好读书或学习笔记(不少于400字),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做好记录。
一月常规
1、通过测验,师生以谈心形式总结一月工作得失,及时调整改进。
2、对照学校制度,自查各项教学常规(教学进度与效果,教案备写与作业批改,听课学习等)落实和完成情况。
3、按教导处要求出高质量的月考题,认真阅卷,评讲。
一学期常规
1、按计划要求完成各阶段教学任务。
2、按安排完成学校大型考试监考、阅卷、成绩分析等工作。
3、做好个人学期计划总结等工作。
4、完成教学常规“三”个一
上一节有探索性的公开课,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或论文,出一份实用的月考试卷。
小学教师评价标准与方案篇3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的工作更是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得到高度重视,为促进教师的不断提高,特制定课程改革教师素质评价标准和要求:
一、评价内容和标准:
1、职业道德
⑴、充满爱心;⑵、正直诚实;⑶、公正;⑷、上进;⑸、具有奉献精神和职业热情;⑹、有健康的心态。
2、学科知识
⑴、正确掌握本学科的有关概念;
⑵、灵活应用本学科的基本方法;
⑶、了解本学科的动态与发展;
⑷、熟悉本学科的基本体例;
⑸、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教学能力
⑴、有所教学科的良好知识,并且能将这些知识通过精心计划的、有趣而又有效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
⑵、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持续而有效地掌握学生的进步情况,并且采用有效和革新的措施来巩固评价的成果;
⑶、拥有出色的学生管理技能,形成良好的纪律,建立积极的师生交往,体验积极的情感,赢得学生的尊敬,能够激励他们超越自己。
4、文化素养
⑴、热爱学习,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取新知识的意愿,能够主动的从生
活时间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知;
⑵、具备基本的百科常识和生活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应付日常生活的需要,并可灵活地在各知识点间建立联系;
⑶、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熟练掌握祖国文字;积极推广使用普通话,课堂教学,平时与师生交流等必须使用普通话。
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和使用。
⑷、具备较高的文明礼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