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大学生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区人民都在积极紧张的参与疫情阻击战,区域内部全域封锁,绝大多数企业停产隔离,近期随着疫情的好转,做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实践调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新型肺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项目信息
班级:
团队成员及分工:
调查问卷设计:_____
调查问卷发放:全体组员
调查数据整理:_____
素材查找:_____
PPT制作:_____
调查报告撰写:_____
调查成果展示:_____
实施地区:
指导老师:
实践内容:
调查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青少年在新型冠状肺炎期间心理及行为的变化,是否能做到了解疫情相关知识以及防护措施,在疫情中尽可能的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健康等问题。
调查对象:
当代大学生群体
调查内容:
当代大学生对于新冠肺炎的了解程度、是否了解和实施了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等。
调查方式:
网络问卷调查、网络通讯调查、参考相关线上资料
调查时间:
20__年3月11日---3月30日
活动亮点在疫情传播期间,小组采取尽量多的调查方案,小组成员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尽量完善活动方案,将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与大学生心理变化情况结合进行研究,综合探讨并得出了最终调查报告。
项目背景及意义(200字以上)20__年一月底至今,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在我国肆虐,其感染范围之大,人数之多,在令人深感震惊的同时,亦引发了全民抗击病毒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所有的医护人员共同奋战在疫情的第一线;大量的物资驰援疫情重灾区;全国的民众们从生活点滴做起,用减少出行、避免集会、佩戴口罩等行为,最大程度的避免病毒的传播,在这场面对病毒的全面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震惊世界的行动力与凝聚力。本次的实践活动,我们走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们,探索面对疫情,我们青少年是否做到深入了解疫情,在疫情中尽可能的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活动具体过程(详案)
(500-800字)在实践期间,本小组成员积极开会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根据实践主题总结整理出调查问卷题目16条,并由专员精心整理,经过问卷调查网站发放问卷,使用网络传播和抽样调查等方式发放,最终得到调查样本100名整,并整理调查结果如下:
首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都对本次新冠肺炎的疫情或多或少的情况了解,只有极少数的人(6%)选择了不太了解这一选项,而在“您知道如何居家防控新冠肺炎吗?”这一问题中,选择不知道的同学仅有2%。
以上两条综合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新冠肺炎都有着至少一般程度的了解,少有不了解的同学,在网络上或家人的的督促下,基本都具有居家防控新冠肺炎的知识并落实到位。大部分同学在家期间,会采取勤洗手、勤通风、及时消毒等方式,做到科学的进行相关防疫措施。
并且,从问卷的第7、8两条的调查结果反应,疫情期间,大部分的同学(59%)会感到焦虑,并且一部分同学会产生烦躁、恐慌、疑病等种.种不良反应,根据推测,这种.种情绪的发生不光是由于疫情的大规模扩散,也有长期居家状态下所产生的不适应因素在里面。
面对焦虑情绪,大部分同学会通过调节情绪、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分散注意力等部分方法进行自我调节。从问卷中我们也能得知,看电视、打游戏、读书学习等方式,都是学生常用的娱乐活动和调节情绪的手段之一。
面对突入其来的疫情,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民众主动居家进行防疫行动,几乎所有大学生(91%)居家都保持了少量外出的习惯,但仍有小部分同学(9%)有频繁外出的习惯。在必备的生活用品采购中,同学们的选择并不单一,网上选购、线下出门、送货到家等方式都有存在,但在疫情期间,快递的大规模停运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面对疫情,大部分同学的感受是“感谢逆行者”(80%),在本次疫情里,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们,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向肆虐的病魔发起了挑战,医生在传染病爆发的时候就是战士,医院就是战场。在危急时刻全国的医者们没有一丝的退却,提起行李箱,不顾家人的劝阻踏上了战场。灾情面前,他们的奋斗的身影,成为了人民心中最好的良药。我们不难发现,强大的医疗力量的保障,才是人民安心防疫,没有引起恐慌的重要力量。
最后,面对疫情中有少部分人哄抬物价,溢价贩卖口罩等物资的行为,大部分同学都明确的表达了反对并且谴责的观点,在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向着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病毒发起了挑战,这种借着灾难发国难财的行为,不但应该受到法律上的惩罚,同时也应该是全社会公民集体谴责的对象。
此次,面对疫情全面席卷全国的事态,大部分学生因此被困家中,无法重返校园,以上网课的形式继续进行学习,在调查问卷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达了没有课本、学习不便等等一系列疫情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迫切想要回归校园的诉求。
活动总结(不少于600字)综合所有调查数据来看,在本次新冠肺炎爆发期间,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做到对疫情有所了解,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于疫情中所涌现出的或好或坏的社会现象,可以做到理智的对待和区分。但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依旧有少部分同学没有相关的防疫知识储备,对疫情也有着无所事事的消极态度,在这里,我们建议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疫情信息能够公开且广泛的普及,并且多通过自媒体等渠道进行有效的宣传。同时,也希望所有同学可以加强对疫情的重视,生命面前无小事,尽量了解关于疫情的防护措施并实施到位,我们期盼疫情结束后,大家在校园里微笑的再次相遇,进行正常的学习,享受丰富且愉悦的大生活。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本小组分工明确,对任务采取了细致的分工作业的同时,也有着相互总结情报,互帮互助,和谐探讨和研究的团队协作,事实证明,这种合作模式是适合小组本身的。而最终成果的顺利完成,和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努力、组员间的合作以及每个人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分不开的。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在活动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收获了知识和经验,通过活动中的调查和讨论,每一位组员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方面问题也都有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我们每一位成员都深切的感受到了自我的成长,期待有了此次活动的经验,下一次的实践活动必定能够开展得更加顺利,取得更优秀的成果。
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
在各个渠道的各种消息源中,人们最信任的消息来源还是官方渠道,中央媒体如央视、人民网等,有共89.5%的人认为可靠。排在第二位的是公益组织发布的消息,有77.5%的人觉得可靠。紧随及后分别是地方新闻媒体(75.6%)、类似新浪网和凤凰网这样的商业网站(71.8%)。人们对微博大V发布的信息和熟人内部消息信任度最低,有超过六成的人质疑熟人发来的内部消息(61.3%)和微博大V信息的可靠性(60.7%)。
疫情发展的估计和疫情防控信心
民众对于疫情未来一个月的发展势态并不乐观。43.7%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一些,30.9%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很多。只有20.0%的人认为未来一个月疫情会缓解一些,3.7%的人认为会得到较大缓解。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调查对象,越倾向于预期未来一个月疫情发展会更严重,80后和90后的发展预期更偏向为严重。具体来说,初中学历的调查对象合计58%认为未来一个月疫情会更严重,随受教育程度增加,认为疫情会更严重的人数比例增加,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81.2%都认为疫情会更严重。72.4%的低收入调查对象认为疫情未来一个月内会更严重,82.0%的高收入调查对象认为疫情会更严重。80后和90后调查对象认为疫情会更严重的人数比例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分别有74.3%和76.9%。
对于抗击疫情,民众对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信心最强,分别有51%和47.6%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43.3%和46.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有信心。对政府部门非常有信心的比例(16.9%)低于科研及医护人员,比较有信心的比例为53.6%。对于广大民众的信心程度相对低些,42.7%表示比较有信心,13.4%表示非常有信心。
疫情防控行为
1.民众关于防范措施的态度和行为
对于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范措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有必要,并且采取了相关的行动。具体如下: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出门戴口罩应对疫情。99.2%的民众都认为有必要,而这些人中,占所调查者整体的6.7%没有出门戴口罩,92.5%采取了出门戴口罩应对行为。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外出回家后洗手,99.2%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而这些人中,占整体5.2%没有外出回家后洗手,94.0%外出回家后洗手。
只有0.9%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减少外出次数应对疫情,99.1%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些人的具体行为上,占全体1.8%没有减少外出次数,97.3%减少外出次数。
只有1.5%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少乘坐公共交通,98.5%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其中,占全体2.5%的人没有少乘坐公共交通,96.0%少乘坐公共交通。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99.2%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些人中,占整体3.4%没有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95.8%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
对于外出回家换衣服应对疫情,81.5%民众认为有必要外出回家后换衣服,其中占全体的21.2%没有采取相应的行为,而60.3%的民众外出回家后换衣服。18.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外出回家后换衣服应对疫情,其中占全体的16.7%也没有采取相应的行为,而1.7%的民众外出回家后换衣服。
28.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其中占全体的27.7%没有相应的行为,而1.1%的民众有相应行为。71.2%民众认为有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应对疫情,其中占全体的37.6%没有相应行为,而33.6%的民众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
2.关于过度防范措施的态度和行为
对于用醋消毒空气、用盐水漱口、服用抗生素等不恰当的预防措施,民众大多认为没有必要,也较少有人如此做。
77.9%民众认为没有必要服用抗生素,其中76.1%没有服用抗生素,1.8%服用抗生素。22.1%民众认为有必要服用,其中占整体的10.9%服用抗生素,而占整体的11.2%没有服用。
超过一半民众(56.5%)认为盐水漱口是没必要措施,其中占全体55.2%没有盐水漱口行为,只有占全体1.3%有盐水漱口行为。而低于一半占43.5%认为盐水漱口有必要,其中21.5%没有相应的行为,而22.0%使用盐水漱口。
59.0%认为没必要在家用醋消毒空气,其中占全体的57.5%没有相应行为,而1.5%的民众在家用醋消毒空气。41.0%民众认为有必要在家用醋消毒空气,其中占全体的22.8%没有相应的行为,而18.2%的民众用醋消毒空气。
3.为了防范新型冠状病毒而取消计划行为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不少人为了防范病毒,取消了原有计划,减少接触病毒的可能。具体如下:
1.9%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取消原有的异地探亲计划;98.1%的民众认为有必要,其中占整体6.5%并没有取消、69.5%取消原有的异地探亲计划。
1.6%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取消原有的旅游计划;98.4%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而再进一步询问相应个人行为时,占整体2.5%并没有取消、74.7%取消原有的旅游计划。
3.3%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取消原有聚餐计划;96.7%的民众认为有必要取消原有的聚餐计划,占整体8.1%并没有取消、77.5%取消原有的聚餐计划。
主要结论
多数民众较早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但重视时间较晚,重视程度不足。由于调查时间为大年三十至大年初一,这个时间多数民众的关注点是春节的团聚和庆祝,对于疫情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并不高,存在过度乐观认知偏差,对于疫情不够重视。
人们对疫情风险的认知比较客观、理性,疫情之下人们整体的安全感并未出现大幅下降。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性和疫情发展严峻形势的判断较为客观,66.5%的人认为疫情可能在自己所在社区扩散,24.8%的民众认为自己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4.9%的民众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或非常大,只有少数(3.3%)的民众认为治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非常小。基于疫情较为客观的判断,人们的安全感并未大幅度下降,59.1%的人感到非常安全或比较安全。
民众普遍存在担忧情绪,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惧、愤怒和悲伤和恐慌情绪。担忧情绪在当前最为普遍,其次是恐惧、愤怒和悲伤,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恐慌情绪。相对来说积极情绪比例较低,如乐观和平静。
社交媒体成为疫情信息主要传播渠道,官方媒体信任度高于民间渠道。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微信和微博成为民众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人们更信任官方权威媒体,民众认为最可靠是中央媒体(如央视、人民网)发布的信息,其次是公益组织、地方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如新浪网、凤凰网)发布的信息。
民众对抗击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对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疾控人员抗击疫情的表现非常满意。民众的信心非常关键,民众的信心来自于各方面疫情防控工作的表现和成效,调查发现,民众对于医学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信心程度最高,对政府部门的信心较高。
多数民众能够认识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多数人不存在过度防范行为。对于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范措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措施有必要,并且采取了相关的行动。对于用醋消毒空气、用盐水漱口、服用抗生素等不恰当的预防措施,民众的态度大多认为没有必要,也较少有人如此做。
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全市100户384人,20__年总纯收入1770600元,人均纯收入4611元,95%为非低保户;5%为低保户,低保户中有80%是因疾病损伤致贫,20%是因家中劳动力少致贫。
二、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1、73%的人选择距离家最近的卫生组织是村卫生室,10%的人选择是私人诊所,9%的人选择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的人选择是乡镇卫生院,1%选择县级以上医院;家到最近的卫生组织的距离60%的人选择不足1公里,39%的人选择在1-2公里,1%的人选择在2-5公里。
2、99%的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被调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9%。
3、66%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33%的人认为门诊、住院都保,1%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
4、19%的人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感到满意,71%的人基本满意,8%的人不满意,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报销医药费少,报销手续烦,定点医院收费高,定点医院看病手续烦,定点医院少,就医不方便,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