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加强安全教育。
2、培养幼儿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情境表演“小明在家”的故事,独自在家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入话题,加强幼儿的安全保护教育。
教师提出“突然遇到事情怎么办”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幼儿可以分享自己遇到的事情和解决办法。
2、通过情境表演引导幼儿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教师进行情境表演,让幼儿观看并学习“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的处理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时应该怎么办,如果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又应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小明是个机灵的孩子,在遇到陌生人来访时没有马上打开门,而是先问清来人是谁。现在社会上有坏人,如果不问清楚,可能会让坏人钻空子,所以小朋友们也要小心。对待爸爸妈妈的客人要礼貌热情。
3、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应对危险的方法。
引导幼儿思考在发生火警、触电、受伤、溺水等危险情况时应该怎么办。提醒幼儿在紧急情况下不要惊慌失措,并教授火警、急救、匪警等紧急电话号码。
4、教师总结。
教育幼儿遇到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冷静和信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用脑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各种交通标志图,并能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培养孩子们遵守交通规则的乐趣和意识。
3.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4.培养孩子们发现生活中多样性和特征的能力。
5.强调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不做“禁止”的事情。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交通标志图”的信息图片。
2.准备立体的交通标志,如停车标志、信号灯、左右转弯标志。
3.自制红色和绿色的信号灯。
4.布置一个模拟“十字路口”的场景。
活动难点和重点:
活动难点:理解交通标志图的含义。
活动重点:教导孩子们如何正确穿越“十字路口”。
活动过程:
1.引导孩子们展示他们找到的交通标志图,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它们的含义。
2.引导孩子们自由交流,分享标志图的具体含义。
3.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手势,引导孩子们理解标志图的作用。
4.扮演交通警察,让孩子们采访你,了解交通警察的职业情况、辛苦程度和交通手势。
5.让孩子们学习交通警察的手势,模拟指挥交通。
6.介绍红绿灯在十字路口的作用。
7.进行游戏:过马路要看灯。孩子们分成信号灯和行人两组,体验生活中的场景。
8.引导孩子们正确操作信号灯的闪亮工作,确保红绿灯的轮换跳动有规律。
9.让孩子们体验行走在人行道上和开车穿梭于马路上的感觉,正确识别交通标志,并将车停靠在停车场,结束活动。
班会目标:确保学生在寒假期间过一个安全的假期。
财物安全:提醒学生不要将贵重物品放在教师办公室、宿舍等公共场所。
人身安全:不要使用高功率电器,注意避免合床睡觉,使用取暖用品时要小心避免烫伤,下雨或下雪时要注意行走安全。
班会内容:
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1.行走安全:学生要了解并掌握各种交通信号灯的含义,遵守交通规则。走路时要注意走人行横道,不要追逐、猛跑或突然改变行路方向。不要在马路上玩耍或踢球,晚上要选择有路灯的地段行走。
2.乘坐汽车安全:乘坐公共汽车时要遵守秩序,等车停稳后再上下车,不要拥挤。乘坐出租车时,不要站在车道上,遇到交通事故要及时报警。
预防食物中毒,讲究卫生:
1.不要随便买包装粗糙、质量低劣的零食,不吃无证商贩出售的食品。
2.隔夜食品要加热,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自来水,不生吃瓜果,要洗净蔬菜,削皮水果。
3.要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饭后和上厕所后。
消防安全:
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注意安全,遵守消防安全法规。在家使用煤气要注意通风和检查煤气、电的安全。
预防意外伤害:
1.不要在楼梯上玩耍,走楼梯时要靠右行走。
2.不要在楼梯扶手栏杆上滑行或追逐奔跑,以免发生危险。
3.放学回家要及时回家,不要在外面玩耍,与家长商量后再外出。
4.合理使用压岁钱,不要进入游戏机室、网吧等不安全场所。
教师小结:在寒假期间,学生要注意财物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物卫生、消防安全和预防意外伤害。希望大家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
国家安全法规定了我国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并确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一天的活动旨在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保障孩子们的平安和健康成长。
活动内容包括:
1.与爸爸妈妈一起认识中国地图,了解祖国的美丽景色。
2.寻找生活中的安全标志,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与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外出时的安全常识,如走失、乘车、饮食、陌生人敲门等。
此外,还有“我宣誓”活动,旨在增强幼儿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同时,家长也被倡议积极参与安全教育,保护孩子的安全。
具体而言,家长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安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记,并在外出时找到安全出口标志。
2.食品安全:教育孩子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食物,并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
3.消防安全:让孩子了解玩火的危险,并掌握简单的自救技能,如及时逃离火灾现场。
4.防触电和防溺水:告诉孩子不随便玩电器,不拉电线,不将铁丝插到电源插座里,并教育他们不在河边玩耍,不将脸闷入水中,不私自游泳。
5.防拐骗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开门,熟记家长电话号码,在走失时寻求帮助。
孩子的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幸福,教育引导他们平安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日常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孩子们平安健康、快乐成长!
安全教育日活动:加强学生防溺水意识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加强安全教育。
2、培养幼儿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情境表演“小明在家”的故事,独自在家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入话题,加强幼儿的安全保护教育。
教师提出“突然遇到事情怎么办”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幼儿可以分享自己遇到的事情和解决办法。
2、通过情境表演引导幼儿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教师进行情境表演,让幼儿观看并学习“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的处理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时应该怎么办,如果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又应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小明是个机灵的孩子,在遇到陌生人来访时没有马上打开门,而是先问清来人是谁。现在社会上有坏人,如果不问清楚,可能会让坏人钻空子,所以小朋友们也要小心。对待爸爸妈妈的客人要礼貌热情。
3、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应对危险的方法。
引导幼儿思考在发生火警、触电、受伤、溺水等危险情况时应该怎么办。提醒幼儿在紧急情况下不要惊慌失措,并教授火警、急救、匪警等紧急电话号码。
4、教师总结。
教育幼儿遇到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冷静和信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用脑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各种交通标志图,并能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培养孩子们遵守交通规则的乐趣和意识。
3.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4.培养孩子们发现生活中多样性和特征的能力。
5.强调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不做“禁止”的事情。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交通标志图”的信息图片。
2.准备立体的交通标志,如停车标志、信号灯、左右转弯标志。
3.自制红色和绿色的信号灯。
4.布置一个模拟“十字路口”的场景。
活动难点和重点:
活动难点:理解交通标志图的含义。
活动重点:教导孩子们如何正确穿越“十字路口”。
活动过程:
1.引导孩子们展示他们找到的交通标志图,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它们的含义。
2.引导孩子们自由交流,分享标志图的具体含义。
3.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手势,引导孩子们理解标志图的作用。
4.扮演交通警察,让孩子们采访你,了解交通警察的职业情况、辛苦程度和交通手势。
5.让孩子们学习交通警察的手势,模拟指挥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