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出的关于医院流感应急预案演练,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欢迎各位前来阅读与下载。

医院流感应急预案演练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

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认真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等准备工作,有序高效地落实流感大流行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流感大流行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国家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的函》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及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

(四)应对工作阶段划分及应急反应分级

依据上级文件相应规定,将我院应对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应急阶段和结束阶段。

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反应。

流感大流行各应对阶段的划分依据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判定。

我院根据全市实际情况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令,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其他国家分离出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生病例,或卫生部已宣布启动应对准备行动的无应急反应阶段。

2、应急阶段

①Ⅳ级应急反应阶段:其他省份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

②Ⅲ级应急反应阶段:本镇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或外省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

③Ⅱ级应急反应阶段:本镇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或外地区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出现较大范围传播。

④Ⅰ级应急反应阶段:本镇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市内人群中持续快速地传播,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向较大范围扩散或影响其他地区;或卫生部或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发生流感大流行。

3、结束阶段

本镇发生的新亚新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或卫生部判定流感大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则应急响应工作结束。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成立我院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设在

负责准备与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负责领导、协调全院各科室做好流感大流行预防控制和医疗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向领导小组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具体事务。

2、医疗专家组:

主要负责采取对应疫情级别的重要措施等提出建议;对流感应对准备提出咨询建议;提供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技术指导;必要时请上级专家会诊指导。

3、医疗救治组:

负责做好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干预准备工作;必要时请求专家组会诊。

②监测: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对发热病人进行甄别和鉴别诊断,对可疑病人要及时进行隔离,并通知疾控中心采集标本。

4、Ⅰ级应急反应:大流行期间,全院积极备战,听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调度,同时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来我院就诊的所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必须佩戴口罩。

信息收集:收集和上报我院流感样病例就诊数、住院病例数和严重病例、死亡病例情况,病人药品使用和耐药情况、疫苗和其他物品的使用情况,为掌握疫情进展、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医疗救治、疫苗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信息和依据。

(三)流感大流行结束

1、评估:流感大流行结束后,评估我院流感大流行的危害、疫苗和药物使用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

评估报告上报市卫生局。

2、善后处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保障措施

(一)准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工作情况的督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督查。

内容包括疫苗、药物、设备准备,医疗救治准备,培训及演练等。

(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科室在职责范围内开展的应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按照相关行政和技术规范要求,逐项进行督导。

内容包括疾病筛查,检验检疫,院感控制,疫苗、药物、设备管理,医疗救治,信息管理、上报等。

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在现场解决,对落实不力的科室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或行政处罚。

对触犯法律、法规人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医院流感应急预案演练2

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甲、乙型流感病例,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甲、乙型流感疫情传播和蔓延,根据国卫发明电[20xx]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治机构及工作管理制度

(一)医院于20xx年1月10日成立了甲、乙型流感防治领导小组和防治组织体系。

XXX院长、XXX副院长全面负责指挥我院甲、乙型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工作职责(见附件2)。

1.医疗组下设六个小组,其中会诊专家组、医疗救治应急队、药品组工作由药剂科主任XXX负责;培训组、院感组由医务科长XXX、总护士长XXX负责;设备组由XXX副院长负责。

(1)会诊专家组:XXX为组长,负责组织本院甲、乙型流感病人的筛查、排除、会诊及治疗。

会诊专家组人员名单和工作职责、会诊制度、会诊意见书(见附件3)。

专家小组成员在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必须到达指定地点,在开始诊视病人2小时内做出判断。

(2)医疗救治应急队:由医务科主任XXX、护理部主任XXX负责组建我院医疗救治应急队并开展工作。

甲、乙型流感医疗救治应急队人员名单和工作职责(见附件4)

(3)培训组:由医务科主任XXX、护理部主任XXX负责制定并及时修订我院甲、乙型流感防治培训工作计划(见附件5),并组织培训。

(4)院感控制组:由院感科主任XXX、护理部主任XXX负责制定我院甲、乙型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见附件6)和负责院感控制措施的落实。

(5)药品组:由药剂科主任XXX负责保证药品的准备、供给。

(6)设备组:由副院长XXX负责保证医疗设备的准备、供给和维护。

2.宣传组:由医务科负责甲、乙型流感防治的宣传工作。

3.后勤保障组:负责防护用品的供应,负责水、电的正常运转,负责爱国卫生工作的组织安排和实施。

4.保卫组:严格履行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和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若有疑似病人需进行隔离或需要治安监控的,立即配合好医务人员采取应急措施。

二、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省市卫计生委的工作要求,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由发热门诊值班医师向市卫计委指定的部门报告,内容包括:甲、乙型流感密切接触者、疑似或确诊病例。

要求各科重点监测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和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确定为疑似的病人在2小时内报市疾控(电话:XXXXXXXXXXX),同时报市卫计委(电话:XXXXXXXXXXX)。

三、门诊工作规范

门诊部由XXX、XXX医师负责门诊部所属科室的甲、乙型流感防治工作,监督科内、儿门诊、检验科、放射科等甲、乙型流感防治的具体工作。

专家组工作职责:

1、负责院内各科室经感染性疾病科会诊怀疑为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的排除或确认。

2、负责院内“甲、乙型流感”病人在转运前的治疗、抢救指导工作。

3、建立院防治“甲、乙型流感”专家小组工作记录,由每次会诊专家记录。

4、专家小组成员在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必须到达指定地

点,在开始诊视病人2小时内做出判断。

5、每次参加会诊的专家人数不少于2人。

XXX XX医院

甲、乙型流感病人会诊制度

1、发热门诊医师接诊可疑为甲、乙型流感的发热病人后,应立即上报医务科。

2、医务科应及时组织专家会诊。

3、首诊医师应初步完成详细流行病学史的调查、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体温、血常规、胸片及其初步鉴别诊断辅助检查。

4、会诊的专家须按时间、地点全程参加会诊,不准迟到。

5、会诊由值班院领导指定一名专家为会诊组组长,专家独立工作,会诊过程不受行政干预。

6、专家会诊意见应由会诊组长填写,专家成员签字确认。

7、会诊完毕后,将专家会诊意见交医务科处理。

XXX XX医院

应急医疗队工作职责

(一)所有医疗队队员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在接到调用指令后30分钟内必须到位。

(二)所有医疗队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在任何场合发布、传播和评论工作内容。

(三)服从领导小组的调遣及工作安排。

(四)应急医疗队员需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附件5:

XXX XX医院

甲、乙型流感防治培训计划

根据国卫发明电[20xx]1号文件要求,组织全院职工进行有关甲、乙型流感防治知识培训,特制订本工作计划

全院职工进行分类分层次培训:

第一类人员:主要是重点部门和可能接触人员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甲、乙型流感的防护知识、临床诊断、治疗及发现疑似患者的处理流程、报告疫情等。

主要为院感科、内(儿)科门诊、全科、医院专家组、应急医疗队的人员。

第二类人员:为可能接触到甲、乙型流感疑似患者的人员培训,除上述临床科室及门诊部以外的全体医、技科室人员。

主要培训内容为防护知识,甲、乙型流感基本诊疗知识知识。

第三类人员:间接接触人员培训,主要是后勤、行政各职能部门、没有参加上述培训的窗口单位的人员。

主要是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发现疑似患者处理流程.

全部培训均利用晚上,于20xx年1月10日培训第一类人员,于20xx年1月3日培训第二类人员,20xx年1月15日培训第三类人员。

甲、乙型流感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各科的诊室、病房应保持通风,诊疗病人时医护人员应穿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口罩,诊疗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2.发热门诊独立设室,与其他门诊诊室分开。

3.发热门诊有明显标识。

应保持诊室和留观室的通风。

4.疑似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口罩,不能离开发热门诊。

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流感的防治意识,做好人员、技术、物资、药品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疫情及时分析和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根据疫情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各小组按预案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各小组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和健全工作制度和职责,反应快速,处理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各部门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流感大流行疫情,要广泛组织和动员公众参与流感防治处理。

四、组织机构:

(二)分工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

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研究制定流感大流行疫情控制方案、会诊和制定救治方案

救治应急小组:负责组织病人的诊疗与救治;

疫情防控小组: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职业防护指导;

物资保障小组:负责保障交通、通讯、水电、生活以及用房、防护用品、各类消毒剂和治疗药物供应及污染源和医疗废物的消毒与处理;

疫情信息报告小组:负责疫情报告工作;

健康教育宣传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宣传及信息发布工作;

安全保卫小组:负责阻止污染物流失或恶意高危传染源的流动,并划定警戒区域进行控制。

工作要求:所有小组成员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赶到指定地点集合;在疫情解除警报前,所有成员外出必须向领导小组组长请假,批准后方可离院。

五、应急程序:

(一)责任报告人

医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

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流感(疑似)病人的首诊医生为第一责任报告人,诊断后24h内报公卫科,公卫科按要求及时网路直报。

(三)处置措施

1、准备阶段工作方案

①门诊部预检分诊台根据分诊制度规范分诊,并作好登记工作。

②感染性疾病科和儿科为我院诊疗、收治流感病例以及流感样病例的指定科室,中午、夜间流感样病例病人由急诊科负责门诊诊治;上述科室要积极诊疗、收治流感散发病例,不得推倭病人。

医护人员在接诊流感病例以及流感样病例时必须做好呼吸道隔离工作,佩戴口罩,并在诊疗护理病人前后规范洗手。

流感病例以及流感样病例在院内诊疗时必须与其他疾病病人隔离,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ƒ其他科室门诊接诊的流感样病例必须转诊到感染性疾病科诊疗。

„医务部负责督导感染性疾病科和急诊科收治流感散发病例,并督促检查其他科室流感样病例的转诊工作;医务部、护理部在上述科室人员不足时负责医护人员的调配调度。

⑤、公卫科负责做好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及时规范上传报表。

院感办负责对感染性疾病科、儿科、急诊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加强消毒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以及诊室通风等检查指导,预防流感的医院内感染发生。

⑥药剂科和设备科负责流感常用治疗药品和消毒剂、防护用品的釆购工作,并随时补充足够的储备量。

2、流感大流行阶段工作方案

①应急指挥

流感防治领导小组负责与上级流感流行控制指挥部门及时报告、沟通、协调我院流感流行控制工作,全面指挥全院流感流行的疫情监测、应急医疗、防疫、后勤等工作。

②疫情监测

公卫科按照上级流感流行控制指挥部门要求监测我院收治流感病人信息并及时上报。

ƒ应急医疗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