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

6.2.1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根据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函数回顾

1、溧阳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解决了农民“出行难”问题.已知某筑路队每天修筑370米,修了x天,共修y米,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2、已知某村离社渚镇12千米,镇村公交车以x千米/时的平均速度行驶了y小时,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3、物价上涨,油价飙升,已知92号汽油7.60元/升,加油x(升),应付费y(元),那么y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如果加油前汽车的油箱里还剩有6L汽油,已知加油枪的流量为10L/min,加油t(min),

油箱中的油量为V(L),那么V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4、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8厘米,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

增加0.5厘米。

(1)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

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2)你能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吗?

5、电信公司推出无线市话服务,收费标准为月租费25元,本地网通话费为每分钟0.1元.如果

用y(元)表示每月应缴费用,用t(min)表示通话时间(不足1min按1min计算),试探索y

与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练习:上述五个问题中,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谁是谁的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回顾函数、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为新课作准备。)

二、引导探索

活动一:(一)归纳概念

1、观察、分析上面各个函数表达式的特点,尝试将它们分类,并说说你分类的依据。

2、归纳得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类,归纳出一次函数概念。)

(二)概念辨析

1、下列函数表达式中,y是x的一次函数吗?y是x的正比例函数吗?

(1);(2);(3);

(4);(5);(6)

2、下列函数中,y是x的正比例函数吗?如果是,请说出其中k的值.

(1);(2);(3);(4)

3、如果是正比例函数,则a的值为.

4、已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一键签署,让合同签署更简单,在线签署电子合同 汇信电子合同 https://www.365ess.com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

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

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

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

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

展开教学。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

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

教学效果。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2m-3n)2=,

(2m-3n)2=,(-2m+3n)2=。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

(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

(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一键签署,让合同签署更简单,在线签署电子合同 汇信电子合同 https://www.365ess.com

(8)(2n3-3m3)2=

〈六〉、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P34随堂练习P36习题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3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方差公式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索和应用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一定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很多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探究意识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2)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数学能力:

(1)由学生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推理能力.

(2)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

将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暴露出来进行分析,避免形成教学上的“相异构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

2、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消除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避免形成“相异构想”;

2、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的认知及正确应用.

四、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十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练习、暴露问题——验证——推广到一般情况,形成公式——数形结合——进一步拓广——总结口诀——公式应用——学生反馈——学生PK——学生反思——巩固练习.

第一环节:学生练习、暴露问题

活动内容:计算:(a+2)2

设想学生的做法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a+2)2=a2+22

②(a+2)2=a2+2a+22

③正确做法;

针对这几种结果都将a=1代入计算,得出①②都是错误的,但③的做法是否一定正确呢?怎么验证?

活动目的:在很多学生的头脑中,认为两数和的完全平方与两数的平方和等同,即:

(a+2)2=a2+22,如果不将这种定式思维,就很难建立起一个正确的概念;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这种错误或其它错误充分暴露出来,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原有的定式思维是错误的,为下一步构建新的思维模式埋下伏笔.

第二环节:验证(a+2)2=a2–4a+22

活动内容:(a+2)2=(a+2)?(a+2)=a2+2a+2a+22

活动目的:在前一环节已经打破了学生的原有的思维定式的基础上,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避免形成“相异构想”.

第三环节:推广到一般情况,形成公式

活动内容:(a+b)2=(a+b)(a+b)=a2+ab+ab+b2=a2+2ab+b2

活动目的: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体验到发现的快乐.

一键签署,让合同签署更简单,在线签署电子合同 汇信电子合同 https://www.365ess.com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