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防疫情应急预案,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篇1:小学防疫情应急预案

一、预案制定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避免或减轻损失。

二、编制依据:

依据《安徽省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x小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指南(四)〉的通知》及县教体局中心校相关文件精神等,制定本预案

三、操作流程

(一)成立组织

学校成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翁海敬(学校负责人)副组长:李宗友、马胜远

工作小组:

疫情监测组:负责人:马胜远现场处置组:负责人:张伟

转移协调组:负责人:张清明信息通联组:负责人:姜德健

心理辅助组:负责人:洪海霞物资保障组:负责人:马胜远

(各组工作职责、流程详见以下应急举措。)

(二)做好应急举措。

在开展正常教学前,要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每天要查验好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康码”和体温检测,做到及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置和排除隐患。在筛查过程中发现发热人员(体温测量≥37.3℃),根据发生地点,分别采取对应的措施。

1.校门口应急。

在校门口晨午检时,发现发热师生员工,疫情监测组立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疫情监测组立即通知镇医院防疫员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2)如果保健教师或镇医院派驻的学校防疫指导员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二是拨打120,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3)现场处置组要做好:一是对发热人员接触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二是指导接触人员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笼头交叉感染)。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2.教室内应急。

在教室内课间午间、午检发现发热人员,或师生自主报告发热,值班教师或上课教师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值班教师或上课教师要做好:一是立即停止教学任务或中止课间休息并维持好纪律。二是打开教室所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三是指导发热人员原地休息,疏散教室内其他人员至校园指定空旷处。四是在教室门口待命。

(2)校长通知保健教师或镇医院派驻的学校防疫指导员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3)如果保健教师或镇医院派驻的学校防疫指导员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二是拨打120,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4)疫情监测组要做好:一是对课任教师、班级内其他学生及与其他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二是指导他们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笼头交叉感染)。

(5)现场处置组要做好:一是对整个教室进行消毒,尤其对发热学生的课桌、口罩及其他物品进行细致消毒。如有呕吐物,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规程进行专门处理。二是封闭该教室至少2小时。封闭期间,该班级后续教学任务安排在备用教室进行。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3.食堂内应急。

如在食堂或其他就餐场所就餐时,发现发热人员,或者师生自主报告发热,值班教师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值班教师要做好:一是通知在同一餐厅或就餐场所的所有师生立即停止就餐,佩戴好口罩,并维持好纪律。二是打开所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三是指导发热人员原地休息,疏散同一餐厅或就餐场所内其他人员至校园指定空旷处。四是在餐厅或就餐场所门口待命。

(2)校长通知保健教师或镇医院派驻的学校防疫指导员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3)如果保健教师或镇医院派驻的学校防疫指导员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二是拨打120,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4)疫情监测组要做好:一是对同一餐桌、同一班级的教师、学生及与其他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二是指导他们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笼头交叉感染)。

(5)现场处置组要做好:一是对整个餐厅或就餐场所进行消毒,尤其对发热学生的座位、餐盘、余餐、口罩及其他物品进行细致消毒。如有呕吐物,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规程进行专门处理。二是封闭该餐厅或就餐场所至少2小时。封闭期间,就餐安排在备用场所进行。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6)教职工在办公室或宿舍出现发热情况,参照上述程序操作。

4.校外人员入校应急。

校外人员来校,测量体温时发现发热,门卫保安与监测组立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疫情监测组立即通知保健教师或镇医院派驻的学校防疫指导员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4.后勤保障组组长:龚元军

成员:王颖

主要职责:负责处置安全事件过程中的车辆保障,负责接待用品,负责用餐、饮水,负责通讯设施,安保设施等的保障工作;急需用品立即采购。负责维护秩序,把好校门关口;协助救助等其他工作。

5.家长接待组组长:赵立云

成员:李冰

主要职责:做好对发病学生家长及家属的接待、安抚、慰问和思想工作,做好对家长接走就医学生的家长签字登记工作。

四、疫情信息报告程序

(一)报告流程:

(二)报告内容

1.各班即日起实行报告制度,一旦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领导小组,学校疫情报告人立即报告所在区域疾控中心,同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2.即日起至疫情取消期间,总务处负责安排物业人员每天定时对教学楼进行消毒。

3.开学后,每天值班人员对入校学生以及教职员工进行体温测试,如发现有发热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4.开学后,各班每日落实好晨午检,一旦发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立即向学校疫情领导小组报告实际情况。

5.开学后,学校每日实行零报告制度。由学校疫情报告人每天下午16:00之前向区教育体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实际情况。

五、疫情防控措施宣传及内容

(一)疫情防控措施宣传要求

1.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包括微信群、公众号、网络平台,帮助师生以及家长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治知识;

2.引导师生科学做好防护,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3.将防治专业知识、当地政府及教育、卫健部门相关要求等及时传达到学生及家长。要求每一位师生应认认真真地做好相关防控措施。

(二)疫情防控措施宣传内容

1.出门戴口罩,勤用肥皂或带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洗手。

2.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

3.吃熟透的肉、蛋等食物。

4.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

5.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

6.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7.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症状一定及时就近就医。

六、预防工作措施

1.班主任告知学生停止所有社会实践活动,不参加社会机构举办的比赛、展示、评比等大型聚集性活动和考试等;

2.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统一要求和疫情推迟开学;教务处做好推迟开学情况下的应对方案,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的教育教学方案

3.值班负责人和值班教师坚守学校,在岗在位。清理学校环境卫生,保持处处整洁以及教学楼消毒工作。

4.全校教职工确保24小时电话畅通。

5.班主任确保与每一名家长联络畅通。

6.疫情解除之前,严格封闭管理,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谢绝各类来访参观。体育场停止开放。

7.参与联防联控。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情况,及时准确掌握信息,积极获取专业指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健康等部门集中救治、全力救治患者,有效处置疫情,严格落实疫情防扩散措施。

8.明确言行规范。师生不转发未经确认的疫情信息,不谈论小道消息,不传播逻辑不严密、带情绪的文章。应该传播的是政府网、人民日报等官方权威媒体的信息,关注卫健委、专家发布的信息,积极传播防治肺炎等传染病有关知识。

七、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发生。通过体温监测、学生即时报告、老师日常观察等办法,发现学生出现类似症状,教职工要第一时间报告校长,告知学生与其他师生分离。

2.情况上报。学校将情况上报教育局和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专业检查评估。

3.深入摸排。对出现症状学生的班级做进一步安排,例如,在教室内与其他班级错时上下课,暂停与其他人员接触,进行进一步检查和问询,做好情况记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防疫情应急预案,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篇1:小学防疫情应急预案

一、预案制定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避免或减轻损失。

二、编制依据:

依据《安徽省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x小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指南(四)〉的通知》及县教体局中心校相关文件精神等,制定本预案。

三、操作流程

(一)成立组织

学校成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翁海敬(学校负责人)副组长:李宗友、马胜远

工作小组:

疫情监测组:负责人:马胜远现场处置组:负责人:张伟

转移协调组:负责人:张清明信息通联组:负责人:姜德健

心理辅助组:负责人:洪海霞物资保障组:负责人:马胜远

(各组工作职责、流程详见以下应急举措。)

(二)做好应急举措。

在开展正常教学前,要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每天要查验好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康码”和体温检测,做到及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置和排除隐患。在筛查过程中发现发热人员(体温测量≥37.3℃),根据发生地点,分别采取对应的措施。

1.校门口应急。

在校门口晨午检时,发现发热师生员工,疫情监测组立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疫情监测组立即通知镇医院防疫员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2)如果保健教师或镇医院派驻的学校防疫指导员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二是拨打120,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3)现场处置组要做好:一是对发热人员接触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二是指导接触人员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笼头交叉感染)。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2.教室内应急。

在教室内课间午间、午检发现发热人员,或师生自主报告发热,值班教师或上课教师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值班教师或上课教师要做好:一是立即停止教学任务或中止课间休息并维持好纪律。二是打开教室所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三是指导发热人员原地休息,疏散教室内其他人员至校园指定空旷处。四是在教室门口待命。

(2)校长通知保健教师或镇医院派驻的学校防疫指导员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3)如果保健教师或镇医院派驻的学校防疫指导员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二是拨打120,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4)疫情监测组要做好:一是对课任教师、班级内其他学生及与其他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二是指导他们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笼头交叉感染)。

(5)现场处置组要做好:一是对整个教室进行消毒,尤其对发热学生的课桌、口罩及其他物品进行细致消毒。如有呕吐物,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规程进行专门处理。二是封闭该教室至少2小时。封闭期间,该班级后续教学任务安排在备用教室进行。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3.食堂内应急。

如在食堂或其他就餐场所就餐时,发现发热人员,或者师生自主报告发热,值班教师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值班教师要做好:一是通知在同一餐厅或就餐场所的所有师生立即停止就餐,佩戴好口罩,并维持好纪律。二是打开所有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三是指导发热人员原地休息,疏散同一餐厅或就餐场所内其他人员至校园指定空旷处。四是在餐厅或就餐场所门口待命。

(2)校长通知保健教师或镇医院派驻的学校防疫指导员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3)如果保健教师或镇医院派驻的学校防疫指导员确认体温≥37.3℃,转移协调组要做好:一是立即护送发热人员直接进入学校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二是拨打120,联系医护专车送医疗机构诊治。三是发热人员接送到医院后,要持续保持电话联系,密切追踪后续情况。

(4)疫情监测组要做好:一是对同一餐桌、同一班级的教师、学生及与其他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二是指导他们用免洗消毒液洗手(或用流水进行规范的七步法洗手,但要注意防止水笼头交叉感染)。

(5)现场处置组要做好:一是对整个餐厅或就餐场所进行消毒,尤其对发热学生的座位、餐盘、余餐、口罩及其他物品进行细致消毒。如有呕吐物,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规程进行专门处理。二是封闭该餐厅或就餐场所至少2小时。封闭期间,就餐安排在备用场所进行。三是发热人员离开临时隔离观察点后,对观察点进行彻底消毒,并至少封闭2小时后才能重新启用。

(6)教职工在办公室或宿舍出现发热情况,参照上述程序操作。

4.校外人员入校应急。

校外人员来校,测量体温时发现发热,门卫保安与监测组立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汇报。各小组采取下列措施:

(1)疫情监测组立即通知保健教师或镇医院派驻的学校防疫指导员到场,对发热人员再次测量体温。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