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工企业安全注意事项及措施范文5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化工企业安全注意事项及措施1

化工生产处理的物质往往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和有毒害物质多等特点,且生产装置趋向大型化,一旦发生事故,波及面很大,对国民经济及所在地区的人民安全,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和灾害。故化工安全的意义十分重大,是化工生产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化工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①预防职业性危害的技术。

例如防尘、防毒、采暖通风、采光照明、震动和噪声等的控制和治理,高温、高频、放射性等危害的防护,以及对工人作业环境的各种卫生监测技术。

②预防发生各类事故的技术。

例如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贮存和运输,压力容器和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检修,人身保护,事故的数理统计分析,以及安全系统工程等。

③制订和不断完善各种化工安全技术的标准、规程和规范。

危险品的分类和贮存用途较广的化学危险品约有2000种,按主要特性划分10大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剧毒品和毒害品、腐蚀物品以及放射性同位素。除腐蚀物品和放射性物品各有其特别要求外,其他一般化学危险品的贮存也都有其要求〔表1化学危险品分类贮存原则〕。

防火、防爆技术是化工安全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

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应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因素。

火灾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关于处理易燃、易爆物质十分重要的概念是爆炸极限、燃烧危险度和爆炸危险度。

爆炸极限

当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碰到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时,就会发生爆炸。此浓度范围,就是某物质的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最低浓度〔通常用体积百分比表示〕称作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爆炸上限。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粉尘的爆炸极限是防止爆炸的原始数值,是防爆技术中的重要数据。

爆炸极限不是一个固定值,随温度、压力、惰性气体、容器状况等各种因素而变更。其中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越大,即爆炸下限降低而爆炸上限增高。

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影响: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缩小;待压力降至某值时,其下限与上限重合,此时的压力称为爆炸临界压力;假设压力在爆炸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会爆炸。混合物中惰性气体的含量增加、爆炸极限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升到一定值,可使混合物不爆炸。充装容器的管子直径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小。当管径〔或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其火焰即不能通过。其他如火花的能量、受热表面的面积、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以及光的照耀等,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

燃烧危险度

从预防火灾的角度将易燃固体和易燃液体进行分级。易燃固体一般以其燃点作为燃烧危险度的分级依据。易燃液体则按其闪点〔液体的蒸气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分为四级〔表2液体燃烧危险度分级标准〕,第一、二级称为易燃液体,第三、四级称为可燃液体。

爆炸危险度

易燃气体、易燃蒸气和粉尘的爆炸浓度用下式来计算:爆炸危险度的数值(表3典型易燃气体的爆炸危险度)越大,则表示其危险性越大,反之则其危险性较小。

火灾危险性分类关于化工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在生产或贮存中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以便从开始制定时即作为重点合计。

中国将化工生产和贮存的火灾危险性分别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

甲类---使用或产生闪点<28℃的易燃液体;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在压力容器内超过自燃点的物质。

乙类---使用、贮存或生产中产生闪点为28~60℃的易燃、可燃液体;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和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生产、使用中排出浮游状态的可燃纤维或粉尘,并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贮存物质中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危险物品。

丙类---使用、贮存或生产中产生闪点≥60℃的可燃液体;可燃固体。

丁类---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常常产生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和贮存。

戊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

甲类的危险性为最大,应重点采用措施。

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取决于可燃物的种类、性质及用量,生产装置区域及厂房空间的大小,生产装置的技术状况和先进程度,通风换气条件和设备,以及装置是否可能泄漏和操作是否可能出差错,等等。

通常采用的基本措施有:

严格控制点火能源。

主要是指明火〔加热用火、修理用火等〕、高热物及高温表面、电火花、静电火花、冲击和摩擦、绝热压缩、自然发热、化学反应热、光线和射线等。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安全限度以内操作,最好采纳自动调节和控制。

提升自动控制与安全保险装置的能力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此外,限制火灾或爆炸后果的蔓延,在开始制定布局时就要合计,既能预防事故灾害的扩展,又要便于运行管理。例如,预防爆炸的破坏作用,厂房或装置应有防爆泄压设施,也可采纳隔离或露天安装,以及远距离操纵等。

中国对石油化工厂的防火间距做出了规定

例如,化工厂与居住区、邻近工厂、交通线路等的防火间距规定:在工厂总平面布局上,工艺生产装置,全厂性重要辅助生产设施,以及机修、仪表与电器修理、汽车库、中心试验室等有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易燃与可燃液体贮罐等,都有防火间距规定;工艺生产装置内设备、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规定;以及化工厂建设场所及其他防火间距等共16项规定。

职业性危害的预防,主要是预防尘〔矽〕肺、职业中毒、灼伤、噪声、辐射等职业伤害。

中国对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最高同意浓度作了规定

预防灼伤、噪声、辐射主要是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设置可靠的预防或防护设施。

防止造成危险性较大的物质形成燃烧爆炸的条件。

首先应尽量改善工艺,以危险性较小的物质取代之。假设不可能则采用适当措施,如采用惰性介质保护,密闭或强化通风以降低物质的浓度或在负压下操作,等等。

化工企业安全注意事项及措施2

硫化氢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窒息性气体,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阴沟疏通、硫化氢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窒息性气体,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阴沟疏通、河道挖掘、污物清理等作业时时常常会遭遇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在密闭空间中作业情况更为突出。如防范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硫化氢产生机理和事故原因、特点分析,防范硫化氢中毒关键要抓好以下“六大环节”:

一、普及防范知识

污水处理、市政建设和化工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毒害气体中毒的企业每年要定期开展专题教育,针对硫化氢中毒等危害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安全人员、从业人员对硫化氢中毒等危害的认识。

二、落实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加强作业场所劳动保护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要实行安全叮嘱,提示安全措施并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用品。

3、生产经营活动有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必须为从业人员配备气体检测仪器、呼吸器、救护带等安全设备;配备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防毒器具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整洁完好。

三、完善管理制度

1、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作业许可。

凡进入坑、池、罐、釜、沟以及井下、管道等存在硫化氢气体的场作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作业方案、进入许可程序、作业规程和相应的安全措施,明确作业负责人、进入作业劳动者和外部监护者的职责,并实施安全作业许可。

作业负责人的职责。作业负责人应确认作业者、监护者的职业安全卫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培训及上岗条件,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和防范设施及用品符合进入要求;同时检查、验证应急救援服务、呼叫方法的效果;在作业完成后,要确认作业者及所携带的设备和物品均已撤离。

作业者的职责。作业者应接受本单位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持证上岗;遵守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密闭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沟通。

监护者的职责。监护者应接受本单位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持证上岗;在作业者作业期间保证在密闭空间外持续监护;适时与作业者进行必要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密闭空间外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监护者在履行监测和保护职责时,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对未经许可欲进入者予以警告并劝离。

许可作业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允许进入的条件是指:对危险场所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对含有毒害气体的作业场所,通过采取强制通风、氮气吹扫、空气置换等措施,直至检测合格;保证整个许可期内始终处于安全卫生受控状态。

作业人员作业前,要戴好防毒面具,系好救护带,现场必须落实专人监护。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批准作业。

2、建立健全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污水处理和石化、化学纤维制造以及某些化工原料制造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毒害气体中毒的行业、企业应建立健全硫化氢等毒害气体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作业要求,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人员、救援器材,落实各项安全设施、处置流程。

企业应对制定的应急预案根据需要加以修缮并定期演练。

四、严格作业准入

1、生产经营单位单位要切实执行有关规定,不得将阴沟疏通、河道挖掘、污物清理等项目,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严禁安排未经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人员上岗作业。各单位在签订项目合同时,同时应签订安全生产协议,规定各自的管理职责。发包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统一协调、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与承包方签订项目合同时,告知承包方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要求承包方制定许可作业程序,并保证作业条件达到要求后,方可批准进入。

化工企业安全注意事项及措施3

1、在使用带有管道视镜的管路时,打压及泄压一定要缓慢开阀进行,先开压力小端的阀门,不可快开快关,以防止突然受压,引起视镜管破裂发生事故。

2、操作人员在操作时一定要确认准确,尤其在使用气动阀操作时更要认真仔细,并需到现场确认,防止因为自身的马虎大意,开、关错阀门从而引发事故。

3、在给管线送伴热前,必须确认管线有安全泄压处,防止在加热时因闭口升温,管内物料因受热膨胀从而发生泄漏事故。在关键点可增设压力表。

4、冬季防冻时,必须勤检查,及时排水、排汽,防止结冰而涨坏设备。

5、使用软连接抽料或打料时,必须把接头处固定牢固,并控制稳压力,防止脱落造成跑料事故。打料抽料完毕后,一定将管内残余物料空净以便下次使用。

6、启动机泵前,必须先盘车,待盘车确认无异常时,方可启动。冬季更应注意,起动后观察几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

7、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在未查明原因前严禁合闸送电,防止因带病运转发生事故,请及时通知电工处理。未处理完应挂好警示牌,并做好交接。

8、投料前必须确认原料准确,防止投错料。同时建立原料台账,认真填写,逐一核实,多人确认。

9、严格执行双人确认制度,填写好记录,备查。

10、发现有异常情况,必须先查明,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操作。防止问题扩大化。对有问题隐患的,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车间应及时回复和肯定。

11、在使用插底管滴加前,必须确认插底管是畅通的。用气体吹扫注意压力情况。外部压力必须大于釜内压力,并且开关阀门的先后顺序不要出错。

避免釜内的物料从插底管窜入吹扫系统中,发生事故。

12、打料时必须有人坚守岗位,且精神集中。尽可能不要多作业面工作,防止忙中出错。

13、用对讲机联系打料时,必须采用专用通道,打料过程中要保持联系,时刻掌握进料情况。同时积累经验,找出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准确判断防止因人为疏忽,造成跑料事故。

14、在气动阀控制按钮集中的区域,手动启动按钮前必须确认准确,方可启动按钮。防止开错阀门造成事故发生。尽可能采用电脑画面上的阀位开关阀门。操作后需到现场确认,最好现场和操作间同时有人确认。对于不是本岗位负责的按钮不可乱动,岗位之间加强联系。

15、停电后的紧急处理操作,一定要明确并做到位。车间在平时要加强预演及岗位考核、询问,特别对新员工及转岗员工。

16、关键性的设备必须执行定期性检查。千万不能带病运转,对操作人员加强此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

17、遇到事故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平时多学一些应急事故处理方法。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18、电缆不许超负荷使用,否则会因过热短路起火。班组长要加强对配电间的巡查,检查电压电流及变频器的运行情况,并做好降温及排风。

19、按规定升温,升温过快易引发事故。

20、室外线路易老化,接头短路易引发火灾。

21、长期不用的设备,在重新使用前必须重新检查,打压、试密、置换、放空。

22、停泵后,必须到泵前确认,防止泵没停引发事故。关好相关阀门,但要防止管路完全密闭,否则会发生因管路中的物料膨胀出现泄漏的事故。

23、上货车卸货前,必须检查大箱板是否关好。

24、接班后,必须认真执行核对检查,确认无误方可继续操作。发现疑问,及时汇报,不可带着问题操作,防止问题扩大。

25、对于含有有毒气体的设备管线进行操作前,必须检查监测。并个人做好防护工作。

26、维修工在对容器内用压力的设备拆卸安全阀时,必须确认与之相关的阀门关闭到位,并通知有关人员到场。加强监护,同时做好自身防护,备好应急器材。

27、使用完地空原料袋子,不许乱扔乱放,要分开、定点存放。防止残留物料接触反应起火。不许将油抹布、手套及生活垃圾混入其中,特别氧化钙的空袋子切勿进水。

28、对于车间不用的垃圾要进行分类,能烧的物品送焚烧炉,并不可堆积过多要及时清走。

29、进釜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八个必须。尤其置换通风及急救措施必须落实。

30、每名员工必须会正确使用灭火器,防爆灯必须有防护罩。

31、在地坑式化料池下桶或取桶要时刻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掉入池中。化料池最好采用高出地面一些。要加挂警示标志,不可单独作业,夜间作业要有足够的照明措施。

32、人工向釜内投料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尤其对含有有毒气体的容器中投料,不可忽视。要注意监测设备的完善与使用。

33、新员工、新岗位、新项目开车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交接班一定要交清接明。

34、自己管的设备有自己负责操作,不经许可不许乱动他人设备。

35、有关停电后的紧急处理方案及工具时刻准备好,尤其高压反应釜。

36、电源线要专线专用,如有改动必须做好标识或有人看守,防止不知情的人员继续操作出现事故。对于临时电源的使用一定要专人交接。

37、对于有腐蚀性的空桶,在装卸车及运输过程中,一定确认桶盖要紧严,个人做好防护,防止烧伤。对破损的空桶应专门处置并做好标识,防止重复使用造成事故。

38、对于一些自认为从未动过的阀门,在使用该系统设备前,也必须进行检查确认,不许马虎大意。

39、滴加作业必须按规程操作,不许私自改动工艺参数。

40、在替岗或转岗操作时,必须清楚明白,不可不知而为之。不懂装懂是最可怕的。

41、新员工刚上岗操作时,必须安排专人监护并且经过一段时间考核合格后,方可让其独立操作。并建立个人档案,效果评价,储备人才。

42、向水中投片碱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并且要一点一点的往里加入,不需大量投入,防止过快迸出伤人。对使用的容器(桶)要进行确认,避免过热发生意外。

43、在读压力表时,一定要认真仔细观察,有时会发生因压力过高而造成表针到头,而因马虎看成为“0”,导致事故发生。

44、在时使用自制炮车吊运桶时,要检查吊钩是否牢固,个人要注意安全。

要轻起、轻落,防止脱钩造成人、物损伤。

45、在出现有毒气体泄漏时,第一时间戴好防毒面具方可进入现场。现有HCI、CL2、氨气、硫化氢等。(加强员工应急处置方面知识培训演练。)

46、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

47、维修工在检修设备前,一定要问清楚是否可以工作,并佩戴好相应的防护器具。处理完毕后,要通知班组长确认好后,方可恢复使用。

48、釜内吊样必须先停搅拌。吊样器具要栓牢,防止掉入釜中。

49、化工液体原料不许用嘴抽吸,不明液体不许用嘴尝试。

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工企业安全注意事项及措施范文5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化工企业安全注意事项及措施1

化工生产处理的物质往往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和有毒害物质多等特点,且生产装置趋向大型化,一旦发生事故,波及面很大,对国民经济及所在地区的人民安全,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和灾害。故化工安全的意义十分重大,是化工生产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化工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①预防职业性危害的技术。

例如防尘、防毒、采暖通风、采光照明、震动和噪声等的控制和治理,高温、高频、放射性等危害的防护,以及对工人作业环境的各种卫生监测技术。

②预防发生各类事故的技术。

例如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贮存和运输,压力容器和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检修,人身保护,事故的数理统计分析,以及安全系统工程等。

③制订和不断完善各种化工安全技术的标准、规程和规范。

危险品的分类和贮存用途较广的化学危险品约有2000种,按主要特性划分10大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剧毒品和毒害品、腐蚀物品以及放射性同位素。除腐蚀物品和放射性物品各有其特别要求外,其他一般化学危险品的贮存也都有其要求〔表1化学危险品分类贮存原则〕。

防火、防爆技术是化工安全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

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应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因素。

火灾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关于处理易燃、易爆物质十分重要的概念是爆炸极限、燃烧危险度和爆炸危险度。

爆炸极限

当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碰到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时,就会发生爆炸。此浓度范围,就是某物质的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粉尘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最低浓度〔通常用体积百分比表示〕称作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爆炸上限。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粉尘的爆炸极限是防止爆炸的原始数值,是防爆技术中的重要数据。

爆炸极限不是一个固定值,随温度、压力、惰性气体、容器状况等各种因素而变更。其中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越大,即爆炸下限降低而爆炸上限增高。

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影响: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缩小;待压力降至某值时,其下限与上限重合,此时的压力称为爆炸临界压力;假设压力在爆炸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会爆炸。混合物中惰性气体的含量增加、爆炸极限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升到一定值,可使混合物不爆炸。充装容器的管子直径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小。当管径〔或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其火焰即不能通过。其他如火花的能量、受热表面的面积、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以及光的照耀等,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

燃烧危险度

从预防火灾的角度将易燃固体和易燃液体进行分级。易燃固体一般以其燃点作为燃烧危险度的分级依据。易燃液体则按其闪点〔液体的蒸气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分为四级〔表2液体燃烧危险度分级标准〕,第一、二级称为易燃液体,第三、四级称为可燃液体。

爆炸危险度

易燃气体、易燃蒸气和粉尘的爆炸浓度用下式来计算:爆炸危险度的数值(表3典型易燃气体的爆炸危险度)越大,则表示其危险性越大,反之则其危险性较小。

火灾危险性分类关于化工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在生产或贮存中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以便从开始制定时即作为重点合计。

中国将化工生产和贮存的火灾危险性分别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

甲类---使用或产生闪点<28℃的易燃液体;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在压力容器内超过自燃点的物质。

乙类---使用、贮存或生产中产生闪点为28~60℃的易燃、可燃液体;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和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生产、使用中排出浮游状态的可燃纤维或粉尘,并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贮存物质中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危险物品。

丙类---使用、贮存或生产中产生闪点≥60℃的可燃液体;可燃固体。

丁类---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常常产生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用的各种生产;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和贮存。

戊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

甲类的危险性为最大,应重点采用措施。

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取决于可燃物的种类、性质及用量,生产装置区域及厂房空间的大小,生产装置的技术状况和先进程度,通风换气条件和设备,以及装置是否可能泄漏和操作是否可能出差错,等等。

通常采用的基本措施有:

严格控制点火能源。

主要是指明火〔加热用火、修理用火等〕、高热物及高温表面、电火花、静电火花、冲击和摩擦、绝热压缩、自然发热、化学反应热、光线和射线等。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安全限度以内操作,最好采纳自动调节和控制。

提升自动控制与安全保险装置的能力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此外,限制火灾或爆炸后果的蔓延,在开始制定布局时就要合计,既能预防事故灾害的扩展,又要便于运行管理。例如,预防爆炸的破坏作用,厂房或装置应有防爆泄压设施,也可采纳隔离或露天安装,以及远距离操纵等。

中国对石油化工厂的防火间距做出了规定

例如,化工厂与居住区、邻近工厂、交通线路等的防火间距规定:在工厂总平面布局上,工艺生产装置,全厂性重要辅助生产设施,以及机修、仪表与电器修理、汽车库、中心试验室等有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易燃与可燃液体贮罐等,都有防火间距规定;工艺生产装置内设备、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规定;以及化工厂建设场所及其他防火间距等共16项规定。

职业性危害的预防,主要是预防尘〔矽〕肺、职业中毒、灼伤、噪声、辐射等职业伤害。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