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作风突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篇一:作风突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

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

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三、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

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篇二:作风突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广大基层干部,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宣传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稳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更是引领一方科学发展的实践者。他们与基层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密切,他们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贯彻落实。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就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做粗浅探讨。

一、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基层工作相对艰苦,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工作任务繁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1、政策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简单。基层干部对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相对不足。一些干部不能很好地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在新形势下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正确把握;

有些干部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损害群众利益;

这些问题引起群众的不满,引发了一些不稳定问题。

2、纪律观念不强,作风相对涣散。基层干部鉴于其工作条件的特殊性,经常要出差,如果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话,往往出现工作不出力、随意上下班,走读等许多问题,由此产生群众找人办事难的问题。在行风政风督查或群众来信中往往发现有些干部溜岗、上班时间干私事等问题。

3、服务意识不浓,责任意识淡薄。一些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不强,尽职尽责的观念淡薄。一是缺乏上进心,工作马虎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有的甚至连钟都不敲。工作互相推诿拖拉,挑肥捡瘦,遇到难事要事退避三舍,回避责任。二是观念错位,以管理者自居。官不大,僚不小,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横、冷、硬、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仍时有发生。

4、创新意识缺乏,进取精神不足。一些基层干部工作缺乏激情和创新,不求上进。一是思想意识跟不上形势发展。许多人习惯于凭经验办事,墨守成规,片面求稳怕乱,以致于所担负的工作长期停滞不前。二是工作思路陈旧。习惯于照搬照抄,年年老一套,对新情况新问题懒于思考,工作缺招数少突破。三是调研精神欠缺。许多工作不能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研、形成思路,汇报数字看天花板,凭空想象,走村入户工作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求实效。

篇三:作风突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基层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分析起来,有如下原因:

1、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是文化程度偏低。从基层干部知识机构来看,大专中专文化程度的比较普遍,本科以上的偏少。二是年龄老化严重。我镇平均年龄超过45岁以上超过41%。三是人员力量不足,干部频繁调动,县直部门借调人员偏多,一些站办所工作人员只剩两三个人,甚至只有一人。四是综合素质不高。一方面较低的文化程度和较大的年龄,影响了新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接收;

另一方面干部更替不快,老的干部在经验丰富的同时带来了按经验办事的经验主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生的木桶效应,已成为当前基层的突出问题。

2、社会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价值观念大量涌现。由于一些干部平时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不够,受西方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思想以及封建残余思想观念,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等思想意识影响,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出现偏差。面对基层工作辛苦、待遇低的实际,感到前途渺茫,思想不平衡,干工作论报酬、做事情讲实惠。少数干部不愿意在基层扎根创业,而是想着过渡几年就回城里。

3、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虽然干部教育问题提得很响,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是教育培训载体过多。教育活动虽比

较频繁,但主题变化过快,造成多头教育、重复教育,使干部产生厌学思想。二是教育培训形式陈旧。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渠道狭窄、方法陈旧等问题。三是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尚未形成。造成干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学习往往仅凭个人兴趣,缺乏学习的压力和动力,难以激发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导致有学无效。

4、干部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薪酬制度存在缺陷。尤其是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造成在同一办公室工作的干部,因身份不同,公务员比一般事业干部工资高近千元,不同单位之间的差距更大,导致一些干部心理不平衡,工作积极性难发挥。二是干部选拔任用渠道不畅。由于基层机构级别较低,职数少,晋升难,许多干部辛辛苦苦一辈子,退休时还是个科员。三是权责利不够统一。基层干部职权小却责任大,像安全生产等底线工作,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往往是第一责任主体,由于干部对此深感冤枉,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三、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对策

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针对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从以下方面加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作风突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篇一:作风突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不够坚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的提高自己

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表现在:对待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和蔼,遇到当事人反复询问的问题时,缺乏耐心,没有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有时因此产生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思想。表现在:处理问题时的原则性有待加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碍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能不管的就不管,好人主义。有时有只求形式,不求落实的问题,具体制度的落实不够严谨,工作时只求是否做了,不求做得好坏。

5、工作纪律的自我约束方面有待加强。表现在:有时有迟到早退的问题,工作着装有时不规范,有时在工作时间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特别是父亲患病治疗期间,因为照顾父亲部分影响了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平时虽然经常参加政治学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

思考,流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自己思想意识的更新与党的政策、方针脱节。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足。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会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没有坚实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往往考虑个人得失较多,而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换位思考还做的不够,不能站在劳资双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解答咨询,处理工作。

三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有不足,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的不够,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存在。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不能跟上国家劳动法建设的速度,有知识结构滞后的问题。四是工作方法简单。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思考不深刻,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不能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三、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公仆意识,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其次,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冲击。最后,要把为人

民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其次,注重法律实务,将法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提高案件处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最后,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以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踏实工作作风,严格、公正、文明地执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作风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多动脑子想办法,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灵活主动,不做“老好人”。发扬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遵守工作纪律的标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严谨、规范、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五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者。

篇二:作风突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广大基层干部,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宣传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稳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更是引领一方科学发展的实践者。他们与基层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密切,他们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贯彻落实。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就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做粗浅探讨。

一、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基层工作相对艰苦,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工作任务繁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1、政策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简单。基层干部对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相对不足。一些干部不能很好地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在新形势下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正确把握;

有些干部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损害群众利益;

这些问题引起群众的不满,引发了一些不稳定问题。

2、纪律观念不强,作风相对涣散。基层干部鉴于其工作条件的特殊性,经常要出差,如果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话,往往出现工作不出力、随意上下班,走读等许多问题,由此产生群众找人办事难的问题。在行风政风督查或群众来信中往往发现有些干部溜岗、上班时间干私事等问题。

3、服务意识不浓,责任意识淡薄。一些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不强,尽职尽责的观念淡薄。一是缺乏上进心,工作马虎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有的甚至连钟都不敲。工作互相推诿拖拉,挑肥捡瘦,遇到难事要事退避三舍,回避责任。二是观念错位,以管理者自居。官不大,僚不小,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横、冷、硬、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仍时有发生。

4、创新意识缺乏,进取精神不足。一些基层干部工作缺乏激情和创新,不求上进。一是思想意识跟不上形势发展。许多人习惯于凭经验办事,墨守成规,片面求稳怕乱,以致于所担负的工作长期停滞不前。二是工作思路陈旧。习惯于照搬照抄,年年老一套,对新情况新问题懒于思考,工作缺招数少突破。三是调研精神欠缺。许多工作不能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研、形成思路,汇报数字看天花板,凭空想象,走村入户工作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求实效。

篇三:作风突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基层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分析起来,有如下原因:

1、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是文化程度偏低。从基层干部知识机构来看,大专中专文化程度的比较普遍,本科以上的偏少。二是年龄老化严重。我镇平均年龄超过45岁以上超过41%。三是人员力量不足,干部频繁调动,县直部门借调人员偏多,一些站办所工作人员只剩两三个人,甚至只有一人。四是综合素质不高。一方面较低的文化程度和较大的年龄,影响了新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接收;

另一方面干部更替不快,老的干部在经验丰富的同时带来了按经验办事的经验主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生的木桶效应,已成为当前基层的突出问题。

2、社会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许多价值观念大量涌现。由于一些干部平时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不够,受西方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思想以及封建残余思想观念,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等思想意识影响,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出现偏差。面对基层工作辛苦、待遇低的实际,感到前途渺茫,思想不平衡,干工作论报酬、做事情讲实惠。少数干部不愿意在基层扎根创业,而是想着过渡几年就回城里。

3、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虽然干部教育问题提得很响,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是教育培训载体过多。教育活动虽比

较频繁,但主题变化过快,造成多头教育、重复教育,使干部产生厌学思想。二是教育培训形式陈旧。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渠道狭窄、方法陈旧等问题。三是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尚未形成。造成干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学习往往仅凭个人兴趣,缺乏学习的压力和动力,难以激发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导致有学无效。

4、干部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薪酬制度存在缺陷。尤其是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造成在同一办公室工作的干部,因身份不同,公务员比一般事业干部工资高近千元,不同单位之间的差距更大,导致一些干部心理不平衡,工作积极性难发挥。二是干部选拔任用渠道不畅。由于基层机构级别较低,职数少,晋升难,许多干部辛辛苦苦一辈子,退休时还是个科员。三是权责利不够统一。基层干部职权小却责任大,像安全生产等底线工作,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往往是第一责任主体,由于干部对此深感冤枉,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三、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对策

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针对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从以下方面加强: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