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大家整理了2022集中隔离点管理方案精选6篇。
2022集中隔离点管理方案精选篇1
对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接触者,转移至医院隔离后,应对原隔离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
可选以下方法
一、范围和对象确定。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对象和时限。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转运工具等应当进行随时消毒,在病例出院或死亡后,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阴转后均应当进行终末消毒。
二、方法选择。
应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当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
环境物体表面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
手、皮肤建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
所用消毒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要求。
三、终末消毒操作细则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3.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
4.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N95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5.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
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6.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
7.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
8.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9.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10.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采用含0.5%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按20ml/m3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进行空气消毒。
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对表面及空间均匀喷雾,作用60min后开窗通风。
喷雾消毒后,按日常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拖)拭消毒。
11.只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
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用量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12.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
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13.室内消毒后,若可能存在污染,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14.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
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
·隔离观察人员隔离观察期间,服务人员每日在进行清洁的同时,开展日常消毒工作,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
·清洁区和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清洁消毒人员分开。
·消毒的顺序是先半污染区,再污染区;先房间的客房,再卫生间。
(1)空气消毒:·主要加强开窗通风。
·隔离观察期间暂停使用集中式中央空调。
·使用独立空调的,在隔离观察人员进入前应先清洗所有的空调滤网,隔离观察结束、人员撤出后应对空调滤网进行消毒。
·可用1%过氧化氢或500mg/L含氯(溴)消毒液进行喷雾或浸泡消毒。
(3)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对物品、桌面、台面等物体表面每日消毒两次,受唾液、痰液等污染随时消毒。
·消毒时可用1%过氧化氢或500-1000mg/L含氯(溴)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洗净。
·房间、卫生间台面和厕所使用不同的擦布及消毒桶。
·禁止对地毯进行吸尘清洁。
地毯未受到明显污染时,无需特别处理;受到污染时,先用纸巾去除污染,再用1%过氧化氢或500mg/L含氯(溴)消毒液喷洒消毒。
·非地毯地面可用1%过氧化氢或500mg/L含氯(溴)消毒液每日拖拭消毒一次。
每三个房间应更换消毒药液一次
(6)排泄物、分泌物消毒:·教育培训隔离观察人员在每次大便前在马桶内投入适当的消毒剂溶解或便后均匀撒上消毒粉剂(消毒剂的量根据抽水马桶储水量的大小和排泄物的多少决定,最终浓度达到10000mg/L),如厕后使排泄物和消毒液充分接触至规定的时间后冲掉。
·化粪池定期投放含氯消毒剂,消毒1。
5小时后,总余氯量≥10mg/L。
·无化粪池的,按照《关于加强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沪卫监督〔2020〕2号)要求,可在排水井内因地制宜开展临时性污水消毒处理。
(7)污水:·隔离观察期间产生的污水,如不能进入市政污水排放系统,对收集池内的污水每10L加入10000mg/L有效氯(溴)含氯(溴)消毒溶液10ml,或加漂白粉4g。
混匀后作用1。
5h-2h,余氯(溴)为4mg/L-6mg/L时即可。
(8)垃圾等废弃物:·隔离场所所有垃圾均应当装入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内,按医疗垃圾要求,每日定期集中回收处理。
·隔离场所贮存垃圾可根据实际贮存量每2-3天由医废处置单位用专车进行回收处置,并做好日期、数量、交接双方签名登记工作。
(9)厕所·单人隔离使用的厕所每天消毒一次。
·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10)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当按房间分区专用,使用后以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存放。
出现症状人员转运后的消毒
·当隔离观察人员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转运区级定点医院后,应立即对该人员房间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
·消毒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厕所、空调等。
·对隔离观察人员运送的通道进行消毒。
·消毒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场消毒技术指南(第五版)》规定执行。
隔离观察结束后的终末消毒
·所有的隔离观察人员解除隔离观察后,应对隔离观察点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可采用喷雾或擦拭消毒。
·具体操作由当地疾控机构的专业人员或由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
1、观察人员时,常规正确佩戴工作帽、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一次性隔离衣。
每班更换,污染、破损时随时更换。
2、情况下与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3、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应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密封好带回单位按照医疗废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