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安全教育《小心夹手》教案精选范文4篇,欢迎大家阅读和下载。
一、课程目标
1、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夹手,学习如何避免夹手事故发生。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养成正确的安全习惯。
3、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明白身体上哪些部位特别容易夹伤,如何预防。
二、课程内容
1、开始: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常见的夹手事故图片,让他们看看哪些地方容易被夹伤,引导幼儿说说他们有没有被夹过手,以及怎样避免夹手的经验和方法。
2、活动:
(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夹手案例,并提供一些避免夹手的方法,如使用夹子、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夹人等等。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模拟环境下体验夹手的危险,让他们亲身体验夹手的痛苦,让他们更加懂得如何预防。比如可以让幼儿戴上手套,然后在夹子里面拿东西,让他们明白如果不小心,手指就会被夹住。
(3)让幼儿玩一些针对夹手的小游戏,如数钉子的个数、拼图游戏等等,让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如何避免夹手事故发生的方法。
3、结束: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明白哪些地方特别容易夹伤,以及如何避免夹伤。教师还可以复习提供的一些预防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记住。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让幼儿在模拟的环境下体验夹手的危险,让他们明白在生活中如何预防夹手事件的发生。
2、游戏教学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吸收知识。
3、研讨教学法: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夹手的预防和避免方法。
2、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安全意识,了解在生活中如何预防夹手事故发生。
五、教学策略和师生角色
1、教学策略: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来讲解学习内容,让幼儿更好地吸收知识。
2、师生角色:教师要兼顾引导和激励,并且要注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六、评估与反思
1、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的表现,记录幼儿的情况,以及收集家长的反馈,从而评估这个活动的效果。
2、反思:教师可以根据收集的反馈意见和记录,反思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和方法。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小心夹手》安全教育教案(热门),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夹手伤害及其原因。
2.学习防止夹手伤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一些夹手的图片或物品,如夹子、门窗、橡皮筋等,以便于开展教学。
2.导入活动
教师用一些夹手相关的图片或物品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尝试从图片或物品中找出哪些是夹手的危险物品。
3.发现夹手的原因
教师向学生解释夹手伤害的原因,例如手指放在门缝中,或者夹子夹在手指上等。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更多有可能发生夹手伤害的原因。
4.防止夹手伤害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防止夹手伤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常识来提出建议。教师可以补充一些防止夹手的方法,如利用门缝防夹手器、橡皮筋加强门窗保护、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等。
5.童谣教唱
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唱一首关于防止夹手的童谣,例如:
小手小手,要注意
到处都有夹手的地方
脑子要清醒,眼睛要亮,袖子要卷起,才不会受伤
6.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夹手伤害的防止方案。学生们可以自己设计一个模型或场景,来模拟夹手伤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出如何防止这种伤害的方案。
7.总结提高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课堂内容,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活动是围绕“夹手”这个主题来展开的,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和讨论,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夹手伤害的危害及其防范技巧。同时通过模拟和实践,学生们也深入了解到如何运用知识和技巧来预防夹手伤害。此次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们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透过录象懂得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潜力。
活动准备:
录象《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每组一小筐图片
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食物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刚刚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男孩的做法对吗?”
2.幼儿相互交流讨论“他这样做了会怎样?”“你是否有这样做过?”
3.教师做适当小结
1.教师提问“这些东西你吃过吗?”
2.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3.教师适当小结
1.教师提问“上幼儿园时,没有病的小明非要妈妈帮她带药到幼儿园;夏天快来了,天气太热,我喝了饮料又吃雪糕;小朋友拿了一个玻璃球放在嘴里。”
2.教师小结:不生病乱吃药,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冷的东西吃多了对胃宝宝不好;玻璃球放在嘴里很危险。
1.请幼儿自由抽取图片,并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2.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互相讨论。
活动反思:本活动幼儿能用心参加,大胆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透过本活动幼儿懂得乱吃东西的危害性;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一、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大家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安全教育《小心夹手》教案精选范文4篇,欢迎大家阅读和下载。
一、课程目标
1、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夹手,学习如何避免夹手事故发生。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养成正确的安全习惯。
3、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明白身体上哪些部位特别容易夹伤,如何预防。
二、课程内容
1、开始: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常见的夹手事故图片,让他们看看哪些地方容易被夹伤,引导幼儿说说他们有没有被夹过手,以及怎样避免夹手的经验和方法。
2、活动:
(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夹手案例,并提供一些避免夹手的方法,如使用夹子、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夹人等等。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模拟环境下体验夹手的危险,让他们亲身体验夹手的痛苦,让他们更加懂得如何预防。比如可以让幼儿戴上手套,然后在夹子里面拿东西,让他们明白如果不小心,手指就会被夹住。
(3)让幼儿玩一些针对夹手的小游戏,如数钉子的个数、拼图游戏等等,让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如何避免夹手事故发生的方法。
3、结束: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明白哪些地方特别容易夹伤,以及如何避免夹伤。教师还可以复习提供的一些预防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记住。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让幼儿在模拟的环境下体验夹手的危险,让他们明白在生活中如何预防夹手事件的发生。
2、游戏教学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吸收知识。
3、研讨教学法: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夹手的预防和避免方法。
2、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安全意识,了解在生活中如何预防夹手事故发生。
五、教学策略和师生角色
1、教学策略: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来讲解学习内容,让幼儿更好地吸收知识。
2、师生角色:教师要兼顾引导和激励,并且要注重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六、评估与反思
1、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的表现,记录幼儿的情况,以及收集家长的反馈,从而评估这个活动的效果。
2、反思:教师可以根据收集的反馈意见和记录,反思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总结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和方法。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小心夹手》安全教育教案(热门),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夹手伤害及其原因。
2.学习防止夹手伤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一些夹手的图片或物品,如夹子、门窗、橡皮筋等,以便于开展教学。
2.导入活动
教师用一些夹手相关的图片或物品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尝试从图片或物品中找出哪些是夹手的危险物品。
3.发现夹手的原因
教师向学生解释夹手伤害的原因,例如手指放在门缝中,或者夹子夹在手指上等。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更多有可能发生夹手伤害的原因。
4.防止夹手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