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安全防护制度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安全防护制度1

一、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院级和职能部门在安全行医及医疗质量管理中主要起组织管理、宏观控制与协调、指导作用,并以不同形式参与医疗质量控制,院长必须坚持定期查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职能部门通过日常业务活动进行质量检查、组织协调,根据医疗质量管理计划和标准,定期组织实施全院性医疗质量检查和分析,针对医疗工作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修改、补充、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二)科室质量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主任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决定了该学科的质量水平。

一般业务行政职能部门没有能力直接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因此,医疗质量管理主要靠科室、责任在科主任,科室医疗质量是以科主任负责制形成展开的,环节质量的控制和终末质量的检查评价是科主任的职责,是科主任必须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抓好的经常性工作。

然而正如一个政策执行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制定者的素质,另一方取决于执行者的素质,科主任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好头、把好关,若一个科室频繁出现病人投诉、差错甚至事故的话,科主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认真严格执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以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安全行医是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严格格执行、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技术操作常规,也是防医疗差错乃至医疗事故的有效措施。

临床医学是应用科学,而这些制度、职责和常规是行医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是用无数的生命换来的,任何人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意志来违反这些制度、职责和常规,更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而不严格执行制度、职责和常规。

1、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医院的基本工作是医疗,三级医师查房是医疗工作的基本形式。

各级医师要通过这项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三级医师之间还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有利于杜绝诊治过程的漏洞。

查房时必须带病历牌,主治医师、副主任、主任医师应认真审查病历和医嘱、检查项目、是否需要其他处理并作出指示,上级医师对病历的真实性、科学性、及时性负责把关。

2、“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这是医疗工作的一个根本制度。

医生在一切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免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差错事故:如、性别、诊断、用药剂量、种类、手术部位等。

每日在开具临时医嘱及计划后,必须交于办公护士,由办公护士核对后再交于巡回输液护士,医生不得直接交于巡回护士,或直接在原输液单上涂改,增减药物;办公护士对每天新开出的医嘱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做到天天小查对、每周两次大查对,要求有一名医生参加查对,并进行登记。

查对容:医嘱单、计划单、服药牌、注射单。

若出现予盾处以原始医嘱本为依据,查对时间:大处方当日。

3、术前、术后讨论制度

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等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讨论制度,尤其是重大、疑难手术。

在讨论中应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正确估计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应如何处理,充分估计手术的风险性,并向家属交待手术的`必要性、目的、危险性、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

让家属心中有数,签同意书,记录在案。

不得杜撰术前讨论容或走形式,讨论容毫无涵,对手术无指导意义。

4、病历书写制度

(1)加强病历管理的全过程,从记录开始至交病案储存,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落实。

(2)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对病历的及时性、科学性负责。

(3)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书写病历。

病重及术后3天病人每记录,病危病人随时记录,上级医师要及时认真审查。

5、首诊负责制

门诊、急诊医师对来院就诊病人,必须遵守首诊负责制,负责请相关科室对疑难病人、涉及多科病人会诊;对急危重病人先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请相关科室会诊。

不得推诿病人,延误病情及抢救时机。

6、严格交班制度

每位医生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有记录;对危重病人实行床旁交接班,并作记录签名。

接班者若同意交班者意见签名认可,若有异议,请记录异处,并签名。

7、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

5、手术室清点制度:手术室必须认真执行清点制度,防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任何手术术后均由手术者、洗手、巡回护士认真清点手术用品(包括器械、沙布、缝针、刀片等),并在登记本上作好记录,方可关闭手术体腔。

如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认真查找原因,在原因未明确前,不得关闭手术体腔。

严禁任何人私自在备用的手术包拿取部分器械,若情况特殊,急需部份器械也应报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

对违规者要停止其半年参加手术和资格。

6、要注意有感染手术的处理。

无论受术者一般感染,特殊感染或乙肝阳性等感染者,术前都尽量备齐、备足用品,所有感染手术用品都应在手术间进行清理,然后进行手术间的消毒。

7、手术室护士责任重大,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术前再核对病人、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和术式,手术用品与特殊器械要齐全,随时了解病人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情况,掌握好输液速度,对手术时间较大或术中变换体位的患者要注意管道、电刀情况。

(二)急诊科

1、急诊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急症抢救常规和专业急危重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掌握心肺复苏的抢救操作方法,在抢救病人时要做到及时、准确、不忙乱。

2、对诊断困难、病情判断不清,处理不易的疑重病人或涉及多专科的病人,急诊科医师必须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

急诊科医师禁止将危重病人先检查后抢救,而致危重病人死于检查途中。

各专科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急诊科医师的会诊请求,违者进行严肃处理。

(三)门诊部

1、门诊各专科医生对来本诊断室就诊的病人要分清轻、重、缓、急,对需抢救病人应做到及时就地、就近抢救,同时通知有关人员协助抢救,禁止叫危重病人自行到抢救地点。

2、导医对来院就诊的病人,就进行就医指导,对危重病协助专科医师进行抢救,负责门诊大厅的秩序。

3、对在本科就诊的诊断不清或非本专科疾病病人,应及时会诊、转诊,不得隐瞒病情,延误病人治疗,造成后果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4、门诊部应作好管理及各科之间协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监控,对不合格的处方应坚决予以处理。

5、门诊各科医师要注意执行门诊病人三级负责制度,对凡三次不能确诊者要请专科或上级医师会诊,对确诊仍有困难者收入住院观察治疗,对拒绝入院病人要作好记录,以免引起纠纷。

6、门诊各科医师、检验、放射、病理、B超、心电图等各科人员都要执行三级医(技)师制度,较为疑难病例均交请上级医(技)师或经验丰富的同志会诊,自觉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失误。

(四)外科

1、认真执行术前审批和讨论制度,不得弄虚作假、敷衍了事,认真询问病史,全面细致体检,周到全面的辅助检查是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减少漏诊、误诊及失误。

认真仔细的术前讨论,充分估计手术困难、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应情况,采取何种措施,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2、正确估计手术耐受力,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手术指征,全面分析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进展程度。

充分估计病人所能耐受手术的方式、围、时机。

3、手术者必须懂得各类疾病的术式和规,要恪守法规,不得随意“创新”。

术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选择合理术式,以不增加病员痛苦,减少组织损伤,稳、准、轻、敏地进行操作,使手术达到良好的效果。

手术主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手术难易程度,决定是否请上级医师在台上或台下指导。

术中若遇到特殊困难,应立即请示科室负责人或上级医师,若遇重大问题呈报医务科和分管院长。

违反上述规定,造成纠纷或事故者要严肃处理。

4、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物的性质、预防伤口感染,坚持无菌操作,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防止并发症发生。

如需进行第二次手术必须向主管院长、医务科报告

(五)儿科

1、向患儿家长(监护人)讲明病情,征得家人(监护人)同意后,方可进行检查、治疗。

加强留观患儿的规管理,做到有条不紊,注意观察变化,随时记录。

2、病儿入院后,要经常与家长保持关系,对病重和病危患儿除反复向家长讲明病情和危险情况外并要求家长陪同。

需作特殊检查的患儿也应事前向家长讲明病情和危险情况外并要求家长陪同。

需作特殊检查的患儿也应事前向家长讲明检查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取得家长同意后方可实施检查。

3、儿科医护人员一定要熟记小儿用药剂量,以及各种药适应症,毒副作用,特别是在新近引进的新药使用中,更要加强观察,以防出现意外。

4、要特别注意儿科各种诊断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使其能完好运转。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安全防护制度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安全防护制度1

一、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院级和职能部门在安全行医及医疗质量管理中主要起组织管理、宏观控制与协调、指导作用,并以不同形式参与医疗质量控制,院长必须坚持定期查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职能部门通过日常业务活动进行质量检查、组织协调,根据医疗质量管理计划和标准,定期组织实施全院性医疗质量检查和分析,针对医疗工作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修改、补充、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二)科室质量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主任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决定了该学科的质量水平。

一般业务行政职能部门没有能力直接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因此,医疗质量管理主要靠科室、责任在科主任,科室医疗质量是以科主任负责制形成展开的,环节质量的控制和终末质量的检查评价是科主任的职责,是科主任必须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抓好的经常性工作。

然而正如一个政策执行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制定者的素质,另一方取决于执行者的素质,科主任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好头、把好关,若一个科室频繁出现病人投诉、差错甚至事故的话,科主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认真严格执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以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安全行医是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严格格执行、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技术操作常规,也是防医疗差错乃至医疗事故的有效措施。

临床医学是应用科学,而这些制度、职责和常规是行医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是用无数的生命换来的,任何人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意志来违反这些制度、职责和常规,更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而不严格执行制度、职责和常规。

1、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医院的基本工作是医疗,三级医师查房是医疗工作的基本形式。

各级医师要通过这项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时,三级医师之间还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有利于杜绝诊治过程的漏洞。

查房时必须带病历牌,主治医师、副主任、主任医师应认真审查病历和医嘱、检查项目、是否需要其他处理并作出指示,上级医师对病历的真实性、科学性、及时性负责把关。

2、“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这是医疗工作的一个根本制度。

医生在一切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免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差错事故:如、性别、诊断、用药剂量、种类、手术部位等。

每日在开具临时医嘱及计划后,必须交于办公护士,由办公护士核对后再交于巡回输液护士,医生不得直接交于巡回护士,或直接在原输液单上涂改,增减药物;办公护士对每天新开出的医嘱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做到天天小查对、每周两次大查对,要求有一名医生参加查对,并进行登记。

查对容:医嘱单、计划单、服药牌、注射单。

若出现予盾处以原始医嘱本为依据,查对时间:大处方当日。

3、术前、术后讨论制度

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等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讨论制度,尤其是重大、疑难手术。

在讨论中应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正确估计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应如何处理,充分估计手术的风险性,并向家属交待手术的`必要性、目的、危险性、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

让家属心中有数,签同意书,记录在案。

不得杜撰术前讨论容或走形式,讨论容毫无涵,对手术无指导意义。

4、病历书写制度

(1)加强病历管理的全过程,从记录开始至交病案储存,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落实。

(2)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对病历的及时性、科学性负责。

(3)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书写病历。

病重及术后3天病人每记录,病危病人随时记录,上级医师要及时认真审查。

5、首诊负责制

门诊、急诊医师对来院就诊病人,必须遵守首诊负责制,负责请相关科室对疑难病人、涉及多科病人会诊;对急危重病人先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请相关科室会诊。

不得推诿病人,延误病情及抢救时机。

6、严格交班制度

每位医生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有记录;对危重病人实行床旁交接班,并作记录签名。

接班者若同意交班者意见签名认可,若有异议,请记录异处,并签名。

7、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