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1

一)班会地点:教室

二)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三)主持人:班主任

四)班会主题:严于律己、预防违法犯罪

五)目标: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六)形式:采用讨论、交流方式

七)活动过程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

1、从犯罪的类型来看,以侵占财产案件为主。据调查,青少年违法犯罪类型主要以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等侵财类为主,犯罪呈多元化特征,暴力程度有所加剧。有的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犯罪的道路。

2、从犯罪人员的文化程度来看,大部分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出现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失职、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的影响,青少年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违法犯罪。

从主观上看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一)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恶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二)有的在家庭经济方面与高收入的盲目攀比,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发不良企图;(三)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想试试的心理;(四)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

三、案例

1、喝酒抽烟引发的偷窃

发生在南京的一起学生长期结伙盗窃案件。6名团伙成员在案发时平均年龄不到18岁,他们同校同班同宿舍,最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所学专业竟然是保安。

在南京公安机关的预审室里,17岁嫌疑人小力供述他们的违法犯罪事实:两年前我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报到,同宿舍6个同龄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好“哥们儿”。不久,我们耐不住学校严格管理的业余寂寞,大家一商量就决定溜出去“热闹热闹”。从此,我们经常是集体翻墙头出去喝酒抽烟。

日久天长老是喝酒抽烟,大家都有点烦,再说家里给的钱老是这样花也不太够。一天晚上,几个哥们在外面喝啤酒,也点不起什么菜,都觉得很无聊。当时有人说,老是这样不好玩,咱们不如顺便去“拿"点东西。借着酒劲大家都很赞成。

从那以后,他们时常夜里酒足饭饱后,就一块到附近一些中小学校行窃。由于学习的是保安专业,对刑法、公安业务、保安管理知识等有很多的了解,起初,他们盗窃也还算有点节制,只是“拿”些铅笔、橡皮擦、牙刷、毛巾和书本等,不“拿”太值钱的东西。当然,因为懂专业知识也使他们作案比较谨慎,相当注意不留痕迹等反侦察的问题。后来,经常作案胆子就大了,把学习的法律知识都抛到脑后,什么值钱就“拿”什么,几个哥们儿有福同享,作案时互相提醒,每次都很顺利,对仅仅到中小学“拿”点东西不感兴趣了.最后一次大家商量,快毕业了,今后要分配到不同单位,6个人没机会一起“拿”了,决定干点大的,就去了那家手机店。

因为他们几个是“铁哥们儿”心齐,有事经常能互相“打掩护",先后盗窃的财物达到将近1万元,学校和家长都没能发现。ﻫ6名学法不守法的少年,最终得到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法院的判决书。

发生在江苏的一个系列少年盗窃串案,警方最终破案查获。9个月来30多起窃案的26名涉案人员,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他们很多人都有“不到刑事责任年龄抓紧偷窃"的犯罪心理。

2、本校七年级学生打群架事件

四、青少年违法犯罪十大征兆

1、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做作业、考试作弊、对考试结果、留级无所谓。

2、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不集中、对对武打、言情或身着黄色录像感兴趣。

3、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

4、心理方面有变化、如情绪波动、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5、对教师、家长关心帮助反感,甚至敌意,恶语顶撞,有时给教育者难题,看笑话。

6、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包庇甚至效仿有劣或不法行为的人。

7、原来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爱睡懒觉,不讲卫生,或反常地特别喜欢打扮.

8、道德品质起了变化,如爱撒谎讲空话、大话、傲慢、喜欢逞能、讲粗言、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胡作非为.

9、结不三不四的人。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

五、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画面一:包间内,乌烟瘴气,一群中学生饮酒庆祝同学生日.

画面二: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画面三: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画面四:有的同学向同学强行借钱,不借就找人打。

画面五: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打群架。

六、结束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同学们‘日三省吾身’,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2

1、使每一位同学能预防并纠正不良行为。

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社会因素: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由于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即观看暴力影片,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这种不良文化的.影响;

学校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当,动辄训斥,造成这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

自身因素: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你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1、言语粗鲁,经常谩骂他人,好说谎话,满口脏话;

2、举止轻浮、衣着不整,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强行索物,哥们义气;

3、结交哥们、姐们,过度打扮,衣着暴露;

4、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迷恋网吧;

5、学业:旷课、逃学、成绩忽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

1、预防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认真学习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3、树立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

4、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和自己保护意识

5、增强用法__意识

6、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戒,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自尊自强、自信自立,遵规守矩,严以律己,真正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最后祝愿每位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总之,遇到不法侵犯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巧妙应对,要敢于揭发检举,善于和不法行为作斗争。同学们还要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3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

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

3: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

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正身避邪,防微杜渐

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1

一)班会地点:教室

二)参加人员:全班同学及班主任

三)主持人:班主任

四)班会主题:严于律己、预防违法犯罪

五)目标: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六)形式:采用讨论、交流方式

七)活动过程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

1、从犯罪的类型来看,以侵占财产案件为主。据调查,青少年违法犯罪类型主要以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等侵财类为主,犯罪呈多元化特征,暴力程度有所加剧。有的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犯罪的道路。

2、从犯罪人员的文化程度来看,大部分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出现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失职、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的影响,青少年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违法犯罪。

从主观上看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较易走上人生的歧途,(一)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恶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二)有的在家庭经济方面与高收入的盲目攀比,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萌发不良企图;(三)有的青少年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化,有一种神秘感,想试试的心理;(四)有的学生成绩差,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自尊心受挫,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

三、案例

1、喝酒抽烟引发的偷窃

发生在南京的一起学生长期结伙盗窃案件。6名团伙成员在案发时平均年龄不到18岁,他们同校同班同宿舍,最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所学专业竟然是保安。

在南京公安机关的预审室里,17岁嫌疑人小力供述他们的违法犯罪事实:两年前我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报到,同宿舍6个同龄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好“哥们儿”。不久,我们耐不住学校严格管理的业余寂寞,大家一商量就决定溜出去“热闹热闹”。从此,我们经常是集体翻墙头出去喝酒抽烟。

日久天长老是喝酒抽烟,大家都有点烦,再说家里给的钱老是这样花也不太够。一天晚上,几个哥们在外面喝啤酒,也点不起什么菜,都觉得很无聊。当时有人说,老是这样不好玩,咱们不如顺便去“拿"点东西。借着酒劲大家都很赞成。

从那以后,他们时常夜里酒足饭饱后,就一块到附近一些中小学校行窃。由于学习的是保安专业,对刑法、公安业务、保安管理知识等有很多的了解,起初,他们盗窃也还算有点节制,只是“拿”些铅笔、橡皮擦、牙刷、毛巾和书本等,不“拿”太值钱的东西。当然,因为懂专业知识也使他们作案比较谨慎,相当注意不留痕迹等反侦察的问题。后来,经常作案胆子就大了,把学习的法律知识都抛到脑后,什么值钱就“拿”什么,几个哥们儿有福同享,作案时互相提醒,每次都很顺利,对仅仅到中小学“拿”点东西不感兴趣了.最后一次大家商量,快毕业了,今后要分配到不同单位,6个人没机会一起“拿”了,决定干点大的,就去了那家手机店。

因为他们几个是“铁哥们儿”心齐,有事经常能互相“打掩护",先后盗窃的财物达到将近1万元,学校和家长都没能发现。ﻫ6名学法不守法的少年,最终得到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法院的判决书。

发生在江苏的一个系列少年盗窃串案,警方最终破案查获。9个月来30多起窃案的26名涉案人员,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他们很多人都有“不到刑事责任年龄抓紧偷窃"的犯罪心理。

2、本校七年级学生打群架事件

四、青少年违法犯罪十大征兆

1、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做作业、考试作弊、对考试结果、留级无所谓。

2、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不集中、对对武打、言情或身着黄色录像感兴趣。

3、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

4、心理方面有变化、如情绪波动、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5、对教师、家长关心帮助反感,甚至敌意,恶语顶撞,有时给教育者难题,看笑话。

6、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包庇甚至效仿有劣或不法行为的人。

7、原来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爱睡懒觉,不讲卫生,或反常地特别喜欢打扮.

8、道德品质起了变化,如爱撒谎讲空话、大话、傲慢、喜欢逞能、讲粗言、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胡作非为.

9、结不三不四的人。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

五、讨论怎样处理以下行为

画面一:包间内,乌烟瘴气,一群中学生饮酒庆祝同学生日.

画面二: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

画面三:一毒品贩子正诱骗一群中学生吸烟。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