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出的关于医院流感防控预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欢迎各位前来阅读与下载。
1总则
1.1总体目标
为做好我区人感染xx流感(以下简称“xx流感”)防控工作,提高xx流感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xx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人感染高致病性xx流感应急预案》、《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安徽省人感染高致病性xx流感应急预案》、《安徽省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xx流感防治应对准备及应急工作。
2组织管理
2.1组织机构
区卫计委在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xx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系统内的xx流感防控工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行xx流感防控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区卫计委成立由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xx流感防控技术专家组。
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成立xx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和卫生行政部门指派,负责开展本单位或本地区的xx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农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本地区的xx流感防控工作。
2.2职责分工
2.2.1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区卫计委负责指挥、协调、管理本行政区域区内xx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xx流感应急预案,组织开展xx流感应急培训和演练,组织专家组排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督导检查和社会动员及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xx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置。
(2)区卫计委要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2.2.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本辖区xx流感预防控制及监测工作,负责当地疫情及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xx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医学观察,相关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指导做好生活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xx流感疫情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
(2)医疗机构职责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xx流感医学观察病例的筛查与报告,负责病人的诊断、转运、隔离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负责本机构内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农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以及其它各类医疗机构负责及时报告发现的病死动物情况以及有病死动物接触史的发热病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有关的xx流感防控工作。
(3)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负责对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预检分诊、消毒、疫情报告及预防控制等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病例诊断和疫情报告
3.1病例诊断
我区报告的人感染xx流感病例由卫计委组织xx流感专家组核实诊断。
3.2疫情报告与公布
区卫计委在接到区专家组不能排除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应及时向市卫生计生委报告。
有关疫情信息由省卫生计生委发布。
4应急处置
各地应根据以下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1本地尚未发现动物和xx流感疫情
本地区内尚未发现动物及xx流感疫情,但相邻地区发生动物或/和xx流感疫情。
XXX院长、XXX副院长全面负责指挥我院甲、乙型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工作职责(见附件2)。
1.医疗组下设六个小组,其中会诊专家组、医疗救治应急队、药品组工作由药剂科主任XXX负责;培训组、院感组由医务科长XXX、总护士长XXX负责;设备组由XXX副院长负责。
(1)会诊专家组:XXX为组长,负责组织本院甲、乙型流感病人的筛查、排除、会诊及治疗。
会诊专家组人员名单和工作职责、会诊制度、会诊意见书(见附件3)。
专家小组成员在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必须到达指定地点,在开始诊视病人2小时内做出判断。
(2)医疗救治应急队:由医务科主任XXX、护理部主任XXX负责组建我院医疗救治应急队并开展工作。
甲、乙型流感医疗救治应急队人员名单和工作职责(见附件4)
(3)培训组:由医务科主任XXX、护理部主任XXX负责制定并及时修订我院甲、乙型流感防治培训工作计划(见附件5),并组织培训。
(4)院感控制组:由院感科主任XXX、护理部主任XXX负责制定我院甲、乙型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见附件6)和负责院感控制措施的落实。
(5)药品组:由药剂科主任XXX负责保证药品的准备、供给。
(6)设备组:由副院长XXX负责保证医疗设备的准备、供给和维护。
2.宣传组:由医务科负责甲、乙型流感防治的宣传工作。
3.后勤保障组:负责防护用品的供应,负责水、电的正常运转,负责爱国卫生工作的组织安排和实施。
4.保卫组:严格履行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和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若有疑似病人需进行隔离或需要治安监控的,立即配合好医务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二、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省市卫计生委的工作要求,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由发热门诊值班医师向市卫计委指定的部门报告,内容包括:甲、乙型流感密切接触者、疑似或确诊病例。
要求各科重点监测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和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确定为疑似的病人在2小时内报市疾控(电话:XXXXXXXXXXX),同时报市卫计委(电话:XXXXXXXXXXX)。
三、门诊工作规范
门诊部由XXX、XXX医师负责门诊部所属科室的甲、乙型流感防治工作,监督科内、儿门诊、检验科、放射科等甲、乙型流感防治的具体工作。
(一)在门诊大厅设预检分诊台,由导医负责门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引导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
(二)各科接诊疑似病人后,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
并专人将患者引到发热门诊。
所有接触者详细登记,诊室应严格消毒。
门诊各科室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院感科(XXX)。
(三)发热门诊工作时间,每天8:00——17:30。
(四)放射科主任负责甲、乙型流感病人防治工作中的影像学检查工作,其胸片资料应由专人保管,放射科主任要对X线检查报告审核签名,同时加强科室医务人员自我防范意识。
(五)检验科主任负责安排甲、乙型流感病人防治工作中的检验工作,应固定对疑似病人检验的仪器,对发热病人的血液标本的处理按有关规定执行,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核签名,同时加强科室医务人员自我防范意识。
(六)门诊部所属各科在院感科和护理部的指导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四、住院病人可疑甲、乙型流感的处理
住院病人中若出现疑似甲、乙型流感,所在科室应在第一时间内先行就地隔离,应立即科内会诊,会诊后疑诊者立即上报医务科或相关院领导,由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会诊。
经会诊后,疑似病例转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应按照甲、乙型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进行消毒工作。
待病人转送定点医院后,原住院科室应及时办好出院手续,发热门诊应按照甲、乙型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进行消毒工作。
五、疑似病人处理、报告流程
各科怀疑甲、乙型流感病人时,立即请医务科组织专家会诊,按照《XX医院甲、乙型流感处理、报告流程》进行报告(见附件7)。
若院专家组不能排除的病例,则立即报告市卫计委请求派上级医院专家来我院会诊。
院甲、乙型流感防治工作组织体系各组织成员及各科室应在院甲、乙型流感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医院防治甲、乙型流感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执行。
自本文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2:
(二)所有医疗队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在任何场合发布、传播和评论工作内容。
(三)服从领导小组的调遣及工作安排。
(四)应急医疗队员需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附件5:
XXX XX医院
甲、乙型流感防治培训计划
根据国卫发明电[20xx]1号文件要求,组织全院职工进行有关甲、乙型流感防治知识培训,特制订本工作计划。
全院职工进行分类分层次培训:
第一类人员:主要是重点部门和可能接触人员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甲、乙型流感的防护知识、临床诊断、治疗及发现疑似患者的处理流程、报告疫情等。
主要为院感科、内(儿)科门诊、全科、医院专家组、应急医疗队的人员。
第二类人员:为可能接触到甲、乙型流感疑似患者的人员培训,除上述临床科室及门诊部以外的全体医、技科室人员。
主要培训内容为防护知识,甲、乙型流感基本诊疗知识知识。
第三类人员:间接接触人员培训,主要是后勤、行政各职能部门、没有参加上述培训的窗口单位的人员。
主要是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发现疑似患者处理流程.
全部培训均利用晚上,于20xx年1月10日培训第一类人员,于20xx年1月3日培训第二类人员,20xx年1月15日培训第三类人员。
甲、乙型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各科的诊室、病房应保持通风,诊疗病人时医护人员应穿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口罩,诊疗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2.发热门诊独立设室,与其他门诊诊室分开。
3.发热门诊有明显标识。
应保持诊室和留观室的通风。
4.疑似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口罩,不能离开发热门诊。
5.发热门诊的医生采取一级防护,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
每次接触病人后进行洗手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6.接触从疑似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应进行二级防护。
进入隔离留观室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洗手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
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7.一旦发现疫情应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消毒:
(1)空气:房屋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毫升(即每立方米用纯过氧乙酸1克),可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薰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
对于体积较大的房屋,密闭后应用2%过氧乙酸溶液按每立方米8毫升的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即可开门窗通风。
(2)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水泥墙吸液量为100 ml/M2,对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3)手与皮肤:用0.5%碘伏溶液作用1分钟~3分钟。
也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按照六步洗手法擦拭1分钟~3分钟。
(一)责任报告人
医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
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流感(疑似)病人的首诊医生为第一责任报告人,诊断后24h内报公卫科,公卫科按要求及时网路直报。
(三)处置措施
1、准备阶段工作方案
①门诊部预检分诊台根据分诊制度规范分诊,并作好登记工作。
②感染性疾病科和儿科为我院诊疗、收治流感病例以及流感样病例的指定科室,中午、夜间流感样病例病人由急诊科负责门诊诊治;上述科室要积极诊疗、收治流感散发病例,不得推倭病人。
医护人员在接诊流感病例以及流感样病例时必须做好呼吸道隔离工作,佩戴口罩,并在诊疗护理病人前后规范洗手。
流感病例以及流感样病例在院内诊疗时必须与其他疾病病人隔离,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ƒ其他科室门诊接诊的流感样病例必须转诊到感染性疾病科诊疗。
„医务部负责督导感染性疾病科和急诊科收治流感散发病例,并督促检查其他科室流感样病例的转诊工作;医务部、护理部在上述科室人员不足时负责医护人员的调配调度。
⑤、公卫科负责做好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及时规范上传报表。
院感办负责对感染性疾病科、儿科、急诊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加强消毒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以及诊室通风等检查指导,预防流感的医院内感染发生。
⑥药剂科和设备科负责流感常用治疗药品和消毒剂、防护用品的釆购工作,并随时补充足够的储备量。
2、流感大流行阶段工作方案
①应急指挥
流感防治领导小组负责与上级流感流行控制指挥部门及时报告、沟通、协调我院流感流行控制工作,全面指挥全院流感流行的疫情监测、应急医疗、防疫、后勤等工作。
②疫情监测
公卫科按照上级流感流行控制指挥部门要求监测我院收治流感病人信息并及时上报。
ƒ应急医疗
A、流感防治领导小组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组织流感诊疗、护理专班负责流感病人的收治;必要时设立流感病人专门病区。
B、流感救治专家组,负责流感病人诊疗、护理工作的技术指导;流感救治应急小组负责流感病人的诊疗工作,具体诊疗参照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C、所有参与流感病人诊疗、护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职业防护工作。
„防疫工作
A、后勤保障部负责医院流感诊疗区域空气通风消毒、环境物表消毒等工作。
B、院感办负责对流感诊疗区域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
C、社会服务部加强在院内、院外进行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
⑤后勤保障
药剂科、后勤保障部、设备科负责保障交通、通讯、水电、生活以及用房和防护用品、各类消毒剂、治疗药物的供应。
(四)、预案终止
上级部门宣布流感大流行结束后医院流感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终止本预案。
(五)信息发布与健康教育
有关流感大流行的信息统一由政府发布,任何个人和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任何方式向外界报告有关疫情和病人情况。
各科室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媒介,开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多参加锻炼,增强自身抵抗疾病能力。
六、后期处理
在流感大流行疫情处理完毕后,相关科室对本次流感大流行的危害、现场调查处理情况、疫苗和药物使用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上报防治办公室。
对在处理疫情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在处理过程中有失职行为的科室和个人,要根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严重程度,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负责人及当事人责任。
七、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