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包括包括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计划1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加大安全工作检查力度,从快从严落实安全隐患整改,全力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师生健康成长,着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市教体局决策部署,结合我校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生命至上”的“大安全”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制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强化红线意识,增强底线思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落实管控措施,细化工作任务,强化过程监管,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督”的安全管理格局,最大限度降低校园安全风险,减少乃至杜绝事故发生。

二、工作原则与实施范围

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原则,主要领导对校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总责。

按照不同风险等级、管控投入、管控能力、管控措施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要坚持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

要将可能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风险隐患全面纳入防控范畴,科学预防、系统应对、不留死角。

要通过构建“双预机制”,切实层层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完善长效化精细化风险防控机制,有效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保障学校和谐稳定。

三、安全风险与隐患级别划分标准

(一)风险分级

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发生机率、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将学校安全风险分为Ⅰ级(重大风险)、Ⅱ级(较大风险)、Ⅲ级(一般风险)和Ⅳ级(低风险)四个等级。

Ⅰ级:风险失控可能性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群死群伤;

Ⅱ级:风险可能失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如发生,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Ⅲ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如发生,可能造成一般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

Ⅳ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如发生,可能造成较小财产损失或人员轻微伤害。

(二)隐患分级

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课、搬离,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学校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根据隐患分级情况确定整改的负责层级、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四、“双预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针对学校事故发生规律和季节性特点,综合采取调研商谈、吸纳教师意见、第三方参与、专家论证等形式,找准安全风险点,实施超前预判。

参照《邹平市学校(校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所列安全风险,结合本校安全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梁邹小学“一岗双责”安全隐患排查清单》,明确安全风险点及风险等级,建立安全风险工作台账,并将Ⅰ级、Ⅱ级风险报市教体局安全办。

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本校及周边概况。

组织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等相关人员(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技术机构),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全方位开展排查,了解各岗位、部位、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和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状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制定本校安全风险等级。

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本校该项风险危险程度、事故概率、防控情况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编制本校风险评估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

学校针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制定管控手册,确定各级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告知风险管控职责,并在重点区域设置风险警示。

安全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发现新的安全风险,应及时更新风险工作台账并做好管控与警示。

五、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

按照工作原则,对分析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1.明确管控措施。

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学区或科室、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设施设备、应急处置流程等),建立自己的风险辨识、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形成“一校一册、一岗一册、一人一册”台账,在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随时归类留存工作资料。

Ⅰ级、Ⅱ级风险要在定级后即时上报市教体局安全办。

2.风险公告警示。

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位教职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对存在的安全风险设置公告,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悬挂或张贴在相应危险场所的醒目位置。

事故前面,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

完善技术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学校安全风险

自辨自控、稳患自查自治,形成主管部门有效监管、学校落实责任、师生有序参

与的工作格局,提升学校安全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遇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

通过努力,建立覆盖全市教育系统的双重预防体系和可考核、可智控、可追溯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学校本质安全水平、师生行为安全能力和主管部门监管效能的明显提升,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遇制,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二、工作任务

1、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我校的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实施、完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

障。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2、有效管控安全风险。

我校要针对本校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要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安全防护、设路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

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教师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管控。

学校要高度关注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

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3、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我校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全体教职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

要在醒目位络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络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

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路明显警示标志,标明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4、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

我校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将隐患排查治理清责任分工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

三、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监管体系

1、实施分级安全监管。

我校要认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

结合学校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组织对学校安全状况进行整体评估,确定学校整体安全风险等级,推行学校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严格问责追责。

2、强化校园安全保障。

我校要运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预警,建立完善覆盖学校各环节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强化实验室、教室、围墙、学生社会

实践和周边治安状况的安全风险管控。

3、教职员工积极参与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要列出本系统双重预防体系推进计划,及时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和现场推进会,

限定时间节点,量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强化工作保障,确保按时限、高质量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任务。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

我校依据本实施方案所列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校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组织推进,力争取得实效。

(二)明确管控措施。

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学校、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标准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