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学校地震疏散演练方案9篇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学校地震疏散演练方案1
四川大地震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伤亡,成为了一次深刻的教训。为了确保学校在地震来临时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地震应急工作,国家要求各地学校重视地震应急演练活动,让学生掌握地震知识,做好自我保护。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进行地震应急演练,让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通过演练活动,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演练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
在进行演练之前,我们需要召开班会,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分析学校的应急避震环境条件。同时,我们要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这样可以避免误解和引发地震谣传。
在演练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要求:
1. 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 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 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为了顺利进行演练,我们需要组织相应的机构:
1.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演练活动。
2. 教室室内指导,由各班班主任担任,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和疏散。
3. 疏散线路沿线工作组,负责调节学生疏散的进度,处理偶发事件。
演练的具体程序如下:
1. 演练启动程序,由播音员宣布演练即将开始,并重申演练程序和要求。
2. 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学生听到地震警报后,按照指导迅速进行室内避震动作。地震警报解除后,学生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3. 紧急疏散演练,学生有序地从楼梯向下撤离,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撤离到指定的地点整队。
4. 演练总结,进行人数清点,校长发表讲话,宣布演练结束。
通过这次地震应急演练,我们能够提高全校师生的应急避震能力,确保在地震来临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同时,演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救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演练活动,我们能够为未来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充分准备,保护好每一个师生的安全。
学校地震疏散演练方案2
为了更好地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培养训练有素的应急组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以预防学校发生严重突发危害事件时能够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疏散,最大限度地保护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紧急疏散演习。演习的目标是确保全体师生在紧急疏散指令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有序、冷静、快速地到达疏散集合地点(如学校篮球场、操场、校门边停车场、南教学楼前草坪),并在整个疏散过程中做到师生配合默契、疏散路线清楚、组织有条不紊、人人尽责,确保演习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演习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召开紧急疏散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演习目标和要求,并研究确定疏散路线。
2、召开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及班主任会议,明确各位老师在疏散时的分工和路线,并分楼层落实负责人员。
3、在活动前向各班主任告知学生演习的安排和疏散路线,目的是让学生心中有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同时保证紧急疏散演习的实效。要求学生疏散下楼时要严肃、安静、有序、快速,绝对不要打闹、推搡(走楼梯时小跑步撤离,其他地点不要着急跑得过快,以防跌倒)。
二、演习安排:
1、在演习开始前,校长将在学校广播中宣布演习开始,并要求全体师生按照紧急疏散演习方案迅速到达学校东操场集中。警报铃由指定老师负责,同时要求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迅速到位,各负其责。
2、各教室师生在听到第一声警报后迅速双手抱头躲在课桌底下,在听到第二声警报后迅速打开教室前后门,前面三排走前门,后面几排走后门,离开教室进入走廊。师生按身高自觉排成一路纵队,放低身姿尽快向楼梯移动。听从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的指挥,由体育委员组织迅速有序地按规定路线撤离教室,到达操场指定位置。撤离顺序为副班主任在前,班主任老师在最后撤离。
3、全体学生按指挥快速通过楼梯。遇到楼梯下有学生正在通过时,不要惊慌,不要拥挤,按照“先到先通过;先二楼层,后三楼层”的顺序撤离教学楼。
4、学生到达指定疏散集合地后,由副班主任或班主任组织整队,迅速清点人数,并向级部主任报告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
5、非班主任老师也必须准时随班参加演习,听到信号后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在确认学生全部撤离后(完成任务)也要迅速到达大操场指定位置。全体教职工(当天不要穿高跟鞋)按照一至六年级分组点名,各班向年级组负责人报告各班人数。
6、成立临时医务组,由指定老师担任组长,其他非班主任老师担任组员。救护小组接到有学生“受伤”的信息后,迅速赶到指定地点,将“受伤”学生抬离现场,确保他们到达安全地带。
7、指定老师汇总年级人数,迅速向演习领导小组组长(校长)报告人员到位情况。
8、校长对本次演习进行总结点评。
9、校长宣布演习结束,各班有秩序地返回教室,教职工返回办公室,演习结束。
三、学生疏散路线:
1、南教学楼底楼教室的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直接到教室前面的花坛、草坪集中(依次由东至西)。
2、二楼楼梯东教室(如二(6)、三(1))的学生从楼梯东下到校门口停车场集中;二楼楼梯西教室(如三(2)、三(3))的学生从楼梯西下到篮球场;三楼楼梯东教室(如五(1)班)的学生从楼梯东下到南面草坪;三楼五(2)班和六年级的学生从楼梯西下到篮球场。
3、一(1)班和一(2)班的学生到校门口停车场集中,一(3)班和一(4)班的学生到一(1)班前的空地集中。
4、三(4)班、三(5)班、四年级各班和一(5)班、一(6)班、一(7)班在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到西面操场集中。
通过这次演习,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紧急疏散应对能力,熟悉学校紧急疏散路线,检查学校紧急疏散预案的可行性和全体师生的协同情况,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演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师生配合默契、疏散路线清楚、组织有条不紊、人人尽责,确保演习达到预期效果。
学校地震疏散演练方案3
一、安全演练目的:
为了提高学校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安全、迅速地进行疏散,我们学校特别制定了一套疏散演练方案。
二、演练组织机构:
总指挥:
指挥:
后勤保障:
医疗救护:
成员:全体教职工
三、演练时间:
20__年3月17日
四、组织实施安排:
(一)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疏散逃生。黄校长负责在大院教学楼前的旗台上指挥疏散,班主任及当时上课的教师负责组织本班学生进行疏散逃生。
(二)具体疏散工作安排:
1、陕静、张敏敏负责检查确保应急疏散通道畅通。
2、茹牡丹负责鸣号以及计时,樊志妮负责拍照。
3、警报响起后,当时在教室上课的教师迅速组织学生有序下楼疏散。
4、一、二年级第一个出来的同学掀起门帘,等待全班学生安全撤出后,一、二年级的教师接替这两名学生。
5、当时在办公室的班主任立即前往本班疏散所经过的楼道口,协助带队教师。
6、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如当时没有带班任务,则立即到大院待命,参加救护组工作。
7、曹敏慧负责医疗救护,及时将伤情较重的师生送往医院。
五、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
1、听到学校发布的命令(或警报)声后,全校师生立即快速、安全地进行疏散,不要再收拾物品。
2、疏散集合地点:首先在大院集中,如有需要,再听从指挥安排。
3、疏散顺序:
(1)上课的教师负责,学生排成一路纵队,按班级次序快速、安全地下楼,不要抢先下楼,以免发生拥挤践踏事故。
(2)一年级从门的左侧出,二年级从门的右侧出,三、五年级从应急疏散通道出,四年级沿着墙壁下楼梯(黄线左),六年级沿着扶手下楼梯(黄线右)。
(3)幼儿疏散时从大院东侧走廊到大院集合,张花娥协助幼儿小班撤离,樊福林协助幼儿中班撤离,卫向前协助幼儿大班撤离。
(4)所有人员撤离时,先在桌子下躲藏至少5秒钟,然后一手抱头,一手扶栏杆按规定的路线撤离。
(5)从大院西侧开始,年级依次为六年级、四年级、二年级、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幼儿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
(6)各班到大院集中时,队列的前排以旗杆为界,后排不能有学生站在大树下。
(7)各班集合完毕后,迅速向总指挥(黄校长)报告应到和实到学生人数。
4、教育学生能够做到:
(1)遇到事情不慌张,保持头脑冷静。
(2)判明情况,思考对策。
(3)积极自救,互相帮助。
(4)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5、遇到其他突发事件,原则上按照这份预案执行,如有需要,听从现场指挥。
学校地震疏散演练方案4
一、演练目的:
为了使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发生时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学生们需要掌握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确、迅速地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通过本次演练,学生们将了解到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防护措施和方法,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二、演练安排:
1、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2、演练时间:周四上午10:10—10:30
3、地点:各班教室及操场
4、演练内容:
本次演练将分为两个部分:应急避震和疏散。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进行应急避震,然后在主震结束后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5、警报信号:
应急避震和疏散将以哨声作为启动信号。
防震警报信号为连续长哨声,这表示地震发生,学生们需要立即采取应急避震措施。
主震结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为两个长哨声,这表示学生们可以进行疏散了(通常是发生地震后约2分钟)。
学生们听到哨声及广播后,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6分钟内完成。
地震警报解除的信号为钟声。
三、演练步骤:
本次演练的基本程序如下:
1、防震减灾知识教育(10分钟)
在演练开始前的准备阶段,将进行地震防震减灾知识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常识、地震避险常识、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次生灾害常识、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等。
2、地震避险(1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了”的口令时,全体师生需要立即找到最近的坚固隐体避险处,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3、应急疏散(3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紧急疏散”的口令时,全体师生需要有序快速地前往指定的疏散集合地点。到达指定地点后,全体师生需要蹲下并继续保护头部的动作。
4、演练总结(6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结束”的口令时,各班级的学生们将集合起来,由总指挥进行总结。总指挥总结完毕后,各班主任将学生们有序地带回班级,进行演练的小结。
通过本次演练,学生们将更加了解地震发生时应急避震和疏散的步骤,提高了他们在地震发生时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这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保护学生们的生命安全。教育部门和学校将继续加强地震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学生们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学校地震疏散演练方案5
一、总则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防震应急疏散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增强紧急避险和自救自护能力,以确保学校在发生破坏性地震时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各项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县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应急机构组成及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__
副组长:__
成员:全校教职工。
2、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挥全校防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储、落实饮食饮水、消防器材的配备,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以学生安全为重点,开展抢险工作,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稳定。
三、临时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室内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保证防震减灾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广大师生的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各种情况,全力维护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照预案准备各项物资。
四、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市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学校领导小组成员立即赶赴学校,各处室负责人必须在震后1小时内在本学校集结待命。
2、各负责人在校长室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校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发生其他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学生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到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和重要物品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3、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五、其它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将根据上级的命令、指示,通过电话、口授、会议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各处室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学校地震疏散演练方案6
为了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训练有素的应急组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预防学校在发生严重的突发危害事件时,学校能有组织、有秩序进行疏散,限度的保护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
一、演习目的
为确实提高全体师生紧急疏散应对能力,熟悉学校紧急疏散路线,检查学校紧急疏散预案的可行性和全体师生协同情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紧急疏散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演习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紧急疏散领导小组,由相关领导和老师组成,负责组织和指导演习活动。
三、演习目标
我们要求全体师生接到紧急疏散指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有序、镇定、快速地到达疏散集合地(学校篮球场、操场、校门边停车场、南教学楼前草坪)。在整个疏散过程中,师生之间要配合默契,疏散路线要清楚,组织要有条不紊,每个人都要尽责,以确保演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演习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开好紧急疏散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演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研究和确定疏散路线。
2、开好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及班主任会议。明确各位老师在疏散时的分工及路线,分楼层落实负责人员。
3、活动前向各班主任告知学生演习的安排和疏散路线,目的是让学生心中有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又保证紧急疏散演习的实效。要求学生疏散下楼时要严肃、安静、有序、快速,绝对不要打闹、推搡(走楼梯,其他地点小跑步撤离,不要着急跑得过快,以防跌倒)。
(二)演习安排
1、在指定的时间,校长在学校广播中宣布演习开始,要求全体师生按照紧急疏散演习方案迅速到达学校东操场集中。警报铃由指定老师负责,同时要求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迅速到位,各负其责。
2、各教室师生听到第一声警报后迅速双手抱头躲在课桌底下,第二声警报后迅速打开教室前后门,前面三排走前门后面几排走后门,离开教室到走廊。不按身高自觉的排成一路纵队,放低身姿尽快向楼梯移动。听从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指挥,由体育委员组织迅速有序地按规定路线撤离教室,到达操场指定位置。撤离顺序为副班主任在前,班主任老师最后撤离。
3、全体学生按指挥快速通过。遇到楼梯下有学生正在通过时,不惊慌不拥挤,按“先到先通过;先二楼层,后三楼层”的顺序撤离教学楼。
4、学生到达指定疏散集合地点后,由副班主任或班主任整队,迅速清点人数,向级部主任报告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
5、非班主任也必须准时随班参加演习,听到信号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在确认学生全部撤离后(完成任务)也要迅速到达大操场指定位置。全体教职工(当天不要穿高跟鞋)按一至六年级组点名,各班向年级组负责人报告各班人数。
6、成立以指定老师为临时医务组长,非班主任老师为组员的救护小组。救护小组接到有学生“受伤”的信息后,迅速赶到指定地点,将“受伤”学生抬离现场,到达安全地带。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于学校地震疏散演练方案9篇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学校地震疏散演练方案1
四川大地震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伤亡,成为了一次深刻的教训。为了确保学校在地震来临时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地震应急工作,国家要求各地学校重视地震应急演练活动,让学生掌握地震知识,做好自我保护。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进行地震应急演练,让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通过演练活动,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演练活动还能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
在进行演练之前,我们需要召开班会,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分析学校的应急避震环境条件。同时,我们要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这样可以避免误解和引发地震谣传。
在演练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要求:
1. 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 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 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为了顺利进行演练,我们需要组织相应的机构:
1.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演练活动。
2. 教室室内指导,由各班班主任担任,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和疏散。
3. 疏散线路沿线工作组,负责调节学生疏散的进度,处理偶发事件。
演练的具体程序如下:
1. 演练启动程序,由播音员宣布演练即将开始,并重申演练程序和要求。
2. 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学生听到地震警报后,按照指导迅速进行室内避震动作。地震警报解除后,学生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3. 紧急疏散演练,学生有序地从楼梯向下撤离,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撤离到指定的地点整队。
4. 演练总结,进行人数清点,校长发表讲话,宣布演练结束。
通过这次地震应急演练,我们能够提高全校师生的应急避震能力,确保在地震来临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同时,演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救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演练活动,我们能够为未来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充分准备,保护好每一个师生的安全。
学校地震疏散演练方案2
为了更好地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培养训练有素的应急组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以预防学校发生严重突发危害事件时能够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疏散,最大限度地保护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紧急疏散演习。演习的目标是确保全体师生在紧急疏散指令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有序、冷静、快速地到达疏散集合地点(如学校篮球场、操场、校门边停车场、南教学楼前草坪),并在整个疏散过程中做到师生配合默契、疏散路线清楚、组织有条不紊、人人尽责,确保演习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演习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召开紧急疏散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演习目标和要求,并研究确定疏散路线。
2、召开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及班主任会议,明确各位老师在疏散时的分工和路线,并分楼层落实负责人员。
3、在活动前向各班主任告知学生演习的安排和疏散路线,目的是让学生心中有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同时保证紧急疏散演习的实效。要求学生疏散下楼时要严肃、安静、有序、快速,绝对不要打闹、推搡(走楼梯时小跑步撤离,其他地点不要着急跑得过快,以防跌倒)。
二、演习安排:
1、在演习开始前,校长将在学校广播中宣布演习开始,并要求全体师生按照紧急疏散演习方案迅速到达学校东操场集中。警报铃由指定老师负责,同时要求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迅速到位,各负其责。
2、各教室师生在听到第一声警报后迅速双手抱头躲在课桌底下,在听到第二声警报后迅速打开教室前后门,前面三排走前门,后面几排走后门,离开教室进入走廊。师生按身高自觉排成一路纵队,放低身姿尽快向楼梯移动。听从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的指挥,由体育委员组织迅速有序地按规定路线撤离教室,到达操场指定位置。撤离顺序为副班主任在前,班主任老师在最后撤离。
3、全体学生按指挥快速通过楼梯。遇到楼梯下有学生正在通过时,不要惊慌,不要拥挤,按照“先到先通过;先二楼层,后三楼层”的顺序撤离教学楼。
4、学生到达指定疏散集合地后,由副班主任或班主任组织整队,迅速清点人数,并向级部主任报告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
5、非班主任老师也必须准时随班参加演习,听到信号后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在确认学生全部撤离后(完成任务)也要迅速到达大操场指定位置。全体教职工(当天不要穿高跟鞋)按照一至六年级分组点名,各班向年级组负责人报告各班人数。
6、成立临时医务组,由指定老师担任组长,其他非班主任老师担任组员。救护小组接到有学生“受伤”的信息后,迅速赶到指定地点,将“受伤”学生抬离现场,确保他们到达安全地带。
7、指定老师汇总年级人数,迅速向演习领导小组组长(校长)报告人员到位情况。
8、校长对本次演习进行总结点评。
9、校长宣布演习结束,各班有秩序地返回教室,教职工返回办公室,演习结束。
三、学生疏散路线:
1、南教学楼底楼教室的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直接到教室前面的花坛、草坪集中(依次由东至西)。
2、二楼楼梯东教室(如二(6)、三(1))的学生从楼梯东下到校门口停车场集中;二楼楼梯西教室(如三(2)、三(3))的学生从楼梯西下到篮球场;三楼楼梯东教室(如五(1)班)的学生从楼梯东下到南面草坪;三楼五(2)班和六年级的学生从楼梯西下到篮球场。
3、一(1)班和一(2)班的学生到校门口停车场集中,一(3)班和一(4)班的学生到一(1)班前的空地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