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区封控管理应急预案范文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区封控管理应急预案1
为常态化做好全县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关于切实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小区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响应原则
(一)快速反应。
小区一旦出现疫情,根据县防控指挥部统一指令,第一时间与属地政府对接,精准传递信息,部署属地小区(村)迅速做好小区管控准备。
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
(二)属地负责。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属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确诊病例状况及流调信息,确定封控范围、封控单位、封控时间和封控方式。
(三)精准封控。
依据"分区分级、精准管控”的要求,根据流调溯源推送的封控信息,科学判定疫情风险范围,精准划定管控区域,确保应封尽封、应管尽管。
(四)及时到位。
小区封控管理应急预案2
为确保封控小区居民各项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必须做到“八到”,即分工明确到人、人员值守到点、物资配送到边、上门服务到家、健康监测到位、环境消杀到角、纾解疏导到心、责任落实到肩。
二、封控处置
(一)发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小区必须实行全封闭
1.所有居家隔离者必须做到“足不出户、人不下楼”;
2.对封闭小区的重点楼栋的电梯实行限时关停,其他楼栋的电梯根据疫情控制情况逐步决定是否关停;
3..电梯关停后的场所,由小区和物业加大宣传引导,发放温馨提示单,提醒广大居民安心居家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真正做到“足不出户”;
4.部分楼栋电梯关停后的应急通道,应张贴警戒提示、拉警戒线或物理隔离,提醒广大居民不要擅自走动;
5.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必需品、所产生垃圾由包保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定时上门送达和收取,不准擅自出门到楼梯口自取、自送;
6.重点楼栋、封闭小区居家隔离人员每天进行两次健康监测,由街道小区的专门医务人员上门监测,当面询问是否有异常情况;
7.居家隔离人员必须每天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直接与室外空气对流,避免使用空调,尤其是中央空调;
8.养成早、中、晚休息习惯,食物要清淡、多样化,保证基本营养充足;
9.居民生活废弃物应丢入专门带盖的垃圾桶内,交由上门收取人员专门处理,坚持一日一清;
10.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鼻塞、流涕等八种现象者,请立即电话联系隔离观察点工作人员;
11.各属地、小区必须安排足够力量到封闭场所值班值.守,加大巡逻频次,确保“足不出户”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12.市场监管和物业部门要积极配合,加强管理,确保使用电梯及时到位,物业服务满时满意。
(二)发生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小区实行封闭楼栋、封闭闭单元发生本土病例后,病例的密接与次密接所在小区实行封闭楼栋、封闭单元,该小区大门要管起来,必须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人和车辆出入必须限行,非必要不外出,戴口罩、测温、扫码、查证和登记必须落实到位,宣传氛围要浓,外来人员要控。
凡是封闭的楼栋、封闭的单元,严格按照“足不出户”的硬性规定管理,24小时值班值守。
要安排专门人员上门服务、专业人员每天落实两次健康监测。
垃圾要及时清运,遇到紧急情况要及时报告,绝不允许大门一锁了之、一封了之,如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和其他舆论事件,严肃问责。
(三)物资配送为保证封闭小区(楼栋、单元)居民真正做到足不出户,所有服务必须做到上门提供,外卖、快递小哥或商家配送到小区内的物品,只能送到大门口警戒线外,由志愿者接单,登记清楚,在物品袋外注明楼栋号、单元、楼层、接收人姓名。
每一栋楼的志愿者或值守人员登记后,将物品放到楼梯口,核对信息后由取物人自取,志愿者与取物人不得正面接触,避免感染。
如果是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楼栋,物品和垃圾必须由专门人员穿防护服.上门服务,实行无接触交单。
(四)核酸检测属地乡镇(小区)要认真做好封闭小区所有居民的核酸检测组织、安排和配合工作,对重点人群实行专业人员上门1:1单样检测;对中风险、低风险地区分别按照5:1、10:1混样检测,确保所有被封居民及时进行核酸检测。
密切接触者解除集中隔离回小区后,继续实行7天居家健康检测,督促其本人在第2天和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五)值班值守封闭小区(楼栋、单元)要配备值班值守人员,定点值守人员以包保单位和街道小区为主,主要驻守在小区大门、便民服务点、单元楼道口等位置,配合做好物资配送、宣传引导、相关登记等工作,值班人员要有值班表并保证24小时不断档。
(六)环境消杀全封闭小区内所有公共场所每天进行专业消杀,包括物业办公室、地下车库、单元楼楼梯、电梯,公厕、公共文体设施等,实现消杀全覆盖无死角。
搞好小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要覆盖全区域,坚决不留卫生死角。
(三)管控措施不少。
继续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必须落实测温、查证、扫码、登记等具体事项。
加强白天、夜晚值班值守,确保24小时值班不断档。
(四)人文关怀不断。
解封后继续加强防控政策宣传,保持居民信息共享,提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回应居民关切,及时给予适当人文关怀。
要妥善安排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各级员工,并做好隔离观察工作。
五、工作保障(一)人员保障。
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统筹部门、乡镇下沉力量,发动党员、小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包保单位、物业服务机构等参与防控工作。
(二)物资保障。
各小区要充分做好小区走访排查、小区管控、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等工作的物资准备,储备口罩、消毒液、红外测温仪等应急物资,确保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正常开展。
(三)演练保障。
乡镇要提高科学指挥、高效研判、协调对接能力,做到依法科学和精准有效应对。
要适时组织开展突发疫情实战演练,为处置突发性疫情积累经验。
要制定完善细化应急预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政策保障。
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在执行应急预案过程中,对不履行职责分工、不服从指挥调度、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据党纪、政纪、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小区封控管理应急预案3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数据不断攀升,疫情防控形式十分严峻,按照上级相关防控文件要求,全省住宅小区陆续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封闭管理中,物业公司与进出小区人员引发了不少矛盾纠纷,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梳理,全省多地均发生类似警情,请相关单位做好打防工作,扼制此类警情多发的态势。
1,区域封闭制度
住宅小区有多个出入口的,原则上仅保留一个必要的出入通道,所有车辆、人员要从唯一的出入口进出小区。
开放式居民点要通过设置隔离栏、拉设警戒线等方式进行封闭,合理设置出入口。
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内的球场、棋牌室、活动室等休闲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一律关闭。
2,体温检测制度
要进一步加大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人员进出的管控力度,各工作队要在出入口设置劝导宣传台,所有进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主动配合工作队进行体温测量。
3,出入登记制度
每个家庭明确1名身体素质好、抵抗力较高的成员作为外出购买生活物资的相对固定人员,工作队可以采取发放登记出入证的方式,每个家庭发放一张出入证,在物资采购人员进出时做好登记,每两天只能出去一人次。
也可以采取发放收回式出入券的方式,每个家庭每两天发一张券,凭券出入,每一次出入要进行登记,并将出入券收回。
在单位上班的工作人员,需相关单位出具证明后方可出入小区。
严格控制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以外人员进入,确需进入的,工作队要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要求佩戴口罩,并由相关业主带入,工作队要做好外来人员登记,出小区时要及时销号。
非居住本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的疫情重点地区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小区;快递、外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由业主到出入口自行领取物件。
4,车辆通行制度
要严格控制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内车辆出入,工作队要为小区车辆要办理出入通行证,同样执行两天只出一人次的要求(单位出具证明的除外)。
车辆进出时车内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并下车检测体温。
非本区域内的车辆一律不得进入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
5,昼夜值守制度
工作队要合理安排住宅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进出口的值班人员,确保24小时轮流值守、无缝对接,白天值班人员不得少于4人,夜间值班人员不得少于2人,值班人员有制服的需着装上岗。
6,每日消毒制度
有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由物业服务公司做好小区的清洁消毒、垃圾分类处理、电梯消杀等工作,每日消毒不得少于1次,电梯、单元门厅等重点部位要增加消杀频率。
无物业管理小区和开放式居民点的消毒工作由属地街道、小区负责,每日消毒不得少于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