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3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2023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计划1
一、扎实作好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工作
我局对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定分管副局长具体抓,落实由消保局具体负责办理许可证的发放。
为做好许可证的发放工作,拨付资金购买设备并做好许可证正副本的印制工作;加强对办理许可证场地及申请材料的审核,规范流程,优化登记服务,完整归档,严格管理责任,确保发证的准确性。
从11月份开始,现已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10份。
二、继续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切实维护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一)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监管责任
为切实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组织领导,在年初,就成立了我局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保持机构不变、职能不变,履行好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职责。
同时,对各单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目标管理,采取由局长与分局长、分局长与各站长签订(食品安全监管目标责任书),食品经营者与各分管基层分局签订的形式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管理人员和管理对象的责任,增强了责任感,为食品安全监管的落实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进一步推进索证索票和进销台帐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是按照国务院(特别规定)、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和(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组织开展食品经营户建立健全“两项制度”回头看,进一步推进“两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指导食品经营户完善索证索票制度具体要求和进销台账制度的具体内容。
二是进一步扩大“两项制度”的覆盖面,逐步由县城扩大到广大的农村,由主要监管大的商尝超市、集贸市场扩大到监管县城以下各类市场以及乡村食杂店,努力实现所有食品经营主体和经营场所建立并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和进销台帐制度的目标。
三是强化对“两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今年,各单位都按照(特别规定)和总局(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重点加强对食品经营户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和进销台帐制度的监督检查。
(三)认真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商品质量监测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
今年以来,我们以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品和季节性、性食品为重点,以交通繁华地段、学校周边、城乡结合部、农村集市为重点区域,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突出抓好粮食、食用油、调味品、肉类、水产品、蔬菜、禽蛋、奶制品、干果、副食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酒类和老年食品等食品质量监管,维护食品市场和节日消费安全。
先后开展了“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五一”节期间、端午节、国庆、中秋节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等行动,今年我局出动执法人员1065人次,检查经营户3480户,共取缔无照经营户99户,查获假冒伪劣食品422.5公斤,注水牛肉130公斤,没收过期变质液态奶190瓶。
今年我局共查处食品案件66件,罚没入库15万余元。
在检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商品质量监测和食品快速检测工作。
根据我县(XX年商品质量监测计划),在全局组织开展了检测,对经检测不合格的商品,做出了暂停销售、下柜退市、没收、罚款等处理,监测结果在内部信息平台、报纸等媒体上进行了及时公布。
为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室和检测箱作用,我们对全局快速检测试剂进行了及时更换,各基层工商分局都制订了食品快速检测计划,坚持每月不少于二次食品快速检测,重点加强对大米、食盐、牛肉、猪肉、白菜、水果、鱿鱼、粉丝、食用油、豆制品、面粉、酒、辣椒制品等多类食品中的甲醛、吊白块、二氧化硫、亚硝酸盐、农药残留、甲醇、双氧水、硼砂、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进行了快速检测,全县系统共快速检测食品420个品种,合格率96%以上。
为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积极搞好检测员专业培训,开展快速检测技能大比武,改变了过去工商分局市场巡查人员只能靠眼观、鼻闻和手摸等方式来检验食品的状况。
(四)强化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充分发挥基层工商分局作用,严格落实监管片区责任制,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各基层工商分局都制定了食品市场巡查制度,按照“六查六看”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市场巡查,每月每户巡查不少于两次,巡查后,及时填写了(食品安全监管巡查登记薄),对巡查中发现的违章经营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
(五)强化食品安全督查工作。
依职责坚持对各地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督查,深入基层和重点市尝企业,实地了解情况,走访经营户;坚持工作考核制度,每季末集中对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今年以来,在分管局长的带领下先后4次组织消保局相关人员对“三项整治”以及基层工商局实施(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等工作进行督查,分类进行细化考核,同时对督查情况召开汇报会进行情况通报,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等市场监管活动
为贯彻国家9部委(关于开展打击借家电下乡等名义制售假劣产品的专项整治的通知)以及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精心组织,积极行动,从市场主体入手,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清查“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授权主体,认真检查相关授权证明书等文件依据,坚决杜绝商家假借下乡名义欺诈消费者,同时全面开展拉网式巡查,对有关商品进行检验、检测,防止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常到目前为止,我局共接待消费者来人来电咨询21人次,检查经营户134户次,较好地保证了“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相关政策的顺利落实。
四、全面开展奶制品市场的专项检查
奶制品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我局坚决执行国家总局、盛市局关于此次奶制品事件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盛市局、县局要求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开展了对全县超市、婴幼儿用品店、食杂店等展开地毯式清查,并全面完成代发三聚氰胺事件赔偿金任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赞许。
五、继续推进“一会两站”消费维权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消费维权水平
为充分发挥“一会两站”作用,使其真正成为解决消费纠纷、提供维权服务的前沿阵地。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一会两站”进乡镇村、进社区、进商尝进市尝进企业活动,不断健全和完善消费维权网络。
配合各级消办对全县系统“一会两站”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为全省“一会两站”建设的检查验收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12315”指挥中心和各级申诉举办中心的作用,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建立申诉举报制度,及时快速分流各类案件。
今年,“12315”指挥中心共接待来访和咨询3076人次,受理申诉举报84起,已处理84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4万余元。
一是严把了市场主体的准入关,即检查经营者的经营资格,看食品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是否非法出租出借证照,是否超范围经营。
二是结合我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中推行的“五制二查一承诺一指导”,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和完善粮食、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菜蓝子”商品及儿童食品准入、退出、查验登记、备案、索票索证等监管制度,保证进货渠道合法及食品质量安全。
三是加强对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大型商场等经营场所的检查,将监管和工作的重心下移,特别加强了对分散在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学校周边小卖部、仓库、冻库等场所的检查。
四是加大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在专项整治中,对发现的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在坚决清出市场的同时,对各种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五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期间,我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切实担负起责任,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了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及开展情况,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主动加强了与食品、卫生、公安、质检等部门的联系,密切合作,统一协调行动。
六是加大宣传,及时反馈信息。
(三)认真开展流通领域重要商品信息标注工作。
目前上报市局标注完成118户。
二、探索和创新商品质量监管模式,实现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
今年以来,我局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改革提出“实现一个转变,推进关口前移”的总体要求和市工商局提出的“突出重点、创新模式、关口前移、依法监管”的工作思路,在全区范围内积极推行以“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商品质量监管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经营者、消费者的好评。
(一)突出重点,重视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商品质量长效监管机制
今年,我局利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区推行了“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的监管模式。
为适应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的变化,我局及时调整思路,将“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中的“五制”从以前模式的监制行为转变为企业自律行为。
在“五制”的实施中,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深入到企业调研,并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指导企业建立自身的制度,树立规范、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使许多经营者从过去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二是要求大中型商场、超市、市场业主按照“五制”的要求写出符合本单位运作的“五项制度”,并报当地工商部门审查备案。
三是针对我们在受理申(投)诉中所遇到的消费者无发票难以处理的消费纠纷问题,我们与企业一起探索了《索证索票制度》,要求经营者向供货方索要票证,向消费者提供票证。
(二)落实责任追究制,确保监管职能落到实处
为使“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的监管模式落到实处,区局分别与各县(区)局、分局签订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责任书》,区局分别与辖区内的工商所干部签订了责任书,工商所与辖区内的经营企业签订了责任书。
该责任书对责任人、责任范围、责任内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和实行责任追究制,有效地促进了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执法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真正树立起了责任重于泰山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
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中,我局努力推进监管关口前移,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
我区工商局在监管中继续推行“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活动,在企业和个体户中认真开展“诚信服务、诚信经营”活动。
加大宣传力度,召开了相关商品经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座谈会,组织学习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共同探讨商品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
为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我区工商局帮助指导农资经营企业建立“二帐二票一卡”制度,即进货、销货有经营台帐和发票,销货开具“产品质量信誉卡”。
并与农资经营户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提高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并制作了“红盾警示牌”,公布了申诉举报电话,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购买农资商品时主动索证索票要信誉卡等,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以加强12315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网络的快速联动功能,加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力度
(一)进一步完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
我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12315工作中心的纵向联动网络和内部各职能机构相互配合的横向联动网络。
明确了我局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热线电话,以及具体实施的方案,形成了12315与政府各部门联动处理申诉举报的维权新机制,共同做好消费维权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了12315规范化建设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的意见》、《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12315消费维权服务措施》、《关于处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若干规定》等要求,在过去规范化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了12315申诉举报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对“12315”的各项制度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对外公布值班电话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为及时处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提供了重要保障,提高了12315快速反应能力。
××年上半年,我区工商系统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26件,接办市局12315转来举报5件,调解成功30件,办结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余万元。
从清理的情况看,我区受理的消费者申诉举报案件均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逐件办结,对不属于工商机关职能范围的申诉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了移送,全区无积压申诉举报案件、瞒案不报案件和办理不彻底案件。
(三)做好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区局向社会作出了《12315服务承诺》。
“12315”工作人员以热情、礼貌、公正、高效的态度为消费者服务,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达到了“受理投诉快;出勤行动快;调解查处快;信息反馈快”的工作高效。
四、加大了《消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