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3年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3年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1
一、疫情发生前的预备
1、建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网络。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校办负责人、少先队、教导处、总务处、各年级办公室、各班主任、保健室工作人员为组员的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2、强化思想认识,各组室、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3、校保健室和上级主管部门保持经常的联系,及时了解学校传染病突发情况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保健室人员要积极参加知识培训活动,掌握传染病的临床特征、个人防护措施、消毒隔离技术、疫情处置等业务技术,不断提高处理突发性传染病的应急能力。
4、利用学校宣传栏、网站、电视、广播和大会等形式开展宣传预防传染病的科普知识,使全校师生了解传染病的特征和正确的预防方法,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根据季节的特点和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加强对教室通风换气工作,减少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播;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止疾病的发生蔓延。
学校要抓好学校卫生工作,消除卫生死角;后勤部门加强对食堂的卫生管理和检查,定期对教室、实验室、阅览室等人群密集地进行消毒。
6、认真做好学生体检工作,确保传染病患者早发现、早隔离;建立学生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病登记上报制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7、有一定的传染病物资准备。
总务部门和保健室要准备好必要的医疗和防疫物品,以应对突发性传染病发生。
8、门卫严格把好校门关,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校园。
二、疫情报告与控制
1、疫情报告
如学校出现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传染病报告时限及程序进行报告。
各班主任获知疫情或疑似疫情后应立即报告保健室,保健室在报告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后,以最快捷的通讯方式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2、疫情发生后的控制措施
1)、学校传染病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开展防控工作,在市、区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对突发性传染病的监测,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控制工作。
2)、积极配合当地医疗机构组织对学校内出现的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治。
3)、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并做好隔离学生的思想工作和补课等工作;对相关教室采取消毒措施。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指示,对有疫情发生的班级要严格落实停班停课措施。
患病学生的复课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进行。
3、一旦出现暴发型疫情,依据上级部门传染病应急预案的要求,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示,采取相关紧急措施。
三、各部门职责及分工
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校办
1.教职工考勤;
2.教师办公室卫生;
3.疫情公告。
总务处
1.门卫管理,学校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的落实;
2.落实教室和校区环境的消毒;
3.学校食堂饮食卫生管理;
4.校舍及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维护、消防工作;
5.学生包干区环境卫生;
6.临时工管理;
少先队
1、在学生中加强宣传。
3.对因病缺勤、缺课学生进行监测。
班主任应当及时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其患病情况,可能的病因和病情发展情况,如怀疑是传染病、食物中毒、或不明原因的疾病,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
4.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向各级医疗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提供监测信息,经医疗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确认为传染病后,及时做出响应级别的预警。
六、应急措施
一旦学校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疫情报告
(1)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都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报告。
(2)校医对可疑病人进行首次诊治,并上报学校有关领导。
学校领导根据传染病类别、发病人数、病情等疫情程度,2小时内向属地防疫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逐级上报。
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
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应急措施
(1)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医务室)进行医学观察,不能确诊的,应送当地医疾机构诊治。
(2)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3)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防疫部门来检测和处理。
(4)对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
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校医务室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观察。
2023年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3
一、责任人
直接责任人:XXX
主要责任人:XXX
相关责任人:XXX
二、预防措施
(一)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增强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教育学生不购买“三无”食品。
(二)加强食品、饮水卫生管理,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严防病从口入。
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三)加强学校大型集体活动场所的清洁保持和空气流通,对学校相关物品定期消毒。
(四)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五)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严格控制校外无关人员进入学校水源地和食堂、食物贮存点。
(六)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应急措施
学校一旦发现传染性疾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师生一旦出现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二)师生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患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
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护送去医院。
(三)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师生,学校校长立即亲临现场指挥,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迅速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四)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