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1

为了加强社区的食品安全工作,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食品安全工作制度:

一、成立食品安全协管小组

1. 由社区主要领导担任食品安全协管小组组长,社区两委成员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食品安全工作。

2. 明确责任分工。社区主要领导对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成员各负责其职责。

3. 食品安全协管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处理食品安全重大事项,部署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及其他行动;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问题,组织应急处理工作;指导、检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等。

二、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及时向办事处食品安全委员会上报,报告事故单位和地址,并组织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救援工作。同时要报告事故现场采取的措施和调查处理的进度。对隐报、迟报、漏报、不报的有关人员将予以处理。

三、建立信息联络报告制度

为了第一时间掌握社区的食品安全信息,确保信息反映灵敏、准确、及时、有效,我们特别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联络制度。

1. 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组织: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工作。

2.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的监管执法情况、存在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专项整治进展情况,食品安全动态,重大事故查处信息等。

3. 安全信息报告时间:工作信息每季度报告一次,食品安全动态信息随时报告。

四、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1. 社区公开食品安全案件举报电话,并安排专人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工作。

2. 按照首接负责的原则,对每起投诉举报要认真记录、及时处理或报告。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

为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正确清洗和消毒公用餐具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简单易懂的指南,帮助你正确地清洗和消毒公用餐具。

1. 洗净消毒:在使用前,必须将公用餐具彻底清洗和消毒,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具不能使用。

2. 专用水池:清洗餐具必须使用专用水池,不能与清洗蔬菜、肉类、鱼类等其他水池混用。所使用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3. 存放餐具:消毒后的餐具必须存放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并在存放处有明显标记。

4. 洗刷和消毒:洗刷和消毒是防止污染的主要措施。洗刷的目的是除去食品残渣、油污和其他污染物。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有害微生物。洗刷是消毒的基础和准备工作,必须重视洗刷的重要性。公用餐具一定要彻底清洗。

5. 流动热水:为了达到较好的清洗效果,应使用流动热水。特别是对于表面粗糙有缝隙的物品,必须使用刷子进行刷洗。洗有油污的物品,必须加入洗涤剂,并与无油污的物品分开清洗。刷洗后的物品应保持干燥。

6. 物理消毒方法:在现有条件下,可以使用物理消毒方法:

- 消毒柜消毒:按照消毒柜的操作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 煮沸消毒:将物品浸泡在水中,煮沸后保持10分钟以上。

- 蒸汽消毒:将物品放入蒸箱中,使温度上升到100度,保持10分钟以上。蒸箱外面应有温度显示,蒸箱密封要好,否则需要在蒸箱内产生蒸汽后,继续蒸汽消毒30分钟以上。

遵循以上指南,正确清洗和消毒公用餐具,可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餐饮环境。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3

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构成

一个食品安全管理组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成员:

1. 单位负责人:负责整个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者。

2.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人员。

餐厅卫生制度

为了确保餐厅的卫生状况,需要遵守以下制度:

1. 餐桌、椅子要保持整洁,地面要保持清洁,玻璃要保持光亮。餐厅内应设有公共痰盂和洗手设施。

2. 餐厅要每天清扫两次,每周进行大扫除一次,以确保无蝇、无蜘蛛。

3. 餐厅禁止销售变质、生虫的食品。

4. 使用过的小餐具要清洗、消毒、保洁。

5. 服务人员要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在工作前和便后进行洗手和消毒。

6. 点心和熟食必须在防尘防蝇玻璃柜内销售,并且要使用清洁的售货工具。

7. 服务人员在工作时禁止戴戒指、手链,以及涂指甲。

凉菜间(冷荤间、熟食间)制度

为了确保凉菜的卫生质量,需要遵守以下制度:

1. 凉菜的制作必须做到“五专”,即要有专人、专室、专工具、专冷藏和专消毒。在凉菜制作间的入口处应设有预进间,供工作人员进行二次更衣和洗手消毒。

2. 凉菜制作间内必须安装空调设施,以保证室温低于25℃。

3. 凉菜制作前必须进行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 凉菜制作前要将刀、砧板、台面和手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5. 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配制的成品凉菜,如果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异常,不得进行加工。供加工的蔬菜、水果等食材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清洗处理的食材不得带入凉菜制作间。

6. 工作人员要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和口罩,保持个人卫生,并在操作前进行洗手消毒。

7. 熟食必须当天制作当天销售,隔夜食品必须回锅加热后再销售,禁止销售变质食品。

8. 工作结束后要做好工具、容器的清洗消毒,以及制作间的清洁卫生工作。

9. 非专业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并且不得在凉菜间从事与凉菜加工无关的活动。

初(粗)加工间制度

为了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初加工间需要遵守以下制度:

1. 初加工间必须有专用的加工场地,工具和容器要专用,不得使用腐败变质的原料。

2. 使用各种食品原料前要先洗净,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要分开洗,水产品要在专用水池中清洗,禽蛋使用前要将外壳洗净,必要时要进行消毒处理。初加工间要有能盛装一个班产垃圾的密封容器。

3. 加工后的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中(肉禽和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得落地,并且要有保洁和保鲜设施。

4. 加工肉类、水产品和蔬菜的操作台要分开使用,并做好明显的标志。

5. 工作人员要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6. 初加工间要配备防尘和防蝇设施,并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

烹调加工制度

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烹调加工需要遵守以下制度:

1. 不使用、不切配、不烹调、不出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

2. 块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以防止外熟内生。

3. 隔夜、隔餐以及外购的熟食必须彻底加热后才能供应。

4. 在炒菜和烧煮食品时要勤翻动,确保食品均匀受热。

5. 使用后的刀、砧板、盆、抹布和盆要进行清洗消毒,不得混用勺子。食品容器不得落地存放。

6. 制作点心时要根据销售量合理配制原料,并严格遵守国家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标准。

7. 工作结束后要盖好调料,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以及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8. 操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不留长发和指甲,不吸烟,不随地吐痰等。

9. 初加工间要配备能盛放一个餐次垃圾的密闭容器,并做到班产班清。

食品粗加工卫生制度

为了确保食品粗加工的卫生质量,需要遵守以下制度:

1. 所有原辅料在投产前必须经过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不能投入生产。

2. 择洗、切配、解冻和加工的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3. 包装食品要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并且包装人员在包装前要进行清洗消毒。

4. 加工用的工具、容器和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必须进行消毒。

5. 操作人员要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1

为了加强社区的食品安全工作,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食品安全工作制度:

一、成立食品安全协管小组

1. 由社区主要领导担任食品安全协管小组组长,社区两委成员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食品安全工作。

2. 明确责任分工。社区主要领导对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成员各负责其职责。

3. 食品安全协管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处理食品安全重大事项,部署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及其他行动;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问题,组织应急处理工作;指导、检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等。

二、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及时向办事处食品安全委员会上报,报告事故单位和地址,并组织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救援工作。同时要报告事故现场采取的措施和调查处理的进度。对隐报、迟报、漏报、不报的有关人员将予以处理。

三、建立信息联络报告制度

为了第一时间掌握社区的食品安全信息,确保信息反映灵敏、准确、及时、有效,我们特别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联络制度。

1. 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组织: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工作。

2. 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的监管执法情况、存在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专项整治进展情况,食品安全动态,重大事故查处信息等。

3. 安全信息报告时间:工作信息每季度报告一次,食品安全动态信息随时报告。

四、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1. 社区公开食品安全案件举报电话,并安排专人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工作。

2. 按照首接负责的原则,对每起投诉举报要认真记录、及时处理或报告。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

为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正确清洗和消毒公用餐具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简单易懂的指南,帮助你正确地清洗和消毒公用餐具。

1. 洗净消毒:在使用前,必须将公用餐具彻底清洗和消毒,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具不能使用。

2. 专用水池:清洗餐具必须使用专用水池,不能与清洗蔬菜、肉类、鱼类等其他水池混用。所使用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3. 存放餐具:消毒后的餐具必须存放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并在存放处有明显标记。

4. 洗刷和消毒:洗刷和消毒是防止污染的主要措施。洗刷的目的是除去食品残渣、油污和其他污染物。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有害微生物。洗刷是消毒的基础和准备工作,必须重视洗刷的重要性。公用餐具一定要彻底清洗。

5. 流动热水:为了达到较好的清洗效果,应使用流动热水。特别是对于表面粗糙有缝隙的物品,必须使用刷子进行刷洗。洗有油污的物品,必须加入洗涤剂,并与无油污的物品分开清洗。刷洗后的物品应保持干燥。

6. 物理消毒方法:在现有条件下,可以使用物理消毒方法:

- 消毒柜消毒:按照消毒柜的操作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 煮沸消毒:将物品浸泡在水中,煮沸后保持10分钟以上。

- 蒸汽消毒:将物品放入蒸箱中,使温度上升到100度,保持10分钟以上。蒸箱外面应有温度显示,蒸箱密封要好,否则需要在蒸箱内产生蒸汽后,继续蒸汽消毒30分钟以上。

遵循以上指南,正确清洗和消毒公用餐具,可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餐饮环境。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3

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构成

一个食品安全管理组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成员:

1. 单位负责人:负责整个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者。

2.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人员。

餐厅卫生制度

为了确保餐厅的卫生状况,需要遵守以下制度:

1. 餐桌、椅子要保持整洁,地面要保持清洁,玻璃要保持光亮。餐厅内应设有公共痰盂和洗手设施。

2. 餐厅要每天清扫两次,每周进行大扫除一次,以确保无蝇、无蜘蛛。

3. 餐厅禁止销售变质、生虫的食品。

4. 使用过的小餐具要清洗、消毒、保洁。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