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1

日期:20xx年x月x日

方式:讲课

地点:站房

学时:2h

教师:站长

资金:1000元

培训范围:站上所有人员

组织人:站长

参加人员签到:

培训教育内容:

今天组织大家召开会议,目的是进行生产现场灭火应急预案培训。

以便在发生火灾时,我们能够积极应对,将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的职责。

因此我们制定可行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这是增强自防自救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火灾扑救组织机构:

二、消防安全措施:

1、建立健全防火组织机构。

2、对重点部位的管理,实施专人负责。

3、做好平时备战工作,按规定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及器材。

4、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消防器材的使用的训练,有条件进行现场灭火训练演习,提高消防队员的业务水平和战斗力。

5、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消防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人员的防火意识。

二、消防安全措施:

三、现场火场逃生方法:

1.迅速离开危险地区。

2.选用简便、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

3.使用简易防护器材。

4、如果门窗、通道等出口已被烟火封住,被困人员可向头部、身上浇水或用湿毛巾湿衣服将头部包好,再冲出危险区。

四、寻求救援的方法

1、向外高声呼救。

2、夜间可用手电筒等发出求救信号。

五、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固体类物质的初期火灾,也可扑灭可燃液体、气体或带电设备的火灾,以及可燃固体、液体、气体和带电设备的混合火灾。

灭火时,应手提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离燃烧区5米左右时放下灭火器;使用前,先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干粉预先松动,喷射时,要将喷射嘴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摆动,由近及远,快速推进,不流残火,以防复燃。

在扑救油类等液体火灾时,不要直接冲击液面,防止液体溅出,若在室外应从上风处向下风方向喷射。

培训教育目标、要求:

通过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和学习,进一步加强全体人员切实提高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熟悉、了解消防灭火知识。

使大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为本加油站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培训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培训,人员学习并掌握应急救援方法。

评价人员:xx

日期:20xx年x月x日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2

培训时间:20xx年x月x日

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应到人数:6

实到人数:6

培训学时:3学时

培训讲师:xx

培训内容:

1、讲解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重要性,主要编制依据为《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2、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流程:

2.1概述

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2.2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单位应结合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3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2.4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分析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2.5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2.6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单位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参见附录A。

2.7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单位应组织评审。

评审分为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内部评审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由单位组织外部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评审。

应急预案评审合格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并进行备案管理。

3应急预案体系

3.1概述

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

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

3.2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3.3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定制的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3.4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型,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4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4.1总则

4.1.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4.1.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4.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4.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4.1.5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4.2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4.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明确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4.4预警及信息报告

4.4.1预警

根据单位检测监控系统数据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4.4.2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

a)信息接收与通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受、通报程序和责任人。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4.5应急响应

4.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对事故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分级响应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记录1

日期:20xx年x月x日

方式:讲课

地点:站房

学时:2h

教师:站长

资金:1000元

培训范围:站上所有人员

组织人:站长

参加人员签到:

培训教育内容:

今天组织大家召开会议,目的是进行生产现场灭火应急预案培训。

以便在发生火灾时,我们能够积极应对,将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的职责。

因此我们制定可行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这是增强自防自救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火灾扑救组织机构:

二、消防安全措施:

1、建立健全防火组织机构。

2、对重点部位的管理,实施专人负责。

3、做好平时备战工作,按规定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及器材。

4、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消防器材的使用的训练,有条件进行现场灭火训练演习,提高消防队员的业务水平和战斗力。

5、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消防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人员的防火意识。

二、消防安全措施:

三、现场火场逃生方法:

1.迅速离开危险地区。

2.选用简便、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

3.使用简易防护器材。

4、如果门窗、通道等出口已被烟火封住,被困人员可向头部、身上浇水或用湿毛巾湿衣服将头部包好,再冲出危险区。

四、寻求救援的方法

1、向外高声呼救。

2、夜间可用手电筒等发出求救信号。

五、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固体类物质的初期火灾,也可扑灭可燃液体、气体或带电设备的火灾,以及可燃固体、液体、气体和带电设备的混合火灾。

灭火时,应手提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离燃烧区5米左右时放下灭火器;使用前,先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干粉预先松动,喷射时,要将喷射嘴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摆动,由近及远,快速推进,不流残火,以防复燃。

在扑救油类等液体火灾时,不要直接冲击液面,防止液体溅出,若在室外应从上风处向下风方向喷射。

培训教育目标、要求:

通过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和学习,进一步加强全体人员切实提高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熟悉、了解消防灭火知识。

使大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为本加油站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