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疫情期间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疫情期间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1

医院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患救治的主阵地,但是医院同时又是人员密度和交叉感染风险最大的公共建筑,从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方面都面临严峻考验。

为了加强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更好的保障临床一线安全平稳运行,确保实现“零感染”目标,中国医院协会后勤专业委员会组织了院感、后勤、门诊部等医院专家认真讨论后形成以下建议,推荐用于医院的非新冠状病毒肺炎收治病区。

接收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传染病医院及新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收治病区应按传染病医院有关规范标准、卫生防疫行政部门规定及设计要求进行正确有效的运行管理。

一、环境消毒措施

1、公共区域消毒

(1)每日消毒作业按照附件:《防控期间消毒频次表》实施,对人员经常接触的表面、地面进行周期性擦拭,保持环境表面清洁卫生。

(2)地面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时间30分钟。

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3)桌面、扶手、电梯按键等人体接触表面使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酒精擦拭后用干抹布擦拭,以免腐蚀物品表面。

(4)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应科学消毒,防止过度消毒,避免造成化学污染。

(5)公共区域10:00—15:00保持窗户开启通风(小量开启)。

(6)空调系统保持24小时平稳运行。

2、电梯消毒

(1)疏导人流尽量乘坐扶梯等开放式垂直交通工具,减少箱式电梯的使用。

(2)箱式电梯每日不少于强制15分钟通风。

(3)对扶梯扶手和箱式电梯轿厢扶手及按键用75%酒精进行擦拭,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平均2次/日。

污染区电梯平均1次/2小时消毒。

(4)当电梯表面受到污染(如受到唾液、痰液等污染)时,应对轿厢表面,特别是按键部位进行消毒。

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使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3、餐厅消毒

(1)开餐前对售餐台进行75%酒精消毒并贴膜,闭餐后及时更换餐台贴膜并再次消毒。

(2)开餐前对地面进行2遍84消毒液擦拭消毒,对桌椅进行2遍酒精擦拭消毒,闭餐期间餐厅内加强通风。

(3)使用专用餐车给发热门诊送餐,返回后在餐厅外进行75%酒精擦拭消毒。

4、洗衣房消毒

(1)发热门诊被服执行感染织物洗涤标准,严格执行污染区、洁净区单向物流原则,工作人员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不交叉使用。

(2)污染区工作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按要求进行手卫生。

(3)清洁区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工作鞋,保持手卫生,根据实际需要配戴帽子和一次性手套。

(4)使用专机进行洗涤,洗涤前先对织物进行消毒,洗涤水温80°C,时间20min。

(5)感染性织物应整包投放,不分拣、不展开,带袋洗涤;每次投放至洗涤专机后,应立即使用有效消毒剂对专机舱门及附近区域进行擦拭消毒。

(6)每天工作结束后,采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使用75%酒精对污染区的地面、台面等进行擦拭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对清洁区的地面、台面、墙面进行日常保洁。

(7)污染区室内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宜达到10次/h,最小新风量不小于2次/h。

(8)工作区域若发现有血液、体液或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去除可见污染物并清洁消毒。

(9)运送污染被服的车辆和运送清洁被服的车辆不交叉使用。

(10)运送感染性织物后,使用浓度为75%酒精按照一用一清洗的原则消毒。

二、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管理

1、安全收集

(1)发热门诊区域内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均按照医疗废物类别及时分类收集,确保人员安全,控制感染风险。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洗衣房消毒隔离制度

1、洗涤区、压熨、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

物流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流。

2、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专车、专线运输。

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3、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消毒、清洗。

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30分钟。

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

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4、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5、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6、工作人员作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医院疫情期间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3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压实主体责任,激活应急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xx省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方案(第九版)》现对我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调整如下:

一、基本原则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防治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重点是落实外防输入,严防“四个源头”,抓好监测预警,做强“三个探头”。

按照“快速反应、分级分区、科学处置、集中收治、分类救治”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完善新冠肺炎防控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冠肺炎病例,有效防控疫情扩散,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提高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处置和转诊,防止医务人员感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早期排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三)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标本采集及运送、医务人员防护等工作。

确保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以控制疫情蔓延扩散。

(四)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管理,确保院内不发生聚集性疫情暴发流行;不发生医务人员群体性感染事件;不发生因救治不力导致患者非正常死亡;防止因境外输入型病例或境内中高风险地区确诊病例院感防控不力和救治不当导致疫情扩散蔓延。

三、组织管理

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调整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全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治工作领导,相关重大问题的决策,统一部署预防和控制工作和应急人员的调动。

医院成立应急工作医疗专家组,负责参与医疗救治与防控工作。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院长

副组长:xx医疗科主任

成员:xx工会主席、Xx公共卫生科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工作,对防控方案、措施的落实作出全面部署。

进一步提高医院医务人员认识做好医疗救治与院感防控准备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敏感性。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彭翠珍任办公室主任,处理相关病例筛查、医疗救治与院感防控准备工作。

加强发热门(急)诊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医院多学科做好病例医疗救治与院感防控工作。

(七)做好院区环境清洁消毒。

认真执行通风、消毒制度,正确佩戴口罩,做好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医院每天安排专门人员对全院所有工作区域每日定时通风、定时消毒,特别是加强对病房、门诊等重点活动场所的消毒,做好医院垃圾、污水、污物的消毒处理。

六、防护要求

1、发现观察病例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的原则,采取飞沫预防+接触预防相结合,在各环节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及消毒隔离工作,各参加接诊医生及其他参加诊疗的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患者检查涉及到的放射等医技科室或其他辅助科室医务人员应做好相应防护工作,并对诊疗过程可能暴露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根据级别选择防护用品。

(1)一级防护:适用于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与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医务人员;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隔离衣(预检分诊必要时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从事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或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产生气溶胶操作者,如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4、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结束后,应及时离开隔离区,并规范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选择的指征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且熟练地穿脱防护用品,脱去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后立即手卫生。

七、消毒消杀

(一)物体表面的消毒: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高频接触卫生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门把手、计算机等物体表面、转运车辆、担架等运输工具(使用完之后立即消毒)首选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不耐腐蚀的使用2%双链季铵盐或75%的乙醇擦拭消毒(两遍)。

遇污染随时消毒。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污染物,然后常规消毒。

清理的污染物可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也可排入有消毒装置的污水系统。

(二)地面的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清除污染物后消毒。

无明显污染物时可用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天1~2次。

遇污染随时消毒。

(三)复用物品如诊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应当尽量选择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

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和物品实行专人专用。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按照“特殊病原体”中“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双层密闭运送至有资质的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并做好“特殊病原体”标记。

病人用过的床单、被套、枕套送洗衣房进行清洗、消毒,棉絮等送有资质的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处理,均应做好“特殊病原体”标记。

(四)空气消毒:房间、转运车辆或其他密闭场所的空气终末消毒,结合医院实际规范落实。

(五)医疗废物的管理:患者所有的废弃物应当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严格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管理,要求双层封扎、标识清楚、密闭转运。

八、疫情报告

经医院救治小组考虑为新冠肺炎观察病例、确诊病例时,首诊医生立即进行传染病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协助完成其他工作。

医院疫情期间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严格落实“四早”原则,全面夯实“五有三严”(有防护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有医护力量支持、有隔离转运安排,严格发热门哨点诊设置管理、严肃流行病学调查、严防医院院内感染),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机制,全力保障群众健康。

二、工作重点

(一)预检分诊

1、预检分诊设置预检分诊台设在医院大厅门口,出入口独立分开。

配齐防护物品。

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掌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熟悉新冠肺炎中高风险地区信息。

2、工作流程

(1)预检分诊处实行24小时值班,双人双岗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疫情期间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疫情期间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1

医院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患救治的主阵地,但是医院同时又是人员密度和交叉感染风险最大的公共建筑,从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方面都面临严峻考验。

为了加强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更好的保障临床一线安全平稳运行,确保实现“零感染”目标,中国医院协会后勤专业委员会组织了院感、后勤、门诊部等医院专家认真讨论后形成以下建议,推荐用于医院的非新冠状病毒肺炎收治病区。

接收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传染病医院及新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收治病区应按传染病医院有关规范标准、卫生防疫行政部门规定及设计要求进行正确有效的运行管理。

一、环境消毒措施

1、公共区域消毒

(1)每日消毒作业按照附件:《防控期间消毒频次表》实施,对人员经常接触的表面、地面进行周期性擦拭,保持环境表面清洁卫生。

(2)地面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时间30分钟。

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3)桌面、扶手、电梯按键等人体接触表面使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酒精擦拭后用干抹布擦拭,以免腐蚀物品表面。

(4)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应科学消毒,防止过度消毒,避免造成化学污染。

(5)公共区域10:00—15:00保持窗户开启通风(小量开启)。

(6)空调系统保持24小时平稳运行。

2、电梯消毒

(1)疏导人流尽量乘坐扶梯等开放式垂直交通工具,减少箱式电梯的使用。

(2)箱式电梯每日不少于强制15分钟通风。

(3)对扶梯扶手和箱式电梯轿厢扶手及按键用75%酒精进行擦拭,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平均2次/日。

污染区电梯平均1次/2小时消毒。

(4)当电梯表面受到污染(如受到唾液、痰液等污染)时,应对轿厢表面,特别是按键部位进行消毒。

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使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3、餐厅消毒

(1)开餐前对售餐台进行75%酒精消毒并贴膜,闭餐后及时更换餐台贴膜并再次消毒。

(2)开餐前对地面进行2遍84消毒液擦拭消毒,对桌椅进行2遍酒精擦拭消毒,闭餐期间餐厅内加强通风。

(3)使用专用餐车给发热门诊送餐,返回后在餐厅外进行75%酒精擦拭消毒。

4、洗衣房消毒

(1)发热门诊被服执行感染织物洗涤标准,严格执行污染区、洁净区单向物流原则,工作人员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不交叉使用。

(2)污染区工作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按要求进行手卫生。

(3)清洁区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工作鞋,保持手卫生,根据实际需要配戴帽子和一次性手套。

(4)使用专机进行洗涤,洗涤前先对织物进行消毒,洗涤水温80°C,时间20min。

(5)感染性织物应整包投放,不分拣、不展开,带袋洗涤;每次投放至洗涤专机后,应立即使用有效消毒剂对专机舱门及附近区域进行擦拭消毒。

(6)每天工作结束后,采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使用75%酒精对污染区的地面、台面等进行擦拭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对清洁区的地面、台面、墙面进行日常保洁。

(7)污染区室内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宜达到10次/h,最小新风量不小于2次/h。

(8)工作区域若发现有血液、体液或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去除可见污染物并清洁消毒。

(9)运送污染被服的车辆和运送清洁被服的车辆不交叉使用。

(10)运送感染性织物后,使用浓度为75%酒精按照一用一清洗的原则消毒。

二、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管理

1、安全收集

(1)发热门诊区域内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均按照医疗废物类别及时分类收集,确保人员安全,控制感染风险。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