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文档,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合集1

一、组织领导

1.落实国家政策。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纳入学校规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一般应有3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有学期或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3.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4.成立工作机构。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机构,每学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工作会议,并有会议纪要。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部门,有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组织与实施,有相关的工作档案。

5.完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

6.加强社会合作。与相关部门、社会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家庭积极配合,共同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条件保障

7.配齐配好教师。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学校对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根据学生人数需要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有相关心理学教育背景或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8.加强培养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少于10课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

9.保障教师待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要计入工作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制定维护和调适教师心理的相关措施。

10.加强阵地建设。有完备的心理辅导场所、设施,专人负责,运作正常。心理辅导室要有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拓展训练等功能空间及相应的设备设施,能满足学生心理辅导的需要。心理辅导室或学校图书馆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报刊、图书。

11.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原则上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低于10元,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教育教学

12.保证课堂教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列入课程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一般每班每两周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体系完整,有各年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与课件等。每月至少有1次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有2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

13.注重学科渗透。各学科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或提供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案例,供教师学习交流。

14.加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每学期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节(月、周),学生心理社团,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15.做好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室定期对学生开放,每周不少于10小时,主要用于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辅导。心理辅导室值班记录、辅导过程记录完整并及时归档,有相应的分析、对策与辅导效果评价。心理辅导要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保证辅导质量,依法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并记录在案。

16.密切社会合作。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共同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为家长举办1—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协助家长或监护人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

四、科学发展

17.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有相关的研究课题与实验成果。学校至少有1项地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获奖成果,有2篇公开发表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论文,或1本公开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

18.提高教育实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年以上,在区域内较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积极作用,教师广泛参与相关工作,多数学生心理发展得到有益帮助,出现心理问题能及时求助并得以解决。学校师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高,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良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合集2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下面是一份整理的心理健康制度:

首先,学校应当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来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个学年初,应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进行调整和完善,并调整各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

其次,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参与。各方面的配合和协调统一,可以更好地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三,学校应当为全校各个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由专业教师来教授。每两周上一次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四,学校应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通过预测的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到预防和咨询的有机结合。

第五,学校可以开办心语信箱,每周一、三、五开箱,师生之间进行书信交流,扩大交往空间。

第六,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语交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并对心理咨询的案例进行纪录、整理和存档,以保证对咨询对象的情况保密。

第七,学校可以开展心语乐园活动,每周五下午七、八节让学生进行放松训练。通过心理剧的形式,学生可以扮演自己,以合理宣泄的方式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八,学校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立一名心育委员,心理老师定期对心育委员进行心理专业知识培训,帮助心理老师更好地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第九,学校应密切配合各年级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编辑出版《心理健康教育简报》。

最后,学校可以设置内容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使全体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建立和实施这样一套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学校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全面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合集3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相关政策和文件,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是一种途径和方法。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个别咨询与辅导也是一种方法。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此外,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环境,加强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做好平时宣传教育工作也是重要的方法。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支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合集4

1、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业工作中去。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商讨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每学年初制定计划,学年末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

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要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精神,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的德育工作中。为此,我们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以商讨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每个学年初,我们制定计划,并在学年末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以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2、老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确保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班主任工作要扎实,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启迪者和榜样,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队工作时,要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扎实地开展工作,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启迪者和榜样。我们要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队工作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能力,帮助他们发展自我教育能力。

4、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热情接待学生和家长来访。本着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宗旨,科学地给学生以教育、指导和心理的支持,定期举行心理辅导教师工作会,组织培训,交流工作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为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对咨询记录、咨询信件、心理测验数据、工作文件、参考资料等定期存档。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我们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站,热情接待学生和家长的来访。我们本着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宗旨,科学地给予他们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定期举行心理辅导教师工作会,组织培训,以便交流工作经验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为了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我们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存档咨询记录、咨询信件、心理测验数据、工作文件和参考资料等。

5、做好平时宣传工作,做到专栏回定、信息畅通、辅导及时。通过宣传专栏、红领巾广播等阵地,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特点,心理需求,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提高认识,全面促进心理素质,心理教育,辅导的内容、方式要符合文化系统、国情、地方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内容要适时、适量、适度。

我们要做好平时的宣传工作,确保专栏回复及时,信息畅通。通过宣传专栏、红领巾广播等渠道,我们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意识,全面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同时,我们的内容和方式也要符合文化系统、国情、地方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确保适时、适量、适度。

6、将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日程之中,融进日常教育教学中,鼓励老师开展心理教育研究,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

为了更好地推进心理素质教育,我们将其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并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鼓励老师开展心理教育研究,并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产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合集5

一、领导制度

1、学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为陈银娥,副主任为庄创奇、彭玉楼,委员包括谭冰、计潇、肖翠、李丽兰、陈钰汀、龙攀、庄奕、王宝宝以及各班班主任。

二、干部队伍建设制度

1、为学院配备一名专门的辅导员作为心理健康辅导员。

2、构建四级网络平台,包括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院心理健康辅导员、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这些平台相互配合,共同开展工作。

3、在学工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学院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分析讨论重点学生问题,并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业务培训制度

1、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员和学生辅导员积极参加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2、定期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

3、对学生开展团体辅导。

四、普查建档制度

1、积极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确定重点学生。

2、在日常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发现需要咨询的学生和重点学生,要及时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沟通联系,在其指导下,尽快建立其档案。

3、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立跟踪关注并及时完善其信息。

五、重点学生危机干预制度

1、建立健全重点学生的心理档案和危机干预体系。该体系分为三级干预系统:一级系统以预防为主,二级系统以咨询为主,三级系统以治疗为主。

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文档,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合集1

一、组织领导

1.落实国家政策。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纳入学校规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一般应有3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有学期或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4.成立工作机构。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机构,每学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工作会议,并有会议纪要。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部门,有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组织与实施,有相关的工作档案。

5.完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

6.加强社会合作。与相关部门、社会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家庭积极配合,共同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条件保障

7.配齐配好教师。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学校对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根据学生人数需要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有相关心理学教育背景或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8.加强培养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少于10课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

9.保障教师待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要计入工作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制定维护和调适教师心理的相关措施。

10.加强阵地建设。有完备的心理辅导场所、设施,专人负责,运作正常。心理辅导室要有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拓展训练等功能空间及相应的设备设施,能满足学生心理辅导的需要。心理辅导室或学校图书馆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报刊、图书。

11.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原则上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低于10元,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教育教学

12.保证课堂教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列入课程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一般每班每两周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体系完整,有各年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与课件等。每月至少有1次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有2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

13.注重学科渗透。各学科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公开课、教研活动或提供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案例,供教师学习交流。

14.加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每学期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节(月、周),学生心理社团,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15.做好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室定期对学生开放,每周不少于10小时,主要用于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辅导。心理辅导室值班记录、辅导过程记录完整并及时归档,有相应的分析、对策与辅导效果评价。心理辅导要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保证辅导质量,依法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并记录在案。

16.密切社会合作。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共同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为家长举办1—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多种途径,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协助家长或监护人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服务社区,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作用。

四、科学发展

17.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有相关的研究课题与实验成果。学校至少有1项地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获奖成果,有2篇公开发表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论文,或1本公开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

18.提高教育实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年以上,在区域内较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积极作用,教师广泛参与相关工作,多数学生心理发展得到有益帮助,出现心理问题能及时求助并得以解决。学校师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高,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良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合集2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下面是一份整理的心理健康制度:

首先,学校应当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来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个学年初,应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进行调整和完善,并调整各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

其次,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参与。各方面的配合和协调统一,可以更好地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三,学校应当为全校各个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由专业教师来教授。每两周上一次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四,学校应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通过预测的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到预防和咨询的有机结合。

第五,学校可以开办心语信箱,每周一、三、五开箱,师生之间进行书信交流,扩大交往空间。

第六,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语交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并对心理咨询的案例进行纪录、整理和存档,以保证对咨询对象的情况保密。

第七,学校可以开展心语乐园活动,每周五下午七、八节让学生进行放松训练。通过心理剧的形式,学生可以扮演自己,以合理宣泄的方式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第八,学校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立一名心育委员,心理老师定期对心育委员进行心理专业知识培训,帮助心理老师更好地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第九,学校应密切配合各年级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编辑出版《心理健康教育简报》。

最后,学校可以设置内容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使全体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建立和实施这样一套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学校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全面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合集3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相关政策和文件,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