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一年级12.13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

一、活动主题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二、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人民过去的屈辱历史,让学生懂得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三、活动时间20xx年x月xx日

四、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国家公祭日的新闻。

2、选定及训练好班会主持。

3、请同学们收集公祭日知识,并预先准备朗读自己找到的资料。

4、老师准备几个有关屈辱历史的知识,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5、准备好有关公祭日的录像

活动过程:

L.班主任宣布公祭日主题班会开始,并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

2.主持人介绍本次公祭日班会的形式及主要程序。

同学们,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3.畅谈公祭日知识(每组派代表汇报所搜集关于公祭日资料)·第一组代表——公祭日是什么·第二组代表——公祭日的意义·第三组代表——美国珍珠港事件

·第四组代表——公祭日对我们的影响·第五组代表——《永久和平赋》为和平·第六组代表——各国情况

·第七组代表——中国抗日战争事件

4.视频:《南京大屠杀》

5.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6.班主任总结

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表达,表达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说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说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表达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一年级12.13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2

教学目标:

1.了解拉贝、魏特琳、威尔逊等人道主义者在南京进行人道救援、揭露日军暴行等事例。

2.了解包括东京审判、南京审判等内容。

3.体会南京大屠杀下的人性光芒,体会历史的公正性、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外国友人所做做出的奉献,并通过东京审判、南京审判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准备:

搜集南京平安区国际委员会、东京审判、南京审判有关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清了日寇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了解了先烈们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英勇事迹,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群被南京人民称为“活菩萨〞、“守护神〞的人道主义者。

二、救援与揭露(课件出示1-3)

1、小知识:第72军军长孙元良被魏特琳隐藏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女难民中;教导总队参谋长邱清泉被贝德士密藏在金陵大学管理大楼

顶层密室;教导总队第二旅参谋主任廖耀湘被卡尔·京特与辛德贝格藏在江南水泥厂难民营。

2、拉贝、魏特琳、威尔逊、斯提尔、德丁、费奇、福斯特、贝德士、史迈斯、马吉等20多位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竭尽全力保护处于日军暴行恐怖下的南京难民的典型事例,以及用各种方式记录和传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真相。

3、南京平安区

南京平安区又称南京难民区,是1937年12月日本军队即将攻占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时,南京城内的欧美侨民出于人道主义,为保护平民免遭战火而成立的难民区。平安区由南京平安区国际委员会进行管理,共设25个难民收容所。国际委员会与同样由西方侨民发起成立的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期间,庇护了难民区内约25万中国难民。1938年2月18日,南京平安区国际委员会在日本占领军的逼迫下改为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成为一个纯粹的救济机构,平安区随之解散,但区内的难民收容所直到6月才全部关闭。国际委员会及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的成员,冒着生命危险,在日军对南京城长达数月的屠杀中保护了数十万中国难民的生命。

4、阅读课本。

三、历史的审判(课件出示)

1、东京审判

从1946年5月开庭到1948年11月宣判终结,共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其间共开庭818

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也是二次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日本法西斯的种.种罪行在审判中一步步被揭露。让日本人知道了中国人不是软弱可欺的,我们已经让世界都知道中国人的正义,不懈,坚强不屈。我想,这就是他们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态度,保持着对祖国的一片热诚,以史为鉴,提醒自己要时刻记住自己对祖国的责任!

2、梅汝璈,1946年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对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奉献。

5、阅读课本。

四、活动建议

1、课外阅读《拉贝日记》。

2、观看历史纪录片《东京审判》。

一年级12.13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

一、教学目标

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根本史实;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围绕当前日本右翼的否认历史的资料,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发现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理念以及正视历史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南京大屠杀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国家公祭日图片,提出问题:国家公祭日是几月几日?与哪个事件有关?进而导入新课——南京大屠杀。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探历史

教师出示日军入侵示意图,提问:南京大屠杀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学生结合教材读图后答复: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进一步入侵,南京沦陷。

教师进一步提问:

学生答复后

教师总结:。

(二)走进历史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内容,答复如下问题:

(1)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地点在哪里?

学生能够答复:

(1)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四十多天。

(2)地点在南京。

教师继续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片段,提出问题: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哪些暴行?

学生结合教材答复:

(1)侵略者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用活埋、火烧、刀劈等惨无人道的手段,屠杀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

(2)南京城被洗劫一空,烧成废墟。

少年强则国强,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

一年级12.13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

一、活动主题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二、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人民过去的屈辱历史,让学生懂得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三、活动时间20xx年x月xx日

四、活动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国家公祭日的新闻。

2、选定及训练好班会主持。

3、请同学们收集公祭日知识,并预先准备朗读自己找到的资料。

4、老师准备几个有关屈辱历史的知识,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5、准备好有关公祭日的录像

活动过程:

L.班主任宣布公祭日主题班会开始,并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

2.主持人介绍本次公祭日班会的形式及主要程序。

同学们,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3.畅谈公祭日知识(每组派代表汇报所搜集关于公祭日资料)·第一组代表——公祭日是什么·第二组代表——公祭日的意义·第三组代表——美国珍珠港事件

·第四组代表——公祭日对我们的影响·第五组代表——《永久和平赋》为和平·第六组代表——各国情况

·第七组代表——中国抗日战争事件

4.视频:《南京大屠杀》

5.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6.班主任总结

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表达,表达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说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说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表达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一年级12.13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精选2

教学目标:

1.了解拉贝、魏特琳、威尔逊等人道主义者在南京进行人道救援、揭露日军暴行等事例。

2.了解包括东京审判、南京审判等内容。

3.体会南京大屠杀下的人性光芒,体会历史的公正性、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外国友人所做做出的奉献,并通过东京审判、南京审判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准备:

搜集南京平安区国际委员会、东京审判、南京审判有关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清了日寇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了解了先烈们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英勇事迹,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群被南京人民称为“活菩萨〞、“守护神〞的人道主义者。

二、救援与揭露(课件出示1-3)

1、小知识:第72军军长孙元良被魏特琳隐藏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女难民中;教导总队参谋长邱清泉被贝德士密藏在金陵大学管理大楼

顶层密室;教导总队第二旅参谋主任廖耀湘被卡尔·京特与辛德贝格藏在江南水泥厂难民营。

2、拉贝、魏特琳、威尔逊、斯提尔、德丁、费奇、福斯特、贝德士、史迈斯、马吉等20多位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竭尽全力保护处于日军暴行恐怖下的南京难民的典型事例,以及用各种方式记录和传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真相。

3、南京平安区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