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疫情期间医院感染防控制度精选范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疫情期间医院感染防控制度精选1

⼀、组织管理

由xx院长任组长,各业务副院长任副组长,门诊主任、综合病房主任、妇产科主任、药房主任、防保组长及防保组疫情管理⼈员等组成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组。

领导⼩组负责对传染病管理⼯作进⾏⽇常监督检查,每年对上年度传染病管理⼯作进⾏总结,根据最新情况制定单位传染病有关制度。

⼆、疫情管理内容

(⼀)根据《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9种报告病例;

(⼆)卫⽣部决定列⼊⼄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

(三)省⼈民政府规定的本⾏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传染病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三、具体实施办法

(⼀)每年新职⼯岗前培训必须学习《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的相关内容,学习结束必须进⾏考试。

(⼆)要求医院职⼯每年⾄少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次,并有签到及学习后测试成绩存档,每个科室的主任为传染病监控医师。

(三)门诊⽇志和处⽅使⽤:按照县卫⽣和⾷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的《关于规范使⽤医疗单位门诊⽇志登记簿的通知》[遵县卫⾷药通〔20xx〕xxx号]⽂件要求进⾏门诊⽇志规范登记。

门诊、综合病房、妇产科要有完善的门诊⽇志,要求门诊⽇志内容项⽬登记齐全准确(发病⽇期不能模糊登记)。

传染病登记项⽬包括就诊⽇期、姓名(14岁以下⼉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现住地址(现住址必须到村民组或街道门牌号,学⽣必须填写学校班级,有⼯作单位填写⼯作单位名称,⼯地的填写⼯地段名称)、发病⽇期、主要症状和体征、初/复诊、诊断;

⾮传染病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症状和体征、诊断、就诊⽇期;

处⽅项⽬登记齐全、不能缺登。

(四)住院病⼈登记本的使⽤。

病⼈⼊院后,必须填写完整的相关内容:病⼈的姓名(14岁以下⼉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详细现住址(现住址必须到村民组或街道门牌号,学⽣必须填写学校班级,有⼯作单位填写⼯作单位名称,⼯地的填写⼯地段名称)、⼊院⽇期、⼊院诊断、出院⽇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传染病病⼈必须登记发病⽇期,出、⼊院诊断必须依据病案所写的诊断进⾏填写,不能写同前或以两点代表。

(五)检验科、放射科:必须按防保组提供的X光检查及阳性结果反馈登记表、⽣化检验登记表、化验室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反馈登记表要求进⾏登记;

放射科医⽣、检验科医⽣发现传染病病例除出具报告单外,应2⼩时内将信息反馈给开单医⽣并签字备查。

(六)传染病报告要求:门诊医⽣、综合病房医⽣、妇产科医⽣及办理健康体检的医⽣严格按《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执⾏⾸诊医⽣负责制,发现报告病例后,按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报卡相关内容与门诊⽇志、住院登记本相应内容必须吻合⼀致。

)填写后将报卡(甲类传染病⽴即电话通知,10分内报出卡⽚。

⼄、丙类传染病3⼩内报出卡⽚)送⾄防保组办公室,由防保组疫情管理值班⼈员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进⾏⽹络直报(⽹卡内容必须与纸卡内容⼀致)。

(七)疫情⾃查由防保组疫情管理⼈员与分管业务副院长或临床科室主任每⽉上旬、中旬、下旬参与查阅全院所有的门诊⽇志、住院病⼈登记本、放射科检查结果、检验科检验结果登记本及合医管理系统;

疫情管理查询⼈员及业务副院长或各科室负责⼈在查询登记本上签字备查。

(⼋)药房值班⼈员每⽇统计门诊处⽅数量登记备查,各门诊处⽅医⽣每⽇下班前或下班后与药房核对当⽇处⽅登记情况,并必须于当⽇查缺补漏。

(九)疫情管理⼈员每⽉将疫情分析(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等)上报院长,由分管业务副院长作出处罚通告。

疫情期间医院感染防控制度精选2

(⼀)制定应急预案和⼯作流程。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群和诊疗条件等,建⽴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作流程。

(⼆)开展全员培训。

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员的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三)做好医务⼈员防护。

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员个⼈防护到位。

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传播的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员健康。

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员过度劳累。

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

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等候转诊期间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救治措施。

5、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终末处理。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病区(房)。

1、建筑布局和⼯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并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合适的医务⼈员防护⽤品。

设置负压病区(房)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相关要求实施规范管理。

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3、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和空⽓隔离等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

(1)进出隔离病房,应当严格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员穿脱防护⽤品的流程》,正确实施⼿卫⽣及穿脱防护⽤品。

(2)应当制定医务⼈员穿脱防护⽤品的流程;制作流程图和配置穿⾐镜。

配备熟练感染防控技术的⼈员督导医务⼈员防护⽤品的穿脱,防⽌污染。

(3)⽤于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压计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专⽤。

若条件有限,不能保障医疗器具专⼈专⽤时,每次使⽤后应当进⾏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4、重症患者应当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收治重症患者的监护病房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不得收治其他患者。

5、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若患者病情危重等特殊情况必须探视的,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防护。

6、按照《医院空⽓净化管理规范》规定,进⾏空⽓净化。

疫情期间医院感染防控制度精选4

(⼀)医疗机构和医务⼈员应当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严格落实《医务⼈员⼿卫⽣规范》要求,佩戴医⽤外科⼝罩/医⽤防护⼝罩,必要时戴乳胶⼿套。

(⼆)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情形,做到以下防护。

1、接触患者的⾎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套,脱⼿套后洗⼿。

2、可能受到患者⾎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医⽤防护⼝罩、护⽬镜、穿防渗隔离⾐。

3、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溶胶的操作(如⽓管插管、⽆创通⽓、⽓管切开,⼼肺复苏,插管前⼿动通⽓和⽀⽓管镜检查等)时:

(1)采取空⽓隔离措施;

(2)佩戴医⽤防护⼝罩,并进⾏密闭性能检测;

(3)眼部防护(如护⽬镜或⾯罩);

(4)穿防体液渗⼊的长袖隔离⾐,戴⼿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

(6)房间中⼈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持的最低数量。

(三)医务⼈员使⽤的防护⽤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外科⼝罩、医⽤防护⼝罩、护⽬镜、隔离⾐等防护⽤品被患者⾎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五)正确使⽤防护⽤品,戴⼿套前应当洗⼿,脱去⼿套或隔离服后应当⽴即流动⽔洗⼿。

(六)严格执⾏锐器伤防范措施。

(七)每位患者⽤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清洁与消毒。

疫情期间医院感染防控制度精选5

(⼀)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隔离,并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引导进⼊隔离区。

(⼆)患者进⼊病区前更换患者服,个⼈物品及换下的⾐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保管。

(三)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卫⽣。

(四)加强对患者探视或陪护⼈员的管理。

(五)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外科⼝罩,防⽌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