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试题可以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下面小编整理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测验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卷(一)
学校:姓名:年级:
一、不定向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大学生违法犯罪中,(B)居于首位。
A、抢劫B、盗窃C、行骗D、赌博
2、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A)日前到“举行”地的县、市公安局履行审批手续。
A、五B、四C、三D、六
3、大学生在自我素质塑造中,必须着眼于(D)的提高。
A、社会意识B、法律意识C、自我保护D、自我安全能力
4、能够引起爆炸的激发源有(ABCDEF)。
A、化学激发能B、高温激发能C、机械激发能D、电气激发能E、日光激发能F暴轰波激发能、
5、以下属于国家秘密的有()。
A、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B、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C、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事项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E、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F、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G、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6、()是一个人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增加智慧变得更加聪明的关键。
A、勤于思考B、善于总结C、善于发现D、安全教育
7、非法传销的危害主要有()。
A、误导思想,污染社会B、危害社会诚信体系,动摇市场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C、瓦解家庭,引起社会动荡D、迷惑人心
8、中国在()禁止传销。
A、1998年4月18日B、1995年3月17日C、1999年3月21日D、2000年8月19日
9、学生在校期间应依法履行的义务有()。
A、遵守宪法、法律、法规B、遵守学校管理制度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D、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关义务E、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10、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A、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B、参加社会服务、勤工俭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C、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D、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E、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F、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灭火的重点阶段在()。
2.国家秘密的密级划分为()、()、()。
3.高校“110”防空报警服务工作的原则有()、()、()、()、()。
4.高校“110”建立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有()、()、()。
5.公安部规定:“110报警服务台坚决制止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与服务公众并重的方针,履行()、()、()、()的承诺。”
6.所谓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等方式,表达()、()或者()、()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7.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经济上(),习俗上(),地理上(),交通上(),遇到危险时要()。
8.在国外遇到危险时,可以寻求()、()、()或()的帮助。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心理调适
2.自律警示
3.高校“110”
4.紧急避险
5.“不得已的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5分)
3、购买赃物,一旦发现就要受到刑事处罚,所购赃物全部没收,不但法律上受到处罚,经济上也将受到损失。
㈢1、对拟购的物品认真核查相关情况并索要发票。一是要弄清物品的来历。如查对发票、生产许可证、厂家证明等。二是购买转卖物品,要弄清转卖人或者介绍人的身份(查看身份证等)。三是购买自行车一类的交通工具,要核对购车发票或车牌、执照和钢印是否相符等。
2、如需购旧自行车、手机、计算机等物品时,应到政府规定的旧货交易拍卖市场购买,虽然要交一定的管理费用,价格贵一些,手续相对麻烦些,但可以避免上当受骗。赃物是违法犯罪分子的非法所得,往往是以低价尽快出手,如果是总想占便宜,就难免上当或违法。
㈣1、旅途中安全系数相对较小,发生问题的可能性相对增大。
2、问题的突发生较多,问题的可预见性较少。
3、发生问题往往客观因素较多,主观因素较少。
㈤1、要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2、要掌握、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规。
3、始终保持警惕,提高鉴别力。
4、要坚持自爱,克服见利忘法的行为。
5、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
㈥1、增强忧患意识,认识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期性。
2、做好必要的防范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⑴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⑵按照规定做好各项防范工作。⑶加强信息反馈。
3、理智处置突发事件。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点:⑴以理智的心态应对突发事件。⑵树立全局观念。⑶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㈦形成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导致每次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是各式各样的,但是,就其形成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⑴突发事件都是由渐变到突变演进的。
⑵突发事件总是由导火线引发的。
⑶突发事件容易引发学潮。
⑷突发事件往往是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契机。
《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卷(二)
学校:姓名:年级: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灭火的重点阶段在()。
A、初期B、发展C、熄灭D、猛烈燃烧
2.突发事件的特点主要有()。
A、骤然形成,具有突发性B、矛盾交织,具有复杂性C、参与人多,具有群体性D、矛盾尖锐,具有对抗性
3.不良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
A、焦虑B、抑郁C、冷漠D、愤怒
4.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有()。
A、交往与闭锁的矛盾B、独立与依赖的矛盾C、激情与理智的矛盾D、自信与脆弱的矛盾E、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5.大学生在自我素质素质塑造中,必须着眼于()的提高。
A、社会意识B、法律意识C、自我保护D、自我安全能力
6.能够引起爆炸的激发源有()。
A、化学激发能B、高温激发能C、机械激发能D、电气激发能E、日光激发能F、爆轰波激发能
7.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有()。
A、微生物性食物中毒B、化学性食物中毒C、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D、食品过期食物中毒
8.以下属于国家秘密的有()。
A、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B、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C、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事项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E、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F、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G、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9.以下属于恋爱中的不良道德的有()。
A、玩弄感情B、玩弄异性C、骗取信任D、失恋失德
6、“顺手牵羊式”趁虚而入撬门扭锁翻窗入室金钩“钓鱼”偷配钥匙
7、口头书面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安全保护能力:是指自己通过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法律、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使自己的生命、财产避免危险,消除威胁、防止事故。
2、大学生的财产安全: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带的现金、存折、购物卡、学习及生活用品等不受侵犯。
3、传销在国(镜)外又称直销,一般是指企业不通过店铺经营等流通环节,将产品或服务直接销售、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销售方式在英文中称directsales,翻译过来为“传销、直销”之意)。
4、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发展人员以缴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5、所谓“洗脑”,就是传销组织以种种手段,鼓吹通过传销迅速富裕的歪理,迷惑新成员的判断力,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调动他们的情感与情绪,激发他们内心的欲望,使他们对传销由怀疑到深信不疑,不仅认同其价值观,而且对其产生经济依赖、心理依赖、情感依赖,直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㈠大学生在自我素质塑造中,必须着眼于自我安全能力的提高
1、没有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就难以应付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
2、没有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将难以完成大学学业。
3、没有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就不可能大有作为。
㈡1、要加强法律、安全知识学习。
2、要勇于社会实践和锻炼。
3、要善于总结。
㈢大学生受伤害的情况基本有四类
1、因不法之徒的违法犯罪侵害引发或转化的大学生生命伤害。
2、因违反管理规定引发各种事故,直接造成大学生生命伤害。
3、因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因具体矛盾处理不当转化的大学生生命伤害。
4、因其他意外情况偶发的大学生生命伤害。
㈣1、尽量减少、避开遭受侵害的因素和环境。
2、不给可能发生的侵害提供条件
3、拒腐蚀、提高免疫力。
4、正确对待所发生的各类侵(伤)害。
㈤1、缺乏社会经验。
2、缺乏警惕性。
3、有占便宜的思想。
《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卷(三)
学校:姓名:年级: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是预防性侵害的重点。
A、女生B、男生C、高校女大学生D、男大学生
2.计算机网络具有()的特点
A、双重性B、虚拟性C、快捷性D、开放性
3.不良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
A、焦虑B、抑郁C、冷漠D、愤怒
4.()是一个人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增加智慧变得更加聪明的关键。
A、勤于思考B、善于总结C、善于发现D、安全教育
5.非法传销的危害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