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教学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预防灾难的思维,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幼儿园防灾减灾的相关教案,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幼儿园防灾减灾日安全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地震现场》影像资料、《小蟾童》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图片6张。

2、一些小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小朋友们,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一件很可怕、很悲惨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是什么事情这么严重。”

二、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录象,采用触目惊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课题。

三、围绕录像与幼儿展开讨论: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告诉幼儿这个就是地震。)

2、师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弯了,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师:“小朋友,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

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课件,并向幼儿说明地震来了,该如何应变才是安全的。

1.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5.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6.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7.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五、让幼儿观看地震专题动画《小蟾童》,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地震,巩固防震、避震的方法。

六、地震演练。

七、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利用简单、清楚的动物形象让幼儿知道一些震前的预兆。

幼儿园防灾减灾日安全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长避灾自救技能,运用造型表现形式,创作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语言介绍、配合视频表演、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汇报上一节课各小组收集到的灾害相关知识,并在进一步观察、游戏、拼摆、讨论的过程中解决画面中表现人物动作这一难点。同时分析内容、表情、环境、构图、色彩等绘画语言在画面中的运用,创作一张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并举办一次班级画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爱护环境、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一)向幼儿讲解地震的有关知识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现象。

1、图片一:人们和房子是怎么了?(房子都倒了,还有许多受伤的人)

2、图片二: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地震了)

3、图片三:人们都怎么了?(有的被埋在房子下面,还有的受伤了)

4、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赶紧跑、找个地方躲起来、打电话等等)

5、结合地震动画,让孩子更加形象的观看到地震造成的危害,以帮助加深幼儿理解。

教师小结:当我们遇到地震的时候,首先不能害怕,要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一起的地球表层的震动,在一些被人们经常开采的脆弱地方就会发生破裂,使地表下降,就会形成地震。我们要静下心来对待,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躲避到空地或是紧贴墙根,等主震过后,赶紧撤离到空地去以防余震带来的伤害。

(二)向幼儿传授有关防震、抗震、减灾的知识和方法。

1、教幼儿掌握一些地震的前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准确的预测地震,仍然是一个世界难题。但地震是有前兆的,由于地球内部发生相对运动和变形引起地面的微小倾斜和地下电流、地磁场等等发生异常变化,动物们有异常反应,也会出现地光、低声、天气异常等现象。让人们了解、掌握这些来自自然界、动物界以及需要一起才能测出的异常现象,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还可组织幼儿观看测震仪器或是找相关人员给孩子们讲解这方面的姿势和内容。

2、教会幼儿避震的有关知识

过去发生地震时,除了建筑物倒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之外,有的是因为人们恐慌、不知所措,或是你推我挤、争相外逃,有的甚至贸然跳楼,以致摔伤、磕伤、或是踩伤。汲取以往的经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有必要向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在幼儿园中怎样避震:

不要恐慌,听老师指挥。迅速抱头、闭眼,躲到各自的桌子下。如果位Z靠近门口且门外地处宽阔地带,可迅速跑到室外。可就近躲到空间狭小的并有管道支撑的房间,如:洗手间、厕所。在操场或是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护住头部。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或是危险物,不要回教室。

(2)、在家庭中怎样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相对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的地方,可作为避震空间。主要是指大块的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3)、在户外怎样避震:

远离高大建筑物,迅速蹲下,用胳膊护住脖子和头部。

四、幼儿交流总结:

如何防震、避震、减灾。

五、参加幼儿园防震演练。

时间:5月11日下午路线:东楼梯至户外操场

参加人员:大一班全体幼儿

幼儿园防灾减灾日安全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演练,训练幼儿在地震的状况下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有序通过安全疏散通道。

2、教育幼儿遇到地震时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做出基本的自救行为。

3、培养幼儿防震减灾的安全知识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幼儿共同收集报刊、杂志中有关汶川、雅安地震的资料。

2、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

1、请孩子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地震时天崩地裂的感觉。老师观察孩子的表情。孩子听完音乐后提问: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害怕、担心)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发生了什么事情?地震发生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幼儿自由发表对地震的看法。

小结:是呀,你们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

2、讨论,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地震来了怎么办?

(不慌张,听老师的指挥,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二、幼儿自主进行逃生演练

三、观看PPT——地震活命三角区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预防灾难的思维,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幼儿园防灾减灾的相关教案,欢迎大家下载阅读。

幼儿园防灾减灾日安全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地震现场》影像资料、《小蟾童》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图片6张。

2、一些小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小朋友们,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一件很可怕、很悲惨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是什么事情这么严重。”

二、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录象,采用触目惊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课题。

三、围绕录像与幼儿展开讨论: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告诉幼儿这个就是地震。)

2、师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弯了,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师:“小朋友,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

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课件,并向幼儿说明地震来了,该如何应变才是安全的。

1.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5.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6.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7.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五、让幼儿观看地震专题动画《小蟾童》,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地震,巩固防震、避震的方法。

六、地震演练。

七、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利用简单、清楚的动物形象让幼儿知道一些震前的预兆。

幼儿园防灾减灾日安全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长避灾自救技能,运用造型表现形式,创作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语言介绍、配合视频表演、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汇报上一节课各小组收集到的灾害相关知识,并在进一步观察、游戏、拼摆、讨论的过程中解决画面中表现人物动作这一难点。同时分析内容、表情、环境、构图、色彩等绘画语言在画面中的运用,创作一张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并举办一次班级画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爱护环境、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